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1784914 上传时间:2019-11-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河南省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河南省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河南省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河南省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阳市一中2019年秋期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共40个,每个1.5分,共60分)1西周初年各地发生叛乱,周公东征,平定了殷地的“三监之乱”,征服了殷商在东方的残 余势力后,大封齐、鲁、燕、卫等国。这说明西周A分封制是周公执政时期的制度创新 B实现了对东方广大地区的垂直管理 C分封制是当时巩固统治的重要手段 D政治中心实现由西部向东部的转移2.史载:周王朝最初分封的封国,面积很小,二十个或三十个封国联合在一起,也没有王畿大。周王朝这样做的目的在于A. 推动诸侯扩充疆域 B. 强化王室对地方的控制C. 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D. 提高同姓贵族的地位3.“到公元前800年,西周有二

2、百多个大大小小的诸侯国,其中25个封国较大,具有重要地位。”按照规定,这些诸侯国A. 有任意选择继承人的权力 B. 完全是在争霸战争中形成的C. 应向周王交纳土地税 D. 必须承担周王的各种军事义务4有学者指出,中国选择皇位继承人的主要原则是“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从而 常常把不能胜任君主这一“至圣至明” 角色的幼童、白痴和昏庸无能之徒推上皇位。这段话揭示了A君主制度的缺陷 B宗法制度的桎梏C皇位世袭的弊端 D中央集权的危害5有史料记载:“故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候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由此可见,该制度的最大特点是A. 使土地和政治权力层层分割 B. 确

3、立了嫡长子继承制C. 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D. 最大范围地扩大了国家疆域6史载周公制礼作乐,以宗法维系政治制度的运作。有百世不迁的大宗,有五世则迁的小宗。如以周封伯禽于鲁国,鲁国内部又再度分封若干小国为例,以下有关分封与宗法关系的说明,最为恰当的是A. 周天子为鲁国大宗,鲁国内部再分封诸侯国不再以周天子为大宗B. 鲁国国君是鲁国内部再分封诸侯国的大宗,周天子则为小宗C. 周天子是鲁国的大宗,鲁国国君则是内部再分封诸侯国的大宗D. 周天子为一族,鲁伯禽另为一族,在宗法上,二者并无关系7周礼确立了一系列严格的君臣、父子、兄弟、亲疏、尊卑贵贱的礼仪,如规定了贵族饮宴列鼎的数量和鼎内的肉食种类,据此可

4、知A西周确立了三纲五常的礼仪制 B周王借礼乐制度强化专制统治 C宗法关系有利于调和诸侯冲突 D周礼强调的是“差别”的特征8齐国原是姜氏的封国,公元前481年后,齐国的大夫田常及其后人逐渐控制国政,以至于自立为国君,并由周安王册命为齐侯,姜齐遂变为田齐,史称“田氏代齐”。这一现象反映出A. 等级制度被废除 B. 分封制度被破坏C. 新的社会制度确立 D. 贵族特权被废除9.史记齐太公世家载:“是时周室微,唯齐、楚、秦、晋为强晋初与会,献公死,国内乱。秦穆公辟远,不与中国会盟。楚成王初收荆蛮有之,夷狄自置唯独齐为中国会盟,而桓公能宣其德,故诸候宾会”该段材料的主旨是A. 介绍诸侯争霸的形势 B.

5、说明周王室已经衰微C. 分析齐桓公称霸的外因 D. 陈述各诸侯强国的国情10“太尉”始于秦朝,与“丞相”“御史大夫”并称“三公”,是中央掌管军事的最高官员。但秦朝实际上并没有人担任太尉。其原因可能是A“太尉”可能会对皇权构成威胁 B秦朝改变了“重文轻武”的政策C在秦朝主要由皇帝兼任 D长期兼并战争导致军事人才匮乏11中国古代有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归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此大臣实际上A. 主张中央集权制 B. 主张郡县制 C. 反对分封制 D. 反对郡县制12司马迁在史记秦始

6、皇本纪中这样形容秦代的皇帝制度:“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该政治制度突出的特点是A. 浓厚的部族色彩 B. 权力高度集中 C. 皇帝非常勤政 D. 严格的等级制度13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至秦汉时期,一切贵族家庭都倒下了,原本只有一个家,此刻变作了国家。”据此推断,秦汉“化家成国”主要得益于A.推行郡县制 B.思想上独尊儒术C.采用严刑酷法 D.施行科举制14汉初,分封王国时规定“王国的傅、相等官员由中央任命”,同时实行封国与郡县交错并存的政区体制。由此可知,当时A统治者吸取了秦朝灭亡教训B各封国的政治地位较高C中央有意防范封国势力膨胀D各封国的管理人才

7、短缺15汉武帝于公元前106年在全国分设冀、幽、并、徐、梁、青、荆等十三州,每州设刺史一人。刺史每年八月巡视所部郡国,以“六条问事”考察郡县长官,内容有:“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两千石违公下比,阿附豪强。通行货赂,割损正今”“二千石子弟恃怙荣势,请托所监”。这主要反映了A. 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 B. 王国问题依然未能得到有效解决C. 皇帝加强对基层百姓控制 D. 中央集权受到地方的严重威胁 16宋朝,州县长官都改作“知州”与“知县”,这与汉朝时期的州牧、郡太守以及县令 大不相同,“知”就是代理、兼任,名义上是以中央官员的身份兼任地方。这说明宋朝A地方官员的权力扩大B中央

