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旅游发展现状和战略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1671098 上传时间:2019-11-0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旅游发展现状和战略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云南旅游发展现状和战略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云南旅游发展现状和战略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云南旅游发展现状和战略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云南旅游发展现状和战略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云南旅游发展现状和战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旅游发展现状和战略(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云南旅游发展现状和战略 七彩云南 旅游天堂 云南旅游发展现状和战略罗明义 博士 教授(云南省旅游局局长,云南大学旅游管理博士生导师)云南,即彩云之南。改革开放以来,云南实施政府主导型发展战略,依托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面向蓬勃发展的旅游市场,大力开发旅游资源,培育旅游精品名牌,建设旅游支柱产业,成为国内外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旅游业已成为全省经济的支柱产业,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一、云南旅游资源和特色云南,地处中国的西南边陲,位于东经9731391061147和北纬21832-29158之间,北回归线横贯全省。其复杂多样的地理环境、特殊的立体气候条件、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众

2、多的少数民族聚居,造就了云南神秘而丰富的旅游资源,成为国内外知名的“七彩云南,旅游天堂”。(一)良好的区位条件云南的国土总面积 39.4万km2,总人口4400万人,是我国通向东南亚、南亚的门户。陆路与缅甸、老挝、越南接壤,边境线长达4060km;水路通过澜沧江-湄公河与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相通;有10个国家级口岸和近20 个省级口岸,有中缅公路、昆洛公路、昆河公路、滇越铁路及澜沧江湄公河航道直通国外。良好的区位条件,不仅是中国通往东南亚、南亚的国际大通道,使云南具有秘境特色和异国风情的边境旅游优势;而且为云南旅游业对外开放创造了条件,构成了我国与东南亚、南亚的客源对流通道。(二)独

3、特的地理环境云南地形西高东低、北高南低,最高点是西北部的梅里雪山卡瓦格博峰,海拔6740米;最低点是东南部河口县境的南溪河与红河交汇处,海拔76.4米。在南北跨距不到1000公里的范围内,平均相对高差超过4000米。全省属层状立体地貌,在39.4万km2平方公里大地中,包含了高山、峡谷、中低山、丘陵、台地、河谷地、盆地等各种地貌类型。其中,山地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94%,盆地仅占6%。(三)典型的立体气候云南特殊的地理环境条件,几乎囊括了中国从南到北的各种气候类型,形成了“一山分四季 十里不同天”的典型立体气候特点。北有雪山冰川,夏可避暑;南有热带雨林,冬可避寒;特别是在以昆明市为代表的海拔1

4、8002000米的中部广大地区,形成了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20左右的“春城气候”,与众多高原湖泊和良好生态环境构成优美舒适的度假条件,成为休闲度假的四季旅游天堂,对国内外旅游者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四)神奇的自然景观云南良好的区位条件、独特的地理环境、典型的立体气候,孕育了云南丰富多样,神奇独特的自然景观。全省有:自然保护区168个,总面积326万公倾;风景名胜区64个,总面积130万公顷;森林公园48个,总面积111万公顷;国家地质公园5个;世界遗产2个(三江并流、丽江)。众多的高原湖泊、高山峡谷、雪山冰川、石林溶洞、热带雨林,构成了类型齐全、规模宏大、品位极高、风格各异

5、的自然奇观。(五)神韵的民族风情云南是我国民族种类最多的省区,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少数民族有25种,人口超过100万的民族有彝、白、哈尼、傣、壮族5个。全省少数民族人口约1400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三分之一。26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共同发展、和谐相处,形成了绚丽多彩的地方民族文化和丰富独特的节庆活动,尤其是各民族的民族服饰、婚俗礼仪、饮食歌舞、宗教文化和民居建筑等,使云南赢得了“民族文化大观园”的赞誉,吸引了众多的国内外旅游者。(六)神远的历史文化云南是生物繁衍地、人类发源地和多元文化的交汇地。从澄江古生物化石群、禄丰恐龙化石群到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说明云南是地球上重要的生物繁衍地;距

6、今170万年的元谋人遗址,标志着云南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云南形成了许多独特的地方文化,造就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和文化遗产,闪现着滇文化的灿烂与辉煌。如古青铜文化、贝叶文化、南诏文化、东巴文化、彝文化、古爨文化、康巴文化等,不仅丰富了云南旅游的文化内涵,而且是文物考古、民族研究、跨文化寻访的理想之地。二、云南旅游发展现状改革开放以来,云南省依托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顺应国内外旅游业发展的趋势,采取一系列措施着力推动云南旅游发展,实现了云南旅游业快速增长和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2005年和1978年相比,全省接待海外旅游者由1299人次增加到150万人次,年均增长29.6%;旅

7、游外汇收入从83万美元增加到5.2亿美元,年均增长27.1%;接待国内旅游人数由12.9万人次发展到6800万人次,年均增长26.7%;国内旅游收入从1000万元增加到385亿元,年均增长36.7%;旅游总收入1500万元增加到430亿元,年均增长35.0%。纵观云南旅游20多年的发展,可概括为四个发展阶段、五大发展成就和六条发展经验。(一)云南旅游发展四个阶段10年起步创业阶段(1978年到1988年)。20世纪70年代,云南省筹建成立省旅游局时,仅有一家旅行社(国旅昆明分社)、8家宾馆且大部分是政府招待所,标准客房不足300间。到1988年,接待海外旅游者从1299人次发展到接待海外游客1

