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结合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概况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111419545 上传时间:2019-11-02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5.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西结合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概况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中西结合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概况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中西结合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概况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中西结合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概况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中西结合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概况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西结合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概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结合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概况(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西结合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概 述,血液在构成和维持生命活动中起极其重要的作用,概 述,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血细胞: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红细胞,成熟红细胞 800血红蛋白,(Hemoglobin HB)/个 主要生理功能 携带氧气HB-O2 以满足机体组织器官能量代谢的需要,贫 血,血红蛋白(HB) 男 低于 120 g/L 女 低于 110 g/L 孕妇 低于 100 g/L 一般表现: 头昏乏力,皮肤粘膜苍白 重要脏器心、脑、肾、消化等缺氧表现,甚则影响重要脏器的功能障碍,病 因,贫血可由多种原因或疾病引起 按病因学分类: 1. 红细胞生成减少 2. 红细胞破坏增加 3. 失血(

2、红细胞丢失),再生障碍性贫血(AA),由多种病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血细胞生成减少引起的贫血为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 我国年发病率 7.4/105,是血液系常见病、难治病之一。,历 史,1888年 Ehrlich 首先报道一例因严重贫血、出血死亡的21岁女性,其骨髓呈高度脂肪化,当时认为其骨髓衰竭 。,历 史,1904年 Chauffard 将骨髓衰竭称为再生障碍性贫血; 1934年 Thompson 明确本病以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病 因,目前,约半数再障患者发病原因不明 部分发病与下列因素有关: 1.药物及化学物质(氯霉素、苯等) 2.电离辐射 3.生物

3、因素 如病毒(EB病毒、肝炎病毒等),发病机制,造血干细胞有缺陷 骨髓造血微环境异常 免疫功能失调 近年来,免疫介导的造血抑制是AA研究最“热点”的主要的发病机制。 目前认为:异常细胞毒T细胞的激活 分泌大量的造血负调控因子 介导造血细胞的凋亡 骨髓造血功能衰竭。,诊断要点,1. 贫血的症状,可伴有感染和或出血; 2. 血常规示全血减少,网织红细胞计数下降; 3. 骨髓细胞显著减少 4. 需与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低增生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低增生性急性白血病 等疾病鉴别。,现代医学主要治疗方法,1950年代以前,治疗以输血为主,无特殊方法; 1960年代,开始以雄激素、蛋白同化激素治

4、疗; 1970年代后,先后引入骨髓移植及抗淋巴细胞球蛋白、环孢素等免疫抑制剂治疗。,现代医学治疗 骨髓移植,异基因 (Allo-BMT) 1、要有HLA相合的供体 2、病程短,输血制品少 3、患者年龄 40岁 相合的亲缘供体稀少; 移植过程风险大、费用高;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高(GVHD),需要长 期治疗。,现代医学治疗免疫抑制剂 IST,1、抗人胸腺细胞球蛋白/抗人淋巴细胞球蛋白(ATG/ALG) 治疗前病程3个月 2、环孢霉素A(CsA) 易感染、可有多毛、齿龈增生、肾功能损伤等不良反应,费用高,常需要维持治疗;,现代医学治疗其他疗法,1、大剂量免疫球蛋白(HDIG) 2、细胞因子

5、SCF、IL-3、 GM-CSF G-CSF EPO TPO 、IL-6 、IL-11 多配合 IST 治疗,现代医学治疗,雄激素及蛋白同化激素(Adr) 十一酸睾丸酮、康力龙、达那唑等 有男性化、肝功能损伤等副作用,现代医学治疗疗效评估,据各类文献报道:运用BMT、IST、Adr及HDIG等现代药物治疗 有效率为50%70% 有30%50%的患者未能得到有效的缓解,现代医学治疗疗效评估,AA是高度异质性疾病。 治疗不是病因治疗。 病因尚不清楚,目前,现代医药是针对发病的中间环节治疗。 现代医药的副作用,及现代医药价格昂贵,使部分患者不能承受,或不能耐受坚持治疗。,由于现代医学治疗AA疗效有限

6、,经积极治疗,只有50%70%的有效率, 还有有30%50%的患者未能得到有效的缓解; 因此,目前,在我国应用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治疗 AA 是主要的方法之一。 据国内文献报道,以中医药为主,中西医结合治疗AA,有效率为80-85%,明显高于单用现代药物治疗的疗效。,中医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我国古代没有相应的名称。 根据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症状,该病属于祖国医学“虚劳”、“髓劳”、“血证”等范畴。,中医药治疗,灵枢 决气篇说: “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 “心主血”,“肝藏血”,“肾主骨生髓”,“肾藏精”,“精血互生”。 血的生成在于脾肾,亦与心、肝、肺有密切关系。,中医药治疗,1

7、950年代: 上海中医药大学吴翰香教授在国内率先提出“健脾补肾法”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 半个多世经以来,得到国内中医、中西医结合血液学同仁的认可和普遍应用。,中医药治疗,1980年代:上海曙光医院吴正翔教授提倡“健脾补肾活血法”为主治疗慢性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取得较好的疗效; 随后在国内得到推广应用。,中医药治疗,1990年代:上海岳阳医院黄振翘教授以“补肾清肝法”为主治疗初发再障贫血或急性再障贫血,取得一定疗效,并为中医药为主治疗再障贫血拓广了思路。,中医药治疗,目前认为:AA病机以肾虚为主,肾精不足是AA发生、进展的根本。 治疗以补肾填精为主,兼健脾清肝活血等。 近年来,多以中医药为主、中

