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遗传学课后习题答案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11169907 上传时间:2019-11-01 格式:DOC 页数:64 大小:1.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遗传学课后习题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普通遗传学课后习题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普通遗传学课后习题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普通遗传学课后习题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普通遗传学课后习题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普通遗传学课后习题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遗传学课后习题答案(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绪论1.解释下列名词:遗传学、遗传、变异。答: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是生物学中一门十分重要的理论科学,直接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机理。同时它又是一门紧密联系生产实际的基础科学,是指导植物、动物和微生物育种工作的理论基础;并与医学和人民保健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遗传:是指亲代与子代相似的现象。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变异: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差异的现象。如高秆植物品种可能产生矮杆植株:一卵双生的兄弟也不可能完全一模一样。2.简述遗传学研究的对象和研究的任务。答:遗传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微生物、植物、动物和人类等,是研究它们的遗传和变异。遗传学研究的任务是

2、阐明生物遗传变异的现象及表现的规律;深入探索遗传和变异的原因及物质基础,揭示其内在规律;从而进一步指导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育种实践,提高医学水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3.为什么说遗传、变异和选择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答:生物的遗传是相对的、保守的,而变异是绝对的、发展的。没有遗传,不可能保持性状和物种的相对稳定性;没有变异就不会产生新的性状,也不可能有物种的进化和新品种的选育。遗传和变异这对矛盾不断地运动,经过自然选择,才形成形形色色的物种。同时经过人工选择,才育成适合人类需要的不同品种。因此,遗传、变异和选择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4. 为什么研究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必须联系

3、环境? 答:因为任何生物都必须从环境中摄取营养,通过新陈代谢进行生长、发育和繁殖,从而表现出性状的遗传和变异。生物与环境的统一,是生物科学中公认的基本原则。所以,研究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必须密切联系其所处的环境。5.遗传学建立和开始发展始于哪一年,是如何建立?答:孟德尔在前人植物杂交试验的基础上,于18561864年从事豌豆杂交试验,通过细致的后代记载和统计分析,在1866年发表了植物杂交试验论文。文中首次提出分离和独立分配两个遗传基本规律,认为性状传递是受细胞里的遗传因子控制的,这一重要理论直到1900年狄弗里斯、柴马克、柯伦斯三人同时发现后才受到重视。因此,1900年孟德尔遗传规律的重新发现

4、,被公认为是遗传学建立和开始发展的一年。1906年是贝特生首先提出了遗传学作为一个学科的名称。6.为什么遗传学能如此迅速地发展?答:遗传学100余年的发展历史,已从孟德尔、摩尔根时代的细胞学水平,深入发展到现代的分子水平。其迅速发展的原因是因为遗传学与许多学科相互结合和渗透,促进了一些边缘科学的形成;另外也由于遗传学广泛应用了近代化学、物理学、数学的新成就、新技术和新仪器设备,因而能由表及里、由简单到复杂、由宏观到微观,逐步深入地研究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因此,遗传学是上一世纪生物科学领域中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遗传学不仅逐步从个体向细胞、细胞核、染色体和基因层次发展,而且横向地向生物学各个分支

5、学科渗透,形成了许多分支学科和交叉学科,正在为人类的未来展示出无限美好的前景。7.简述遗传学对于生物科学、生产实践的指导作用。答:在生物科学、生产实践上,为了提高工作的预见性,有效地控制有机体的遗传和变异,加速育种进程,开展动植物品种选育和良种繁育工作,都需在遗传学的理论指导下进行。例如我国首先育成的水稻矮杆优良品种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获得了显著的增产。又例如,国外在墨西哥育成矮杆、高产、抗病的小麦品种;在菲律宾育成的抗倒伏、高产,抗病的水稻品种的推广,使一些国家的粮食产量有所增加,引起了农业生产发展显著的变化。医学水平的提高也与遗传学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目前生命科学发展迅猛,人类和水稻等基因图

