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 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 聚落当堂达标题 (新版)新人教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1490108 上传时间:2019-11-0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 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 聚落当堂达标题 (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 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 聚落当堂达标题 (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 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 聚落当堂达标题 (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 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 聚落当堂达标题 (新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 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 聚落当堂达标题 (新版)新人教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1渔村、牧村、农村、城市等不同聚落类型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 自然条件的影响 B. 开发利用的时间长短不一C. 各地政治制度不同 D. 人类的劳动生产方式不同2图中A、B、C三聚落最有可能先发展成为城市的是 A. A地 B. B地 C. C地 D. 三地同时3小贝在地理课上进行的聚落形状“对对碰”的游戏中,有一组“碰”错啦,你能帮他找出来吗?( )A. 山区谷地条带状B. 平原地区团块状C. 山麓地带团块状D. 河流附近条带状4下列民居适应湿热环境的是( )A. B. C. D. 5有关我国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竹楼,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当地多竹林,所以就

2、地取材B. 当地气候湿热,竹楼利于散热防潮C. 当地降水频繁,较陡的楼顶便于雨水下泻D. 当地经济落后,没钱盖砖瓦房屋6下列世界文化遗产的名称与其所在地一致的是A. 巴黎塞纳河岸-意大利 B. 威尼斯城-意大利C. 平遥古城-山东省 D. 丽江古城-湖南省7下列人类活动有利于保护景区的是: ( )A. 在白水带龙光塔上刻写“某某于某时到此一游”B. 圭峰山风景区提倡登山游客自捡垃圾C. 大雁山修建高大的现代建筑物D. 商贩在叱石风景区设置饮食、烧烤摊点8下列不属于古代文化遗产的是( )A. 故宫B. 金字塔C. 万里长城D. 桂林山水9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1)此图反映了由 聚落演变为 聚落

3、的过程。 (2)观察和分析地图可以看出,该聚落的人口总数不断 ,占地规模不断 ;聚落的建筑群不断 ,并有向高空发展变化的趋势;聚落的交通将会越来越 。(3)关于聚落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聚落变得越小越好 B世界上所有的聚落都在扩大范围C世界上多数城市聚落都在变大 D北京应将低矮的旧房子变成高楼大厦(4)城市的形成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十分突出。下列地区,容易形成城市的是( )。(多选)A河流附近 B山麓地带 C公路、铁路附近D高山高原 E热带雨林 F南极大陆 G中低纬度的沿海平原10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我国福州古民居众多,但破坏速度逐日加快。据调查,福州约有50%以上的古民居面临倒

4、塌;80%的古民居被违章建筑弄得面目全非,其中约有三成以上的违章建筑是近两年搭建的;还有许多极负盛名的古民居被拆掉。材料二:敦煌石窟是我国著名的古代建筑和旅游名胜,敦煌博物院改变盲目追求经济效益的做法,将“对外轮流开放石窟,限制参观人数”作为保护石窟的重要手段。(1)材料一反映的问题是 。(2)传统聚落是历史时期 和 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一种宝贵的财富。处理好 的关系,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3)请你结合材料二中敦煌博物院的做法,谈一谈福州古民居治理和保护的措施。【参考答案】1D2B3C4D5D6B7B8D9(1)乡村 城市(2)增多 扩大 变多 拥挤 (3)C(4)ACG10(1)福州的传统聚落遭受严重的破坏 (2)人类活动 自然环境 聚落发展与保护 (3)加大对古民居保护的力度,限制参观人数,拆除违章建筑等回顾一年的工作,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如科研方面尚嫌薄弱,全年未发表过一篇论文。今后在这方面应多加努力,要增强科研意识,多投注些时间和精力,刻苦学习,努力钻研,改变科研空白局面,为今后的学术研究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