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粉煤灰

上传人:ap****ve 文档编号:111265594 上传时间:2019-11-02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4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粉煤灰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粉煤灰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粉煤灰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粉煤灰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粉煤灰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粉煤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粉煤灰(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1596-2005,1.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拌制混凝土和砂浆时作为掺合料的粉煤灰及水泥生产中作为活性混合材料的粉煤灰。 2. 定义和术语 对比样品:符合GSB14-1510强度检验用水泥标准样品。 试验样品:对比样品和被检验粉煤灰按73质量比混合而成。 对比胶砂 :对比样品与GSB GSB 081337中国ISO标准砂按13质量比混合而成。,试验胶砂:试验样品与GSB GSB 081337中国ISO标准砂按13质量比混合而成。 强度活性指数:试验胶砂抗压强度与对比胶砂抗压强度之比,以百分数表示。 3 分类 按煤种分为F类和C类 F类粉煤灰-由无烟煤或烟煤煅烧收

2、集的粉煤灰; C类粉煤灰-由褐煤或次烟煤煅烧收集的粉煤灰,其氧化钙含量一般大于10%。 等级:拌制混凝土和砂浆用粉煤灰分为三个等级:级、级、级。,4.技术要求 4.1拌制混凝土和砂浆用粉煤灰应符合表1中技术要求 。 4.2水泥活性混合材料用粉煤灰应符合表2中技术要求 。 4.3碱含量 粉煤灰中的碱含量按Na2O+0.658K2O计算值表示,当粉煤灰用于活性骨料混凝土,要限制掺合料的碱含量时,由买卖双方协商确定。,5.试验方法 5.1细度 A.1 范围 适用于粉煤灰细度的试验。 A.2 原理 利用气流作为筛分的动力和介质,通过旋转的喷嘴喷出的气流作用使筛网里的待测粉状物料呈流态化,并在整个系统负

3、压的作用下,将细颗粒通过筛网抽走,从而达到筛分的目的。,A.3 仪器设备 A.3.1 负压筛析仪 负压筛析仪主要由45um方孔筛、筛座、真空源和收尘器等组成,其中45um方孔筛内径为150mm,高度为25mm,45um方孔筛及负压筛析仪筛座结构示意图如图A1所示。单位为毫米 A.3.2 天平 量程不小于50g,最小分度值不大于0.01g。,A.4 试验步骤 A.4.1 将测试用粉煤灰样品置于温度为105110烘干箱内烘至恒重,取出放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 A.4.2 称取试样约10g,准确至0.01g,倒入45um方孔筛筛网上,将筛子置于筛座上,盖上筛盖。 A.4.3 接通电源,将定时开关固定

4、在3min,开始筛析。 A.4.4 开始工作后,观察负压表,使负压稳定在4000Pa6000Pa。若负压小于4000Pa,则应停机,清理收尘器中的积灰后再进行筛析。 A.4.5在筛析过程中,可用轻质木棒或硬橡胶棒轻轻敲打筛盖,以防吸附。,A.4.6 3min后筛析自动停止,停机后观察筛余物,如出现颗粒成球、粘筛或有细颗粒沉积在筛框边缘,用毛刷将细颗粒轻轻刷开,将定时开关固定在手动位置,再筛析1min3min直至筛分彻底为止,将筛网内的筛余物收集并称量,准确至0.01g。,A.5 结果计算 45um方孔筛筛余按式(A.1)计算 F=G1/G100% 式中: F-45um方孔筛筛余,单位为百分数(

5、%); G1-筛余物的质量,单位为克(g); G-称取试样的质量, 单位为克(g)。 计算至0.1%。,A.6 筛网的校正 筛网的校正采用粉煤灰细度标准样品或其他同等级标准样品,按A.4步骤测定标准样品的细度,筛网校正系数按式(A.2)计算: K=m0/m K-筛网校正系数; M0-标准样品筛余标准值,单位为百分数(%); M-标准样品筛余实测值,单位为百分数(%)。 计算至0.1。 注1:筛网校正系数范围为0.81.2。 注2:筛析150个样品后进行筛网的校正。,5.2需水量比试验方法 B.1 范围:本附录规定了粉煤灰的需水量比试验方法,适用于粉煤灰的需水量比测定。 B.2 原理:按GB/T

6、2419测定试验胶砂和对比胶砂的流动度,以二者流动度达到130mm140mm时的加水量之比确定粉煤灰的需水量比。 B.3材料 水泥:GSB14-1510强度检验用水泥标准样品。 标准砂:符合GB/T17671-1999规定的0.5mm1.0mm的中级砂。 水:洁净的饮用水。,B.4 仪器设备 B.4.1 天平 量程不小于1000g,最小分度值不大于1g。 B.4.2 搅拌机 符合GB/T176711999规定的行星式水泥胶砂搅拌机。 B.4.3 流动度跳桌 符合GB/T2419规定。,B.5 试验步骤 B.5.1 胶砂配比按表B.1。,B.5.2 试验胶砂按GB/T17671规定进行搅拌。 B

