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腧穴学》总论.ppt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1670928 上传时间:2019-11-03 格式:PPT 页数:93 大小:3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络腧穴学》总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经络腧穴学》总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经络腧穴学》总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经络腧穴学》总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3页
《经络腧穴学》总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络腧穴学》总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络腧穴学》总论.ppt(9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经络总论,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经络及经络学说的含义 2.熟悉经络学说的形成。 3.掌握经络系统的组成。 4.掌握十二经脉的含义及特点。,教学重点、难点,1.经络及经络学说的含义。 2.经络系统的组成。 3.十二经脉的含义及特点。,一、经络的概念,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的通道,包括经脉和络脉。经络是“经”和“络”的统称。“经”,即路径、主干,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干;“络”,即网络、分支,络脉是经脉别出的分支。,经脉和络脉的主要区别,经络系统和经气,经络系统是由经脉络脉相互联系、彼此衔接而构成的体系。 所谓经气,即经络之气,包括经络运行之气及其功能活动。,经络学说,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

2、的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一种理论学说。它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导中医各科的临床实践,尤其在针灸方面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二、经络学说的形成和发展,、经络学说的形成 1).对针灸等刺激的感应和感觉传导现象的观察,二、经络学说的形成和发展,2).对腧穴功效的总结 3).对体表病理现象的推理 4).受解剖生理知识的启发 5).气功练习者的“内景隧道”体验, 经络学说的发展,1). 马王堆出土的帛书中有关经脉的记载 2).内经中经络学说的形成 3).难经对经络学说的贡献 4)内经、难经以后经络学说的发展,三、经络系统的组成,经络系统主要由经脉、络脉两大部分组成,概括为

3、“四十二,一十五,奇经八脉浮孙数”。 “四十二”指十二经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一十五”指十五络脉。,(一)十二经脉,1、概念 即手三阴经、手三阳经、足三阴经、足三阳经的总称。它们是经络系统的主体,所以又称为“正经”。,经脉的命名,A以阴阳、手足、脏腑来命名,如十二经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手太阴肺经)。 B以穴位来命名,如十五络脉。 C以特殊名称来命名,如十二皮部。,十二经脉的命名,A脏腑 十二经脉与内部脏腑有特定的联系,用“属”、“络”来概括。 B手足 根据十二经脉循行主要经过上肢或下肢,分为“手经”“足经”。 C阴阳 脏为阴,腑为阳;内为阴,外为阳。,十二经脉的命名,“阴阳

4、”再分为“三阴”、“三阳”,即“太阴”、“少阴”、“厥阴”与“阳明”、“少阳”、“太阳”。“三阴”“三阳”之间有对应关系,即太阴与阳明、少阴与太阳、厥阴与少阳。,3、十二经脉的在体表的分布规律,A 在四肢的分布与脏腑的位置有关 B 在头部的分布规律 C 在躯干部的分布规律,4、十二经脉表里属络关系,手太阴肺经(里) 手阳明大肠经(表) 足阳明胃经(表) 足太阴脾经(里) 手少阴心经(里) 手太阳小肠经(表) 足太阳膀胱经(表) 足少阴肾经(里) 手厥阴心包经(里) 手少阳三焦(表) 足少阳胆经(表) 足厥阴肝经(里),5、 十二经脉总的循行规律,十二经脉的循行方向是: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

5、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头 胸 手 足,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1、相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手足末端交接。 2、同名的阳经与阳经在头面部交接。 3、相互衔接的阴经与阴经在胸中交接。,十二经脉衔接、流注表,中焦手太阴肺经(食指端交接)手阳明大肠经(鼻旁交接)足阳明胃经(足大趾内端交接)足太阴脾经(心中交接)手少阴心经(手小指端交接)手太阳小肠经(目内眦交接)足太阳膀胱经(足小趾端交接)足少阴肾经(胸中交接)手厥阴心包经(无名指端交接)手少阳三焦经(目外眦交接)足少阳胆经(足大趾外端交接)足厥阴肝经(肺内交接)手太阴肺经,十二经脉的主要特点,1、有阴阳表里的配合关系,共6组。 2