8、西医结合治疗AA,取得明显优于单用西药的疗效。,中医药治疗疗效观察,自上世纪80年代始,我们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审病求证,整体辨证,先后以补肾煎,温阳补肾汤、温阳补肾颗粒或滋阴补肾颗粒等中药自制制剂, 辅以小剂量的雄激素、蛋白同化激素或环孢霉素A治疗 AA,取得70%80%的疗效。,中医药治疗疗效观察, 胡 琦. 王运律治疗再障贫血经验 辽宁中医杂志 2009(36)5:731-732 韩惠杰 王运律 刘敏 等 补肾颗粒治疗慢性再障贫血51例疗效观察。新中医 2009 (41)12:323-325,中医证型的研究,辩证施治是中医的特点和精华 证是中医辨证施治的核心 证型的规范化、标准化、量化

9、和客观化,一直是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中医证型的研究,1986年全国中西医结合血液病学术会议(大连会议) 提倡以肾为中心,将 AA 分为肾阳虚、肾阴虚和肾阴阳两虚三型,已得到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血液界的认可和普遍应用。,中医证型的研究,肾阳虚证:症见乏力、心悸、面色苍白、伴有怕冷喜暖、手脚冷凉、腰酸、大便稀溏、多无明显出血或轻度出血。舌体胖嫩,舌质淡,舌苔薄白,脉细无力。 肾阴虚型:症见乏力、心悸、面色苍白无华、手脚心热、盗汗、口渴思饮、出血明显、大便干结。舌质淡有舌尖红,苔薄,或脉细稍微。 肾阴阳虚两虚型:可有肾阳虚证和肾阴虚型的兼症。,中医证型的研究,我们在二十余年的临床和实验

10、研究中发现: AA 患者免疫、内分泌功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异常, 如: AA 肾阳虚患者FT3明显降低; 肾阴虚患者皮质醇、T细胞免疫和CD28、CD95明显异常; 相关免疫内分泌指标对AA中医辨证分型具有参考价值,有利于 AA 中医证型的客观化、标准化。,中医证型的研究,同时,我们观察到:肾阴虚组患者T细胞功能异常亢进甚于肾阳虚组,而且疗效差; AA患者不同证型对治疗的反应性存在明显差别,肾阳虚型疗效(86%)明显优于肾阴虚型(73%)。 韩惠杰 王运律 刘敏 等 补肾颗粒治疗慢性再障贫血51例疗效观察。新中医 2009 (41)12:323-325,中医证型的研究, 王运律,吴正翔。血浆T3、

11、T4、皮质醇和慢性再障中医辨证及预后关系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5;8 王运律,胡琦等。慢性再障贫血患者CD35、CD58水平的变化 中华血液学杂志 2002,23(5) 王运律,胡琦,朱宇清等。慢性再障贫血患者免疫功能的改变及意义 免疫学杂志 2002,18(4)303-305 邓梃,王运律,胡琦等 慢性再障贫血患者CD8+淋巴细胞中CD28的表达 中华血液学杂志 2004,25(11),中医证型的研究, 邓梃,王运律,胡琦等 慢性再障贫血CD8+淋巴细胞中CD28的表达与中医辨证分型关系的探讨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25) 胡琦,王运律。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中医分型的相关因素

12、分析 辽宁中医杂志 2005.8 胡琦,王运律 血清补体含量在不同证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的表达意义 临床血液学杂志. 2005.9 胡琦,王运律 CD55、CD59分子在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肾阳虚证患者中的表达观察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05.8,中医证型的研究, 刘敏,王运律,胡琦等 慢性再障贫血患者共刺激分子及Fas表达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 辽宁中医杂志 2008,35(5):647-649 刘敏,王运律,胡琦等 慢性再障贫血患者共刺激分子表达与外周血象相关性研究 北京医学 2008.30(6):3-4 刘敏,王运律,胡琦等 慢性再障贫血患者CD28共刺激分子及Fas的表达免疫学杂志20

13、08.26(5):599 夏乐敏,王运律,胡琦. 慢性再障贫血中医辩证分型与多因数相关性研究 陕西中医 2009(30)6:691-694,中医药治疗AA疗效机制的探讨,目前认为:中医药治疗AA的疗效机制是通过多靶点的作用。 如通过调控AA的异常免疫、改善骨髓造血微环境、促进造血干细胞增埴或减少造血干细胞凋亡等,改善骨髓造血功能。,中医药治疗AA疗效机制的探讨,中医药为主治疗AA的疗效机制与补肾中药能改善慢性骨髓障碍(CMA)造血微环境而提高CMA造血功能;和或通过调控 T 细胞活化与凋亡,使其异常得到改善,促进造血恢复等有关。,中医药治疗AA疗效机制的探讨, 王运律,吴正翔 补肾活血法对慢性骨髓造血障碍小鼠的实验研究 天津中医 1995;6:32-33 王运律 韩惠杰 刘敏 等 补肾颗粒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CD28、CD95表达的影响。中医杂志 2010 (51)4:323-325,小 结,再生障碍性贫血(AA)是骨髓衰竭、造血功能障碍、血细胞生成减少引起的贫血; 是血液系常见病、难治病之一; 现代医学治疗有效率为50%70%; 部分患者因现代医药的副作用,或药品价格昂贵,不能耐受,或不能承受坚持治疗。 以中医药为主、中西医结合、审病求证、辨证施治、综合分型治疗AA,能取得明显优于单用西药的疗效,且副作用少,多能耐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