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自然灾害资料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10972807 上传时间:2019-11-01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5.5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的自然灾害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我国的自然灾害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我国的自然灾害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我国的自然灾害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我国的自然灾害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的自然灾害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的自然灾害资料(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1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高三地理组,1、种类繁多:,各种类型自然灾害都有分布,在各类灾害中,以洪涝、干旱和地震危害最大。,2.频率高:,高于世界各国平均的频率,据史料统计,自公元前206年至1949年的2155年中,共发生水灾2029次,较大的旱灾1056次,几乎水旱灾害年年有之。1949年以来,平均每年出现旱灾7.5次,洪涝灾害5.8次,登陆台风7.0个,低温冻害2.5次,7级以上地震1.3次,沿海重大风暴潮7次,较大的崩塌、滑坡、泥石流每年近100次,严重农作物病虫害每隔34年发生一次,森林病虫害每年发生面积800万公顷,草原虫鼠害每年发生2000万公顷,都远远超过世界平均频度。

2、根据国家气象局资料统计,我国自然灾害平均发生频率呈增长趋势,如气象灾害50年代是19.56次,60年代为26.20次,80年代达28.18次。,西北、黄土高原和华北:,东北和西南林区:,东部季风区,集中在七大江河流域:,东南沿海地区:,西南、西北和华北的活动构造带:,青藏高寒地区:,春秋季的干旱,夏季的暴雨、洪涝,冬春季的森林火灾,地震,低温冻害和冰雪灾害,台风、风暴潮,3.分布范围广,4.地区差异大:,东部自然灾害区:,中部自然灾害区:,西部自然灾害区:,华北地区 沿海地区、江淮地区(华中区)、东北地区,北方农牧交错带 西南地区、贵州高原地区(湘黔桂川接壤地区),西北河谷及山前绿洲地区 藏南

3、谷地 内蒙古高原 藏北高原,东部、中部、西部,二、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中国重大自然灾害点位分布图(1990-2000),1.沿海灾害带:自然灾害最严重区,【思考】:沿海灾害带灾害类型及原因,多台风、风暴潮、暴雨、洪涝、干旱、海水入侵、地震等自然灾害,原因:,地处陆海交接带,受海洋风暴潮,台风等海洋灾害影响显著且多地震;同时是夏季风影响区,季风的不稳定性导致该区旱涝灾害频繁; 人口密集,城市众多,经济产值大,灾害损失严重。,旱灾和涝灾:,滑坡、泥石流灾害:,下游最频繁,中游次之,上游最少。,【分布】 :,上游地区是沿江滑坡、泥石流灾害分布最集中、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2.沿江灾害带,【灾害类型

4、】,多暴雨、干旱、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2)沿江地带多自然灾害的人为原因:,一是森林面积的急剧减少。,二是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一方面造成区域气候的恶化,出现降水量的反常增加和减少。 二是植被破坏引发水土流失,土壤退化,肥力下降,下游河道淤塞,洪水威胁增加,生活进步和经济发展,城市中的生活和工业排放物增加,3.山前灾害带:,多地震、泥石流、滑坡以及冰雹等自然灾害。,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且严重的国家。,为什么?,一、我国自然灾害特点,2、分析成因:,(1)特殊的地理位置:我国处在两大自然灾害带的交汇处;,(2)国土辽阔,地理环境复杂多样 A.强烈的地壳运动:我国处在太平洋板块和亚

5、欧板块的交界处; B.多山的复杂地貌:我国23的面积是山区; C.气候多样且不稳定:尤其是夏威夷高压势力的大小及位置的移动,导致我国频繁的旱涝灾害。,我国各类自然灾害的专业管理部门,第十讲 中国主要的气象灾害,【高考目标导航】,一、我国的干旱灾害,总结我国干旱灾害的基本特征。,三是影响范围广,二是持续时间长,一是出现次数多,【读图探究活动】,阅读“19511988年中国干旱等效频度分布”图,讨论以下问题。,(1)图中能反映出来的我国干旱灾害的特点有哪些?,出现频次高 影响范围广。,【读图探究活动】,阅读“19511988年中国干旱等效频度分布”图,讨论以下问题。,(2)读图说出我国干旱灾害的严

