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引导学困生学习数学--案例分析(1)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11095300 上传时间:2019-11-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议如何引导学困生学习数学--案例分析(1)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议如何引导学困生学习数学--案例分析(1)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议如何引导学困生学习数学--案例分析(1)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浅议如何引导学困生学习数学--案例分析(1)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浅议如何引导学困生学习数学--案例分析(1)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议如何引导学困生学习数学--案例分析(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议如何引导学困生学习数学--案例分析(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议如何引导学困生学习数学-案例分析小兵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生涯中,最棘手的问题就是学困生转化。何谓学困生呢?即:学生中总有一部分“弱势”群体学习上的困难生,习惯称为“学困生”。这些学生中极少数是因为智力因素导致的,大部分是非智力因素造成的。而我们不能因为某个学生学习比较困难的缘故,就放弃对其的教育。无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学习困难,我们作为教师都有责任有义务让他们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获得最多的知识。这正是新课程中所倡导的“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这一理念的具体体现。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也抱怨过、彷徨过、退缩过,但我最终还是毅然的选择了披荆斩棘。就此谈一谈自己的做法:一、了解学困生的基本情况,寻找

2、形成原因。在接手后我通过调查、交谈以及批改作业等形式寻找其原因,发现主要还是以下因素造成的:1、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上进心。2、对学习缺乏兴趣。3、缺乏自信心。4、基础知识薄弱,无法利用旧知认识新知。5、学习方法差、学习效率低。6、认识水平低,思维不力。 当学生出现学习困难、成绩不理想时,我们寻找原因不能单纯的将某个学生归为某一种类型,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融合交叉的。因此,找准痼疾的根源就是解决问题的基础。二、对症下药,力争转化。 根据不同学困生形成的原因,采取正确的方法,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地缩短差距,做到成功地转化是完全有可能的。1、谈心,明确学习的目的。学困生中大部分人学习目

3、的不明确,往往是随波逐流进了课堂、随声附和他人的回答、随手潦草完成作业。通过交流了解到他们只知道自己这个年龄该来读书,都不知道为何而学?我没有给这些孩子讲什么成套的大道理,而是从生活需要数学、工作需要数学、任何时候都离不开数学谈起,让他们认识到学习数学是自身的一种需要。2、从“趣”、“平”、“易”入手,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三、采取有效的的机制。 要解决好学困生成绩提高这个问题,表面上是我们班主任的事情,但实际上我们应该把这一问题放到整个班级、家庭中去解决,或许会受到好的效果,我的做法是,闯三关:第一关是家长签字关,包括读课文、背课文、抄写生字词语以及单元测试,都必须家长签字;第二关是师傅关

4、,所有的作业都必须经过他们的师傅检查合格后才可以上交;第三关是学习委员关,所有的作业,特别关注学困生的作业,学习委员要检查。当然,这里涉及到一些细节的分工问题。四、家访是特别的关爱。家访就是深入学生家庭环境中,全面了解学生所受家庭教育及学生在家实际表现的过程,也是老师将学校教育信息及学生在校表现反馈给学生家长的过程。通过家访,我们发现,有的学困生在班上寡言少语,而在家却异常活跃,性格开朗;有的学困生在校内表现积极主动,热爱劳动,乐于助人,深受师生的喜爱,而在家则表现得极为自私、懒惰,不愿为家长做力所能及的事。有的学困生在老师面前是人,在老师背后可能就是鬼了,这种人,在班级里,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5、;学习不行,捣乱第一。针对种种情况,教师的谈心必不可少,或是对其大道理灌输一通也是必要的,或是对其平时言行举止的时常进行评论,或是对其生活上的嘘寒问暖,或是对其在学习上的督促检查等等,使这些孩子感到来自老师的温暖,明白自己没有因为学习茶而被抛弃、被遗忘,还有人在关心自己。教师通过这样全面细致地了解学生的生活思想状况,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自身人格上的包容和生活真理,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念、健康的心理。必要时要把以上家访、谈心的情况做好记录,以便比较教育过程中的前后变化。 总之,一句话,“有志者,事竟成。”所有的问题的解决,都依赖于时间与毅力。没有时间和毅力,所有的问题依

6、然还是问题。学困生:个体在获得并运用听、说、读、写、推理和数学能力的过程中面临明显困难而表现出的各种异常的不同类型的人。转化:将学习数学较困难的学生,通过教学干预,使具有一定的数学学习能力,能够有序融入数学课堂的教学活动。2001年7月,由北师大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国家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它的总体思路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都能达到标准所规定的目标,高度尊重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能力和特长,为其主动适应未来社会打好基础。可见,每一位学生都是可塑的,都是学校的支柱,老师要给学生机会,给学困生更多的爱,让他们也能进步

7、发展。“学困生”这个概念从1962年Kirk首次提出至今己有四十多年的历史,许多国内外的教育专家都非常关注学困生的问题。1981年,美国学习困难联合会(National Joint Committee on Learning Disabilities)、1997年,美国教育总署(United States Office of Education)分别给出了学困生的定义。两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学困生进行分析理解。在我国,国家教育部将初中学习困难学生心理和教育课题列入了“八五”教育规划课题。成立了许多专家小组在全国23个省(市)80多所教育管理研究会进行协作研究的实验研究。对初中学困生进行了界定、分类

