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的品质重在创新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1645672 上传时间:2019-11-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闻的品质重在创新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新闻的品质重在创新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新闻的品质重在创新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新闻的品质重在创新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闻的品质重在创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闻的品质重在创新(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闻的品质重在创新关键词:新闻 品质 创新 当前,我作为邵阳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专题部主任,主管专题、栏目工作。如正在播出的开讲邵阳,以及今年7月12日由新闻综合频道专题部正式接管的游遍邵阳。开讲邵阳栏目开讲以来,由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涉及面广、切合邵阳的实际情况,因而得到了社会的一致好评。在开讲邵阳的基础上,我们新闻综合频道专题部又正式接管了游遍邵阳,这是一个更加贴近邵阳实际,关系邵阳旅游发展的栏目。我们将本着创新的精神,继续做大做强这个电视节目。 面对电视市场日益分化和日益买方化的今天,新闻改革势在必行。我们的节目是做给别人看的,只有别人看了,宣传的效果才能达到。怎样吸引观众的眼球,让人们

2、乐意看?除了找准观众的定位即解决好“谁”看的问题外,更主要的是解决“怎样”吸引观众看,这是由于电视的属性所决定的。电视是个什么玩意?是一个传播信息、娱乐大众的工具。电视人在“这头”,看电视的人在“那头”。二者的关系完全建立在“自愿”的基础上。如果我们不与时俱进地了解受众、服务受众,势必形成“你说你的,我看我的”,所谓剃头挑子一头热,最终“宣传、教化”的功能荡然无存。 另外,技术的创新也为表现形式的创新提供了条件。长期以来,电视新闻几乎是单向传输,即“我播你看”。而现在的几乎所有民生新闻栏目都采用了“互动”的方式。且不说这些新闻80%的线索来自于观众,单就传输方式而言,这些栏目有的通过卫星同步直

3、播,有的通过互联网视频直播,节目中间还有短信平台即时有奖问答。还有,数码相机的普及、掌上摄影机乃至可照相手机的普及,使新闻的采制者不再只是专业记者的专利,遍及各地的相机、摄影机、手机的主人随时都可以拍摄到专业记者无法记录的第一现场,从而丰富了栏目的时间内涵。这种传输方式的变革不仅满足了受众在第一时间了解了“身边的事”,更主要的是激发了观众的参与感,认同感,受众不再处于被动的收看地位,有时候他们甚至就是其中的一员。像疯狗咬人的事件,通常发生在刹那间,你很难拍到被撕咬的那一刻,而这样的画面却被一位观众用数码相机拍到了,试想,这样的新闻播出后一定会引起人们对城市管理的深思。 这些民生新闻栏目的成功,

4、除上述因素外,关键是在摈弃传统新闻观念上进行了大胆突破,并充分运用电视不受拘束、“随心所欲”的表现手段,尽可能调动电视的一切元素,使新闻的可视性大大增强。 我们的新闻多年来都存在着“剃头挑子-一头热”现象,报道重“上(领导)”不重“下(观众)”的情况非常突出;在传播效果上往往是:媒体的“兴奋点”观众提不起兴趣,观众的“兴奋点”媒体不“兴奋”,传者与受者之间始终存在较大的错位与隔膜。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一矛盾,现阶段的新闻改革,创新的注意力更多是集中在转换新闻视角、增强新闻贴近性和感染力方面。比如对于会议新闻,他们会站在观众的角度找出观众感兴趣的内容,以完全杜绝会议程式化、与会者名单的排列;对于破案

5、过程,他们采用了模拟的手段,以增强直观感觉;对于故事性很强的新闻,他们则配以煽情的音乐,以增强感染力;对于可圈可点的事件性新闻,他们在屏幕上方添加字幕,以增强调侃味道;对于可褒的事,主持人会评得你热血沸腾,而对于可贬的事,主持人会批得畅快淋漓。总之,只要是能调动人们的收视情绪的手段,他们都不会吝惜。而这些通常是传统新闻或新闻栏目不可能做到的。这些民生新闻栏目追求的就是这种效果。当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是所有的新闻都能轻松、调侃,但是如果所有的新闻都刻板地播报,恐怕就不适应如今的电视新闻和观众的需求了。 下面,我就新闻写作方面谈谈我在工作中的一点体会。 第一,论题新颖有独到见解。选题、立论是否

6、具有新意,直接关系到新闻的吸引力和生命力。写言论只要重视抓新矛盾、新事物、新论题做文章,并能引发出人尚未言的独到的见解、主张,自然也就有了新意使读者产生阅读的兴趣。 论题是文章的灵魂,是写好文章,做好栏目的关键所在。人们一般是从论题直接意识到或者认识到论题的意义所在的,没有意义的,或者没有新颖性的东西,一看论题就一目了然了。电视节目尤其是这样。电视节目是直接跟观众打交道的,现在的观众,信息面广、思维能力强、有很强的学习和实践的能力,再加上认真坐下来好好看节目的时间不多,因此对电视节目的要求很高。他们只喜欢有独到见解的新颖节目,不喜欢陈词滥调的内容。 第二,输入新鲜的事实材料作为由头或论据。在新