6、重区。,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地区,东北,【读图探究活动】,阅读“19511988年中国干旱等效频度分布”图,讨论以下问题。,(3)讨论总结我国干旱灾害严重区的旱灾类型、成因与特点。,东北,华北,江淮地区,华南,西南,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雨季还未来临,农作物需水量大。华北有“春雨贵如油”之说。东北盛夏季节久晴高温,引起“三天一小旱,五天一大旱”,春旱,伏旱,夏秋旱为主 春旱次之,四季皆可能干旱,冬春连旱严重,梅雨过后,受副高控制,形成伏旱,春旱不算旱,夏旱减一半,雨带北移,降水减少,而日射强烈,气温很高,土壤蒸发及植物蒸腾都很强。,西南季风环流,干热风、高温大气等。,(3)讨论总结我国干

7、旱灾害严重区的旱灾类型、成因和特点。,(1)夏季风带来的降水:,2.形成原因:,不同地区降水季节变化是我国旱灾形成的基础即根本原因,长江以南: 华北、东北地区: 西南地区:,伏旱为主,春旱为主,春夏连旱,冬春连旱为主,(2)水土资源分配不平衡是我国干旱灾害的主要原因,北方地区耕地多,水少;南方地区水多而耕地少。,人口增加:生活用水量持续增大。,农业活动:,(3)社会经济活动的发展加剧干旱:,复种指数增加,灌溉面积扩大,冬小麦播种面积增加,农田需水量增加,工业发展:,工业用水量持续增大,【例题6】干旱灾害是我国最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据统计,自然灾害中85为气象灾害,而干旱灾害又占气象灾害的50左

8、右。 材料一:2009年2月2日全国气象旱涝分布图(图1)。 材料二:我国部分地区干旱分布图(图2)。,材料三:我国19501991年间不同区域干旱季节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图3)。,图3,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材料一、二,我国受旱最严重的地区是 地区,该地区旱灾多发的原因是什么? 该地区旱灾一般出现在 季,为什么?,华北,自然原因,人为原因,华北 多旱 原因,降水量,降水变化,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大,用水量,浪费,污染,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污染严重,浪费多,利用率低,春,华北 春季多旱 原因,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强。,春季

9、雨季未到,降水少,地表干。,春季大风天气多。,适逢冬小麦返青季节,需水量大。,1、根据材料一、二,我国受旱最严重的地区是 地区,该地区旱灾多发的原因是什么? 该地区旱灾一般出现在 季,为什么?,2、东北地区为何没有形成严重的春旱? 3、长江中下游伏旱的原因: 4、广东冬旱的原因: 5、 我国西北常年干旱的原因:,春季气温回升慢,蒸发较弱,春季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7、8月受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 。,冬季盛行大陆风,降水少,冬季气温较高,蒸发较强,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深居内陆,远距海洋,海洋水汽难于到达。,6、简述抗旱救灾的主要措施,修建水库,水库开闸放水;跨流域调水;适度开采地下

10、水;人工增雨;加强旱情监测;海水淡化;改进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型农业。,【例题7】读我国部分地区雨涝分布图和我国部分地区干旱总次数等值线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 左图中C地区为湿润地区,但又是干旱频发区,试从地形地势方面解释其原因。,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貌分布区,虽然降水充沛,但是由于多溶洞和地下暗河,大量地表水渗入地下;,横断山区地势起伏,落差大,水流急,水分的存留时间短。,【例题7】读我国部分地区雨涝分布图和我国部分地区干旱总次数等值线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2)右图中A地区是我国干旱多发区,水资源紧张。试分析其解决的措施。,华北 多旱 原因,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

11、河流径流量小。,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大,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 需水量大,水污染严重,浪费多,利用率低,缺水原因,解决措施,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控制人口数量,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利用率,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减少水污染,二、我国的洪涝灾害,阅读教材38页“20世纪我国发生的主要水灾”表, “我国洪涝分区”图,分析我国洪水灾害的空间分布特点。,活动一:【图表分析】,活动一:【图表分析】,阅读教材38页“20世纪我国发生的主要水灾”表, “我国洪涝分区”图,分析我国洪水灾害的空间分布特点。,1、我国的洪涝灾害主要集中在七大

