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诗中主人公形象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11787335 上传时间:2019-11-03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20.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抒情诗中主人公形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抒情诗中主人公形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抒情诗中主人公形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抒情诗中主人公形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抒情诗中主人公形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抒情诗中主人公形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抒情诗中主人公形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抒情诗中主人公形象抒情诗中主人公形象 抒情诗的主人公就是诗人自己,常见抒情主人公形象有: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揭的形象 如李白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贯,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贯 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箱、豪放自负的性格。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如杜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 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如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 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

2、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 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如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 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 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 象鲜明。如示儿 、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 破阵子 。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如李白的赠汪伦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 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

3、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 8、爱恨情长的形象 如柳永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 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常见的思想感情常见的思想感情 欢快、愉悦、激动、现实、浪漫、雄浑、旷达、豪放、忧愁、寂寞、伤感、 惆怅、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蔑视权贵、怀 才不遇、壮志难酬、归隐田园、惜春悲秋、羁旅愁思、思乡念亲、忆友怀旧、 别恨离愁、怀古伤今、借古讽今、愤世嫉俗、热爱自然、沉郁、悲慨、婉约、 清新、明丽、豪迈、豪放、奔放、刚劲、低沉、幽怨、哀伤、凄凉、缠绵、消 极、积极、朴实自然、清新飘逸、沉郁顿挫、淡雅高远、华妙艳丽、雄健高昂、 悲壮苍凉

4、、严谨细腻。 对统治者的愤怒、面对离乱的痛苦、 同情人民的疾苦、 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建功立业的渴望 、保家卫国的决心、报国无门的 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壮志难酬的悲叹、怀才不遇的愁苦、寄情山水的悠闲、 昔盛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青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依依 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 语言的特色语言的特色 质朴、淡雅、自然、苍凉、低沉、苍劲、舒缓、悲凉、雄健、雄浑、准确、 生动、形象、沉郁顿挫、清新明快、平淡有趣、浓墨重彩、艳丽多彩、含蓄蕴 藉、富有哲理、淋漓尽致、简洁巧妙、入木三分、语言凝练、生动传神、惟妙 惟肖、字字是泪、声声哀叹、感人至深、自然宏丽

5、、音节和谐流畅、语极工整、 含蓄隽永、朴实无华、淡雅含蓄、通俗生动、低回婉转、清而不淡,秀而不媚、 行云流水、形神兼备、简洁洗炼、平淡无奇、质朴清新、词藻华丽、明白通畅、 沉郁顿挫。 语言风格语言风格 1、激越高亢: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豪放派,其他象边塞诗中反 映诗人渴望建功立业,保家卫国决心的诗作。 2、清婉(新)秀丽:如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等婉约派,其他象山 水田园诗人。 3、语言绮丽(重视修饰,色彩绚丽,词藻华丽,极尽铺陈之能事) :如温 庭筠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鳃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4、语言平易(浅显易懂,口

6、语化,但含义隽永) :如李绅悯农二首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1、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例如: “楼船 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 (陆游书愤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 前线的值得纪念的往事。 ) 2、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例如:杜甫漫成一首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 船尾跳鱼拨剌鸣。 ”诗歌从水中月景写起,生动地描写了白鹭曲着身子,恬静地 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拨剌的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 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 3、议论:对人和事物

7、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例如元稹菊花 :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诗的后两句,点出喜 爱菊花的原因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4、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有直接抒 情,也有间接抒情,具体的抒情手法有: 借景或借物抒情 作者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 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就叫 借景或借物抒情。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菊、柳、山石、溪流、沙 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微草等等,都是诗人常常借以抒 情的对象。如白居易的“离

8、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作者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发出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的感叹。 寓情于景(或物) ,情景交融 这种方式将感情融会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比自然景物或 场景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比如杜甫的“好 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写景之中包含着对春雨的 “喜悦”之情;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则借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 和对家人的思念之情。另如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 、张先的“云破月来花弄 影”等等,都是情景交融的典范。以上两种抒情方式均属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 也称直抒胸臆,是一种不

9、要任何“附着物” ,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 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比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结尾: “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就直截了当地抒发了诗人甘愿为 天下贫寒的知识分子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高尚情操。再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 歌 :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全诗以慷慨 悲凉的调子,直接通过登幽州台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 苦闷的情怀。 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就是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意愿。托物言 志的写作方法,最常用的有比喻、拟人、象征等。比如李商隐蝉 : “本以高 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

10、,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 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这首诗借咏蝉以喻自身的高洁。前四句闻蝉而兴,重 在咏蝉;写蝉餐风饮露,居高清雅,然而声嘶力竭地鸣叫,却难求一饱。后四 句直抒己意,他乡薄宦,梗枝漂流,故园荒芜,何不归去。因而闻蝉以自警, 同病相怜。 托物寓理 一般是哲理诗,如朱熹的观书有感 (其一) :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 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用典抒情达意 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 练,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 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比如辛弃疾

11、在永遇乐京口 北固亭怀古中成功地运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刘义隆、佛狸、谦颇。 这些典故都是京口这地方的历史掌故,诗人借助这些历史事实含蓄自然而又充 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叙事抒情 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白居易的琵琶行等。 借古讽今 如戎昱咏史 : “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 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尘。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 ”这是一首借古讽今的政 治讽刺诗。唐代自安史乱后,朝政混乱,国力削弱,藩镇割据,边患十分严重, 而朝廷一味求和,使边境各族人民倍受祸害。因此诗人对朝廷执行屈辱的和亲 政策,以为国耻,痛心疾首。这首讽喻诗,写得激愤痛切,直截了当,一针见 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