7、.5.3 搅拌后的试验胶砂按GB/T2419测定流动度,当流动度在130mm140mm范围内,记录此时的加水量;当流动度小于130mm或大于140mm时,重新调整加水量,直至流动度达到130mm140mm为止。 B.6结果计算 需水量比按式(B.1)计算,计算至1%。 X= L1 / 125 100%,5.3含水量试验方法 C.1范围:粉煤灰的含水量试验方法,适用于粉煤灰含水量的测定。 C.2原理:将粉煤灰放入规定温度的烘干箱内烘干至恒重,以烘干前和烘干后的质量之差与烘干前的质量之比确定粉煤灰的含水量。 C.3仪器设备 烘干箱:可控制温度不低于110,最小分度值不大于2。 天平:量程不小于50

8、g,最小分度值不大于0.01g。,C.4 试验步骤 C.4.1称取粉煤灰试样约50g,准确至0.01g,倒入蒸发皿中。 C.4.2将烘干箱温度调整并控制在105110。 C.4.3将粉煤灰试样放入烘干箱内烘至恒重,取出放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称量,准确至0.01g。,C.5 结果计算 含水量按式(C.1)计算: W=(w1-w0)/w1100 式中: W-含水量,单位为百分数(%); w1-烘干前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 w0-烘干后试样的质量, 单位为克(g)。 计算至0.1%。,5.4活性指数试验方法 D.1范围:本附录规定了粉煤灰的活性指数试验方法,适用于粉煤灰活性指数的测定。 D.

9、2原理:按GB/T176711999测定试验胶砂和对比胶砂的抗压强度,以二者抗压强度之比确定试验胶砂的活性指数。 D.3 材料 水泥:GSB14-1510强度检验用水泥标准样品。 标准砂:符合GB/T17671-1999规定的中国ISO标准砂。 水:洁净的饮用水。,D.4 仪器设备 天平、搅拌机、振实台或震振动台、抗压强度试验机等均应符合GB/T176711999规定。 D.5 试验步骤 D.5.1胶砂配比按表D.1。,D.5.2将对比胶砂和试验胶砂分别按GB/T17671规定进行搅拌、试体成型和养护。 D.5.3试体养护至28天,按GB/T17671规定分别测定对比胶砂和试验胶砂的抗压强度。

10、 D.6 结果计算 活性指数按式(D.1)计算:计算至1%。 H=R/R0100 注:对比胶砂28d抗压强度也可取GSB141510强度检验用水泥标准样品给出的标准值。,5.5烧失量试验GB/T176-2008 5.5.1方法原理:试样在95025高温炉中灼烧,驱除二氧化碳和水分,同时将存在的易氧化元素氧化。 5.5.2实验步骤 称取约1g试样(m7),精确至0.0001g,放入已灼烧至恒量的瓷坩埚中,将盖斜置于坩埚上,放在高温炉内,从低温开始逐渐升高温度(95025oC)下灼烧15min20min,取出坩埚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量。反复灼烧,直至恒量。,5.5.3结果的计算与表示 WL

11、OI=(m7-m8)/m7100 m7-试样质量 m8-灼烧后质量,5.5.4 矿渣硅酸盐水泥和掺入大量矿渣的其他水泥烧失量的校正 称取两份试样,一份用来直接测定其中的三氧化硫含量;另一份则按测定烧失量的条件于(95025)下灼烧15min-20min,然后测定灼烧后的试料中的三氧化硫含量。根据灼烧前后三氧化硫含量的变化,矿渣硅酸盐水泥在灼烧过程中由于硫化物氧化引起烧失量的误差可按式(22)校正:,WLOI= WLOI+0.8(w后-w前) w后-灼烧后试样中氧化硫质量分数,%。 w后-灼烧前试样中氧化硫质量分数,%。,5.6安定性 净浆试验样品按本标准对比样品:粉煤灰=7:3制备,安定性试验

12、按GB/T1346进行。,6.2 判定规则 a拌制混凝土和砂浆用粉煤灰,试验结果符合本标准6.1条表1技术要求时为等级品。若其中任何一项不符合要求,允许在同一编号中重新加倍取样进行全部项目的复检,以复检结果判定,复检不合格可降级处理。凡低于本标准第6.1条表1最低级别要求的为不合格品。 b水泥活性混合材料用粉煤灰 出厂检验结果符合本标准6.2条表2技术要求时,判为出厂检验合格。若其中任何一项不符合要求,允许在在同一编号中重新加倍取样进行全部项目的复检,以复检结果判定。,型式检验结果符合本标准6.2条表2技术要求时,判为型式检验合格。若其中任何一项不符合要求,允许在在同一编号中重新加倍取样进行全部项目的复检,以复检结果判定。只有当活性指数小于70.0%时,该粉煤灰可作为水泥生产中的非活性混合材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