6、谱相继问世,随着新技术、新方法的不断出现,遗传学的研究范畴更是大幅度拓宽,研究内容不断地深化。国际上将在生物信息学、功能基因组和功能蛋白质组等研究领域继续展开激烈竞争,遗传学作为生物科学的一门基础学科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第二章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参考答案1.解释下列名词:原核细胞、真核细胞、染色体、染色单体、着丝点、细胞周期、同源染色体、异源染色体、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单倍体、二倍体、联会、胚乳直感、果实直感。答:原核细胞:一般较小,约为110mm。细胞壁是由蛋白聚糖(原核生物所特有的化学物质)构成,起保护作用。细胞壁内为细胞膜。内为DNA、RNA、蛋白质及其它小分子物质构成的细胞质。细胞器只

7、有核糖体,而且没有分隔,是个有机体的整体;也没有任何内部支持结构,主要靠其坚韧的外壁,来维持其形状。其DNA存在的区域称拟核,但其外面并无外膜包裹。各种细菌、蓝藻等低等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统称为原核生物。真核细胞:比原核细胞大,其结构和功能也比原核细胞复杂。真核细胞含有核物质和核结构,细胞核是遗传物质集聚的主要场所,对控制细胞发育和性状遗传起主导作用。另外真核细胞还含有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等各种膜包被的细胞器。真核细胞都由细胞膜与外界隔离,细胞内有起支持作用的细胞骨架。染色体:含有许多基因的自主复制核酸分子。细菌的全部基因包容在一个双股环形DNA构成的染色体内。真核生物染色体是与组蛋白结合在

8、一起的线状DNA双价体;整个基因组分散为一定数目的染色体,每个染色体都有特定的形态结构,染色体的数目是物种的一个特征。染色单体:由染色体复制后并彼此靠在一起,由一个着丝点连接在一起的姐妹染色体。着丝点:在细胞分裂时染色体被纺锤丝所附着的位置。一般每个染色体只有一个着丝点,少数物种中染色体有多个着丝点,着丝点在染色体的位置决定了染色体的形态。细胞周期:包括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和两次分裂之间的间期。其中有丝分裂过程分为: (1)DNA合成前期(G1期);(2)DNA合成期(S期); (3)DNA合成后期(G2期);(4)有丝分裂期(M期)。同源染色体:生物体中,形态和结构相同的一对染色体。异源染色体:

9、生物体中,形态和结构不相同的各对染色体互称为异源染色体。无丝分裂:也称直接分裂,只是细胞核拉长,缢裂成两部分,接着细胞质也分裂,从而成为两个细胞,整个分裂过程看不到纺锤丝的出现。在细胞分裂的整个过程中,不象有丝分裂那样经过染色体有规律和准确的分裂。有丝分裂:包含两个紧密相连的过程:核分裂和质分裂。即细胞分裂为二,各含有一个核。分裂过程包括四个时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在分裂过程中经过染色体有规律的和准确的分裂,而且在分裂中有纺锤丝的出现,故称有丝分裂。单倍体:具有一组基本染色体数的细胞或者个体。二倍体:具有两组基本染色体数的细胞或者个体。联会: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配对过程。胚乳直感:植

10、物经过了双受精,胚乳细胞是3n,其中2n来自极核,n来自精核,如果在3n胚乳的性状上由于精核的影响而直接表现父本的某些性状,这种现象称为胚乳直感。果实直感:植物的种皮或果皮组织在发育过程中由于花粉影响而表现父本的某些性状,称为果实直感。2.细胞的膜体系包括哪些膜结构?细胞质里包括哪些主要的细胞器?各有什么特点?答:细胞的膜体系包括膜结构有:细胞膜、线粒体、质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核膜。细胞质里主要细胞器有: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内质网、中心体。各细胞器特点如下:线粒体:在光学显微镜下,呈很小的线条状、棒状、或球状;其体积大小不等,一般直径为0.51.0mm,长度为13 mm。线粒体是由

