上市公司反收购中的利益平衡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111819177 上传时间:2019-11-03 格式:PDF 页数:49 大小:1.8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市公司反收购中的利益平衡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上市公司反收购中的利益平衡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上市公司反收购中的利益平衡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上市公司反收购中的利益平衡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上市公司反收购中的利益平衡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市公司反收购中的利益平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市公司反收购中的利益平衡(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海南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上市公司反收购中的利益平衡 姓名:张帅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经济法学 指导教师:毛卫民 20070501 圭立坌望垦堕堕生塑型重兰堡 摘要 公司参与者之间往往存在着利益冲突,这给公司合同的立约、履约和后续修改带 来一些成本。在上市公司反收购的情况下,由于上市公司是否采取或发动反收购措施, 采取或发动何种反收购措施,将深刻的影响到股东、公司管理层、债权人、雇员等公 司参与各方在公司合同中的命运,这种公司参与者之间的利益冲突更是不可避免。公 司参与各方可以通过自由协商、拟定公司合同条款的方式,就各种状况下公司参与者 的权利和义务作出约定,从而协调他们之间的利益关系。但

2、是,F h 于公司合同是长期 合同和关系合同,存在着诸多的漏洞,仅靠合同法并不足以保障参与各方的预期。因 此,公司立法有必要同时担当起“模范合同文本”和“漏洞补充机制”的角色,通过 反收购决定权的配置以及信义义务的规定等方式,协调反收购中的利益冲突,从而节 约公司合同的缔约成本,补充公司参与者预见的不足,使公司参与者之间的合作能够 得以维续。 本文共分六章:第一章是导论部分,介绍了本文研究的目的、研究的背景以及研 究方法;第二章介绍了上市公司反收购的概念、反收购措施的种类,以及围绕着反收 购发生的价值争论;第三章描述了围绕着反收购措施展开的公司参与者之间的利益冲 突;第四章分析了公司参与者通过

3、自由协商、拟定公司合同条款的方式,协调彼此利 益关系的可能性;第五章介绍了公司立法作为“模范合同文本”和“漏洞补充机制”, 在协调反收购中公司参与各方利益冲突中所可能扮演的角色;第六章是结论部分。 主题词:上市公司反收购反收购措施公司合同公司立法利益平衡 上市公司反收购中的利益平衡 A b s t r a c t T h en e o c l a s s i c a le c o n o m i c sa r g u e st h a tt h ec o m p a n yi st h eN e x u so fc o n t r a c t s ,a n dt h e i n h e r e

4、 n tr a t i o n a lo r d e rw o u l db cc r e a t e db yc o m p e t i t i o nf r o mv a r i o u sc o n t r a c t i n gp a r t i e s s o t h ee x t e r i o ri n s t i t u t i o ns h o d l dn o th e i m p o s e du p o nc o m p a n i e s T h ec o m p a n y c o n t r a c t ,h o w e v e r , a r ct h el o

5、 n g - t e r ma n dr e l a t i o n a lo n e s T h ec o m p a n yl a w , c o n s t r u e da sa s t a n d a r dc o n t r a c t ,m a k e su pl o o p h o l e so fv a r i o u sc o m p a n yc o n t r a c t s ,b u td o e sn o tr e p l a c e t h ec o n t r a c t s a m o n gp a r t i e s O n l yw i t h t h e

6、c o n t r a c t u a l p e r s p e e t i v e a n dt h em a r k e t o r i e n t a t i o n ,c o u l dt h el e g i s l a t o r sl a yo u tt h ec o m p a n yl a wa si ts h o u l dh e T h ep a p e rc o n s i s t s0 fs i xc h a p t e r s C h a p t e rI ,P r e f a c e C h a p t e rI I A n t i - t a k P o v

7、e ra n da n t i t a k e o v e rm e a s u r e s C h a p t e rI I I ,C o m p e t i t i o nb e t w e e n v a r i o u sc o n t r a c t i n gp a r t i e s C h a p t e r 。T h ec o m p a n yc o n t r a c t C h a p t e rV ,T h ec o m p a n yl a w C h a p t e rV I ,C o n c l u s i o n s K e yw o r d s :p u b

8、 l i cc o m p a n y , a n t i - t a k e o v e r ,a n t i - t a k c o v e tm e a s u r e s ,t h ec o m p a n yc o n t r a c t , t h ec o m p a n yl a w ,t h ei n h e r e n tr a t i o n a lo r d e r 海南大学学位论文原创- 陛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卢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一J :作所 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

9、已经发表或 撰写过的作品或成果。肘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 标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 旅p 寸日期:砷6 月口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海南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并 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海 南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 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本人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论文成果,知识产 权归属海南大学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篡黧塑篡E I 菇I - 簇! 本人已经认真阅读“

