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自然地理2.4地壳的运动与地表形态课件

上传人:shaoy****1971 文档编号:111780127 上传时间:2019-11-03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9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自然地理2.4地壳的运动与地表形态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自然地理2.4地壳的运动与地表形态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自然地理2.4地壳的运动与地表形态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自然地理2.4地壳的运动与地表形态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自然地理2.4地壳的运动与地表形态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自然地理2.4地壳的运动与地表形态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自然地理2.4地壳的运动与地表形态课件(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二轮复习,2.4 地壳的运动与地表形态,考情分析,本专题从考查形式上看,多数是以选择题为主,综合题多是描述地貌特征和分析地形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着重考查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因此,复习时应多结合一些现实中的案例进行分析,提高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能力。 2018年高考考查方向预测: 1考查内容以内、外力作用与地貌、地质构造、河流地貌的发育及其对聚落分布的影响等为考查重点。 2以热点事件或地质景观图、示意图等为背景,考查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3结合岩石的成因类型或有关示意图,考查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结合时事工程建设、能源问题,考查地质构造在生产、生活中的意义;结合实例考查河流地貌的

2、发育及对聚落、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考情分析,考查知识,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板块的分布和运动,地壳的物质循环,一、板块的划分,基础梳理,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即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的运动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基础梳理,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1.三大类岩石与岩浆之间的相互转化,构成了地壳物质的循环运动。 (1)岩浆岩:岩浆在上升过程中冷却、凝固而成,在地表以下形成侵入岩(如花岗岩);喷出地表后冷却凝固,叫喷出岩,又称火山岩(如玄武岩)。 (2)

3、沉积岩:岩石在外力作用下,经过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积成岩作用形成,具有层理结构,一般含有化石。如石灰岩、页岩、砂岩、砾岩等,以及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正常情况下,沉积岩层呈上新下老的关系,亦可根据所含化石确定时间先后顺序。物质构成和化石还可以反映当时的沉积环境,如煤层说明以前是湿润的森林,石灰岩层说明以前是温暖的浅海环境,等等。 (3)变质岩:由其它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变质作用而成。如石灰岩受热成为大理岩,页岩受挤压形成板岩。,基础梳理,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岩石圈的物质在内外力作用下不断运动和变化,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的形成,周而复始,构成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

4、程。可归纳为下面的模式图:,基础梳理,三、板块移动与地球面貌,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基础梳理,四、岩石圈物质循环模式图判读的窍门,岩浆是“岩石之本”,岩石圈物质循环起于岩浆,因此正确判断出岩浆是解读岩石圈物质循环模式图的关键。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凝而成,因此指向岩浆岩的箭头,其作用即为冷却凝固作用。在三大类岩石中,只有沉积岩含有化石和具有层理构造,并且是由风化、侵蚀、搬运等外力作用形成的。凡指向岩浆的箭头,其作用即为高温重熔再生,指向变质岩的箭头表示高温和高压条件下的变质作用。地壳物质循环变式图举例如下:,基础梳理,此图在实际考题中有很多变式图,在判断时

5、牢记以下“窍门”,便不难得出正确的结论:一是自岩浆始,到岩浆终;而且生成岩浆岩的只能是岩浆。二是有一个箭头指向的方框应为岩浆岩;有两个箭头指向的方框一般为沉积岩或变质岩;有三个箭头指向的方框必为岩浆。三是沉积岩中含有化石。,基础梳理,五、外力作用与地貌,1主要外力作用与地貌的关系表,基础梳理,2.不同发育阶段的河谷地貌及主要侵蚀类型,(1)河谷的演变过程,基础梳理,(2)流水侵蚀地貌的纵剖面,基础梳理,六、地质构造、构造地貌及其实践意义,基础梳理,基础梳理,七、地质构造图的判读方法,1以地质剖面图为例,基础梳理,2地质构造图的判读技巧,地质图分为剖面图和平面图,在判读时要分清是平面图还是剖面图

6、,然后再根据以下步骤进行判读分析。 (1)看图例、比例尺:通过图例可以了解图示地区出露哪些岩层及其新老关系。看比例尺可以知道缩小的程度。 (2)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分析图内的地质构造特征: 若岩层呈水平状态,并且从下到上依次由老到新连续排列,说明在相应地质年代里,地壳稳定下沉,地理环境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若岩层出现倾斜甚至颠倒,说明岩层形成后,因地壳水平运动使岩层发生褶皱。岩层颠倒是因为地壳运动剧烈,岩层发生强烈褶皱所致。 若上下两个岩层之间有明显的侵蚀面存在,说明下部岩层形成后,该地地壳平稳抬升或褶皱隆起上升,地层遭受外力侵蚀。若侵蚀面上部覆有新的岩层,说明该地壳下沉或相邻地区上升;若侵蚀面上

