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 17 古诗五首教学设计 语文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1510271 上传时间:2019-11-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 17 古诗五首教学设计 语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 17 古诗五首教学设计 语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 17 古诗五首教学设计 语文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 17 古诗五首教学设计 语文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 17 古诗五首教学设计 语文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 17 古诗五首教学设计 语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 17 古诗五首教学设计 语文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7古诗五首【导学目标】1朗读背诵五首诗,理解这五首诗的内容。2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把握作者的感情。3学习欣赏诗歌作品,感受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课时计划】2课时第一课时学习杂诗夜雨寄北淮上与友人别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画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教法指导: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学互研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1)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2合作学习(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合作探究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合作探究中的思考题。(2)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我国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有两千多年历史了。漫步古诗苑中,那丰富多彩的感情、博大精深的思想、深邃幽香的意境、精练优美的语言,深深吸引着我们。每一首诗,都是一幅色彩鲜明的画,一支美妙动听的歌,一颗执着跳动的心,今天,我们将欣赏五首古诗,相信风景这边独好。自学互研生成新知1生难字词。(1)字音绮窗(q)着花(zhu)愁杀(sh)潇湘(xio xin)(2)词义绮窗:雕画

3、花纹的窗户。着花未:(花)开了没有?何当:何时,什么时候。却:再,还。2作者名片。(1)王维(约701761),唐代诗人、画家。字摩诘。他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其中最能代表其创作特色的是描绘山水田园等自然风景及歌咏隐居生活的诗篇。他继承和发展了谢灵运开创的山水诗的写作传统,对陶渊明田园诗的清新自然也有所吸取,使山水田园诗的成就达到了一个高峰,因而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外号“诗佛”。(2)李商隐(约813858),唐代著名的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3)郑谷(约848约909),唐代诗人。字守愚,袁州宜春(今江西宜春)人。光启三年进士。曾任右拾遗,都官郎

4、中等职,世称郑都官,又因鹧鸪诗得名,人称“郑鹧鸪”。其诗多为写景咏物之作,风格清新通俗。3文体常识。“绝句”是从“五言短古,七言短歌”变化而来,唐人赋予它以声律,使它定型,就成绝句。绝句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简称五绝、七绝,也偶有六绝。1朗读杂诗夜雨寄北淮上与友人别这三首古诗,并给诗句划分节奏。(提示:五言诗的朗读节奏一般是“二二一”,七言诗的朗读节奏一般是“二二三”)示例一: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示例二: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示例三: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2用自己的话说说每首诗的意思。学法指导一:针对第一课时步骤三中的(杂诗1)诗歌的停顿方法诗歌

5、节奏可以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节拍,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五言诗一般是三个节拍,二二一或二一二。如: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七言诗句的节拍有/,/。如: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诵读时,每拍的后一字遇平声可适当延长,遇仄声宜作一顿,这样诵读自有抑扬顿挫的声调。学法指导二:针对第二课时步骤三中的(二)2(1)结合背景,把握诗词的情感。这里的背景,一指诗词反映的广阔社会现实,二指诗人的人生经历。(2)分析诗眼,透视诗词的感情。诗眼是解读诗词主旨的一把钥匙,阅读诗词,

6、如果能抓住诗眼,就容易体会诗人的情感。(3)解读意象,挖掘诗词的情感。诗人总是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寄托在自然山川、风花雪月等意象中。(4)借助典故,探寻诗词的情感。用典就是运用古籍中的轶事、趣闻、寓言、传说人物或有出处的诗句来以古比今,借古抒怀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一)杂诗1朗读杂诗,注意读出节奏、感情,理解诗歌大意。【交流点拨】你从家乡来,应该知道家乡的事情,你来的时候,我家窗前的那株寒梅,开花了没有啊?2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杂诗写了什么内容。【交流点拨】杂诗写诗人在异地他乡遇到来自故乡旧友时的情景。3品读赏析,讨论交流。(1)主人公他乡遇故交,当头一问,问的是什么?表现了诗人什么感情?【交流点拨】

7、你来的时候,我家窗前的那株寒梅,开花了没有啊?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2)杂诗主人公的深情一问,有什么表达作用?【交流点拨】用梅花作为繁多家事的借代,不但更加生活化,而且也诗化了最普通的家务事,同时又体现了诗人独钟梅花那种清高超脱的品性。4朗读并背诵杂诗。(二)夜雨寄北1朗读夜雨寄北,注意读出节奏、感情,理解诗歌大意。【交流点拨】你问我归期,我只能说没有归期,这巴山秋雨、涨满了池塘,什么时候才能在西窗之下同你一道剪烛夜谈,再来叙述今日巴山夜雨的情景呢?2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夜雨寄北写了什么内容。【交流点拨】写远在他乡的人在秋雨之夜读亲人来信想象团聚的美好情景。3品读赏析,讨论交流。(1)诗歌一、

8、二两句写对方“问归期”,诗人答“未有期”,流露出诗人什么情感?诗人借助什么意象寄托这种感情?【交流点拨】流露出诗人的无奈之情,借巴山秋雨的萧瑟之景寄托无奈的离愁别绪。(2)三、四两句写了什么?表现了诗人什么情感?【交流点拨】写诗人在巴山夜雨中想象终会有一天回家与亲人重逢的。用想象中相聚的欢乐衬托出今夜的痛苦。4朗读并背诵夜雨寄北。(三)淮上与友人别1朗读淮上与友人别,注意读出节奏、感情,理解诗歌大意。【交流点拨】扬子江边杨柳依依,那乱飞的柳絮,愁坏了渡江的游子。晚风阵阵,从驿亭里传来几声笛声,我们就要离别了,你要去潇湘大地,而我要去京城长安。2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淮上与友人别写了什么内容。【交流点

