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 第20课《伤仲永》教案 语文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1510501 上传时间:2019-11-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 第20课《伤仲永》教案 语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 第20课《伤仲永》教案 语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 第20课《伤仲永》教案 语文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 第20课《伤仲永》教案 语文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 第20课《伤仲永》教案 语文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 第20课《伤仲永》教案 语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 第20课《伤仲永》教案 语文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伤仲永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积累文言词汇,朗读、背诵课文。过程与方法:理清文章脉络,了解借事说理的写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文章大意,认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教学重点;掌握文言知识。教学难点:掌握本文重点字词的解释及全文的翻译教学过程:一、导入:伟大的科学家和发明家爱迪生有一句名言:“天才是百分之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他用勤奋的一生发明了无数的东西,对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发明大王”,人们都认为他是世界上少有的“天才”。到底什么是“天才妮?他的这句名言就是最恰当的解释。遗憾的是有很多人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自恃聪明,自认为有天赋,结果最终沦为庸才、蠢才,方仲永就是这样一个人。

2、二、作者简介: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宇介甫,晚号半山。世称王荆公,唐宋八大家之一。补充介绍“唐宋八大家”中另外七人,提醒学生,“唐宋八大家”是就古代散文创作而言的,不是指诗歌创作。三、解题:文题含义:“伤”悲伤,文中是“为感到惋惜”的意思。“伤仲永”就是为仲永这个人感到惋惜。王安石为什么要对方仲永感到哀伤、惋惜呢?同学们认真学习了课文自然就会明白。四、温故知新:预习检测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邑人奇之()(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3)忽啼求之()(4)泯然众人矣()2、划分朗读节奏。(1)金溪民方仲永(2)借旁近与之(3)自是指物作诗立就(4)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五、走

3、进文本初读课文(一)出示初读要求:(三分钟后比比谁读得熟读得好)1、根据注释,读准字音。2、注意读准句中的停顿。3、反复朗读,把课文读熟练。(二)指名读,根据情况板书纠正重点字的读音。(三)集体朗读课文。方法:教给学生朗读文言文的方法。二读课文结合注释翻译课文。(八分钟后分小组比赛试译课文)(一)出示自学指导翻译方法:1、人名、地名、年号等专用名词,不用翻译。2、按照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适当调整语序。3、把省略的内容补译出来,使译文通顺准确。(二)学生自由译讲课文,讨论难理解的词句,1.借旁近与之:给2.即书诗四句:动词,写3.传一乡秀才观之:全乡4.邑人奇之:对(感到)惊奇5.或以钱币乞之:

4、有的人6.从先人回家:跟随7.还自扬州:从(三)小组展示翻译,一组推荐一人译讲一段,其他成员进行补充、评价。教师根据情况就翻译不准确的句子进行点拨。方法:教给学生翻译文言文的方法。(三)小组展示翻译,一组推荐一人译讲一段,其他成员进行补充、评价。教师根据情况就翻译不准确的句子进行点拨。方法:教给学生翻译文言文的方法。作业布置:思考:课文写了方仲永的才能发展经历有哪几个阶段?板书设计:方仲永王安石一、作者介绍: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宇介甫,晚号半山。世称王荆公,唐宋八大家之一。二、解题:文题含义:“伤”悲伤,文中是“为感到惋惜”的意思。“伤仲永”就是为仲永这个人感到惋惜。三、本文重

5、点字词翻译。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弄清方仲永才能变化的过程,领悟故事包含的道理。过程与方法:朗读法合作讨论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弄清方仲永才能变化的过程,领悟故事包含的道理。教学重点:弄清方仲永才能变化的过程,领悟故事包含的道理。教学难点:认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教学过程:一、导入:上节课我们对本文进行了译文,这节课我们进一步对本文进行学习。二、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自读课文,思考、讨论:1、方仲永小时候是怎样一个孩子?明确:方仲永小时候是一个神奇的孩子。2、方仲永的神奇表现在那些方面?明确: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3、他人对方仲永的神奇有什

6、么反应?明确:父异焉邑人奇之4、由此可见,作者为了表现方仲永的神奇,采用了怎样的写法?明确:采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5、后来,方仲永还神奇吗?作者是怎么说的?明确:(十二三矣)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泯然众人矣6、方仲永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呢?原因是什么?(请用原句回答)明确: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7、小时候的方仲永可以说是一个奇才,然而他的父亲以为有利可图,天天带着仲永在县里四处拜访,不让仲永学习,结果仲永的才能日渐衰退,最终沦为一个平庸的人。你从方仲永的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明确:人的才能有赖于后天的学习和培养,即使是天赋很高的人,如果不重视后天的学习,也会

7、变成平庸无能的人。齐读全文,加深对课文主旨的理解。三、展我风采以“方仲永的悲剧所想到的”为题,谈一谈自己的感受。提示:、自由准备两分钟。四、小结。“天才等于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那些大科学家,有卓越成就的人尚且这么说,那么,我们这一群正在求知的青少年呢?抛掉“我聪明,慢慢来”,“我不学也行”的说法吧,珍惜现在的学习时光,学习环境,努力学习!记住“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请同学们牢记这句话,并以此自勉。五、把自己的发言整理成300字左右的文章,写到摘记本上。板书设计:伤仲永幼年的方仲永:天资过人十二三岁的仲永: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泯然众人矣原因: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第三课时归纳

8、复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之”“于”的用法以及文言词活用情况。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方仲永泯然众人的原因教学重点:了解“之”“于”的用法以及文言词活用情况教学难点:能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达到学以致用教学过程:一、导入:这节课我们对本文中出现较多的的“之”“于”及一些特殊句式进行归纳。二、归纳小结1找出含有“之”“于”的句子。之忽啼求之:它,指书具,代词。借旁近与之:他,指仲永,代词。余闻之也久:这事。指仲永父“不使学”、“环谒于邑人”,代词。不能称前时之闻:的,助词。卒之为众人:语气助词,不译。于环谒于邑人:到,介词。于舅家见之:在,介词。贤于材人远矣:比,介词。爱于人者

9、不至:从,介词。2.从文中找出词类活用的词语。邑人奇之:以为奇,形容动词作动词。宾客其父:把当作宾客,名词作动词。利其然:以为利,名词作动词。伤仲永:哀伤,感伤,形容词作动词。3.本文的通假字。“扳”通“攀”牵,引。三、积累有关“天才与勤奋”的名言。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了。鲁迅天才就是长期劳动的结果。牛顿天才就是这样,终身劳动,便成天才!门捷列夫天才的十分之一是灵感,十分之九是血汗。列夫托尔斯泰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爱迪生天才就是勤奋。李卜克内西人们把我的成功,归因于我的天才;其实我的天才只是刻苦罢了。爱因斯坦我是个拙笨的学艺者,没有充分的天才,全凭苦学。梅兰芳虽有卓越的才能,而无一心不断的勤勉,百折不回的忍耐,亦不能立身于世间。亚历山大四、小结:天才离不开勤奋与后天的教育。五、作业布置背诵伤仲永并感悟方仲永。板书设计伤仲永一、关于“之”“于”的用法。二、通假字。三、关于“天才与勤奋”名言回顾一年的工作,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如科研方面尚嫌薄弱,全年未发表过一篇论文。今后在这方面应多加努力,要增强科研意识,多投注些时间和精力,刻苦学习,努力钻研,改变科研空白局面,为今后的学术研究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