12、流域。,2、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多,内陆少; 平原湖区多,高原山地少;山脉东、南坡多,西、北坡少。,集中分布于东部季风区的各大河、大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活动二:回顾我国东部季风区锋面移动规律,说说我国不同地区洪涝灾害出现的时间。,总结:我国洪涝灾害的时空分布与夏季风带来的锋面雨(暴雨)时空分布存在一致性。 我国东部从南到北洪涝灾害多发生在春、夏、秋季,以夏季最集中。,【例题7】读我国部分地区雨涝分布图和我国部分地区干旱总次数等值线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3)读左图说明我国雨涝区的分布规律,并从地形与降水的特点分析原因。,我国雨涝分布大体是从东南向西北减少,原因:我国的降水量是从东南沿海

13、向西北内陆减少。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东部多平原排水不畅。,归纳:洪涝成因分析思路,自然原因,人为原因,洪涝 原因,气候特点,地形特点,滥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围湖造田,水系特点,降水集中,多暴雨;或持续时间长。,台风、飓风的影响,多暴雨和风暴潮,地势低洼(海河、珠江), 排水不畅。,缺少天然的入海河道(淮河),水系支流多(扇形水系、树枝状水系),汇水集中,河道弯曲(荆江河段),滥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围湖造田,降水集中,多暴雨;或持续时间长。,台风、飓风的影响,多暴雨和风暴潮,地势低洼(海河、珠江), 排水不畅。,缺少天然的入海河道(淮河),水系支流多(扇形水系、树

14、枝状水系),汇水集中,河道弯曲(荆江河段),洪涝原因,解决措施,上游:调洪,修水库,植树造林,中游:分洪、蓄洪,修水库,修分洪区、蓄洪区,下游:泄洪,加固大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其它:,退耕返湖,裁弯取直,4、防御,利用气象卫星对暴雨、洪水进行监测,提高暴雨预报的准确率,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修建分洪区,洪泛区土地管理建洪水预报系统预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和对策实行防洪保险等,【例题7】读我国部分地区雨涝分布图和我国部分地区干旱总次数等值线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4) 左图中B地区为多涝区,试从人为方面分析其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原因:上游地区乱砍滥伐,陡坡开荒,河流含沙量增加

15、,河床抬升,湖泊淤积;中游围湖造田。 措施:上游地区植树种草,退耕还林;修建水库(三峡工程);退耕还湖,裁弯取直。,【例题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安徽出现50年一遇旱情,安徽省气象台近日发布干旱红色预警,预计2009年2月1日至8日,全省综合气象干旱指数达到特旱(气象干旱为50年一遇),淮河以北地区将有60%以上的农作物受旱。 材料二 2003年6月下旬至7月中旬,淮河流域出现了自1991年以来最大的一次洪水。为缓解水位上涨压力,政府启用安徽省境内部分蓄洪区实行分洪,安全搬迁群众4.6万人;还启用了怀洪新河分洪等措施. 材料三 安徽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形地貌南北迥异,复杂多样。

16、长江、淮河横贯省境,将全省划分为淮北平原、江淮丘陵和皖南山区三大自然区域。淮河以北,地势坦荡辽阔,为华北平原的一部分;江淮之间西耸崇山,东绵丘陵,山地岗丘逶迤曲折;长江两岸地势低平,河湖交错,平畴沃野,属于长江中下游平原;皖南山区层峦叠峰,峰奇岭峻,以山地丘陵为主。安徽地处暖温带过渡地区,以淮河为分界线,北部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南部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主要特征是气候温和,日照充足,季风明显,四季分明。,(1)根据材料一分析, 正常年份B以北春旱严重的原因有哪些? (2)根据材料一分析, B处是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地区,解决该地水资源不足的措施有哪些?,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强。,春季雨季未到,降水少,地表干。,春 季大风天气多。,适逢冬小麦返青季节,需水量大。,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农业灌溉,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