8、2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从83万美元发展到1300万美元,年均分别增长57.2%和 35.4%。但由于这一阶段受传统产品经济思想的影响,整个旅游工作基本上是一种单纯的接待性工作,旅游部门仍属于“非生产性”的事业部门。7年加快发展阶段(1988年到1995年)。1988年,在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的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要把旅游业作为一大产业,搞好规划,全面开发,从而确立了旅游业在云南经济发展中的地位。1992年,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大力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把旅游业发展成为一项重要经济产业,并于1992年在西双版纳召开了全国旅游工作会议;1994年在大理、丽江召开了滇西北旅游规划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9、加快旅游业的发展,为云南旅游发展开创了新的局面,旅游业实现了从“接待事业型”向“经济产业型”的历史性转变。1995年,全省接待海外旅游者60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1.65亿美元,年均分别增长25.9%和43.8%;接待国内旅游者1622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47亿元,年均分别增长52.4%和178.8%;旅游总收入61亿元,年均增长110%。10年建设旅游支柱产业阶段(1995年到2005年)。1995年,云南省第六次党代会做出了将旅游业作为全省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培育的重大战略决策,进一步确立了旅游业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省政府把旅游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进行部署,成立了省旅游产业领

10、导小组,充实和加强了省旅游局,全省17个地州市及主要的县市区都建立了旅游行政管理机构。1996年,省委、省政府做出了关于加快四大支柱产业建设的决定;1999年抓住举办中国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的契机,促进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2000年,邀请世界旅游组织帮助制定了云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12020);加快了旅游支柱产业的建设进程;2004年,省委、省政府下发了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省政府下发了云南旅游发展倍增计划(20042010年),进一步做大做强旅游支柱产业,全面推进云南旅游经济强省的建设与发展。从1996-2005年:全省接待海外旅游者150万

11、人次,年均增长10.8%;旅游外汇收入5.2亿美元,年均增长12.2%;接待国内旅游者6800万人次,年均增长15.4%;国内旅游收入385亿元,年均增长23.4%; 旅游总收入430亿元,年均增长21.6%。实施旅游“二次创业”,全面建设旅游经济强省阶段(2006年开始)。2005年9月,面对国内外日益竞争剧烈的旅游市场,省委、省政府组织省级有关部门和各州市主要负责人,赴四川学习旅游发展的经验,首次提出实施旅游“二次创业”的思路;2006年4月,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认真分析了云南旅游产业发展的状况和面临的新形势,明确旅游支柱产业地位基本形成,今后的任务和目标是实施旅游“二次

12、创业”,全面建设旅游经济强省,再创云南旅游的新辉煌,使云南进入了加快发展的新阶段。2006年,全省接待海外旅游者18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4%;实现旅游外汇收入6.58亿美元,增长24.7%;接待国内旅游者7721万人次,增长12.5%;国内旅游收入447亿元,增长15.8%;旅游总收入499.7亿元,增长16.7%,各旅游经济指标均呈现持续增长的良好态势。(二)云南旅游发展五大成就云南旅游通过20多年的培育和建设,尤其是近几年加大支柱产业的建设力度,旅游产业在全省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地位基本确立,旅游业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不断增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旅游通达条件明显改善。全省已建

13、成机场11个,开通国内外航线 168条;全省公路里程160,000 公里, 其中高等级公路4000多公里;拥有各种规模的旅游汽车公司24家,旅游车辆500多辆;各种规模的游船公司 18 家,游船100多条;铁路营运里程1648 公里。通达条件的明显改善,为旅游业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旅游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云南旅游业通过20多年的发展,尤其是“九五”以来作为支柱产业加大力度培育,到目前已基本形成包括食、住、行、游、购、娱等在内的旅游产业体系。根据初步统计,目前全省共有9800多户旅游基本单位,其中旅游行政管理机构近100家(包括省、地、县旅游局);国际国内旅行社455家(其中国际社45家);

14、旅游饭店1200家(不包括社会旅馆、个体旅馆7000多家),客房23万间;旅游景区景点500多家(其中国家A级以上景区点106家),国家级、省级旅游度假10个;此外尚有旅游购物企业300多家及上千家各种类型的旅游餐饮企业,基本形成了包括食、住、行、游、购、娱在内的完整的旅游产业体系。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伴随着旅游产业体系的形成,云南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据统计,旅游业总投资从1995年以来累计达到426.7亿元,其中争取国债资金2.39亿元,省级旅游专项资金9.59亿元,地县政府投入31.22亿元,带动整个社会投入资金383.49亿元,省、地县、社会投入资金为1:3.3:40,旅游业成为全省

15、热点的投资行业。到目前,全省旅游产业拥有固定资产总规模超过500亿元。旅游产业地位日益显现。随着全省旅游产业体系基本形成,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和旅游业主要经济指标快速增长,旅游支柱产业在全省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日益显现。到2005年,全省旅游业总收入相当于全省GDP的13.8%,旅游增加值占全省GDP的6.5%,旅游税收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6.8%,旅游外汇收入占全省出口创汇收入的20%,旅游直接从业人员28.2万人,带动间接就业人员143.3万人。旅游业在塑造云南形象、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推动生态环境与文化遗产保护、扩大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6、旅游产业在全国的地位提升。自“九五”以来,云南旅游在全国的地位迅速攀升,已经跻入全国接待大省之列。2005年与1995年相比,接待海外旅游者占全国比重从1.4%上升到3.5%,接待国内旅游者比重从2.5%上升到4.8%,旅游外汇收入比重从1.5%上升到3.2%,旅游总收入比重从2.9%上升到5.3%;接待海外旅游者在全国排位从第10位跃居到第8位;旅游外汇收入在全国排位从第12位跃居到第9位;接待国内旅游者和国内旅游收入在全国排位分别居第12位和第14位。此外,旅游星级饭店数量居全国第3位,旅行社数量居全国第9位,投入接待的旅游景区景点居全国第5位,A级以上等级旅游景区景点居全国第7位,从事旅游教育的高等院校和中专职业学校数居全国第4位,在校学生人数居全国第16位。(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