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语文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六单元第1课资料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11804759 上传时间:2019-11-03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4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语文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六单元第1课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人教语文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六单元第1课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人教语文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六单元第1课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人教语文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六单元第1课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人教语文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六单元第1课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语文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六单元第1课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语文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六单元第1课资料(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课 自画像,课堂互动探究,知能优化演练,第1课 自画像,基础自主学案,美文佳作欣赏,诗海探珠,诗海探珠,观书有感(其一)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赏析】 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诗。全诗以方塘作比,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议论。诗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书比作半亩方塘,以池塘要不断地有活水注入才能清澈,比喻思想要不断有所提高才能活跃,才能避免停滞和僵化。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独特的读书感受和深刻的哲理。,【思考】 整首诗是如何运用比喻手法的?试简析其好处。 【提示】 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基础自主学案,三、词语辨析

2、 (1)琢磨捉摸 琢磨:思考;研究。捉摸:摸索;揣测。 例:这事我_了很久。 他的行为真是令人难以_。 (2)乐此不疲乐不思蜀 乐此不疲:形容对某事特别喜爱而沉浸其中。乐不思蜀: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琢磨,捉摸,例:他每问必知,据知而答,并且_。 你到了外国,可不能_,忘记养育你的故乡故土啊! (3)无拘无束为所欲为 无拘无束:没有任何约束,自由自在。为所欲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贬义词。,乐此不疲,乐不思蜀,例:他放开缰绳,任由枣红马_地驰骋。 他们满以为有了如此强大精良的武器,就可以在别人的国土上横行霸道、_。,无拘无束,为所欲为,四、词语释义 臃肿:_。 懦弱:

3、_。 忧郁:_。 郁郁寡欢:_。 兴味索然:_。 和颜悦色:_。,过度肥胖,转动不灵,畏怯;软弱,忧伤郁结;忧虑烦闷,苦闷的样子;寡:少。形容心里苦闷。指闷闷不乐,没有兴致的样子,脸色和蔼喜悦。形容和善可亲,五、文学常识 1走近作者,蒙田(15331592),法国作家。1533年2月28日生于多尔多涅的蒙泰涅堡,1592年9月13日卒于波尔多。自幼入教会学校学习,熟谙拉丁语和希腊语,后专修法律。1554年起任法院顾问等职达15年之久。辞官还乡后,潜心研读并常常出外旅行,随手撰写读书心得及旅游见闻,1580年出版随笔集的第一、二卷。1588年第三卷问世。,1595年经他增订的随笔集定本出版。随笔

4、集共3卷,107章,各章篇幅不齐,结构松散,彼此缺乏有机联系;内容丰富广博,包罗万象。随笔集充分表达了他的怀疑论哲学思想,提出“我知道什么”这句名言,认为“只有怀疑才能判断和论定”,对当时的迷信、偏见、巫术予以否定。教育问题在随笔集中占有重要位置。,作者从解决社会问题的角度阐述其教育主张,提出让学生在社会中自由判断。全书多用日常口语和方言,语言平易通畅,比喻贴切。随笔集开创了随笔式文学之先河,对法国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2资料链接 这篇文章选自1580年出版的蒙田随笔集。当时正是文艺复兴时期,追求个性自由与人文主义精神是那个时代的潮流,蒙田作为文艺复兴时期的知识分子不能不受到时代风气的浸染,他

5、终身奉仰自由、自我,他认为“和我们结伴终身的唯有自我”。蒙田的自画像正是站在时代的高度,将自身形象注入人文主义气息的寻找与发现自我的典范之作。,课堂互动探究,文脉探究 1全文两部分主要写哪些方面的内容? 【提示】 全文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着重写了自己的特点。先从对自己的外貌的描写开始,写了身材、面部、双腿、前胸、身子结实、性情半开朗半忧郁,精力充沛、持久,能吃苦耐劳,喜欢无拘无束。,第二部分着重写到了自己的缺点,发现自己懦弱和虚荣,易变无常,反复不定,郁郁寡欢又暴跳如雷,不能笔直前行。文章从对自己外貌的描写开始,转向性情和精神品质,写的灵动而隽永,自然而风趣,体现了蒙田这位散文大家的一贯风格。

6、其中引用的典故,既表现了蒙田的博学,也恰到好处地增加了行文的变化起伏。,2分析一下文章两部分所写的内容有什么区别? 【提示】 前一部分着重写了自己的特点,主要是自己外貌方面,而后一部分着重刻画了自己的缺点,转向了性情和精神品质方面,作者如实地刻画自己,可见作者的坦诚、直率。,3如何理解下面两句的内涵及作用? (1)千种易变无常的行为,万般反复不定的思绪,集于我一人之身。 (2)任何人只要像我那样观察自己,在谈及本人的时候,都会说出差不多类似的话来的。 【提示】 对自己作了概括性的描写与刻画,引起下文,使文章由分而总,谈及自己性格的各个侧面。 每一个人只要冷静认真地解剖自己,都能发现自己的缺点,

