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总复习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试题 (新版)新人教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1812346 上传时间:2019-11-03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80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总复习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试题 (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中考化学总复习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试题 (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中考化学总复习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试题 (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中考化学总复习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试题 (新版)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中考化学总复习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试题 (新版)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总复习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试题 (新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总复习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试题 (新版)新人教版(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网络】【分析解读】1. 本节考查内容主要为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主要形式为实验探究题,也有选择题和填空题;燃烧条件的探究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往往与灭火的原理、反应的现象与本质的联系综合出题,但在中考题中主要以填空题的形式出现。灭火的原理一般以选择题形式出现。中考中将会出现利用燃烧条件、灭火的原理、安全常识、自救方法来设计灭火方案,或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题目,这样既考查了知识,又联系生活实际,符合当今的教学理念及思想。2. 反应的放吸热问题主要记清课本中碳和二氧化碳的反应为吸热反应,燃烧反应及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化石燃料中天然气为清洁能源。煤、石油

2、、天然气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在反应的吸放热方面经常与物质溶于水时的吸放热相联系,同时结合化石燃料的燃烧造成的环境问题与新能与新能源知识,以填空题的形式进行考查。3.熟记目前使用的新能源为氢气、乙醇等,正在推广或使用的新能源: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核能、潮汐能,主要考查氢能的优缺点、及制备,在此基础上与环境污染相联系,举例正在推广或使用的新能源的种类。【知识梳理】考点一:燃烧的条件及灭火(高频考点)1.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燃烧的条件_(或空气)达到燃烧所需的_灭火的原理_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质隔离隔绝_(或空气)使_以下方法总结:绝大多数燃烧都是可燃物与氧气在点燃或加热的条件下发生的。但有些燃烧不一定

3、需要氧气参加,如金属镁可以在氮气和二氧化碳中燃烧,钠可以在氯气中燃烧等。2.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及改进(1)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2)实验设计中运用的实验方法A.对比实验法: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是一组对比实验,是为了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_。 铜片上的白磷和水中的白磷是一组对比实验,是为了说明需要_。B.控制变量法:把白磷放在水中,通过液封二隔绝空气,是为了提供燃烧所需的任意条件而控制另一个条件。(3)实验装置的改进 方法总结:探究物质燃烧条件常采用控制变量饭,控制变量法是初中阶段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 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一般情况下是不会改变的。 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合适的灭火发法,不能一

4、概而论。3.灭火的具体方法和原理灭火事例灭火方法灭火原理油锅着火盖锅盖隔绝氧气放入大量的蔬菜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_以下电器着火先_,后_隔绝氧气熄灭酒精灯_盖灭隔绝氧气酒精洒到桌面上燃烧用_盖灭隔绝氧气,使_以下木材着火喷水隔绝氧气并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_以下图书档案着火CO2灭火器隔绝_4. 常见灭火器的适用范围及原理灭火器干粉灭火器CO2灭火器水基型灭火器适用范围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一般失火扑灭_、_、_、精密仪器等物的失火扑灭汽油、柴油、木材、棉布等引起的失火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_。干粉灭火器的反应原理:_。二氧化碳灭火器内盛装的是液态二氧化碳,使用时不会留下任何痕迹5.易燃易爆的安全知

5、识爆炸由化学变化引起的爆炸:_爆炸由物理变化引起的爆炸:_爆炸燃烧现象不同物质的燃烧现象不同,它和可燃物的性质有关,还取决于可燃物与氧气的_和_6.燃烧、爆炸、缓慢氧化的比较燃烧爆炸缓慢氧化概念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可燃物在有限空间内发生的急剧燃烧_的氧化反应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未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能量变化放热明显放热明显放热随时散失是否发光发光发光不发光联系都属于_,都_,但反应的剧烈程度_方法总结: 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不同的原因:和氧气的接触面积、氧气的浓度有关,和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氧气的浓度越大,燃烧越充分、越剧烈;与可燃物本身的性质有关

6、。7. 燃料充分燃烧和不充分燃烧(1)充分燃烧的意义: _(放热多、节省能源);_。(2)不充分燃烧的后果: 使燃料燃烧产生的_减少,浪费资源; 产生大量的_等物质,污染空气。(3)如何做到使燃料充分燃烧:燃烧时要有足够多的_;料要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_。8.认识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考点二: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与化石燃料(必考考点)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放热现象:物质的燃烧,金属与酸的反应等过程中都伴随着_的现象。(2)吸热现象:高锰酸钾分解,碳和二氧化碳的反应等过程中都伴随着_的现象。2.人类生活对化学能的利用:(1)生活燃料的利用:如_、做饭等。(2)利用燃料燃烧产生的能量:如火力发

