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仙桃一中200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阶段考试 地理试卷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10997683 上传时间:2019-11-0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仙桃一中200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阶段考试 地理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湖北省仙桃一中200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阶段考试 地理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湖北省仙桃一中200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阶段考试 地理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湖北省仙桃一中200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阶段考试 地理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湖北省仙桃一中200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阶段考试 地理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仙桃一中200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阶段考试 地理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仙桃一中200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阶段考试 地理试卷(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湖北省仙桃一中200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阶段考试地理试卷一.选择题(302分=60分)右图表示北半球某区域。为晨昏线,线中B点纬度值最大,为纬线。A地地方时的小时数比C地小6个小时,BD经线的经度为45oE。回答13题。1.此日,D点的夜长为( )A.6小时B.16小时C.18小时D.8小时2.此时刻,新一天范围占全球的比例大约为( )A.5:7B.7:8C.7:12D.1:83.图示季节,对下列地区景观描述正确的是( )A.地中海沿岸地区森林火灾进入危险期B.潘帕斯草原已经降水较少,草枯叶黄C.我国内蒙古高原东部草木葱绿,风吹草低见牛羊D.南极科考队员们正忙于工作右图中四曲线分别表示A.B.

2、C.D四地某日(同一天)太阳高度的变化(其中一地在中国),据图判断45题。4.四地纬度由高到低的排序正确的是A.a.b.c.d B.d.c.b.a C.b.a.c.d D.d.c.a.b5.关于这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a、b、c、d四地都位于北半球 B.a地一年肯定只有一次太阳直射C.c地每年有半年极昼D.d地极昼天数大于极夜天数图甲为某区域示意图,图乙反映甲中的P地河谷剖面,P地河谷剖面的形成与地转偏向力的作用有关。回答67题。6.图甲所在的半球与P处的地质构造分别为( )A.北半球 向斜 B.北半球 背斜C.南半球 向斜 D.南半球 背斜7.关于图甲中的河流水与湖泊水的补给关系,下列

3、叙述正确的是( )A.河水补给湖泊水B.湖泊水补给河水C.河水与湖泊水互相补给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下图是某日某时北半球某平原地区500百帕等压面的高度分布图(单位:米)。读图回答89题。8.图中A.B.C三地气压P相比较A.PA PCPBB.PA PCPB C.PC PBPA D.PA PCPB9.此时A.B两地近地面的天气特征和C点近地面风向分别是( )A.A近地晴朗,B近地阴雨 C点近地面吹东南风B.A近地阴雨,B近地晴朗 C点近地面吹西北风C.A近地晴朗,B近地阴雨 C点近地面吹西北风D.A近地阴雨,B近地晴朗 C点近地面吹东南风下图所示是某区域在纬度.海陆两个因素作用下气温分布的理想

4、模式,A.B的气温年较差分别为17,12。读图回答1011题。10.m.n数值分别为( )A.28 8 B.25 8 C.28 5 D.25 5 11.四处,气温年较差最大的是( )A.B.C.D.读“我国38oN沿线某地剖面示意图”。完成1213题。12.图中铁路M为( )A.京九铁路 B.京广铁路 C.包兰铁路 D.成昆铁路13.平原N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A.灌溉水源丰富 B.降雨充沛 C.黒土广布 D.农业机械化程度高14.读澳大利亚北部风向示意图,判断图中西北季风出现的月份及其主要成因是( )A.1月,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B.1月,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C.7月,海陆热力性质的

5、差异D.7月,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土壤是自然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是植物扎根立足的场所。我国东北地区是黑土地,华北平原是黄土地,成都平原分布着紫色土,江南丘陵分布着红壤。据此回答1516题。15.下列土壤颜色与制约其形成因素的连线正确的是( )A.黑土草类植物的大量生长 B.黄土湿热的气候条件C.紫色土风蚀作用D.红壤岩石性质和特征16.成都平原的紫色土含有丰富的磷.钾等养分,说明( )A.植物是土壤中矿物养分的主要来源B.矿物质是土壤中矿物养分的主要来源C.生物对土壤的形成影响巨大D.空气的氧化作用是土壤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17.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地区土壤肥力的大小( )A.东北地区

6、的黑土地华北平原的黄土地成都平原的紫色土江南丘陵的红壤B.东北地区的黑土地成都平原的紫色土江南丘陵的红壤华北平原的黄土地C.东北地区的黑土地华北平原的黄土地江南丘陵的红壤成都平原的紫色土D.东北地区的黑土地江南地区的红壤 成都平原的紫色土华北平原的黄土地读“北京市平原区地下水埋深过程线图”。完成1820题。18.关于该地区地下水埋藏深度变化特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A.降水多的季节地下水埋藏浅B.1980年至2000年间,地下水埋藏深度呈变深趋势C.地下水埋藏深度的季节变化与地表径流的季节变化同步D.每年春末是地下水埋藏最深的时期19.地下水埋藏深度的变化特点是( )A.冬季埋藏最深 B.春季