8、权力进一步强化C中央与地方互相制衡D世家大族控制地方行政17钱穆在论述中国古代某朝时说:“用此制度来统治中国,是不放心把政权交给地方, 也不放心把政权分散。所以连地方政事,也由中央政府最高领袖来亲自统治。”“某朝” 指A西周B西汉C唐朝D元朝18元史地理志中“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下列关于元朝地方行政区划设置表述正确的是A. 现河北省地域是由中央直接管理的“腹里” B. 地方设中书省,简称行省C. 行省之下,分别设道、府、州、县 D. 西藏归枢密院管辖19宋史记载:三省六部,“昔以一官治之者,今析之为四五;昔以一吏主之者,今 增而为六七”。宋代这

9、一变化的主要目的是A提高行政效率B减轻中枢负担C强化皇帝集权D牵制宰相权力20“按照以政治权力、经济财富和文化名望这三种主要社会资源的分配作为划分社会形态的标准,尤其是权力分配的标准,魏晋南北朝的社会还是应被称之为世袭社会,即一种和从西周到春秋的世袭社会既属于同一个类型,但又有许多区别的世袭社会。从秦汉至晚清两千多年的社会发展趋势看,最终是走向了一个选举社会。”材料的依据是A汉朝的察举制和隋唐的三省六部制 B魏晋的九品中正制和隋唐的科举制 C魏晋的九品中正制和隋唐的三省六部制 D汉朝的察举制和隋唐的科举制21秦朝中央政府中的九卿,其中的“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掖门户”“卫尉,掌宫门

10、卫屯兵”“宗正,掌隶属”“太仆,掌典马”“将作少府,掌治宫室”。而隋唐中央政府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掌官员考核任免、财政、礼仪祭祀教育科举、军政、司法和工程建设。材料表明A中国古代家国一体政治特色消失B皇权旁落,相权加强C皇家事务与国家事务的逐步分离D机构精简,职能专一22唐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后来发生了两种变化:一是皇帝选拔中级官史出任宰相;二是执掌行政职能的尚书省地位下降,与决策职能相关联的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这表明 A三省六部制基本上已被废除B政府的行政效率极大提高C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有所调整D中书省、门下省决策权扩大23与汉代皇帝重用身边近臣以削弱相权相比,唐朝建立的三省六部

11、制,为解决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提供了一种较为科学的方式。“科学”指三省A分散相权且保证皇权独尊B各司其职且分工合理C职能明确且行政体系科学D三权分立且互相监督制约24明代于慎行读史漫录中记载:“汉至武帝以后,柄归中朝,政去两府。所谓中朝者,大司马、大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也。所谓外朝者,丞相、御史、二千石、九卿等也。盖武帝决事禁中,稀见卿相。”由此可见,“中朝”A. 掌握军政大权,是独立的决策机构 B. 分享丞相行政权,处理政事C. 协助皇帝决策,削弱相权 D. 担任行政职务,有名无实25刘邦认为:“(秦始皇)为皇帝,而子弟为匹夫,内亡(通“无”)骨肉根本之辅,外亡尺土藩翼之卫。”汉初统治者为

12、此而采取的措施是A. 废除分封制 B. 设置尚书令 C. 颁布推恩令 D. 分封诸侯王26马克斯韦伯说:“此一制度导致候补者互相竞争官职与俸禄,因而使得他们无法联合起来形成封建官吏贵族。获取官职的机会对任何人开放,只要他们能证明自己有足够的学养。”这一制度是A. 世官制 B. 科举制 C. 九品中正制 D. 察举制27唐中宗曾未经三省同意封过一些官职,事后这些官员大都被人瞧不起。这说明A. 唐代君主专制高度强化B. 唐代出现君主立宪制的雏形C. 三省六部制加强了君主专制D. 皇权一定程度受到三省制约28马端临文献通考载:“宋朝设官之制,名号、品秩一切袭用唐旧。然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用三省

13、长官。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于禁中,是谓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由此可见宋朝A. 众相制初步确立 B. 内外朝制度开始形成C. 相权进一步削弱 D. 内阁与枢密院分掌实权29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中国政治之长进,即在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王室代表贵族特权之世袭,政府代表平民合理之进退,而宰相为政府领袖,君权、相权,互为节制。”若此观点成立,则与之相背离的朝代是A. 秦、汉 B. 隋、唐 C. 宋、元 D. 明、清30“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材料中的“它”是指A. 西汉中、外朝制度 B. 唐

14、朝三省六部制度C. 元朝行省制度 D. 明朝内阁制度31阅读下列根据中国古代职官编制的表格,这一表格反映了科举制度时期两宋明清项目50以上的进士43的进士任官前出身平民贫寒家庭A.促使部分社会阶层的变动 B. 扭转了传统等级和门第的观念C. 实质是地主阶级的选官制度 D. 完全实现了官员选拔的公平、公正32汉代察举制“四科取士”为:“一日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日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日明达法令四日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材料反映了汉代察举制A. 开始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选拔官员 B. 官员选拔注重品行和才学C. 未打破血缘世袭选官制 D. 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33唐代开科取士,科举制逐渐完备起来。进士及第称“登龙门”,第一名为“状元”。同榜人举行庆贺活动,在名园探采名花称“探花使”。唐发展科举考试的史实不包括A. 贞观年间考试科目以明经,进士两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