7、电、烧制陶瓷、冶金、发射火箭等。(3)利用爆炸产生的能量:如开山炸石、拆除违章建筑等。(4)利用食物在体内发生化学反应放出的能量,可维持体温和日常活动所需的能量。3.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一是_;二是_。4.化石燃料(1)化石燃料包括_、_和_,它们是_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属于_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2)煤和石油煤石油形成古代植物的遗骸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形成的古代动植物的遗骸在地壳中经过复杂变化形成的元素组成主要含_,少量H、N、O、S主要含_,少量S、O、N类型_状态黑色固体,有光泽黏稠液体,黑色或棕色,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无固定的熔点、沸点方法总结:为了使煤

8、得到充分利用,将煤隔绝空气加热,可以使煤分解成很多有用的物质,如焦炭、煤焦油、煤气等,此过程是化学变化。石油的炼制是根据石油各成分的沸点不同,通过分馏使之分离,此过程是物理变化。(3)煤和石油的综合利用(4)天然气天然气是由碳和氢组成的气态碳氢化合物,主要成分是_,是一种最简单的_。有石油的地方就有天然气。甲烷也叫沼气、坑气,化学式为_。甲烷的性质物理性质纯净的甲烷是_、_的气体,密度比空气_,_溶于水,可用_收集化学性质具有可燃性,燃烧时产生_火焰,_大量的热,生成的气体能使_变浑浊。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方法总结:瓦斯气体是甲烷与空气的混合气体,点燃(或遇明火)时可能发生爆炸,这种爆炸就

9、是瓦斯爆炸,所以使用天然气之前,一定要检验气体的纯度。考点三: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高频考点)1.化石燃料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能源。随着全球能源使用的增长,化石燃料等不可再生能源将日趋枯竭。世界各国人民的节能意识日趋增强,科学家也在开发新能源,例如:_等,这些能源也称为“绿色能源”。2.乙醇,俗名为酒精,化学式为_。(1)物理性质:无色透明、_溶于水、有特殊气味的液体,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并能溶解多种有机物。(2)化学性质:酒精易燃烧,其化学方程式为_。(3)制法:把小麦、玉米等含淀粉的粮食发酵,再经过蒸馏就得到酒精。(4)用途:作有机溶剂、化工原料、消毒剂等。方法总结:工业酒精因含有甲醇(有

10、毒),严禁兑酒饮用。医用消毒酒精是体积分数为70%80%的乙醇水溶液。3.氢气(1)性质:无毒,极易燃烧,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其化学方程式为_。(2)是_的燃料。(3)氢气作为燃料的三大优点:_;_;_。 (4)氢气的性质及制法A.物理性质:在通常状况下,氢气是一种_、_、_溶于水的气体。B.氢气的实验室制取:a.反应原理:_。b.制取装置:c.气体的收集:氢气是密度最小的气体,难溶于水,所以收集氢气可采用_法或_法。4.可燃冰可燃冰是透明无色、外形似冰的晶体,学名叫做“天然气水合物”,是天然气被水分子包裹,在海底低温与高压作用下形成的。“可燃冰”作为燃料的优点突出,1 m3的“可燃冰”燃烧释放

11、出的能量相当于164 m3的天然气燃烧放出的热量。5.车用乙醇汽油是将变性燃料_和_以一定的比例混合而形成的一种汽车燃料。使用车用乙醇汽油的好处: _; _; _。6.其他新能源_、_、_、_、生物质能和核能等。方法总结:新能源就是除化石燃料之外的比较近期发现的能源,它们的使用过程中一般对环境的影响比较小。7.可再生能源与不可再生能源定义举例可再生能源不随其本身的转化或人类的利用而减少的能源太阳能、核能、水能、风能、氢能等不可再生能源随本身的转化或人类的利用而减少的能源_、_、_8.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1)煤燃烧产生的主要污染物煤中主要含有_元素,另外含有少量的硫元素和氮元素等,所以煤燃烧生成_、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以及烟尘等污染物,_和_溶于雨水时可能会形成酸雨(2)汽车尾气造成的污染A. 多数汽车使用的燃料是_和_。它们燃烧时产生的一些物质,如一氧化碳、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等,会随尾气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对空气造成污染。B.为了减少尾气对空气的污染,主要采取以下措施:a.改进发动机的燃烧方式,使汽油能_燃烧;b.使用催化净化装置,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c.使用无铅汽油,禁止含铅物质排放;d.加大尾气的监测力度,禁止尾气超标的汽车上路。e.使用清洁车用燃料,如压缩天然气(C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