9、拨】写诗人与友人握别于渡口的情景。3品读赏析,讨论交流。(1)一、二句交代了哪些内容?表达了抒情主人公什么情感?最能表达诗人情感的是哪个词?【交流点拨】交代与友人握别的时间和地点;表达心中的离情别绪;“愁杀”二字,将友人间依依惜别的思绪写到极致。(2)三、四句写什么内容?诗中的“风笛”“离亭”有什么意蕴?【交流点拨】写两位好友在笛声中互道珍重,各奔前程。烘托了离别的特殊情境。(3)诗歌表达了什么主题?【交流点拨】通过写春天里的离别,表达了作者和友人依依惜别之情。4朗读并背诵淮上与友人别。1总结课文(1)杂诗这是一首抒写怀乡之情的诗。原诗有三首,这是第二首。诗以白描记言的手法,简洁而形象地刻画了

10、主人公思乡的情感。(2)夜雨寄北 这是一首诗人写给自己妻子的诗。在四川一个秋天的雨夜,秋雨绵绵。诗人触景生情,给在北方的妻子写下这首诗,倾诉了分离的痛苦,想象一个团聚的欢乐场面。它采用诗中的往复对照和回环对比法,以团聚的欢乐反衬分离的痛苦。诗写得情景交融,一往情深。全诗语言质朴流畅,使人读后有一种亲切的感觉。(3)淮上与友人别淮上与友人别是诗人在扬州与友人分手时所作。“淮上”即指扬州。这首诗不是送别,而是握别,即友人“向潇湘”,诗人自己则北上长安。2拓展延伸“唐诗素描”以诗歌为载体,通过准确理解诗歌内涵,把握诗歌感情基调,用自由活泼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营造优美的意境,描写具体可感、极富感染力的

11、形象,使诗歌具体化、形象化。它是一种作文的形式。请你用自己生动的文笔,把夜雨寄北描绘成一幅美丽的图画吧!【交流点拨】示例:点亮灯,展开家书。你的笑容就隐藏在文字的后面,灿烂着、温暖着,还有些淡淡的泪痕。你的牵挂、你的思念、你的轻轻细细的话语,越过了千里迢迢的黑暗、越过心,飞抵我寂寞的窗台。而我,却总是把早已定好的归期改了又改,改了又改,最后仍说,不定哪一天可以走进你守望的目光。巴山不觉,春光早逝,一转身,秋已到了。雨淅淅沥沥地落下来,挤满了小池。这群无家可归的孩子,又将陪我度过一个孤独的夜晚。依稀是梦,你坐到了窗前,静静地看着我。烛光是一朵刚刚开放的小花,把你装扮得那么年轻,那么美,就像许多年

12、前掀起红盖头的那个晚上。朦胧中,抓起你柔弱如水的手,我感到了幸福,感到了一生的快乐和幸福。我拥着你,附在你的耳边,温柔地说起巴山那些孤寂的日子,那个展信的秋夜,那场淅淅沥沥的雨。板书设计杂诗王维内容主题:怀念故乡,坚持操守夜雨寄北李商隐内容情感:由“孤寂凄凉”到“深切怀念”淮上与友人别郑谷内容主旨:亭中送客,倍觉销魂课后反思查漏补缺第二课时学习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同学们,老师手上拿是什么?(照片)准确来说,这是一张毕业照。翻到照片的背面,映入我们眼帘的是这样一句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句诗经常被引用到各种毕业照、留念册上。那么,同学们知不知道这句诗出自

13、何处呢?其实,它就出自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自学互研生成新知1生难字词。(1)字音城阙(qu) 辅三秦(f) 宦游人(hun)歧路(q) 烂柯人(k) 侧畔(pn)长精神(zhn)(2)词义杨花:指柳絮。城阙辅三秦:护卫。五津:渡口。天涯:天边,比喻极远的地方。比邻:近邻。无为:不要做。歧路:岔路,这里指分手离别的地方。翻似:倒好像。长精神:振作。2作者名片王勃(约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之一,一生短暂坎坷。有王子安集传世。刘禹锡(772842),唐代著名诗人。字梦得,洛阳(今河南省洛阳)人。自称为汉代中山王刘

14、胜的后人。贞元九年进士,官至监察御史。王叔文失败后,被贬为郎州司马,后又任连州、夔州、和州等刺史,官至检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有刘宾客文集,又称刘中山集刘梦得集。3文体常识律诗:旧诗体裁之一,每首八句,一二句称“首联”,三四句称“颔联”,五六句称“颈联”,七八句称“尾联”。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二、四、六、八句要押韵,字的平仄也有规定。每句五个字的叫五律,七个字的叫七律。1朗读诗歌,解读课题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者送一位姓杜的朋友到四川去任某县的县尉,王勃写了这首诗为其送行。蜀州,在今四川省。“少府”,当时对县尉的敬称。之:动词,到,前往的意思。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酬,这里是酬谢的意思。乐天,白居易的字。对“初逢”二字,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未见过面,初次相逢;另一是久别之后,初次相逢。到底是哪一种理解,现在尚无定论。“席上见赠”是对白居易的诗的回赠之说。这是一首酬赠诗,是一首和答诗。2再读诗歌,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诗歌大意。合作探究生成能力(一)送杜少府之任蜀州1朗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注意读出节奏、感情,理解诗歌大意。【交流点拨】首联点出了送别之地和杜少府上任的地方,为下文抒情奠定了基调。颔联写劝勉友人,不作哀伤之别,同时也是自勉,既蕴涵着作者送行的深情厚谊,又表现了他旷达的胸怀。颈联抒写真挚的友情,劝慰杜少府不要为远离朋友而伤感,因为山高水远不能阻隔知己朋友的感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