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课件复旦大学

上传人:sh****d 文档编号:111713071 上传时间:2019-11-03 格式:PPT 页数:161 大小:1.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课件复旦大学_第1页
第1页 / 共161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课件复旦大学_第2页
第2页 / 共161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课件复旦大学_第3页
第3页 / 共161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课件复旦大学_第4页
第4页 / 共161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课件复旦大学_第5页
第5页 / 共1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课件复旦大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课件复旦大学(1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开始,复旦大学 社会科学基础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结束.,大学公共政治理论课,目 录,第一章 导言 第二章 商品和货币 第三章 资本的生产过程 第四章 资本的流通过程 第五章 资本的分配过程 第六章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第七章 第七章 经济全球化,小结,第 一 章 导 言,一、什么是政治经济学 二、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 三、研究目的 四、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返回主目录,返回次目录,二、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政治经济学的名称的出现是在1615年。但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在1776年亚当斯密的国家论开始的。以后,西方庸俗学派经济学家把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分为财富的生产、分配、消费三个部

2、分。如法国的萨伊。有的经济学家如詹姆斯稀勒认为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应该是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部分。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的西方边际效用学派认为政治经济学应该研究的是人们对消费品的欲望强度所决定的对消费品效用的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套收入-分配的理论。十九世纪末,庸俗经济学派的集大成者,剑桥学派的创始人马歇尔认为,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财富的学问,同时也是一门研究人的学问。归结起来讲,这个时期西方各种流派认为之所以有经济问题,是因为有用的生产资源是稀缺的,而政治经济学所要研究的是一个社会及其成员在如何使用其稀缺的生产资源问题上进行抉择。人们有多样性的需要,对于多用途同时又是稀缺的生产资源的使用

3、要进行权衡比较,以选择一个最佳的方法。在这里,把已被使用的稀缺的生产资源假设为一个既定的量来进行分配,这就涉及到消费与积累,劳动力与资本的比例,供给与需求,以及工资、利润、地租、利息、价格等问题。这些都简称为既定的生产资源的配置问题,亦即我们十分耳熟的微观经济学的问题。,而后,有人认为对稀有生产资源的最佳使用方法还涉及到可供使用的生产 资源(劳动、自然资源及用于生产的劳动产品)总量实际上有多少被利用起来 的问题,亦即宏观经济学的问题。这个问题是在本世纪三十年代凯恩斯主义出 现以后才加以研究的。上述这些观点有一个显著而又十分错误的缺陷,就是对 社会财富问题的研究也好,对生产资源问题的研究也好,都

4、不曾去研究社会财 富究竟是通过什么方进行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生产资源使用的最佳 方法是在什么样的社会条件下选择的。也就是说,人们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结 合起来去进行财富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去解决生产资源的配置、利用 问题。 因此,我们认为,政治经济学所要研究的对象是人们在解决上述问题时, 通过什么样的经济关系进行联系。也就是说,是什么样的生产关系。然而,要 研究生产关系,又总要与社会劳动的生产力联在一起。这就涉及到了生产方式 的概念。,返回次目录,政治经济学研究目的则是为了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一般社会规律、共有规律、特有规律,等)因此,政治经济学具有很强的科学性。 政治经济

5、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及其经济行为的科学,它既是一门实证科学,即它所要研究、揭示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及由此得出的理论命题,必须接受实际生活的检验,并能对未来作出预测(说明事物是怎么一回事)。同时,它又是一门规范科学,即还要解决人们在其活动、行为中应该做什么或不应该做什么,某种经济政策、措施是有利的还是有害的。所以,政治经济学从某种意义上讲有点象自然科学,是实证科学,又象大多数社会科学一样,是规范科学。,三、研 究 目 的,返回次目录,恩格斯:马克思的全部见解不是一种教义,而是一种方法。 研究经济问题,不能只看表面现象,不看本质。但是,也不能空讲本质,不涉及表面。 研究方法:从表面 本质 表述方法:

