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与系统课程设计35175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11010141 上传时间:2019-11-0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56.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号与系统课程设计35175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信号与系统课程设计35175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信号与系统课程设计35175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信号与系统课程设计35175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信号与系统课程设计35175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号与系统课程设计3517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号与系统课程设计3517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课程设计目的:综合运用本课程的理论知识进行语音信号的频谱分析,通过理论推导得出相应结论,并利用MATLAB作为编程工具进行计算机实现,从而复习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并从实践上初步实现对数字信号的处理。2. 课程设计内容及要求: 题目一 FFT对连续信号进行谱分析 若信号由20Hz,220 Hz和750Hz三个正弦频率成分构成,试用FFT计算其频谱并画出其幅度谱(要求横坐标以Hz为单位),验证信号包含的频率成分。 题目二 FFT对离散信号进行谱分析 1. 计算序列的DTFT和DFT,观察栅栏效应设,要求用MATLAB实现: (1)计算的傅里叶变换,并绘出其幅度

2、谱; (2)分别计算的4点DFT和8点DFT,并绘出其幅度谱。并说明它们和的关系。(提示:DFT变换可用MATLAB提供的函数fft实现) 2. 计算序列的FFT,观察频谱泄漏已知周期为16的信号。(1) 截取一个周期长度M=16点,计算其16点FFT其频谱,并绘出其幅度谱;(2) 截取序列长度M=10点,计算其16点FFT其频谱,绘出其幅度谱,并与(1)的结果进行比较,观察频谱泄漏现象,说明产生频谱泄漏的原因。题目三 线性卷积和循环卷积的比较设和是两个4点序列,要求用MATLAB实现:(1) 计算与的线性卷积;(2) 分别计算与的6、7、8点循环卷积。思考:(1) 线性卷积与循环卷积的关系;

3、(2) 什么条件下,线性卷积与循环卷积相等?3. 分析、源程序及运行结果题目一 :【分析】设由于是周期信号,首先要确定该信号的周期,如果截取信号时没有至少一个完整周期的信号,则会发生泄漏现象。信号的周期为因此,截取信号的持续时间最好为0.1s的整数倍。信号的最高频率为,因此,采样频率或采样间隔需满足,取采样频率和采样间隔分别为:,DFT的点长N从持续时间中算得令t=nT, n=0,1,2,199,代入原信号,得利用FFT计算200点的DFT。【源程序代码】n=0:200;x=0.25*sin(0.02*pi.*n)+0.5*sin(0.22*pi.*n)+sin(0.75*pi.*n);F1=

4、abs(fft(x);F2=abs(fft(x,200); %计算200点的DFTsubplot(211)stem(F1);axis(0 200 0 100);xlabel(Hz)subplot(212)stem(F2);axis(0 200 0 100);xlabel(Hz)【运行结果】题目二:【分析1】对于 ,可以写为x(n)=u(n)-u(n-4),其傅里叶变换为: ; 4点DFT为:8点DFT为: ,在MATLAB中,DFT可以用fft 函数来快速实现。【源程序代码1】n=-2:6;M=input(M=);k=0:M-1;x=u(n)-u(n-4);X=x*(exp(-j*2*pi/M

5、).(n*k);F1=abs(X);F2=abs(fft(X,4);F3=abs(fft(X,8);subplot(311)plot(F1); title(x(n)的傅里叶变换)subplot(312)stem(F2);title(x(n)的4点DFT)subplot(313)stem(F3);title(x(n)的8点DFT) 【运行结果1】由图可以得到x(n)的4点DFT就是对x(n)的傅里叶变换在时的采样,而x(n)的8点DFT就是对x(n)的傅里叶变换在时的采样。【分析2】序列是周期为16的序列,对应的频谱为离散的, ,在MATLAB中用fft快速傅里叶变换函数实现。【源程序代码2】n

6、=-8:8;M=input(M=);k=0:M-1;x=cos(10*pi.*n/16)+cos(12*pi.*n/16);X=x*(exp(-j*2*pi/M).(n*k);F=abs(X);stem(F)【运行结果2】M=10M=16由上面两图进行比较,第二幅发生了频谱泄露,分析其原因为截取了序列的有限长度(长度没有达到一个周期的长度)。题目三:【分析】与的点循环卷积定义循环卷积的实现步骤:当时,分别将与相乘,并在到区间内求和,便得到与的循环卷积。【源程序代码1】x1=1 2 2 1;x2=1 -1 1 -1;y=conv(x1,x2);subplot(131)stem(x1);title

7、(序列x1(n)subplot(132)stem(x2);title(序列x2(n)subplot(133)stem(y);title(序列x1(n)与x2(n)的线性卷积)【运行结果1】【源程序代码2】(方法一) x1=1 2 2 1;x2=1 -1 1 -1;N=input(N=);x1=x1,zeros(1,N-length(x1);x2=x2,zeros(1,N-length(x2);m=0:N-1;x=zeros(N,N);for n=0:N-1; x(:,n+1)=x2(mod(n-m),N)+1);endZ=x1*x;stem(Z);【源程序代码2】(方法二) x1=1 2 2

8、1;x2=1 -1 1 -1;N=input(N=);x11=fft(x1,N);x12=fft(x2,N);y11=x11.*x12;y1=ifft(y11,N);stem(y1)循环卷积N=6N=8N=7【运行结果】比较循环卷积的三幅图与线性卷积的第三幅图,容易看出,当所取的循环卷积的长度不小于序列x1(n)与序列x2(n)的长度之和减一时,线性卷积的结果与循环卷积的结果相同。4. 课程设计小结 时间过得很快,短短的一个学期,我们就上完了信号与系统的上半册,主要学了各种信号以及对信号的分析和处理方法,本次课程设计主要是讨论序列的分析,所用的方法就是傅里叶变换,而用傅里叶变换进行频谱分析是信号分析的核心。本次信号与系统课程设计是在学完整个学期的课程之后而进行的,因此既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也是对知识的灵活运用,更是对知识的一种创新。在设计的过程中,我做到了完全的独立思考,虽然遇到过一些小问题,但经过自己不断钻研,终于战胜了一个个困难。不过,再仔细还是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错误,恳请老师批评指正。课程设计的内容较简单,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下,完全可以理解并做出来,我觉得当我们认认真真地完成了实验之后,总是会有很多收获的。经过本学期的课程学习以及课程设计,我对信号与系统这门课已有了较深的认识,已逐渐在脑海中形成了一个体系,相信对接下来信号与系统下半部分的学习将会有很大的帮助。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