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 论语中的成语故事 14 慎终追远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1816284 上传时间:2019-11-0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 论语中的成语故事 14 慎终追远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中考语文 论语中的成语故事 14 慎终追远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 论语中的成语故事 14 慎终追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 论语中的成语故事 14 慎终追远(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4 慎终追远清明节到了,学校要搞一次清明诗会,往年的清明诗会都是这么命名的“年清明诗会”,今年的清明诗会学校团委会别出心裁,想先做一个主题标题,在学校征集关于清明诗会的主题标题。经过广泛的发动征集,准备把今年的诗会主题命名为“慎终追远 缅怀先烈2017清明诗会”。对于缅怀先烈的解释大家都非常熟悉,那么慎终追远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慎终追远,几千年来的解释,都跟丧事、祭祀密切联系在一起。清明节,我们怀念、祭奠逝去的亲人、先祖,就是慎终追远的实际行动。“慎终追远”一词,首先出现于论语学而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曾子说:“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世,办理好丧事,追念久远的祖先,虔诚

2、地祭祀,社会风气就会趋于醇厚了。”后来,“慎终追远”凝练为一个成语,意思是慎重对待父母丧葬,追念逝去的先人。因为人死了之后,尤其是人死了几十年、上百年,隔了几代人之后,非常容易被忽视,被遗忘。如果后人对他们还能够谨慎对待,不忘追思,这就是民风淳厚的表现,也是进行道德教化的重要手段。南怀瑾用佛家的视角,对这句话进行解释。认为“终”是结果,“远”是原因,远因。并且“菩萨畏因,凡夫畏果”,也就是佛家的菩萨、儒家的圣贤,更敬畏事情的起因,因为什么因就种下什么果。而凡夫俗子却看不那么远,他们“不见棺材不掉泪”,只有看到不利的结果了才畏惧、害怕。在这个理解的基础上,他将慎终追远理解为:“与其要好的结果,不

3、如要好的开始。”这种理解,我们要从曾子其人来看的话很可能是不对的。历代各家都将这句话往体现“孝”的丧葬文化理解,与这句话的“主人”有莫大关系。说这句话的曾子的“孝”是出了名的。第一,被历朝历代奉为经典的孝经,据传就是曾子所著。第二,流传至今的二十四孝里面,其中一则就是记录曾子的啮指痛心。曾子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所以,我们从曾子的为人来看这句话就是体现“孝”的丧葬文化。关于这这四个字的理解,朱熹有

4、一个详细的解释 “慎终者,丧尽其礼;追远者,祭尽其诚。民德归厚,谓下民化之,其德亦归于厚。盖终者,人之所易忽也,而能谨之;远者,人之所易忘也,而能追之:厚之道也。故以此自为,则己之德厚,下民化之,则其德亦归于厚也。”弟子规里的“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说的就是“慎终追远”。五间正殿前,悬一块闹龙填青匾,写道是:“慎终追远”。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三回)以上文字里“慎终追远”一二处是指慎重地办理父母丧事,虔诚地祭祀远代祖先。红楼梦里的“慎终追远”是指谨慎从事,追念前贤之意。成 语:慎终追远 shn zhng zhu yun释 义:终:人死;远:指祖先。旧指慎重地办理父母丧事,虔诚地祭祀远代祖先。后也指谨慎从事,追念前贤。词 性:中性词同义词:慎终思远 谨终追远反义词:数礼忘文示 例:尽孝不单是父母在世时的事,还要做到慎终追远。文言原文: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出自论语学而)译文:曾子说:“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远的祖先,自然会导致老百姓日趋忠厚老实了。”儿童心理发展是有顺序的,这是由遗传决定的,不会因为各种外部环境的影响,或者学习、训练的作用而发生改变,出现心理发展的超越或逆转。人类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再到衰老的过程中心理的发生发展。既是个体自身发展成熟的过程,又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