10、O A L I S 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发布章程”,同意将本人的学位 论文提交“C A I I $ 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全文发布,并可按“章程”中规定享受 相关权益回童逾奎握窑巨澄蜃:旦兰生i 旦= 生i 旦三生蕴查。 论文作者签名:弓长,中 日期:口口7 年6 月弦E t 导师签名:么锄 日期:口7 年多月;同 上市公司反收购中的利益平衡 1 引言 1 1 问题的提出 公司参与者之间往往存在着利益冲突,这给公司合同。的立约、履约和后续修改带 来一些成本。公司参与各方可以通过自由协商、拟定公司合同条款的方式,就各种状况 下公司参与者的权利和义务作出约定,从而协调他们之间的利益关系。但是

11、,由于公司 合同是长期合同和关系合同,存在着诸多的漏洞,仅靠合同法并不足以保障参与各方的 预期。因此,公司立法有必要同时担当起“模范合同文本”和“漏洞补充机制”的角色, 通过“赋予特定利益优先地位,而他种利益相对必须作一定程度退让的方式,来规整个 人或社会团体之间可能发生,并且已经被类型化的利益冲突”o ,从而节约公司合同的 缔约成本,补充公司参与者预见的不足,使公司参与者之间的合作能够得以维续。在上 市公司反收购的情况下,由于上市公司是否采取或发动反收购措施,采取或发动何种反 收购措施,将深刻的影响到股东、公司管理层、债权人、雇员等公司参与各方在公司合 同中的命运,这种公司参与者之间的利益冲

12、突更是不可避免。能否解决和化解这种利益 冲突,实现反收购中公司参与各方利益的高水平均衡,不仅关系到个别公司参与者合同 预期的保障,更重要的是如果潜在的公司参与者意识到在反收购中他将受到不公平的对 待,他会在缔结公司合同时要求获得更高的对价,甚至根本就不会参与到公司合同中来, 而这将根本威胁到公司作为市场的替代之所以存在的基础。因此,讨论如何形成一套能 够容纳上市公司反收购中公司参与各方的矛盾和冲突,并由此实现他们之间利益大体均 衡的机制,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1 2 研究的背景 在现实中,制度服务于其目标并不是靠其单独地得到遵守,而靠其形成相互支持的 规则群。规则形成一个系统,这个系统又会影响实

13、际世界的现象系统。o 换言之,规制 上市公司反收购的法律规则并不是生活在理论的真空,而是镶嵌于一个更广大规则群之 中,在与外部制度环境的互动中决定自己的内容。当后者发生变动,规制上市公司反收 购的法律规则也就应该作相应的调整。 1 2 1 相关立法修订 继2 0 0 5 年1 0 月2 7 日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修订通过公司法和证券 根据公司合同理论的观点,公司。乃一系列合同的连结。这一系列的合同关系,包括公司与原材料或服务的卖 方签订的供应合同同向公司提供劳动力的个人签订的雇佣合同,同债券持有人、银行及其他资本供应方签订的借 贷合同以及同公司产品的买方签订的销售合同包括文字的和口头的、

14、显性和隐性的、明示的和默示的各种合同 参见,J e n s e n & M e c k | i n g T h e o r yo ft h eF i r i m :M a n a g e r i a lB e h a v i o r g c yC o s t sa n dO w n e r s h i pS t r u c t u r e 3J F I N E o 州- 3 0 5 3 6 0 ( 1 9 7 6 ) 德 卡尔拉伦兹:法学方法论 ,陈爱娥译,商务印书馆2 0 0 5 年版,第l 页 德 柯武钢、史漫飞t 制度经济学) ,韩朝华译商务印书馆2 0 0 3 年版第1 6 2 页 1

15、 上市公司反收购中的利益平衡 法之后,2 0 0 6 年5 月1 7 日证监会第1 8 0 次主席办公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修订后的上 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我国上市公司收购的法律框架发生重大改变:1 允许部分要约收 购。通过证券交易所的证券交易,收购人持有一个上市公司的股份达到该公司已发行股 份的3 0 时,继续增持股份的,应当依法向该上市公司所有股东发出收购其所持有的全 部或者部分股份的要约。2 允许易券收购。收购人可以采用证券或现金与证券相结合的 方式支付收购上市公司的价款,这为“换股收购”、“现金+ 股权”、“现金+ 债券”、“定 向增发”等支付手段的应用消除了最后的法律壁垒。要约收购模式的转

16、变和收购价款支 付手段的多样化意味着收购成本和难度的降低,也昭示着要约收购这种控制权交易方式 的美好前景,但与之相应,反收购的动机和需求也在酝酿之中 1 2 2 股权分置改革 2 0 0 5 年4 月2 9 日,经国务院同意,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 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此举标志着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正式启动。在后股权分置 时代:1 股权全流通。股权分置时代的人为割裂公司控制权市场,流通股和非流通股分 别定价的制度设计被打破,中国股市进入全流通时代,真正实现同胶同权:2 股权结构 分散化。由于在股权分置改革中,“送股”模式被大量的采用,原流通股股东的持股比 例有明显的上升,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趋于分散化。股权分置改革最终突破了中国证券 市场“控制权僵化”这个最大的制度瓶颈,随着这一制约上市公司并购市场发展的制度 环境的改变,中国证券市场进入并购新时代,“协议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