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分类培训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延安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分类培训研究(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延安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分类培训研究 1.延安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其培训的基本情况分析 延安市辖13个县(区),167个乡镇(含街道办事处),3 376个村民委员会,10 183个村民小组。据2004年延安市有关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03年底,延安市总人口2 056 092人,其中男性人口1 075 268人,非农业人口540 381人,市镇人口1 533 504人,农村劳动力资源总数795 600人,全市城乡富余劳动力160 000人,农村剩余劳动力136 000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及城镇失业青年24 000人。2004年,延安市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108 000人,同比增长47%,其中有组织转移2
2、0 557人,同比增长53%;在转移总人数中,转移前接受培训的达到24 955人,占转移总人数的22.8%;转移出来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经济收入821 170 000元,同比增长318%,全市外出务工人员人均年收入7 263元。外出务工人员遍布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江苏、山东、湖南、宁夏、山西和省内许多大中城市,主要从事建筑、采矿、制造、交通、加工、饮食、保安、家政及其他服务业等行业。 从上述资料和我们调查的结果来看,延安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其培训中存在的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工作不协调,重点失之偏颇 首先,延安市参与劳动力转移及其培训管理工作的单位有:农业局、
3、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教育局、扶贫办等,由于这些单位属于平级,所以协调起来十分困难,加上利益诱导因素,各部门借劳动力转移培训之名,向上级和市财政争取拨款,所以从总体安排上来看比较混乱,分工不明、缺乏协调的现象非常严重。其次,长期以来,延安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的重点是劳务输出,把眼睛盯在了外部劳务市场之上,而忽视了本地区劳动力市场的培育。我们调查显示,大多数农民则愿意就近、就地进行转移,但由于缺乏本地劳动用工方面的信息,不得不盲目地去外地寻求工作机会(尽管政府在劳务输出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但由于农民自身的特点不可能使劳务输出达到组织化程度很高的境地,所以外出务工不可避免地出现盲目性),无形之
4、中加大了转移成本。再次,重转移轻培训。2004年延安市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108 000人,占农村剩余劳动力总数的79.4%,但组织劳动力转移前培训人员只有24 955人(这只是报名人数,其中有四分之一的人没有参加培训或中途退出),占转移总人数的22.8%,由于大多数农民未参加过任何培训,缺乏专业技能,转移后只能在苦、脏、累、险的岗位上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这样不仅收入受到限制,而且工作很不稳定。 1.2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重视程度不高 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2003年农业部、劳动保障部、财政部等六部出台了2003-2010全国农民工培训计划,2004年六部又发出了关于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5、阳光工程的通知,但这项工作在延安市既没有引起各级决策层的重视,也未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在延安市的13个县(区)中,只有安塞、延长和宝塔区已制定出台了农民培训三年规划,其余县和绝大部分乡镇都没有制定农民培训的中、长期规划,在市上出台的有关“三农”问题的解决方案及各县上报的方案中,对农民的培训特别是对转移农民的技能培训,都是作为附带措施一笔带过。 1.3劳动力转移培训对象单一,方法陈旧 延安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对象以农村中贫困青年的生存技能培训为主,发展技能和创业技能培训缺位,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民转移的去向。培训主要通过延安农校、延安机电工程学校、延安财校、宝塔区职业中学、延安技工学校等中专、
6、中技学校来实施,由于受主客观原因的限制,这些学校在培训的过程中仍然以理论讲授为主,实践时间很少,据我们的调查显示,实践课时一般只占到培训总课时的三分之一,且实验设备陈旧,手段落后,师资匮乏,致使培训与实际需要严重脱节,通过培训难以达到掌握一技之长的目的,在转移的过程中毫无讨价还价的“资本”。 1.4企业在劳动力培训中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地发挥 如前所述,延安在劳动力转移培训方面主要依靠中专、中技学校来进行,而没有充分发挥企业的培训功能。比如,延安拥有为数不少的星级酒店,这些酒店完全具备培养餐饮、酒店服务人员的条件,但延安市政府在劳动力转移培训过程中并没有充分利用这部分资源,这种做法违背了卢卡斯“
7、专业化的特殊人力资本”是靠“干中学”而获得的基本思想,也是发展技能和创业技能培训缺位的根本原因所在。 2.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分类培训的基本思路 由于个人的先天禀赋、职业性相和受教育程度及技能情况的不同,农村剩余劳动力在转移的过程中职业选择也就大不一样,职业选择的不同必然要求有不同类型的培训与之相适应。 著名经济学家贝克尔认为,“某些类型的知识如果能同时与实际问题相结合会掌握得更好,另一类型的知识要求有长期的专门教育”。这一研究结论为我们进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分类培训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划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类别,这里重点探讨以劳动力转移培训需求为依据而将农村劳动力转移
8、培训分为生存技能培训、发展技能培训和创业技能培训的问题。 2.1对生存技能的培训 尽管延安各级政府和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普九”教育方面作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毋庸讳言,延安农民总体受教育水平不高,加上自然条件恶劣,信息闭塞,对外交流少。绝大多数农民外出务工是为了生存的需要,所以他们首先渴望能结合自己实际和市场需求的生存技能培训,例如,电子装配、缝纫、客房餐饮服务、驾驶、化工印染、纺织、装饰、机械修理、美容美发、厨师、家政服务等对文化知识要求不是太高的工种的初级技能培训,以期在短时间内获得初级技术职务以适应市场,顺利完成就业,从而在城市获得立足之地。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生理需求是人的第一需