7、明显下降C.夏季取水较为容易 D.秋季迅速回升20.图中,地下水埋藏深度与年际变化,有可能带来的主要问题是( )A.地震B.地面沉降C.海水倒灌D.滑坡下图是某农场的工作历程(农事安排)示意图,读图完成2123题。21.图中的.中示意冬季的是( )A.B.C.D.22.该农场的农业地域类型为( )A.水稻种植业 B.大牧场放牧业C.商品谷物农业 D.混合农业23.依图示信息可知,该农场可能分布在( )A.澳大利亚 B.加拿大 C.马来西亚 D.阿根廷24.下图所示的四个钢铁工业城市中,其区位类型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25.鲁尔区水运系统的构成包括( )A.人工运河.多瑙河B.多瑙河.鲁尔河C

8、.鲁尔河.莱茵河 D.易北河.人工运河26.下图为北纬15错误!链接无效。的一段纬线,AB两点在同一国家。适宜在A地生产的农作物和农业地域类型可能为( )A.水稻.水稻种植业 B.咖啡.热带企业化种植园C.枣椰.绿洲农业 D.蔗.果.桑,混合农业读右图,回答2728题。27.图示地质构造为( )A.背斜构造 B.断层构造 C.岩浆侵入构造 D.褶皱构造28.若图示范围内有丰富的资源,则( )A.Q地可能贮藏丰富的油气资源 B.Q地地下可能有大理岩矿分布C.在P地向下钻探可找到岩层所含资源D.P地地下水丰富下表为中国径流带主要特征值,据此回答2930题。径流带名称降水量(毫米)径流深度(毫米)蒸

9、发量(毫米)径流系数()A2001020010B20040010502003001020过渡带400800503003004002040C80016003009004007004060D16009007006029.图中A.D自然带主导的外力作用分别是( ) A.流水作用 风力作用B.风力作用 流水作用C.冰的作用 风力作用 D.风力作用 海浪作用30.与BC带对应的自然植被分别是( )A.荒漠落叶阔叶林 B.温带草原 针叶林C.温带草原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落叶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二.综合题(40分)31.(11分)读图和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位于图的 方向,两图中G.K同属 气候

10、。(2)试比较两图地理位置的异同。(3)试分析两图中气候分布的共同点。32.(13分)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代表海洋盐度曲线的是 ,代表降水分布曲线的是 ,代表海洋表面水温曲线的是 。(2)A处曲线向上凸起的原因是 。(3)B处曲线向上凸起的原因是 。(4)C处曲线下凹的原因是 。(5)D处曲线上升的原因是 。(6)E处曲线上升的原因是 。33.(16分)下左图为北半球某地等高线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上图四幅图中,正确反映左图中沿XY所绘制地形剖面图的是 (填字母代号)。(2分)(2)计算图中居民区与甲山峰之间的最大温差约为 错误!链接无效。(取整数)(2分)(3)人们计划在乙

11、处兴建水库大坝,简述其工程建设的有利条件。(4分)(4)根据图中等高线的分布情况,描述该区域内地形地势的分布特点。(4分)(5)该区域的农业以耕作业和林业为主,简述发展林业的经济意义和生态意义。(4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12345678910CBDDDBBDCB11121314151617181920ACABABABBB21222324252627282930ACBCCADBBC二.综合题31.(11)(1)东南 地中海(2)同:位于西半球,大陆西岸,西临太平洋 异:分别位于北半球,南半球(3)南北狭长,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为热带沙漠气候,3040的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32.(13)(1)AC BE DF(2)蒸发量大于降水量(3)位于温带多雨带(4)降水量大于蒸发量(5)纬度低,太阳辐射最多(6)位于赤道多雨带,降水多33.(16)(1)A(2分) (2)6(2分)(3)河谷狭窄地带,有利于筑坝,工程量较小:上游河谷较宽,有较大的集水区域。(4分)(4)地形:北为平原,南为山地。(或北部地区以平原为主,南部地区以山地为主)(2分)地势:北低南高。(或北部海拔较低,地势起伏较小,南部海拔较高,地势起伏较高。)(2分)(5)发展林业的经济意义:提供木材和林副产品。(2分)生态意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2分)第 9 页 共 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