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期末试卷与答案11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11285685 上传时间:2019-11-0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语文期末试卷与答案11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初一语文期末试卷与答案11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初一语文期末试卷与答案11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初一语文期末试卷与答案11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初一语文期末试卷与答案11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一语文期末试卷与答案1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语文期末试卷与答案1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一语文期末试卷第一部分积累运用(25分)一、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共20分) 1. 给下面加点字注音,写在横线上。(2分)倔强_卷帙_骇人听闻_锲而不舍_ 2. 根据拼音在方格内写出汉字,注意书写的整洁、美观,然后从下面四个词语中任选一例,说说记忆该字的方法。(5分)mn不经心hu人不倦惊慌失cu根深d固 _ 3. 结合语境,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 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大家都充分地发表了自己的意见。酝酿:考虑。B. 关注并认真推敲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就是非凡灵感产生的过程。推敲:反复琢磨。C. 春游的路上,花枝招展的小姑娘们兴奋地说笑个不停。花枝招展:形容

2、小姑娘头戴的花枝迎风摆动的样子。D. 动荡的局势已经不可救药,这个国家的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不可救药:比喻局势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4. 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2分)A.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李白唐朝B. 济南的冬天老舍“人民艺术家”C. 皇帝的新装安徒生丹麦D. 七颗钻石列夫托尔斯泰俄国 5. 古诗文默写(7分)(1)_,思而不学则殆。(论语)(1分)(2)盈盈一水间,_。(迢迢牵牛星)(1分)(3)晴空一鹤排云上,_。(刘禹锡秋词)(1分)(4)韩愈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写春雨可贵,草色若隐若现、似有似无的诗句是:_,_。(2分)(5)请你从课外阅读的积累中写出两个含有

3、典故的成语:_(2分) 6. 小王叔叔的古玩店要开张了,请你从下面为他挑选一副对联贴在店内。( )(2分)A. 欲知今古千年事,且读中西万本书B. 残碑遗墨流千古,秦砖汉瓦列一堂C. 石火电光空有影,镜花水月总无痕D. 千古英雄千古事,一声箫管一声秋二、专题探究。(共5分) 7. 竹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一直以来,在许多文字材料中,竹被赋予了不同的精神品质。请仔细阅读下面几则材料,回答问题。(5分)材料一: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材料二: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材料三: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1)从上面三则材料

4、中,我们可以看出人们赋予了竹子哪些精神品质?(3分)_(2)竹与梅、兰、菊并称为“花中四君子”,它们历来为人们所赞美,留下了不少诗词名句。请你在梅、兰、菊中任选其一,默写一个与之相关的诗词名句。(2分)_第二部分理解感悟(35分)三、阅读文言文,按要求回答问题。(共12分)(一)梵天寺木塔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佑。”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

5、皆伏其精练。 8. 请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匠师如其言如:_(2)人履其板履:_ 9. 请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_ 10. 为什么喻皓采用“布板”“实钉”的方法就使木塔稳固了?请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_ 11. 本文写人着墨不多,却很生动。“密使其妻”写出了匠师怎样的心态?一个“笑”字透露出喻皓什么样的心理?(2分)_(二)齐人有好猎者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愧其家室,出则愧其知友州里。惟其所以不得之故,则狗恶也。欲得良狗,家贫无以。于是还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有以求良狗,良狗则数得兽矣。田猎之获,常过人矣。非独猎也,

6、百事也尽然。注释:旷日持久:空废时日,拖延很久。家室:妻子儿女。知友州里:知心朋友,乡里邻居。惟:思,考虑。则:就是。恶:差,不中用。无以:“无所以”的省略。“以”当“用”讲,即没有用来买狗的钱。还(hun)疾耕:还,回到家里,与外出打猎相对而言。疾耕,用力耕种。田:同“畋”(tin),打猎。 12. 下面关于文言词语“数”的几种解释摘自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请结合语境,为“良狗则数得兽矣”一句中的“数”选择恰当的义项。( )(2分)A. sh数目,数量。B. c密,与“疏”相对。C. sh计算。D. shu屡次。 13. 读完齐人有好猎者这篇文章,请你说说它对于我们解决问题有哪些启示。(至少答出

7、两点内容)(2分)_四、阅读现代文,按要求回答问题。(共23分)(一)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夜半光景,乔醒了,叫另外两个孩子。空气闷热逼人,似乎要变天。尽管天气又闷又热令人窒息,几个孩子还是相互依偎在一起,尽力靠近那堆火。他们全神贯注默默坐在那里,等待着。周围还是一片肃静。除了那堆火,一切都被漆黑的夜色吞噬了。不一会儿,远处划过一道亮光,隐约照在树叶上,只一闪便消失了。不久,又划过一道更强烈的闪光。接着又一道。这时候,穿过森林的枝叶,传来一阵低吼声,几个孩子仿佛觉得有一股气息拂过脸颊,以为是幽灵过去了,吓得瑟瑟发抖。一阵短暂的间隙过后,又是一道耀眼的闪光,把黑夜照得亮如白昼,他们脚下的小草也历