9、求,那么生存技能理所当然是所有技能中的重中之重,同时它也是其他技能的基础所在。因此我们必须把农民培训的重点放在生存技能培训之上。 各级政府应当把对于农民的生存技能培训作为一种“公共产品”来提供,要建立组织机构,统筹协调农民培训工作。按照中央要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由农业部门牵头,财政、劳动保障、教育、科技、建设等部门参与,延安市各级农业部门也成立了农民科技培训领导小组,但是如前所述参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相关部门的责任没有落到实处,农业部门又很难协调各部门的工作。面对这种情况,市、县应当建立由党委或政府分管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担任组长,吸收有关部门参加的农民培训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农民培训工作,
10、重点进行农村劳动力转移生存技能的培训工作。各乡镇要转变职能,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劳务输出服务工作作为本职工作的重要任务来抓好。同时政府要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进行全面部署,既要抓好劳务输出工作,更要培育当地经济新的增长点,加大劳动力市场培育力度,为农村劳动力实现就近、就地转移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教育培训、劳务信息提供等相应的服务。 增加对转移农民培训的资金支持力度。依据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对农民培训是一种人力资本投资,必须要有相应的资金作为投入成本。据了解,省扶贫办从2003年开始对农村人均收入在865元以下的贫困户中35岁以下的中青年,实施劳动力转移培训,培训时间分别为三个月、四个月、六个月,
11、按照培训时间,省扶贫办分别补助培训费(人均)600元、800元、1 000元。2003年分配延安市280名的培训名额和相应的培训经费,2004年增加为2 000名的培训名额。这是目前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支持力度最大的一个项目。但是,延安市各级政府所有的扶贫资金中(包括财政资金),均没有单独列出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这种状况制约着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实施,所以各级政府应单独列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资金,资金来源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加以解决:一是继续争取扩大省上的劳动力转移培训名额和资金;二是各级财政要单独预算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经费;三是调整市、县两级扶贫资金的使用结构,即从扶贫资金的总量中切出专项
12、资金,专门用于补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四是动员社会力量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募集资金。 在培训机构选择方面,要引入市场机制,以立项的方式进行培训机构(基地)建设,鼓励校企联合申报培训机构(基地),各个培训机构(基地)可根据自己的资源条件在电子、缝纫、客房餐饮服务、驾驶、化工印染、纺织、装饰、机械修理、建筑、美容美发、厨师、家政服务等某一或某几个方面形成自己的优势,政府对选定的培训机构从实践手段到师资方面进行投资,以满足对农民进行基本的生存技能培训的要求,培训机构要定期进行遴选,实行动态管理;在教学内容设计上,应当包括:劳动保护法的基本内容、求职基本知识与技能、专业技能等;在教学方式选择上,应当以现场
13、模拟操作为主,适当地进行一些讲解即可;培训时间为3-6个月。 据我们调查显示,延安农村不能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一毕业即成为剩余劳动力,其中绝大多数都要加入到农民工队伍行列,转移到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这些新生农民工的共同特点都是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但由于缺乏技能,大多数也只能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其人力资本积累存在着“先天”性缺陷,其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低下在所难免,因此这部分新生劳动力同样需要生存技能培训。由于生存技能培训的量大面宽,仅仅依靠阳光工程和扶贫项目是远远不够的,从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必须改革农村教育体制,从延安这类落后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九年制义务教育进行适度调整,在初中二
14、年级结束时,进行分流,对那些由于种种原因不能继续深造的学生,政府发给一定数额的“学券”(相当于初中生一年的学费),他们可以持“学券”去政府认定的任何培训机构参加培训,培训机构最终拿学券到政府有关部门去领取培训费用,这样做的好处:一是给予受训者选择培训机构的自主权,使培训机构置于市场法则的监督之中,优胜劣汰;二是实现了义务教育内容的多元化,使传统的义务教育只进行文化知识传播的局面得以改善;三是通过技能培训(与文化知识教育相比较)可以提高受训者的人力资本投资收益。 2.2对发展技能的培训 当进城农民工在城市生活中不再为衣食住行担忧时,就会渴望融入城市生活,于是对发展技能的培训需求就萌发了。发展技能
15、是指在所从事的工作岗位上已经具备基本技能,寻求更高层次的发展所必须具备的能力,比如从初级工升任中级工、高级工所要求的能力。按照卢卡斯的观点,这种能力属于“特殊人力资本投资”的范畴,其培训费用主要由企业和个人来承担,鉴于目前延安财政状况良好(石油财政),区域内员工整体素质有待提高,从业人员发展技能普遍较低的实际情况,市财政应当每年拿出一定数量的资金,用于补贴参加发展技能培训的人员;在培训内容设计上,以职业规划和专业技能为主;在培训机构选择上,以职业技术学院、相关企业为主体,特别是要放大企业的培训功能,充分体现“干中学”的原则;在培训方式上,讲练结合,以练为主,同时要培养受训人员的创新能力;培训时
16、间以1-2年为宜。 2.3对创业能力的培训 创业需求是指在一定技术积淀或资金积累以及对行业市场需求、客户有所把握的基础之上,所产生的一种自己创办经济实体的愿望。对于创业者来说,其技能要求比较高,主要是三大技能,即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技术技能在发展技能培训过程中基本上得到了解决,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则是创业技能培训的重点所在。根据贝克尔关于“正规学校教育”的理论,创业能力的培养既需要理论学习更离不开实践锻炼。 关于理论学习,主要委托大专院校来组织实施,课程设置包括:企业的创办程序、各种法律法规、管理学、企业战略管理、企业经营管理、企业财务管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企业营销管理等;采取集中讲座和个人自学并举的培训方式;集中培训时间不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