6、从本质 表面 科学是一个自身封闭的圆圈,而这个圆圈是圆圈的圆圈。开端的圆圈是出发点,以后圆圈丰富前者的规定性,但又包括了前者的规定性。 如价值规律: 生产中 价值形成 价值决定 交换中 等价交换 流通中 价格围价值波动 分配中 价格围生产价格波动 价值实现 垄断产生以后 价格围垄断价格波动,等。,四、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返回次目录,第二章 商品和货币,第一节 商品 第二节 货币 第三节 价值规律,返回主目录,第 一 节 商 品,一、 商品 二、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三、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四、 物的人格化和人格的物化的矛盾 五、 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返回次目录,一、商品 商品是指用来交

7、换的劳动产品,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是商品内在矛盾的展开,或者讲,在商品中,包含了资本主义一切矛盾的胚芽。商品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细胞,因此,我们的分析从商品开始。 商品内在矛盾是指内在的四对矛盾。,返回第一节,二、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使用价值是劳动创造的,使用价值的量是由社会尺度衡量(如斤、尺),质由其自然属性决定。 价值:交换价值是两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比例,是价值的形式。其内容就是价值,实体就是抽象劳动,是抽象劳动在商品中的凝结,或者讲,是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因此,从这个意义讲,价值的质是相同的,但量不尽相同。 而正是这样,价值体现的是商品生产者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商品

8、的价值量是第一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即以使用价值为前提,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的劳动时间。复杂劳动是简单劳动的倍加。并且,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返回第一节,返回第一节,四、物的人格化和人格的物化的矛盾 商品作为使用价值,它是物,作为价值又是人与人的关系。因此,物的属性和人的属性又总是纠缠在一起:它是物(使用价值),又具有人的属性(价值),即物的人格化;它具有人与人关系的属性(价值),又是物(使用价值),即人格的物化。这样,商品的内在矛盾又包含着物的人格化和人格的物化的矛盾,如对商品而言,见物不见人就产生商

9、品拜物教,在货币出现以后,又发展为货币拜物教,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又发展为资本拜物教。,返回第一节,五、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由于商品生产以社会分工和不同所有制为前提,在私有制条件下,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私人劳动)是社会分工的组成部分,是社会总劳动的组成部分。 一方面,商品生产者的私人劳动必须作为具体劳动来满足社会需要,从而成为社会分工体系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商品生产者支出的私人劳动又必须作为抽象劳动(一般人类劳动)才能成为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商品生产的私人劳动虽然同时又是社会劳动,但要实现为社会劳动,就必须通过商品的交换才能实现。因此,劳动的二重性实际是私人劳动的二重社会性质。商品所有内

10、在矛盾的根源就在于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这对矛盾是商品经济的最基本矛盾,也同时包含了资本主义经济矛盾的胚芽。,返回第一节,第二节 货 币,返回次目录,商品内在基本矛盾的解决,只有通过交换,那么在交换的过程中,商品的内在矛盾就表现为两个互相交换的商品的对立运动,并进一步展开为货币和商品的对立运动,形成商品的流通。 货币职能(货币具有二个基本职能和派生的三个职能) 价值尺度 1衡量其它一切商品的价值; 2是观念上的价值尺度; 3有一个货币单位(价格标准); 4当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现,就是商品的价格。 流通手段 WGW,作为一种媒介,完成商品之间的交换。 贮藏手段(金属货币,起蓄水池作用) 支付

11、手段 、的职能包含了经济危机的可能性。是商业危机可能性,是信用 危机可能性。 世界货币 只要有了前两个职能,就能成为货币,因为、无须社会帮助,、 则需一定社会条件。在贵金属条件下,货币流通量规律: G量=,返回第二节,第三节 价值规律,返回次目录,返回第三节,第三章 资本的生产过程,第一节 资本的(直接)生产过程 第二节 工资 第三节 资本积累,返回主目录,第一节 资本的(直接)生产过程,一、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前提条件 二、资本主义生产过程 三、生产m的两种方法,返回次目录,1WGW 先卖后买,为买而卖 GWG(G+G)先买后卖,为卖而卖 从价值规律等价交换的规定性来看,似乎与GWG矛盾。因此

