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龙岩市一级达标校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1805243 上传时间:2019-11-03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3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龙岩市一级达标校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福建省龙岩市一级达标校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福建省龙岩市一级达标校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福建省龙岩市一级达标校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福建省龙岩市一级达标校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龙岩市一级达标校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龙岩市一级达标校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试题(含解析)(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龙岩市一级达标校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高二教学质量检查生 物 试 题1.甲地因森林火灾使原有植被消失,乙地因火山喷发被火山岩全部覆盖,之后两地均发生了群落演替。关于甲、乙两地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 若条件适宜则甲地最终可能演替出森林B. 甲、乙两地随着时间延长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多C. 乙地发生的演替最先出现的动物是草食性动物D. 甲地和乙地发生的演替速度通常大致相同【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分析,甲地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乙地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初生演替的一般过程是裸

2、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的一般过程是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详解】根据题干分析,甲地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乙地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无论是初生演替,还是次生演替,若条件适宜,没有外力干扰,都可演替到森林阶段,A正确;演替的最终结果使生物多样性增加,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加,所以甲、乙两地随着时间延长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多,B正确;初生演替要依次经历裸盐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植物的出现为食草动物提供了食物,故

3、乙地发生的演替最先出现的动物是草食性动物,C正确;初生演替属于从无到有的演替,需要的时间很长,而次生演替是从简单到复杂的演替,需要时间短,甲地发生的演替的速度比乙地要快,D错误;故选D。2.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灰线小卷蛾幼虫以落叶松松针为食,幼虫摄食对松树的代谢活动有一定影响,进而影响下一年幼虫食物的质和量。幼虫密度与最大松针长度的变化如图所示。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 幼虫密度与最大松针长度波动周期一致B. 幼虫摄食改变了落叶松的丰富度C. 幼虫密度下降的原因是出生率大于死亡率D. 幼虫摄食对松针长度的影响具滞后性【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图可知:灰线小卷蛾幼虫和落叶松松针为捕食关系

4、,灰线小卷蛾幼虫以落叶松松针为食,幼虫密度和松针长度都随时间呈周期性波动,幼虫摄食对松针长度的影响具滞后性。【详解】据图可知,幼虫密度和松针长度都随时间呈周期性波动,但幼虫密度与最大松针长度波动周期并不一致,A错误;群落中物种数量的多少称为丰富度,落叶松是一个种群,而且幼虫摄食不会使被捕食者的数量降低至0,因此没有改变群落的丰富度,B错误;死亡率大于出生率,使幼虫密度下降, C错误;幼虫摄食对松树的代谢活动有一定影响,进而影响下一年幼虫食物的质和量,表明幼虫摄食对松针长度的影响具有滞后性,D正确;故选D。3.在某人工鱼塘中,第一次捕获了80尾鱼,其中鲤鱼15尾,做上标记后放回,第二次捕获了10

5、0尾鱼,其中有标记的鲤鱼6尾,没有标记的鲤鱼12尾,则可估算出这个池塘共有鲤鱼A. 15尾 B. 18尾 C. 30尾 D. 45尾【答案】D【解析】【分析】1、标志重捕法的注意点:调查期间没有大量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的现象;标志物不能过于醒目;不能影响被标志对象的正常生理活动;标志物不易脱落,能维持一定时间。2、计算公式:种群中的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重捕中标记个体数。【详解】根据公式可知,该池塘中的种群个体数量=第一次捕获第二次捕获第二次捕获标记的=15(12+6)6=45条,A、B、C错,D正确;故选D。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 热带雨林土壤中微生物的分解能力比

6、温带针叶阔混交林低B. 同等强度干扰下,草原生态系统比沙漠生态系统恢复的速度慢C. 如果农田生态系统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没有能量输入就会崩溃D. 湿地生态系统调节气候的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的功能,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方面要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另一方面,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生态功能属于间接价值。【详解】热带雨林有机物产量

7、高,温度高湿度大形成得快分解得更快,热带雨林土壤中微生物的分解能力大于温带针叶阔混交林,因此热带雨林土壤中的有机物积累比温带针叶阔混交林中少,A错误;同等强度干扰下,由于沙漠环境比较恶劣,恢复力比较弱,所以草原生态系统比沙漠生态系统恢复的速度快,B错误;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如果一个生态系统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没有能量输入就会崩溃,C正确;湿地生态系统调节气候的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错误;故选C。5.下列政策措施与对应的目的,正确的是A. 实施二孩政策,是通过提高出生率来改善我国人口的年龄组成B. 捕鱼时要控制网眼的大小,目的是维

8、持鱼群正常的性别比例C. 规定禁渔期和禁渔区是禁止对相关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D. 建立濒危动植物繁育中心是对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保护【答案】A【解析】【分析】该题考查种群的特征、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等相关知识。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自然保护区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自然保护区还是“活的自然博物馆”;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详解】目前我国人口已经进入老龄化,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可通过提高出生率来改善我国人口的年龄组成,进而改变人口的老龄化趋势,A正确;捕鱼时要控制网眼的大小,目的是保护幼小的个体,以维持鱼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B错误;近年来规定禁渔期和禁渔区,其目的是