7、闻实践中,有些论题属于老生常谈,诸如党的基本路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法制建设、科教兴国、廉政建设乃至思想方法、领导作风等等方面几乎需要经常做文章。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如何在新闻中避免和克服一般化,而使之常写常新呢?一个有效的办法是善于选取新鲜的事实材料作为立论的由头、依托或论据,以此引发独到的议论。在这里,由头就是特指据此引发议论、印证论点的事实性材料。只要由头的事实构成新鲜引人,事理融合得好,且能在融合上生发出独到之见,那么,即使老论题也不难引发出新意。例如,现在我国大部分农村初步解决了温饱,但也有不少农村在经济上脱贫致富后,精神文明建设却没能及时跟上,致使封建习俗、愚昧迷信沉渣泛起。看

8、来,很有必要写写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文章。然而,以此为论题的评论很容易陷于空讲道理,缺乏新意。实践表明,选取典型性的新闻事实直接输入文中作为立论由头,以揭示矛盾,引发议论,在事理融合中生发新意,这种方式也正易于让农民群众所接受。 第三,选取新的立论角度。新闻的立论要有新意,除了善于在社会生活和改革实践中寻找新的由头性事实以外,适当地变换立论的视角,善于选取新的与众不同的立论角度也会给人新鲜的感觉,更有助于使言论宣传从广度和深度上步步展开。这里不妨讲两点具体的操作方法,以便于举一反三。 一是在揭露矛盾后的连锁反应中选取新角度。例如在打击假酒中的一次报道,我们突破了为打假而打假的角度,而是在打击

9、假酒的过程中,又从保护邵阳本地酒的名牌的角度,提出了假酒要打,名牌要保的立论。文章选取揭露假酒斗争连锁反应中出现的新矛盾为立论角度,鲜明地提出了在打击假酒的同时要保护名酒和名牌的重要论点:“名牌是经济效益,也是精神财富,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骄傲,需要国人倍加珍惜。”显然,这一立论角度,既重要,又新颖,坚持了正确的导向,顾全了大局,克服了片面性,深化了宣传思想。 二是重视从被掩盖着的矛盾侧面选角度。例如,在去年抗洪抢险的激烈斗争中涌现出大量抗洪英雄。对他们进行表彰是非常必要的,发扬抗洪精神,将会有力地促进两个文明建设。新闻媒体多半正是从这一正面角度立论做文章的。至于防洪英雄,作为被掩盖的这一矛

10、盾侧面则往往被人们和媒体所冷落了。在实际生活中,容易被人忽视、被掩盖着的矛盾侧面是很多的。因此,从防洪的角度出发,重点挖掘,也是很好的视角。 第四、在交锋说理中闪现智慧的亮点。具体说来,就是针对错误思想或片面认识,通过论辩交锋和实事求是地分析说理,在明辨是非的基础上闪现智慧的亮点,引出富有深刻性和启迪性的新鲜见解。 例如,消费者向生产厂家或消协就商品质量、性能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投诉,对此,不少企业视之为“包袱”,避而远之或随意应付。针对这一片面认识,人民日报读者论坛于今年3月20日发表了论坛小言论消费者投诉不是包袱是良药(作者李卫星),予以辨正交锋:“消费者的投诉,最能直接反映产品质量、性能等方

11、面的缺陷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世界上一些驰名企业还不惜重金,组织人员深入消费者征求意见,以便更好地完善产品的质量与性能,提高产品竞争力。投诉,这些送上门的意见,不很好地利用岂不可惜!消费者的需求是企业不断向前发展的源泉。所以说,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文中还举例说明无锡小天鹅股份有限公司对“投诉”就十分重视,在全国160多家报纸上公布投诉电话,欢迎消费者向“小天鹅”“开炮”。不仅如此,他们还将收集起来的“炮弹”分门别类进行研究,对症下药,不断改进产品质量。这正是“小天鹅”的高明之处。也正如此,它在消费者心中的信赖度不断提高,经济效益连年攀升。通过事理结合的交锋说理,在破与立的结合中得出

12、并强调了这一智慧的亮点:“消费者的投诉不是包袱,而是良药,是企业不断发展的动力。”切实起到了新闻评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社会功能。 俗话说,真理愈辩愈明。写文章也是如此,贵在碰撞中见火花。为了辨明是非,面对谬误或片面认识,作者往往格外易于启动思维的机能,加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和破立结合的分析思考过程,进而积极地由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闪现出独到之见。这也正是交锋所以能闪现亮点的重要原因。 第五,言语表达有点生活气息。言语表达有点生活气息,能够令人耳目一新,也才能使严肃的言论产生提神引人的效果。 例如“一位省委领导在谈到如何正确对待政策、法律、纪律时说:党的政策是生命线,法律是高压线,纪律是警戒线,只有经常以生命线自持,以高压线自危,以警戒线自律,方能成为一名政治上合格的领导干部。此话值得谨记和深思。”(见1999年2月1日人民日报人民论坛) 文中引用的这位省委领导的话很形象,也很深刻。采用了隐喻表达论点的手法,由于选取的喻体是日常生活中人们所熟悉的东西:生命线、高压线、警戒线,因此,使得论点的表述增添了生活气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