7、部为风化壳,说明地壳上升后一直遭受外力侵蚀。,基础梳理,(3)判断地壳运动状况和受外力作用状况: 褶皱水平运动。 断层升降运动。 岩层破碎或缺失部分侵蚀作用。 有沉积岩层或沉积物说明此处有沉积作用且沉积时地势低洼,可能有过下降运动。 (4)看岩层是否缺失: 若岩层出现缺失,形成原因可能有:一是在缺失岩层所代表的年代,发生了地壳隆起,使当地地势抬高,终止了沉积过程;二是当地开始有沉积作用,地壳隆起后,原沉积物被剥蚀完毕;三是当时、当地气候变化,没有了沉积物来源。 (5)看是否有岩浆活动: 若岩层中有侵入岩存在,说明岩层形成之后又发生了岩浆活动,岩浆活动晚于岩层形成时代。,基础梳理,(6)分析图内

8、的地形特征: 有的地质平面图往往绘有等高线,可以据此分析山脉的延伸方向、分水岭所在地区、最高点、最低点、相对高差等。如没有等高线,则可以根据水系的分布来分析地形特点,河流总是从地势高处流向地势低处,根据河流流向可判断出地势的高低起伏状态。 (7)指导人们的找矿行为: 包括利用向斜构造找水。 利用背斜找油。 利用向斜、背斜确定钻矿位置。 利用断层找水、找泉。 (8)为人类工程建设的合理选址提供依据: 大型工程建设避开断层地带,隧道一般选择在背斜构造部位。,基础梳理反馈,下图为目前世界主要板块接触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基础梳理反馈,1.图中太平洋里的两大群岛都是( ) A火山岛 B冲积岛

9、 C板块挤压形成的 D内力作用形成的小题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图中包含了六大板块 B板块的交界处都是消亡边界 C最深处位于大洋中脊附近 D大洋板块刚好和大洋边界吻合,基础梳理反馈,【答案】1.B 2.A,【解析】 小题1:读图,图中太平洋中的两大群岛是日本群岛和夏威夷群岛。其中日本群岛位于板块消亡边界,是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形成的大陆岛,不是火山岛。夏威夷群岛是由海底火山喷发,岩浆堆积露出海面形成的火山岛,不是板块挤压形成的。但是板块运动和火山岩浆活动都属于内力作用,所以D对 小题2:读图,图中写出的板块有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两个,喜马拉雅山脉与日本群岛之间有亚欧板块,东非大裂

10、谷和喜马拉雅山脉之间是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和安第斯山脉之间是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与安第斯山脉之间是南极洲板块,所以图示区包括了六大板块,A对。图中的板块交界处,箭头向两侧分开的是生长边界,如非洲板块和美洲板块之间,就是生长边界,B错。最深处是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之间的马里亚那海沟,是消亡边界,大洋中脊是生长边界,C错。大洋板块和大洋边界不吻合,太平洋东南部属于南极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包括澳大利亚大陆、南亚次大陆、西亚等陆地部分,D错。,核心考点,热点命题 内里作用与地貌 石油地质图上,某一岩层顶部海拔相同点的连线,称为构造等高线(单位:米)。它可以直观地反映地下的构造情况,是石油勘探与开发中常用

11、的图件。读某区域含油岩层顶部构造等高线示意图(图中粗实线为河流),回答下题。 、表示地质勘探过程中三种不同类型的钻井,据图判断它们 分别是( ) A气井、水井、油井 B水井、气井、油井 C气井、油井、水井 D水井、油井、气井,核心考点,【思路分析】 此题考查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的变化根据密度的大小判断位置一般密度大的物质在下面,密度小的物质在上面水的密度大于油的密度,油的密度大于气的密度。所以图中的水井在最下面,气井在最上面,中间的是油井根据图中的的深度位置判断最深,是水井 最浅,是气井 在的之间,所以是油井。 【答案】B,经典考题,【2017全国卷】 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

12、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图3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据此完成911题。,经典考题,1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坡( ) A坡度和缓 B岩石裸露 C河流、沟谷众多 D降水集中 2与其他洪积扇相比,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的原因主要是( ) 降水较少 山地相对高度较小 河流较长 风化物粒径较小 A B C D 3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拔较高 B土层浅薄 C光照不足 D水源缺乏,【答案】

13、1.C 2.B 3.B,【解析】 1.从图中可以看出贺兰山地势较高,河流主要东流,且短小流急,加之东侧降水偏多,山麓地带沟谷众多,导致贺兰山东麓泥沙堆积,冲积扇集中连片分布。故选C。 2.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处河流相对较长,根据图中低山和中高山图例,可以看出甲处山地相对高度较小,流域内地势起伏小,水流速度较缓,河流的侵蚀、搬运能力弱,所以在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故选B。 3.从题干材料中可知,贺兰山东麓洪积扇中,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故以砾石为主的冲积扇土层浅薄,耕地条件差,耕地较少。故选B,经典考题,课堂小结,一、考情分析 二、板块的划分 三、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四、板块移动与地球面貌 五、岩石圈物质循环模式图判读的窍门 六、外力作用与地貌 七、地质构造、构造地貌及其实践意义 八、地质构造图的判读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