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人际关系学复习 资料

上传人:f****u 文档编号:111124688 上传时间:2019-11-0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人际关系学复习 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自考人际关系学复习 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自考人际关系学复习 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自考人际关系学复习 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自考人际关系学复习 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考人际关系学复习 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人际关系学复习 资料(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人际关系学概述 一、名词解释1、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进行物质或精神交往的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互动关系。2、人际关系学:是一门研究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并以此规律指导人们实践,优化人际关系的科学。3、文献法:指的是根据特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查阅图书资料的等获取相关的信息,从而全面、广泛、系统地了解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4、观察法:指的是研究者通过感官,对被调查对象进行观察和记录,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5、实验法:指的是有目的地控制某些条件,观察和研究被试对象的活动和变化情况。6、社会调查法:指的是通过直接向被调查对象提问而获取信息的方法7、社会测量法:指的是通过制

2、定量表对研究对象的人际关系加以测量的方法8、统计法:指的是对经由研究者调查、访问、测量而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三、简答题1、怎样理解人际关系的定义?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进行物质或精神交往的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互动关系。1)作为个体的人,都不可避免地要与他人进行物质或精神的交往2)人与人之间在交往和互动中会发生、发展和形成某种关系3)人与人之间在交往总是维系着某种心理联系2、为什么说利益是人际关系的实质?1)人际关系的建立受利益的驱使2)利益是建立人际关系的基础a、利益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b、利益是政治关系的基础c、利益是法律关系的基础 d、利益是道德关系的基础3)利益对人际关系

3、的性质起决定作用3、人际关系有哪些特征?社会性、历史性、客观性、情感性、复杂性、变动性、网际关系新特点4、怎样理解人际关系客观性的特点?1)人际关系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2)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具有客观性3)人际关系的功能具有客观性5、怎样理解人际关系社会性的特点?1)际关系的社会性体现在人们是赖以生存的劳动中结成了相互依存的关系2)人际关系的社会性还体现在人们是运用在劳动中产生发展起来的语言系统进行交往的3)人际关系的社会性在现代社会体现得更明显、更强化第二章人际关系的主要理论 一、名词解释1、角色:特指某一个体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一定社会地位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符合规范的行为模式。2、角色扮演

4、:是指个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社会职位、时间场合、面对不同的交往对象所表现出来的行为。3、角色期望:是指社会、团体或他人对角色扮演者行为的期待或要求,是个人行为的动机4、剧班:是指两个以上的表演者共同组成的表演单位。5、角色外沟通:特指私下交往和表演三、简答题1、马克思的社会交往理论?人际交往是社会交往人际交往是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交往。马克思认为人际交往在本质上是社会交往人际交往与生产力马克思不仅强调社会因素对人际交往的制约性,而且指出了交往对生产力的作用交往的发展趋势马克思的社会交往理论把人际交往看成社会系统的要素,并把它放在人类整个发展过程中去考察,从而展示了人际交往的发展趋势2、人际关系理

5、论的创立和发展?1933年梅奥出版的工业文明中的人性问题标志着人际关系学说的创立。罗特利斯的专著和与人合著的管理和工人、管理和士气对人际关系理论做了进一步的阐述,为人际关系理论的创立和传播做出了贡献。人际关系理论的四个领域(1)有关人的需要、动机和蒺激励的问题(2)同企业管理有关的所谓人性问题(3)企业中的非正式组织及人际关系问题(4)企业中的领导方式问题评述:人群关系理论强调人的因素和人际关系的积极性人群关系理论也存在片面性:(1)其创始人往往不恰当地夸大人际关系学说的影响和作用(2)将人群关系理论同其他管理科学对立的倾向(3)将人际关系状况看成是实现企业效率的决定因素等第三章人际关系的形成

6、与发展 一、名词解释1、宗法关系:是以宗法制度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按家族血统远近区分亲疏贵贱的等级关系2、先决条件:是指对于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普遍促进作用的决定性条件3、时间关系:是指对于发展人际关系来说需要经历的过程4、网际关系:是指以电脑联网和数字符号信息为中介,在超文本多媒体链接中实现的人-机-人互动基础上形成的人际关系三、问答题1、为什么说猿猴社会的某些特征与人类关系的形成密切相关?(1)亲缘与朋友关系(2)斗争和等级关系(3)猿猴群体的交际工具2、人类的起源和人际关系的产生?人类的起源和人际关系的产生具有同步性。在从猿到人的极其漫长的历史转变过程中,劳动起到了决定性达到作用。劳动使

7、猿类祖先发生了三个主要体系的变化:(1)机体的进化和器官的完善(2)心理的发展和意识的形成(3)关系的人化和人类的出现3、人际关系的发展历程?(1)原始社会的血缘关系(2)奴隶社会的依附关系(3)封建社会的宗法关系(4)资本主义社会的金钱关系(5)社会主义社会的平等关系4、社会主义社会平等及注意点?(1)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批判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人际关系理论与思想(2)要重视并应用协调人际关系的理论和方法,以改善人际关系的结构和状态,增强人与人之间的诚心度、和谐度、吸引力、凝聚力(3)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第四章人际关系的结构

