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美国城市化历史分析及启示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111650019 上传时间:2019-11-03 格式:PDF 页数:41 大小:220.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美国城市化历史分析及启示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美国城市化历史分析及启示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美国城市化历史分析及启示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美国城市化历史分析及启示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美国城市化历史分析及启示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美国城市化历史分析及启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美国城市化历史分析及启示(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湘潭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美国城市化历史分析及启示 姓名:欧阳世芳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世界历史 指导教师:郑祖铤 20080519 I 摘 要 19 世纪中叶至 20 世纪初,美国由初步城市化向基本实现城市化的过渡,既上承 南北战争前初步城市化的成果,又下启大都市区化、郊区化新阶段。城市化总体上由 东北部开启,逐渐向中西部、南部扩展。各区的城市化并非是平衡发展的,相反,各 区带有很大的地区差异性而呈现不同的特色。 本文首先对城市化内涵以及城市化标准进行了界定。定义明晰后,笔者对各区的 城市化进程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由于此时期美国的中西部、西部地区的发展更为明显 和

2、迅速,因此,对于这两个地区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讨。 在分析城市化的动力机制时,笔者分小节探讨了农业、工业、交通运输、移民等 诸多因素对城市化的影响。在肯定工业化巨大作用的同时,笔者着力对城市化观念、 城市政策进行了重点分析,以期将无形因素引入城市化评价体系,较为全面地探讨美 国城市化。 最后,笔者扼要地从科技、工业、政策等几方面探讨了美国城市化的影响并把对 美国的分析归结到对中国城市化的启示上来,以期达到本文撰写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 : 城市化; 工业化; 观念; 政策 II Abstract From the mid-19th century to the early 20th centur

3、y, the United States achieved the transition from initial urbanization to basically urbanization. On the whole of the course, it started from the northeast, and gradually expanded to the central and southern region. All of the region were not balanced development, on the contrary, they have their ow

4、n regional differences and show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In this paper, clear definition and standards was given at first. The author analyzed the course of the urbanization of different regions. As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 had rapid development in this time, the two areas was studied in det

5、ail. In analyzing the dynamic mechanism of urbanization, the author discussed the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transportation, immigration, and many other factors impact on urbanization in section. While affirming the role of the great industrialization, the author focused on the concept of the city an

6、d urban policy. The author tried to introduce intangible factors into urbanization evaluation system and to give American urbanization a more comprehensive study. Finally, the impact of urbanization on the United States was discussed. All of the analyses were attributed to inspiration for Chinese ci

7、ty. That was the ultimate aim of this article to achieve. Key Words: urbanization;Industrialization; policy; concept III 湘潭大学湘潭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 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 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 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 担。 作者签名: 日期:2

8、008 年 5 月 19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 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 借阅。本人授权湘潭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 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 日期: 2008 年 5 月 19 日 导师签名: 日期: 2008 年 5 月 19 日 1 引 言 18 世纪 60 年代英国产业革命之后,世界各国先后开始从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 会转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

9、代城市社会。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社会进步的摇 篮,是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科技发展的主要载体,其与世界的发展、人类的进 步息息相关,城市发展的不同水平代表着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是一个国家 实力的反映、竞争力的标志,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归宿,是任何一个国家都 不可逾越的自然历史过程。 历史学科“十五”研究规划及课题指南报告中曾指出: “历史研究将更加明确为 推进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服务,更加关注社会现实和当前的历史运动中提出的问题, 如人口、城市、乡村、交通、西部开发等,以及涉及中国国际战略的有关问题,都将 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还提出: “关于世界各国现代化进程及其经验教训的问

10、题等,将 在较长的时期内受到关注。 ” 综合上述原因, 本文选择了 19 世纪下半叶至 20 世纪初美国城市化来作为论文的 主题。 此阶段正是美国由初步城市化向基本实现城市化的过渡。 既上承南北战争前初步 城市化的成果,又下启大都市区化、郊区化新阶段。中国的城市化当前正处于关键时 期,总体上看,虽已起步,但又远未及逆城市化的程度。因此,对美国此时段的城市 化进行研究,吸取和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的历史经验,不仅在城市化理论上有着重要的 学术价值,也对我国目前城市化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就学术界对此问题的研究情况而言,20 世纪 30 年代以前,美国史学界只是零星 出现一些城市史著作,多属于纯记述