7、认识一个真正的自己。,4通过对文章的理解,你认为蒙田是个怎样的人? 【名师点拨】 外形:身材矮小粗壮;面部丰满而不臃肿;体魄结实强壮。,性情:吃苦耐劳喜爱悠闲无拘无束情绪反复无常、变化多端。 总之,他是个精力充沛、吃苦耐劳、做事情受兴趣驱使,喜爱悠闲、无拘无束的日子;有些懦弱和虚荣,情绪会反复无常、变化多端,这就是一个真实的蒙田先生,是他给自己的一个自画像。,5通过学习本文,你认为人应该如何看待自己? 【名师点拨】 本文通过作者的自画像,传授给我们的是一种方法,一种如何看待自己、如何彻底认识自己的方法,这种方法教会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在人生路上前进。,古人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8、人对自己的了解往往不如别人对你的了解。所以,要给自己画像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不是用线条、色彩,而是用文字。它需要像蒙田所说,“尽量密切观察自己,眼睛不停地盯在自己身上”。这篇短文中,作者把自己的外貌、个性、思想表现得非常清楚,尤其对自己内心矛盾的诸多方面,剖析得深刻入微。,技法归纳 一是人物外在特征和内在精神的统一。作家多处介绍自己的外貌、形体等方面的特征,同时交代性格、体魄、思想等精神特征,并且努力使二者紧密地吻合起来。,二是采用逐渐推进的叙述方式。作家首先描绘了自己的外貌特征,再由外到内,讲到这种外貌下的精神世界。精神世界的剖析采用的也是逐层加深的方式,一步步地审视,密切地观察,一层层地剥

9、取到性格的最深处。作家最后又把认识自己的方法扩大到一切人。,三是善于引用典故,善于举例,文风流畅自然。文章多处引用诗句,生动而具说服力。如“双腿、前胸,满布浓毛”(古罗马诗人马提雅尔的诗句);“年岁渐长,体魄日衰,盛年不再,暮境即来”(古罗马诗人、思想家卢克莱修的诗句)。 四是作家在文中经常运用生活中发生的细节、经历的具体事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素材积累 任何人只要像我那样观察自己,在谈及本人的时候,都会说出差不多类似的话来的。人往往不如别人更了解自己。所以,要给自己画像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它需要“尽量密切观察自己,眼睛不停地盯在自己身上”。,1984年,一群俄罗斯专家来华传播“巡回展览画派

10、”的绘画艺术。我们负责接待的同志热情地用“勤劳、智慧”等词语称赞俄罗斯民族,但俄罗斯专家们却摇着头笑了,并毫不掩饰地说:“俄罗斯民族是智慧的,但它却有些懒惰。”,认识自己无论对于个人还是集体甚至全人类都是十分重要的。一个个充分认识自己的个人会组成一个理智的民族,若干个理智的民族会造就一个务实的国家;许多务实的国家组成一个世界,会形成一个能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完美世界。,在古希腊神殿的廊柱上,刻着几个大字“认识你自己”,作为神对人的忠告,这被当时的哲学家认为代表了人类的最高智慧。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孙武把“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作为一条军事箴言写入孙子兵法以传之后世。,你知道自己每一天的价

11、值和意义吗?你知道自己在别人心目中是什么形象吗?你知道自己真正的能力专长吗?,美文佳作欣赏,热爱生命(节选) 蒙 田,我对某些词语赋予特殊的含义。拿“度日”来说吧,天色不佳,令人不快的时候,我将“度日”看作是“消磨光阴”,而风和日丽的时候,我却不愿意去“度”,这时我是在慢慢赏玩,领略美好的时光。坏日子,要飞快地去“度”,好日子,要停下来细细品尝。“度日”“消磨时光”的常用语令人想起那些“哲人”的习气。他们以为生命的利用不外乎在于将它打发、消磨,并且尽量回避它,无视它的存在,仿佛这是一件苦事、一件贱物似的。,至于我,我却认为生命不是这个样的,我觉得它值得称颂,富有乐趣,即便我自己到了垂暮之年也还

12、是如此。我们的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比的,如果我们觉得不堪生之重压或是白白虚度此生,那也只能怪我们自己。“糊涂人的一生枯燥无味,躁动不安,却将全部希望寄托于来世。”,不过,我却随时准备告别人生,毫不惋惜。这倒不是因生之艰辛或苦恼所致,而是由于生之本质在于死。因此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享受生活要讲究方法。我比别人多享受到一倍的生活,因为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尤其在此刻,我眼看生命的时光无多,我就愈想增加生命的分量。我想靠迅速抓紧时间,去留住稍纵即逝的日子;我想凭时间的有效利用。去弥补匆匆流逝的光阴。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暂,我愈要使之过得丰盈饱满。,【赏评】 文字的简洁、行文的流畅、结构主题谋篇布局对于我们的启发已经显得不那么重要了,思想的豁达、态度的乐观、情绪的激昂才是最打动我们心灵的地方。物质文明的发展让压力日增,而自身的脆弱又屡屡将我们逼向死亡的边缘,所以死以一种极端的方式开始频繁光顾人类,割裂着我们的肉体和情感。“糊涂人的一生枯燥无味,,躁动不安,却将全部希望寄托于来世。”现世糊涂,又怎能寄望来世清明?现世浮躁,又怎能妄想来世心如止水?与其寄望轮回,不如做好现在的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