8、历可辨;同时,三张惨白、惊惧的脸也毕露无遗。一阵沉雷轰轰隆隆当空滚过,渐去渐远,消失在遥远的天边。一阵凉风袭来,树叶沙沙作响,火堆里的灰,雪花似地四处飞撒。又一道强光照亮了树林,响雷紧随其后,仿佛就要把孩子们头顶上的树梢一劈两半。之后,又是一团漆黑,几个孩子吓得抱成一团,几颗大雨点噼哩啪啦砸在树叶上。批注:“天气又闷又热”与孩子们“相互依偎”、“靠近那堆火”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他们紧张的心理。“全神贯注”,又表明他们有心理准备。 “快,伙计们!快撤到帐篷里去!”汤姆大喊。他们撒腿就跑,黑暗中不时绊上树根和藤蔓,由于极度害怕,他们拼命地朝不同方向跑。一阵狂风呼啸而过,所到之处,簌簌作响。耀眼的闪电

9、一道紧跟着一道,震耳的雷声一阵尾随着一阵。倾盆大雨劈头泼下,阵阵狂风又沿着地面把它们刮成了一片片雨幕。孩子们相互呼喊着,可是风吼雷啸,把他们的呼喊声完全盖住了。不过,他们终于一个接一个地冲回了露营地,在帐篷底下躲起来,又冷又怕,浑身精湿。好在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大家守在一块,总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他们讲不出话来,因为那块旧帆篷噼噼啪啪响得太厉害,这么大的噪音实在没法交谈。狂风越刮越猛,不久便吹断了系帆篷的绳子,把它一卷而飞。孩子们手挽着手,逃向河岸上一棵大橡树底下躲雨,一路上磕磕绊绊,碰破了许多地方。这时候,天空中风、雨、闪、雷交加,狂暴至极。闪电把天空也照亮了,把天宇下的万物映衬得分外鲜明:被

10、风吹弯的树木、白浪翻腾的大河、大片随风飞舞的泡沫以及河对岸高耸的悬崖峭壁的模糊轮廓,都在那飞渡的乱云和斜飘的雨幕中乍隐乍现。每隔一会儿,就有一棵大树不敌狂风,哗啦一声扑倒在小树丛中;惊雷如潮,震耳欲聋,惊魂夺魄,难以言状。最后的一阵暴风雨更是威力无比,似乎要在片刻之间,把这个小岛撕成碎片,烧成灰烬,淹没树顶,再把它吹个无影无踪,要把岛上的生灵都震聋震昏。对这几个离家出走的孩子们来说,这一夜实在够他们受的了。 但是,最后暴风雨总算过去了,风声雨声渐渐平息下来,一切又恢复了宁静。孩子们回到了宿营地,他们被吓得够呛,值得庆幸的是紧挨着他们床铺的那棵梧桐树被雷劈倒,而雷击之时,他们恰巧不在树下。露营地

11、的一切都被大雨淋透了,那堆篝火也给浇灭了。这几个孩子毕竟缺乏经验,就像他们的同龄人一样,没有想到要去防雨。更倒霉的是,他们都成了落汤鸡,冷得受不了。那副狼狈相不言自喻。不过他们很快发现,原先那堆火已经把那根倒在地上的大树干烧得凹进去很深,因此有块巴掌大的地方没有被雨淋湿。于是他们极有耐性地想方设法,从那些有遮掩的树下,寻来些碎叶、树皮做火引子,总算又把那堆火救活了。随后他们又添了许多枯树枝,让火苗呼呼直窜,这才感到兴高采烈。他们把熟火腿烘干,饱餐一顿。吃罢就坐在火堆旁,把夜半的历险大肆渲染一番,一直聊到清早,因为周围没有一处能睡觉的干地方。 (甄光皓译)14. 本文节选自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第16章初学抽烟丢了小刀。请你根据小说情节的发展,选出紧随本章节之后的一个故事情节。( )(2分) A. 坟地惨案,波特受过。 B. 回家暗访,心花怒放回营地。 C. 为自己送葬,教堂现真相。 D. 掘地寻宝,空手而归。15. 请从文章第段描写孩子们表现的语句中任选一处,参照示例,运用圈点批注法来点评这个语句,写在相应的位置上。(2分) 16. 仔细阅读文章第段,请按下面的要求完成读书笔记。(5分)(1)本段主要描写了暴风雨三个阶段发展变化的特点。请概述暴风雨第二阶段的特点。(2分)_(2)下面语段中词语的运用极富表现力,请结合上下文进行赏析。(3分)最后的一阵暴风雨更是威力无比,似乎要在片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