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复习纲要2011精简版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11029735 上传时间:2019-11-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复习纲要2011精简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教育学复习纲要2011精简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教育学复习纲要2011精简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教育学复习纲要2011精简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教育学复习纲要2011精简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学复习纲要2011精简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复习纲要2011精简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题型说明:本次考试分为单项选择题(20题)、多项选择题(10题)、判断对错(10题)、简答题(2题)、论述题(2题)。简答题、论述题为大题,其他题型为小题。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本次不考大题)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这是对“教育”的一般性定义或对广义教育的定义。广义教育的定义的外延包括学校教育和学校以外的各种教育,如通过大众传播媒介进行的群众性宣传教育、群众团体中的教育活动、校外文化机构进行的社会教育,以及家庭教育等。第二章 人社会教育(不考大题)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二者既具有矛盾性,又具有一致性。人的发展与

2、社会发展的矛盾的具体表现从发展的方向上看,社会发展的方向总是力图规定人的发展方向,但是,人的发展在不同程度上又倾向于突破甚至摆脱这种规定。从发展水平上看,社会的发展水平总是制约着人的发展水平,但是,人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又力求超越这种制约,从而导致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在水平上的差异。从发展的结构上看,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也总是存在着一定的矛盾。这里所说的发展结构上的矛盾,是指人才的群体结构与社会对人才的结构性需求之间的矛盾。从发展的需要和可能性上看,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也是难以避免的。从发展的特点上看,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同样存在着一定的矛盾。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一致性从总体上看,从人

3、类历史发展的连续性上看,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是一致的,二者互为条件、互为因果、相辅相成、相互决定。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产物,社会发展也是人的发展的结果,人的社会实践是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发生关系与形成互动的中介,是二者获得一致性的链条。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很多,概括起来有三个基本方面,即个体的先天性素质、社会环境和个体活动。学校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环境,在一定的前提下,它对个体的发展中起着相对的主导作用。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的文化功能就是指教育系统对文化的保存和发展所起的作用。(一)教育能够传承文化文化的传承是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的基本前提。教育传承文化的功能有三种主要表现形式,即

4、传递、保存和活化 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459463.。 教育可以传递和保存文化 教育可以活化文化(二)教育能够改造文化(三)教育能够创造、更新文化教育创造与更新文化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教育是通过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来发挥其文化创造功能的,这是教育文化功能的基本方面。第二,教育还可以通过创造新的文化来发挥其文化创造功能。第三章 教育规律、教育原则、教育艺术(本次不考大题)教育的人道性原则:教育的人道性原则,主要是指教育过程中教师应珍重学生的生命、学生的幸福,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和权利,使教育过程和教育目的充满仁爱、人道精神和生命的意义。人

5、道性原则提出的依据有两点:第一,这一原则是根据现代教育理应具有的人道精神而提出的。第二,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内在要求。第三,是培养学生人道主义精神的需要。贯彻教育的人道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满足学生作为人的正常而合理的需要2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3创造旨在培养人性的留有余地的学校生活4有意识地培育学生的人道精神5向学生提出严格而合理的要求个性原则:教育的个性原则,主要是指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独立性和自主性,并有意识地培育学生的个性。民主性原则教育的民主性原则,一是指教育机会的平等;二是指教育内部人与人关系的平等。前者主要指学校要为社会全体成员开放,他们不受社会阶层、经济状况、家庭地位、

6、宗教信仰和性别差异等方面的限制,在法律上都享有均等的受教育权利,同时也指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享受教育资源机会上的均等;后者主要指教育部门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关系的平等,以及教师和学生之间关系的平等。教育的民主性原则提出的依据主要有三点:第一,这一原则是根据教育活动受师生关系制约这一教育规律提出来的。师生关系是学校中的主要人际关系,这种关系的性质直接影响教育效果。而师生关系民主化,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第二,教育民主化已成为世界性的潮流。二战以后,教育民主化逐渐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并成为一个国家教育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第三,培养民主精神的需要。从总体上讲,我国传统文化和传统教育是排斥和压制

7、民主精神的,人们的民主意识相当低下。要改变这种状况,尽管教育不起决定作用,但仍然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第四章 教育目的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区别与联系教育目的、教育方针、培养目标、教学目标是几个既相互联系又存在区别的概念。把握它们的联系与区别,有助于进一步明确教育目的的含义。教育方针是教育工作的宏观指导思想,是国家或政党根据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要求,为实现一定时期的教育目的而规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它一般包括:教育的性质和指导思想;教育工作的方向,主要指特定时期的教育工作方针;教育目的,即培养人的质量和规格要求;实现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和基本原则。其中,教育目的是教育

8、方针中核心和基本的内容。正确的教育目的观有助于制定有效的指导教育实践的教育方针。教学目标是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在教学活动中的进一步具体化。教学工作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类型,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最基本的途径。一、 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一) 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所谓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大体上说,就是主张教育目的应以个人需要为根本或出发点,强调以个人自身完善和发展的需要为主来制定教育目的和建构教育活动的一种教育目的理论。(二) 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所谓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大体上说,就是主张教育目的应以社会需要为根本或出发点,强调以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主来制定教育目的和建构教育活动的一种