8、与功能一、名词解释1、物质手段:是指用以进行交往的各种具有价值的物质2、交往情境:通常表现为交往双方的内在心情3、整体效应:是指组成群体的所有个体之间的相互结合、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总体作用或效果三、问答题1、构成人际关系的显性要素有哪些?(1)交往主体和交往对象(2)交往手段(3)交往环境(4)交往目的(5)交往过程(6)交往内容2、影响人际关系的隐性因素有哪些?(1)利益因素(2)情感因素(3)尊严因素3、人际交往具有哪些积极的正面功能?(1)相互学习,促进个体社会化(2)交流情感,有益于身心健康(3)相互影响,有利于自我完善(4)净化心灵,优化社会环境(5)取长补短,增强整体效应第五章人际关

9、系的类型 一、名词解释1、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的过程中,在互动中结成的关系2、交换关系:是交往双方各以自己所拥有的商品或货币与对方进行交换以满足各自需求的关系3、消费关系:是人们在为了生产和生活需要而消耗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过程中相互结成的一种关系4、政治关系:是人们在一定经济基础上,围绕着特定的利益,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规定和实现特定权利的一种社会关系5、道德关系:是指人们在属于道德规范调整的范围内所发生和结成的关系6、法律关系:是人们依据法律规范而结成的关系7、宗教关系:是指人们在参与宗教活动中形成的关系三、问答题1、经济关系的基本内容?(1)生产关系 (2)分配关系 (3)交换

10、关系 (4)消费关系2、政治关系在不同时间段的表现?(1)原始社会的政治关系-平等的关系(2)阶级社会的政治关系-压迫与被压迫的关系(3)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关系-平等的同志式关系3、怎样理解道德关系?(1)道德是人们社会行为的基本准则(2)道德关系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3)新出现的道德关系问题一起全社会的关注(4)道德建设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基础第六章影响人际关系的主要因素 一、名词解释1、自我概念:是指自己如何看待和感受自己2、知识层次:指的是关系主体自身所具备的知识结构和水平在社会人知识系统中所处的层级3、群体:是指以一定方式的共同活动为基础结合起来的人们的联合体4、社会制度(1)社

11、会形态:广义指社会主义、资本主义(2)社会制度:经济制度、教育制度、家庭制度(3)各种社会组织的规章制度:狭义考勤制度、奖惩制度、学习制度、门诊制度三、问答题1、生理因素对人际关系的影响?(1)年龄因素对人际关系的影响(2)性别因素对人际关系的影响(3)仪表风度因素对人际关系的影响2、什么是舒兹的三维人际关系理论?(1)包容的需要:希望与别人建立和维持关系的需要(2)控制的需要:控制、支配、领导他人的需要(3)情感的需要:在感情上与他人建立并维持关系的需要3、什么是魏斯的社会关系律?1974年提出了人际关系的六种基本需要即社会关系律(1)依附需要 (2)社会整合需要 (3)价值保证需要(4)可

12、靠同盟需要 (5)需求指导的需要 (6)关心他人的需要4、人际交往的心理特征?(1)气质(2)能力:直接影响活动效力、使活动得以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3)性格:通过你叫稳固的、对现实的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5、人际交往的心理动力因素?(1)人的需要 (2)人的动机 (3)需要、动机与交往行为(4)兴趣 (5)理想和信念 (6)价值观和世界观6、自我概念的含义、构成、特征?含义:是指自己如何看待和感受自己。它是由人们关于自己本质的一切信念和态度构成的,包括人们关于自己力量强弱的设想、成长的可能性,以及关于自己行为和体验的习惯方式的明确措施等构成:(1)反映评价

13、(2)社会比较(3)自我感觉特征:(1)其基础是其所处环境的文化和团体的价值观(2)具有较强的主观性(3)具有自行增强的能力(4)具有缓慢的变化7、社会因素对人际关系的影响?(1)社会地位A、其制约或影响人们的交往对象和人际关系状况B、其制约或影响着关系主体的交往热情和交往需要C、其制约或影响着人的交往动机和诸多的交往心理(2)职业类别A、其影响和制约着人际交往对象B、其影响和制约着人际关系的类型C、其影响和制约着人际关系的广度、深度或亲密度(3)知识层次A、科学文化相近、知识层次相同的人相互交往较多B、知识层次不同的人,相互交往较少第七章协调人际关系的原则 一、名词解释1、原则:一般是指说话

14、或行事所依据的法则或标准,是人们依据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指定的行为准则2、礼貌原则:指交往双方通过言谈举止表现出谦虚、恭敬、相互尊重的原则3、互利原则:指交往双方通过对物质、精神的交换而使各自的需求得到满足的原则4、人道原则:指爱护人的生命、关怀人的幸福、尊重人的人格和权利的道德原则5、择善原则:指人际交往的选择性原则,即择善而交,择善而从的原则6、适度原则:指与人交往时,言谈举止、态度、表情及行为等程度适当,把握分寸,恰到好处的原则7、相容原则:指交往中宽容待人、忍耐性强,对人宽宏大量的原则8、积极原则:指交往中以主动,热情的态度与对方交往,以获得对方反映的原则9、理解原则:指交往双方互相了解、互相换位思考,替对方着想、相互体谅的原则10、自律原则:指在人与人交往中严格要求自己、自觉约束自己的原则三、问答题1、人际关系的原则有何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