9、保护水生生物的正常生长或繁殖,保证鱼类资源得以不断恢复和发展,而不是禁止对相关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C错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D错误;故选A。6.早在宋代,我国就掌握了四大家鱼的混养技术。图表示某池塘中四大家鱼及其食物的分布,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 四大家鱼在池塘中的分布体现群落的水平结构B. 池塘中的四大家鱼共同构成池塘生物群落C. 四大家鱼相互之间都存在竞争关系D. 若浮游动物大量死亡,鲢鱼数量在一段时期内会增加【答案】D【解析】【分析】群落的空间特征:(1)群落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2)群落水平结构: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

10、盐碱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四大家鱼因捕食对象的不同而分布在池塘的不同水层,出现了垂直分层现象;在混合放养时,由于食物的不同和分层现象,能合理利用水体的资源。【详解】四大家鱼在池塘中的分布现象是群落的垂直分层结构,而不是水平结构,A错误;池塘中的所有生物共同构成池塘生物群落,只有四大家鱼不能构成群落,B错误;据图示可知,青鱼和草鱼之间存在竞争关系,鲢鱼和青鱼及草鱼在混合放养时,由于利用的食物和空间不同,故不存在竞争关系,C错误;由于鲢鱼是植食性动物,若浮游动物大量死亡,则浮游植物增多,因此鲢鱼数量在短时间会增加,D正确;故选D。7

11、.下列有关遗传信息的说法正确的是A. RNA是细胞质中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B. 细菌的遗传信息位于拟核和核糖体的DNA上C. T2噬菌体的遗传信息蕴含在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中D. 豌豆的高茎基因与矮茎基因贮存的遗传信息不同【答案】D【解析】【分析】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细胞类生物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它们的细胞质遗传物质和细胞核遗传物质均为DNA。病毒只有一种核酸,它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详解】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但细胞核和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均为DNA,A错误; 核糖体上不存在DNA,细菌的遗传信息位于拟核和质粒,B错误;T2噬菌体的遗传信息蕴含在脱氧核

12、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中,C错误;豌豆的高茎基因与矮茎基因是等位基因,等位基因控制的是相对性状,所贮存的遗传信息不同,D正确;故选D。8.下列有关人体基因的说法正确的是A. 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时可以进行半保留复制B. 4种碱基对随机排列的序列均可构成人体基因C. 人体内所有基因的碱基总数与DNA分子的碱基总数相同D. 基因和DNA是反映遗传物质化学组成的同一概念【答案】A【解析】【分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DNA和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脱氧核苷酸。基因主要存在于染色体上,且一条染色体含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详解】DNA在有

13、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均可进行半保留复制,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所以基因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时可以进行半保留复制,A正确;基因是有遗传效应DNA片段,不是4种碱基对的随机排列,基因的碱基序列是特定的,是具有特异性的, 如果把碱基随机排列,不一定是具有遗传效应的,B错误;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生物体内的每条DNA上含有许多个基因,故所有基因的碱基总数与DNA分子的碱基总数不相同,C错误;人体内的遗传物质是DNA,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二者的化学组成都是脱氧核苷酸,但二者并不是同一概念,D错误;故选A。9.如果将精原细胞的1 对同源染色体的2个DNA 分子都用15

14、N标记,并只供给精原细胞含14 N的原料,该细胞进行1次有丝分裂后再减数分裂1次,产生的8个精细胞中(无交叉互换现象),含14 N、15 N标记的DNA分子的精子所占的比例依次是A. 100%、100% B. 50%、50% C. 25%、100% D. 100%、50%【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的特点,用15N标记的精原细胞在只供给含14N的原料中进行了一次有丝分裂,则DNA分子中都是一条链含15N,一条链含14N。两个子细胞再各自进行减数分裂,都是以14N的原料进行复制,所以每个DNA分子中都含有14N。【详解】将含有1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原细胞的2个DNA分子都用15N标

15、记,并只供给精原细胞含14N的原料,依据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一次有丝分裂结束后,每个双链DNA分子中一条链被15N标记、另一条链被14N标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复制后,每条染色体含2个DNA分子,这2个DNA分子分别位于组成该染色体的2条姐妹染色单体上,其中一条染色单体上的DNA同时含有15N和14N,另一条染色单体上的DNA分子只含有14N,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因着丝点分裂导致2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2条子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进而分配到不同的子细胞中去。综上分析,最终形成的含14N、15N标记的DNA分子的精子所占的比例依次是100、50 ,D项正确,A、B、C三项均错误;故选D。10.可以依次解决中的遗传问题的方法是鉴定一匹马是否为纯种 判断猫毛色的显隐性不断提高玉米抗病品种的纯合度 检验小麦的基因型A. 杂交、自交、测交、测交 B. 测交、杂交、自交、自交C. 测交、测交、杂交、自交 D. 杂交、杂交、自交、测交【答案】B【解析】【分析】遗传学中常用的鉴别方法:(1)鉴别一只动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2)鉴别一棵植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和自交法,其中自交法最简便;(3)鉴别一对相对性状的显性和隐性,可用杂交法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