6、、经脉与脏腑直接联系。 3、有比较完整的病候记载。 4、有五行属性。 5、均有本经自己的腧穴。,6、与脏腑的联络关系,特点,1、联系脏腑最多的经脉是肾经(属肾、络膀胱、上贯肝、入肺中,络心)。 2、与胃有关的经脉有胃经(属胃)、脾经(络脾)、肺经(还循胃口)、小肠经(抵胃)、肝经(夹胃)共五条。 3、与肺有关的经脉有肺经(属肺)、大肠经(络肺)、心经(上肺)、肾经(入肺中)、肝经(注肺)共五条。 4、与心有关的经脉有心经(属心)、小肠经(络心)、脾经(流注心中)、肾经(络心)共四条。,经脉与五官的联络关系,到达眼部的经脉有6条:心经、小肠经、膀胱经、胆经、肝经。 到达舌部的经脉有2条:脾经、肾

7、经。 到达耳部的经脉有3条:膀胱经、三焦经、胆经。,经络总论2,奇经八脉、十五络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奇经八脉的含义、特点及作用。 2、熟悉十五络脉的含义、特点及作用。 3、熟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的含义、特点及作用,教学重点、难点,1.奇经八脉的含义及作用,尤其是任脉、督脉及冲脉的含义及作用。 2.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十五络脉的含义、特点和作用。,一、奇经八脉,1、概念 奇经八脉指别道奇行的经脉。包括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一源三歧”、 “十四经”,“一源三歧”:八脉中的督脉、任脉、冲脉皆起于胞中,同

8、出于会阴,称为“一源三歧” “十四经”:任、督2脉各有其所属腧穴不同,后者与十二经相提并论,合称为“十四经”。,2、奇经八脉的特点:,奇经与脏腑不发生直接络属联系。 奇经八脉虽别道奇行,但它有一定的整体性。 奇经无表里配合关系,但却阴阳互根。 除任、督2脉外,无自己的专穴。,3、奇经八脉作用,沟通了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 对十二经脉气血有着蓄积和渗灌的调节作用。 统率、主导作用。 主持生殖、影响衰老。,与足少阴经相并上行,环绕口唇,且与任、督、足阳明等有联系,小腿内侧,并足太阴、厥阴上行至咽喉合于任脉,足跗外侧,并足少阳经上行,至颈后会合于督脉。,阳维脉,足跟外侧,伴足太阳等经上行,至目内眦与阴

9、跷脉会合,阳跷脉,调节肢体运动,司眼睑开合,足跟内侧,伴足少阴等经上行,至目内眦与阳跷脉会合,阴跷脉,调节六阴经经气 调节六阳经经气,阴维脉,涵蓄十二经气血,故称“十二经之海”,冲脉,约束纵行躯干的诸条经脉,起于胁下,环腰一周,状如束带,带脉,调节全身阳经经气,故称“阳脉之海”,腰、背、头面正中,总督六阳经,督脉,调节全身阴经经气,故称“阴脉之海”,腹、胸、颏下正中,总任六阴经,任脉,功能,循行分布概况,脉名,二、十五络脉,1、含义 十五络脉: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各自别出一络,加上脾之大络,总计15条,称为十五络脉 。 2、特点 沿经的分布性、广泛的分布性、表里的相对性。,十五络脉,3、作用

10、十二经别络沟通了表里两经的经气,补充了十二经脉循行的不足。 统属全身络脉的作用。,络脉理论的临床意义,1、对络脉疾病的认识 2、观察络脉的变化,以诊察疾病 3、用络脉理论指导临床针刺络脉的方法,三、十二经别,1、含义 十二经别是十二正经离、入、出、合的别行部分,是正经别行深入体腔的支脉。 2、特点 离、入、出、合。 六合:十二经脉按照阴阳表里关系汇合成六组,称为六合。,4、别络与经别的区别,十二经别的作用,4、作用 加强了十二经脉与脏腑之间的联系。 加强表里两经的联系。 加强了阴经经脉同头面部的联系。 扩大了十二经经穴的主治范围。 拓宽了临床各科辨证论治的途径。,四、十二经筋,1、含义 十二经

11、筋是十二经脉之气濡养筋肉骨节的体系,是附属于十二经脉的筋肉系统。 2、特点 其循行分布均起始于四肢末端,结聚于关节骨骼部,而走向头面躯干,行于体表,不入内脏。,十二经筋,3、作用 经筋具有约束骨骼,屈伸关节,维持人体正常运动功能的作用。 充实了十二正经在体表的部位。 病候记载都属于筋肉方面的疾病。,十二经筋,4、应用 1、在临床取穴方面的应用。 2、在针刺方面的应用。,五、十二皮部,1、含义 十二皮部是十二经脉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也是络脉之气散布之所在。 2、特点 十二皮部的分布区域是以十二经脉体表的分布范围为依据的。,十二皮部,3、作用: 生理病理上 协助诊断 用于治疗上,小结,注意区