11、内外两层膜组成,膜的主要成份是磷脂类。外膜光滑,内膜向内回旋折叠,形成许多横隔。线粒体含有多种氧化酶,能进行氧化磷酸化,可传递和贮存所产生的能量,成为细胞里氧化作用和呼吸作用的中心,是细胞的动力工厂。线粒体含有DNA、RNA和核糖体,具有独立合成蛋白质的能力。线粒体含有DNA,有独立的遗传体系。但试验证明,线粒体的DNA与其同一细胞的核内DNA的碱基成分有所不同,是两个不同的遗传体系。线粒体具有分裂增殖的能力,线粒体具有自行加倍和突变的能力。叶绿体:是绿色植物细胞中所特有的一种细胞器。叶绿体的形状有盘状、球状、棒状核泡状等。其大小、形状和分布因植物和细胞类型不同而变化很大。高等植物一般呈扁平的

12、盘状,长度约为510 mm。细胞内叶绿体的数目在同种植物中是相对稳定的。叶绿体也有双层膜,内含叶绿素的基粒由内膜的折叠所包被。叶绿体能利用光能和CO2合成碳水化合物。叶绿体含有DNA、RNA及核糖体等,能够合成蛋白质并且能够分裂增殖,还可以发生白化突变。这些特征都表明叶绿体具有特定的遗传功能,是遗传物质的载体之一。核糖体:核糖体是直径为20mm的微小细胞器,其外面无膜包被,在细胞质中数量很多。它是细胞质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成分,在整个细胞重量上占有很大的比例。核糖体是由大约40%的蛋白质和60%的RNA所组成,其中RNA主要是核糖体核糖核酸(rRNA),故亦称为核糖蛋白体。核糖体可以游离在细胞质中

13、或核里,也可附着在内质网上。已知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主要场所。内质网:内质网是在真核细胞质中广泛分布的膜相结构。从切面看,它们好象布满在细胞质里的管道,把质膜和核膜连成一个完整膜体系,为细胞空间提供了支架作用,内质网是单层膜结构。它在形态上是多型的,不仅有管状,也有一些呈囊腔状或小泡状,在内质网外面附有核糖体的,称为粗糙内质网或称颗粒内质网,是蛋白质合成的主要场所,并通过内质网将合成的蛋白质运送到细胞的其它部位。不附着核糖体的,称为平滑内质网,它可能与某些激素合成有关。中心体:中心体是动物和某些蕨类及裸子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其含有一对由微管蛋白组成的结构复杂的中心粒。它与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

14、分裂过程中纺锤丝的形成有关。3.一般染色体的外部形态包括哪些部分? 染色体形态有哪些类型?答:一般染色体的外部形态包括:着丝粒、染色体两个臂、主溢痕、次溢痕、随体。一般染色体的类型有:V型、L型、棒型、颗粒型。4.植物的10个花粉母细胞可以形成:多少花粉粒? 多少精核? 多少管核? 又10个卵母细胞可以形成:多少胚囊?多少卵细胞?多少极核?多少助细胞?多少反足细胞?答:植物的10个花粉母细胞可以形成:花粉粒:104=40个;精核:402=80个;管核:401=40个。10个卵母细胞可以形成:胚囊:101=10个;卵细胞:101=10个;极核:102=20个;助细胞:102=20个;反足细胞:1

15、03=30个。5.植物的双受精是怎样的?用图表示。答:植物被子特有的一种受精现象。当花粉传送到雌雄柱头上,长出花粉管,伸入胚囊,一旦接触助细胞即破裂,助细胞也同时破坏。两个精核与花粉管的内含物一同进入胚囊,这时1个精核(n)与卵细胞(n)受精结合为合子(2n),将来发育成胚。同时另1精核(n)与两个极核(nn)受精结合为胚乳核(3 n),将来发育成胚乳。这一过程就称为双受精。6.玉米体细胞里有10对染色体,写出叶、根、胚乳、胚囊母细胞、胚、卵细胞、反足细胞、花药壁、花粉管核(营养核)各组织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答:. 叶 :2n=20(10对) . 根:2n=20(10对). 胚乳:3n=30. 胚囊母细胞:2n=20(10对). 胚:2n=20(10对). 卵细胞 :n=10 . 反足细胞n=10 . 花药壁 :2n=20(10对). 花粉管核(营养核):n=107.假定一个杂种细胞里有3对染色体,其中A、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