12、,G K是以A成W为前提条件。作为生产过程本身条件来说,A是主体条件,Pm是客体条件,而作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前提条件,A成为W是A和Pm相分离,即A丧失Pm。A具有人身自由。A成W有其特点。A具有价值:再生产A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再生产A所需要的Km生产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生产Km的劳动生产率,包括:A自身及家属后代所必需的Km,接受教育、训练的费用。同时又取决于历史、道德的因素。 A的使用价值劳动,就是创造价值的能力。能创造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是其特点,但这个使用价值K占有。 从上述意义讲,m既不在流通中产生,又不能离开流通过程,m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一、资本主义生产过

13、程的前提条件 K是带来m的价值是分析资本主义生产的前提和基础。资本主义生产得以进行,货币之所以能够转化资本需要三个条件: 劳动力成为商品,这是G K的前提条件; A被购买后,能在生产过程中提供a; 一定量的a,从而一定量m是G K的数量界限。,返回第一节,二、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旧价值的转移,则是具体劳动的作用。因此,同一劳动作为抽象劳动创造了V+m,作为具体劳动,既创造了使用价值,又转移了旧价值。因此,W=C+ V+m。 生产的客体条件Pm的资本形式是C,生产的主体条件A的资本形式是V,而m则是V的增量V。 Pm/A,从劳动过程看,是生产力的技术构成。在资本价值增殖过程中则表现为资本有机构成,

14、而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又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有机构成是生产力技术构成在资本价值形式上的近似表现(不是全部,如农业中)。因而也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近似标志。 在就劳动过程的二段时间的构成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相应的价值表现来说,劳动者在劳动的一段时间内,只是再生产自己劳动力的价值,这个叫必要劳动时间。这段时间耗费的劳动叫必要劳动a。这种劳动对劳动者来说,是必要的,是因为工人的经常存在是资本的基础和前提。劳动过程的第二段时间,即A超出(不是侵占)必要劳动的界限的工作时间,是剩余劳动时间。这段时间内的劳动叫剩余劳动a,a之所以存在,因为它是一切社会政治、智力、发展的基础。因此,任何社会不仅要存在

15、a,也必须存在a。注意:a和a是比例上的二段时间,并不是最后几个小时创造a。a的物质基础是一定?的生产力。a和a的比率,即a/a。如果说,Pm/A是生产力水平的标志,那么从生产力发展的社会效益来看,则a/a是标志。Pm/A的提高,使劳动者在一个工作日的劳动中,只须用较少比例的时间生产必需的Km。这样随a的下降,a必然上升,a/a也因此上升。,返回第一节,三、生产m的两种方法 a/a的上升是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分不开的。在劳动生产率不变时,a不变,从而a也不变,那么a/a m/V不变。为了提高a/a m/V,用延长工作日的办法来a。用这种办法创造m生产,叫绝对m生产。这种方法是与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生产

16、力水平较低相适应的。这种绝对m实际上也是以a存在 a的存在为前提。所以说,绝对m包含了m生产,但这种生产受到社会道德和生理的限制。 劳动生产率提高,a下降,a上升,从而m/V上升,但工作日并不延长,甚至有所减少。用这种办法生产m的叫相对m生产。用提高m/V=m来增加m量,对个别劳动者来讲,是有限的。要增加m量,必须增加雇佣劳动者人数。使他们生产的m量足以使G所有者脱离生产,以全部时间来从事占有m的活动。这是G K的第三个条件,即数量的界限。 按照生产力水平与单位商品成反比的规定性,一个企业,只要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其超过社会平均水平,就会使其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就这样,他还会获得一个个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差额。即m价值。从而使他的商品具较强的竞争力量。但是,在同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