12、分奇经八脉、十五络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的含义、特点和生理作用。,经络总论(3) 腧穴总论(1),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经络的标本、根结、气街、四海的含义。 2.熟悉经络生理功能、病理变化,掌握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3.掌握腧穴的定义、发展、分类。了解腧穴的命名。 4.熟悉腧穴在诊断上的应用,掌握腧穴的治疗作用。,教学重点、难点,1、经络的生理功能,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2、腧穴的分类,腧穴的治疗作用。,一、经络的标本、根结,1、标本的含义 “标本”主要是指经脉腧穴分布部位的上下对应关系。“标”代表人体头面胸背部,“本”代表人体四肢下端。 2、根结的含义 “根结”指经气的所起与所归。

13、“根”指四肢末端的井穴,“结”指头、胸、腹部。,经络的标本、根结,四根三结:十二经脉以四肢为根,以头、胸、腹为结,称为四根三结。 “标本”、“根结”之间的联系与差别 “标本”、“根结”理论的应用,经络的气街、四海,3、“气街”是经气聚集通行的共同通路。 “气街”的生理功能有三: 一为汇聚气血,营养脏腑 二为纵横联系,沟通表里 三为调节经气,溢蓄代偿,经络的气街、四海,4、四海的含义 “四海”即髓海、血海、气海、水谷之海的总称,是十二经脉气血从产生、分化到汇聚的四个部位。 脑为髓海、胸部(膻中)为气海、胃为水谷之海、冲脉为血海。,第四节 经络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一、经络的生

14、理功能 1)联系脏腑、沟通内外 体表与体表之间的联系 脏腑与脏腑间的联系 脏腑与体表之间的联系 经与经之间的联系,经络的生理功能,2)运行气血,营养全身 3)抗御病邪、保卫机体,二、经络的病理变化,当经络的生理功能失调时,经络系统发生的相应变化或出现的特殊现象称为经络的病理变化。 其一,成为传注病邪的通路。 其二,反应内在病候。,三、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1)说明病理变化 2)指导辨证归经 3)指导针灸治疗 循经取穴 病在经络、内脏者,可取皮部 经络郁滞者取之络,二、腧穴总论,第一节 腧穴的发展、分类与命名 一、腧穴的含义、发展和分类 (一)含义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腧

15、穴的发展,(二)发展 腧穴知识来源于医疗实践。 1)无定位、定名阶段 2)定位、定名阶段 3) 定位、定名、归经阶段,腧穴的分类,(三)腧穴的分类 人体的腧穴很多,大体上可归纳为十四经穴、奇穴、阿是穴3类。 1) 十四经穴 简称“经穴” 2) 奇穴 又称“经外奇穴” 3) 阿是穴 又称“天应穴”、“不定穴”、“压痛点”等,第二节、腧穴命名,二、腧穴命名 1).根据所在部位命名 2).根据治疗作用命名 3).利用天体地貌命名 4).参照动植物命名 5).借助建筑物命名 6).结合中医学理论命名,腧穴在诊断上的应用,二、腧穴在诊断上的应用 腧穴在疾病诊断上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扪穴检查诊断疾病

16、;探测穴位诊断疾病。,第三节、腧穴的治疗作用,1、近治作用 2、远治作用 3、特殊作用,第四节、腧穴的主治规律,1、分经主治规律 2、分部主治规律,腧穴总论(2),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各类特定穴的含义。 2.熟悉各类特定穴的分布特点。 3.掌握腧穴的定位方法。,教学重点、难点,1.特定穴的含义。 2.五输穴、原穴的含义及特点。 3.下合穴、八脉交会穴的含义及特点。 4 .骨度分寸的含义,手指同身寸定位法。,第四节 特定穴,一、特定穴的含义 特定穴是指十四经中具有特殊治疗作用,并有特定称号的腧穴。,二、特定穴的分类,一、五输穴 含义:五输穴是指十二经脉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井、荥、输、经、合穴。 灵枢九针十二原指出:“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在 难经.六十四难中有“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