9、教育目的理论。其主要代表人物有孔德(A.Comte)、涂尔干(E.Durkeim)、凯兴斯泰纳(G.Kerschenseiner)、纳托尔普(Natorp)等人。(三) 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对立的根源以及历史的具体的统一二者的对立,首先有其社会的现实根源。二者的对立还有其理论根源。它们之所以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上各执一端,其重要原因就在于它们都未能从本质上真正理解个第五章 教育改革(不考大题)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理论的核心概念是人力资本,它指的是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及其类似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它是资本的形态,因为它是未来的薪金或未来的偿付的源泉;它是人的资本形态,

10、因为它体现在人身上,属于人的一部分。人力资本理论非常看重教育的经济功能,其基点是把教育与经济结合起来,把创造经济效益作为发展教育的目标,通过教育带来的经济效益来评价教育效益美国20世纪初期的改革:从“传统教育”到“现代教育”20世纪教育改革的第一阶段是以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转变为标志的。进步主义(Progressivism)首先是作为一种政治思潮出现的,其内涵在于强调社会进步的渐变性,而反对通过革命来达到社会的突变。20世纪前半叶美国的教育改革实践受到了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极大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体现了美国高度的战时动员能力和生产工人的较高素质,这强化了中等教育培养公民的教育目标和普通

11、中等教育职业化的实用主义趋势。美国80年代以来的改革1教育凭证教育凭证(Educational Voucher)是指政府发给学生家长以帮助家长为其子女选择学校的专用证券代表一定数额的现金,因此又称“教育券”。2特许学校特许学校(Charter school)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公办民营的学校类型。特许学校是指经由州政府立法通过,特别允许教师、家长、教育专业团体或其他非营利机构等私人经营公家负担经费的学校,不受例行性教育行政规定的约束。第六章 教师教师的基本素质:,基本可以从教师履行职责的角度来提出教师的素质结构,包括专业精神、师德修养和业务素质三方面。1专业精神教师的专业精神

12、是指教师作为教育专业人员所具备的教育理念、乐业敬业、进取创新和积极奉献的风范和精神。2师德修养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指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所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它是调节教师活动及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等各方面关系的行为准则。3业务素质教师的业务素质是教师教育教学工作所应具备的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它是教师履行职责的前提条件和取得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教师的业务素质大致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丰富的、超越所教学科范围的科学文化知识;二是扎实的学科知识;三是相关的教育科学方面的知识、智慧与教育教学方面的能力和经验。三、教师劳动的价值 教师的劳动不仅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且也能

13、满足教师个人生存、发展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因而具有两方面的基本价值。 (一)社会价值 教师劳动的社会价值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耗费劳动力而产生的满足社会需要的意义和作用。它是教师劳动价值的主要属性, (二)个人价值 教师劳动的个人价值是作为客体的教师劳动对于教师主体需要的肯定或否定的某种状态,是满足教师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程度。教师劳动的个人价值和职业优越性主要包括:(1)教师的劳动报酬风险性较小,收入相对稳定,比较有保障;教师有较为优越的劳动环境、工作条件和工具资料,劳动安全系数也相对较高,这是劳动保障的价值。(2)教师劳动的精神消耗能够在比较有规律和富有弹性的劳动作息时间内得到较好的补充和

14、调剂,一年中的两个假期也是对教师劳动剩余价值的某种补偿,这一难得的优越性令众多其他职业者羡慕不已。(3)教师运用自身具备的精神力量的劳动过程,也是自己发挥创造才能和施展与提升才华的过程,满足了更高层次的需要,难怪孟子将“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视为君子三乐之一,这是自我实现的价值。(4)教师的劳动是在与学生相处之中进行的,这不仅能在教育过程中获得经验体会,有助于自身专业技能的提高,而且还能享受师生情谊,有利于调节心理状态、保持青春活力,当见闻自己的学生取得成就也能分享到巨大的成功喜悦,一、教师职业和专业发展 教师职业是人类最古老的职业之一,并将与人类社会共存。教师是以教育职业或活动为生存、发展方式

15、的职业群体。随着人类教育需要与能力的不断提高和分化, 教师职业的专业化程度日渐提高。(一)教师职业的产生和发展历程(二)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教师专业化概念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提出,1966年10月国际劳工组织(ILO)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其中第六条就对教师专门职业的性质作了明确的说明:“教育工作应被视为专门职业。教师职业的专门化是指教师职业真正成为一个专业,并且得到社会承认的发展结果和教育从业人员成为专业人员的过程。 (三) 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和职业发展需要,逐步缩小与社会期望的差距,成为合格的教育专业人员的过程。舒尔曼提出“学科教学法(PCK)”作为教师专业化的核心理论,为教师教育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他认为专家教师是由学科内容和教师教养两方面组成的。学科知识包括四个领域:(1)内容知识(学科训练);(2)一般教学法知识(教材组织与班级管理);(3)课程知识(大纲与教材);(4)学科教学法(教学机智与艺术)。教师的专业教养由(1)“学习者及其特征知识”;(2)“教学情景脉络知识”;(3)“教学目的、价值、哲学、历史学基础知识”等三个领域构成钟启泉.教师“专业化”:理念、制度、课题.教育研究,2001,(12).。我国教具体来说,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