8、,提出学困生的成因包括学生的主观原因,如消极心理、缺乏学习意志、内在动机、明确的学习态度等,也有客观原因造成的,如教师的素质、学校教育思想等,有相应的学困生学习能力障碍筛查量表、判断标准、统计分析方法,并针对学困生的转化,对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学生学习系统提出了有效的对策。上述国内外教育专家和学者的理论以及观点为我们的差生工作提供了借鉴的方法、途径和策略。但我们发现以上的研究着力于整个差生队伍,对于农村这一片的研究不多,对于我区我校来讲,农村学校较多,差生占着很重的比例,现状比较严峻,我们急需符合本区本校自身特点的差生转化的策略、方法。因此,我们在学习借鉴上述教育理论的同时针对农村初中数学学困

9、生的现状提出了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分析与改进策略研究。1、研究目标:在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研究我校初中数学“学困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形成的原因,探索我校转化“学困生”的主法和途径,以个案为基点,以课题实验学校为单位,形成适用于我校实际情况的转化经验和转化成果,供我县广大教育工作者学习和参考,以达到在我市和全省推广的目的。2、研究内容:(1)学困生的心理问题的表现;(2)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及分析;(3)学困生的转化策略研究;(4)学困生学习兴趣培养的途径与方法研究;(5)完善的学困生资源网站建设3、重点:学困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和心理分析、成因的个案数据收集和处理。本课题根据新课改的要求,通过

10、调查、实践、研究和总结反思等几个环节,积极探索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思维能力上存在的问题,产生障碍的原因,本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 1、前期准备阶段:(2011.92012.2): (1)运用文献资料法,收集资料,拟定课题研究方案,课题论证。 (2)运用案例研究法、调查分析法,对当前学生数学学习中存在的思维障碍进行先期的调查,对本校学生学习现状进行分析,提出改进对策,进行重点实验研究。 2、实施研究阶段:(2012.22013.6): (1)运用行动研究法,这一课题的研究分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重点进行对学困生学习成绩较差、在思维能力上存在的障碍进行调查、分类和分析,探究产生这些障碍的原因;第二步,对

11、产生这些障碍的不同原因进行分类和分析,研究消除障碍的方法,探究培养这部分学生的思维能力的途径。最终完成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2)定期进行全校性的数学课堂教学观摩和研讨活动,开展经常性的校本教研活动,在实践中研究分析学生思维能力较差以及思维障碍产生的原因,提出消除障碍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 (3)运用经验总结法,收集资料,总结阶段性成果,撰写案例和论文,检测比较,中期汇报,将实验成果向全区推广。 3、总结结题阶段:(2013.62013.11): (1)总结实验成果,撰写研究报告。(2)结题。(3)展示,推广研究成果。主要观点:(1)对学困生进行适当的帮助,可以使他们掌握“必需的数学

12、”,在数学上得到最充分的发展。(2)学困生转化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需要学生、家长、教师、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参与。(3)学困生的转化方法和转化效果困人而异,但可以发现一些基本规律和行之有效的转化方法。(4)建立基于网络环境的学困生问题研究的评价体系,对学困生进行分类,采取不同的转化策略 创新之处:以个案的形式呈现研究成果,重视转化教育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一个案例就是一个故事,一个案例就是一个典型。研究对象:本校学困生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通过运用观察、访谈、问卷、测验等各种科学的手段和方法,调查大班额情况下学困生的不良学习习惯,从而发现问题、寻求转化对策。 2、个案研究法:教师通过对一

13、个或多个学习困难学生进行观察、调查、追踪等研究,搜集与之有关的信息、资料,认真分析学困生特点、不良学习习惯以及其形成的原因,从而采取相应而有效的转化措施。3、观察调查相结合,找出学习困难、 厌学的原因;4、用实验法、行动研究法、案例研究法、教育观察法等转化学困生;5、用统计法研究转化效果。成果名称成果形式完成时间负责人阶段成果 1、相关学科关于课题的阶段性小结、论文、经验总结。报告2011.92013.6陈余权 2、优秀教学设计,特色个案。实践2011.92013.6周江琴3、建立学困生网站雏形实践2011.92013.6汤春燕最终成果1、课题研究实验报报告2013.62013.11陈余权 2

14、、论文集、参与研究教师的心得与体会,总结2013.62013.11凡罗粉 3、优秀教学设计、特色案例、个案集总结2013.62013.11周江琴 4、完善的学困生资源网站建设实践2013.62013.11汤春燕5、各种材料汇总总结报告2013.62013.11一、课题背景、界定及理论依据初中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它可塑性很强,对学生一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数学“学困生”指的是智力正常,但在数学学习上明显有困难,数学成绩暂时难以达到义务教育教学指导纲要所规定的基本要求,与实际教学要求有一定差距的学生。数学“学困生”并不等同于“数学差生”。如果我们教师忽视了“学困生”这一特殊群体,根本就谈不上教

15、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因此,改善和转化“学困生”,与培养“优等生”一样重要。尤其在反思课改、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重视对“学困生”的关爱和帮助,不让一个“学困生”掉队,就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对学困生实施转化,初步制定如下策略:1.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重建学生的自信,探索内因实施评价激励转化策略。2.改变学困生个体学习方式,转化为小组互助学习,实现合作学习,培养形成同伴互助策略。3.端正学习态度,纠正不良习惯,掌握正确高效的学习方法,培养形成主动自主学习策略。4.重视家长学校的建设,发挥家长监管作用,形成家校联手策略。调查研究法:通过运用观察、访谈、问卷、测验等各种科学的手段和方法,调查大班额情况下学困生的不良学习习惯,从而发现问题、寻求转化对策。个案研究法:教师通过对一个或多个学习困难学生进行观察、调查、追踪等研究,搜集与之有关的信息、资料,认真分析学困生特点、不良学习习惯以及其形成的原因,从而采取相应而有效的转化措施。1、 个案研究法:各小组教师根据所在学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