11、性的城市志。1933 年,老阿瑟施莱辛格撰写 1878-1898 年间美国城市的兴起一书,强调了城市在工业化中的关键作用。还发 表美国历史上的城市一文,发挥了美国历史的城市解释思想,由此引发美国史学 界撰写城市史热潮。 20 世纪 30 年代到 50 年代,论著主要围绕两个方面:一是分期阐述城市的发展, 二是记述性的单个城市志。 如查尔斯 盖茨的 城市在西进运动中的作用 、 拉尔夫 韦 尔德的典型的美国城市布鲁克林 、奥斯卡汉德林的1790-1865 年间波士顿的移 民等等。 50 年代末到 60 年代末, 对城市史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探索有了较大的进步。 1961 年兰巴德写成美国史学家与

12、城市史研究一文,较系统地提出了城市化概念, 加强对社区的理论探讨并主张从宏观角度对城市化进行比较分析。 此外, 还有罗伊 卢 博夫写的 城市化进程: 历史研究的一种方法 、 理查德 韦德的 城市边疆: 1790-1830 2 年间西部城市的兴起 、斯塔夫霍尔特的美国历史上城市运动的一些后果等等。 二战后,城市研究形成飞跃性局面。第一,城市史研究的专业人数增多,著述内 容广泛、种类增多,范围拓宽,把社会学、经济学、生态学纳入研究体系,出现大量 教科书、丛书、季刊等。如格莱布与布朗合著的美国城市史 、麦凯尔维的美国 城市化比较历史 、韦德的美国的城市生活 、西奥多赫什伯格对城市进行多学 科研究的新

13、城市史 、砍布纳的城市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简雅各布斯的美国 大城市的生与死等等。第二, “新城市史”学派应运而生。他们主张要历史与现实 联系,扩大城市史的研究范围,充分运用计量分析方法。 我国史学界关于美国城市化的研究开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 起步晚于我国社 会学、人口学、经济学、地理学界对美国城市化的研究。到了 90 年代,该问题逐渐 引起国内史学界的重视,对美国城市化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研究。研究者借鉴了人 口学、统计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发表的学术论文涉及面广,并有一定深 度。丁则民先生率先在国内进行了美国城市史的研究,随后,王旭、梁茂信等一批中 青年学者先后加入其

14、研究行列。另外,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在美国城市化研究方面 起步也较早。l996 年起,由王斯德、郑寅达先生主持的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中 心开始从事国际大都市的比较研究,以纽约、伦敦等国际大都市为个案,围绕纽约移 民问题、纽约金融中心地位的形成和特点、纽约人与社会生活等专题,进行多学科综 合研究,特别是重视对城市发展的社会和人文环境的研究,以探索人文因素如何影响 城市的风貌与品位,影响城市的发展潜力与方向。 目前国内关于美国城市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领域: 城市化的总体进程和 特点;区域性城市化;城郊化;人口流动、移民与黑人问题;个案城市;中美城市与 区域比较;宗教与美国城市化。 1关于

15、城市化的总体进程和特点问题。黄柯可认为,工业革命发生后,生产专 业化日益分明,启动了城市化。凡工业发展速度快、完成早的国家,其城市化程度相 对也高。城市化的完成晚于工业化的实现。美国在 19 世纪末完成工业革命,但到了 20 世纪 20 年代才完成城市化进程。美国城市化首先开始于美国东北部(原来英国的 殖民地) ,从 19 世纪 50 年代开始逐渐向西部推进,扩展到全国。 2. 关于区域性城市化问题,我国学者主要集中研究美国西部。何顺果把西部城 市化归纳为三种道路。 他认为在相当长的时期内, 西部城市化的整体水平低于东北部, 这种情况在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没有大的改变,对西部城市化程度

16、不可高估;王旭 则认为,城市化贯穿于整个西部开发,西部城市化建立在较高的水平之上,并以重工 业为基础, 城市化水平相当高, 城市经济成熟, 形成了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经济体系。 3关于城郊化问题。应世昌从种族关系和美国人的性格特点出发,提出了郊区 化的原因。郝克路主要从联邦政府的住房措施和政策上探索原因。陈奕平从两个方面 3 分析了这一问题,一是工厂大规模迁往郊区,政府机构相应地外迁;二是新中产阶级 不断壮大,他们极大地依附公司、政府,提倡家庭中心主义,导致了城郊化。黄柯可 认为人口流动与城市化关系密切,它能够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平衡,城郊化是城市化 向纵深发展的结果。80 年代后,一部分人开始陆续从郊区迁回了城市。在对今后美国 城市化发展方向的认识上, 黄柯可认为城郊化仍将是以后城市化发展和人口流动的主 要趋势;而王旭则认为今后美国城市化的主导趋势是大都市区化而不是城郊化。 4关于人口流动、移民和黑人问题。梁茂信在1860-1920 年外来移民对美国 城市化的影响中认为,如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