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山东大学精品课程)07new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10922369 上传时间:2019-11-01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经济学(山东大学精品课程)07new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政治经济学(山东大学精品课程)07new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政治经济学(山东大学精品课程)07new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政治经济学(山东大学精品课程)07new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政治经济学(山东大学精品课程)07new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政治经济学(山东大学精品课程)07new》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经济学(山东大学精品课程)07new(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一场重大革命。本章对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尤其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特征作了考察。首先就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及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主义的设想进行了分析,分析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普遍性及中国社会主义的特殊性,即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就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构成以及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并且还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非公有制形式逐一进行了分析。本章还考察了社会主义的分配形式,就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和基本内容、商品经济

2、条件下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多种分配形式等进行了详细分析,坚持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以推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一、社会主义制度取代资本主义制度 众所周知,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的理论体系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他们通过考察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而指出,社会化大生产和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客观上要求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取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因此,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代替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这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作用的必然结果。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在历史上曾经作为一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制度取代封建经济制度,推动了商品经济普遍

3、化和生产社会化的发展,使得社会生产力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资本主义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然而,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一方面,生产社会化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生产资料却越来越多地集中在少数人手里,这样,就产生了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这就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社会化的发展必然导致社会主义公有制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取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的必然结果,按照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社会主义

4、革命可能首先在资本主义经济最发达的一些国家同时发生。恩格斯曾指出:“共产主义革命将不仅是一个国家的革命,而将在一切文明国家里即至少在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同时发生。在这些国家的每一个国家中,共产主义发展得较快或较慢,要看这个国家是否工业发达,财富积累较多,以及生产力较高而定。”然而,社会主义实践却超出了马克思、恩格斯的预想,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资本主义较不发达的俄国取得胜利,苏俄成为第一个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国家。苏俄的经验证明,在帝国主义时期,由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社会主义革命能够突破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薄弱环节,在一个或几个国家首先取得胜利。革命首先胜利的国家,不一定是资本主义最

5、发达的国家。后来,中国革命的经验则证明,像旧中国这样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经济落后国家,在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下,就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阶段,在民主革命胜利以后领导全体劳动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之所以没有按照马克恩、恩格斯所设想的那样发生,这是因为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国际化发展把世界各国的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不仅在工业发达国家,而且会在经济落后国家得到充分反映。因此,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取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虽然是历史的必然,但这一历史必然实现的途径和形式却没有固定的模式。而且社会主义经济制度首先在哪些国家建立,却要从世界范围考察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

6、盾运动。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代替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不同于历史上任何一种经济制度对另一种经济制度的替代,我们知道,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经济制度的更迭,是一种新的私有制取代一种旧的私有制,所以,在这种更迭过程中,一种新的生产关系的出现,是在旧社会的母体中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而自发地产生并得到一定的发展,代表新生产关系的新兴阶级的革命,是在已经有了适合自己利益的新生产关系条件下进行的。革命胜利后,利用新政权的力量为新的生产关系的广泛发展扫除障碍,使新的生产关系取得社会经济中的统治地位,从而建立新的经济制度。历史上的封建制度代替奴隶制度、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制度,都经历了这样的过程。社会主义

7、经济制度的产生过程,同上述的过程不同,社会主义公有制不可能在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的旧经济制度内部发育成长,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否定,从而是对资产阶级根本利益的否定。资产阶级决不会自动把生产资料交给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而建立起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必然利用所掌握的国家机器来保护资本主义私有制,镇压无产阶级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斗争。当然,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为社会主义准备了客观物质条件;有的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某些社会主义因素,如劳动者自己组织的合作工厂、生产和供销合作社等。但是,整个社会范围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迄今为止,只能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掌握政权,成为统治阶级,从而依靠

8、无产阶级政权的力量来逐步实现。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庄严地宣告:“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上述特点,决定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建立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必要前提。 无产阶级在取得政权,上升为统治阶级以后,怎样利用手中掌握的政权来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历史的现实同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有着很大的差距。按照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设想,由于社会主义革命是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里发生的,在那里,城市和乡村早已资本主义化,遍布着以机器大生产为基

9、础的资本主义企业,所以无产阶级在夺取到政权以后,只要利用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机器,实行“剥夺剥夺者”,把资本主义私有制变为全社会公有制,革命转变时期的任务就完成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也就建立起来了,因此,这样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将具有以下特征:1、个人自由的全面发展。在政治经济学批判手稿中,马克思考察了人类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的个性发展的阶段,把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概括为“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马克思主义认为,个人自由的真正实现不能离开集体,只有在生产资料社会占有的基础上对社会生产进行有计划的调节,人类社会才能真正从必然王国进入到自由王

10、国。2、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私有制。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共产主义的特征并不是要废除一般的所有制,而是要废除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未来社会“同现存制度的具有决定意义的差别当然在于,在实行全部生产资料公有制(先是单个国家实行)的基础上组织生产。”3、尽快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马克思曾明确指出,在新的社会制度中,“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将如此迅速,生产将以所有人的富裕为目的。”4、消灭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将失去其起作用的基础,一切劳动产品将不再作为商品来交换,对全部生产将实行有计划的调节。5、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将实行按劳

11、分配原则,而这种分配是不需要货币的中介来实现的。 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这种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一种由发达资本主义经济演变过来的理论模式,现实中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若无视自己的国情而一味地照搬照抄并教条化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和其相关理论,则不可避免地要付出惨重的代价,后来的历史发展证明了这一点,因此,各国在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时,必须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真正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二、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不能照搬马克思、恩格斯的模式,而必须从中国自己的实际出发,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旧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经济十

12、分落后,虽然随着近代生产力的产生,资本主义经济成分也有了一定的发展,但由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垄断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和剥削,严重地阻碍了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机器生产的现代化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只占10%左右,还有90%左右是落后的、分散的个体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在帝国主义时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不可能通过走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来解放生产力,这点已为中国近代的历史所证明。旧中国的社会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同“三座大山”的矛盾,以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三座大山”为目标的革命,在性质上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旧中国的经济状况及相应的社会阶级特点,决

13、定了只有中国工人阶级才能肩负起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责任,进行以推翻“三座大山”和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为目标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之后的适当时机,再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因此,旧中国的经济落后和特殊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三座大山”,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使之变成新民主主义社会;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我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而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则必须经过一个过渡时期,这一时期的基本任务是把以生产资料私有制占统治地位的多种经济成分改变为以社会

14、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结构,从而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随着剥夺剥夺者、改造小私有者的过程逐步建立起来的。新中国成立后,当时摆在无产阶级面前有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私有制:资本主义私有制和农业、手工业中的个体私有制。由于两种私有制性质不同,因而要采取不同的途径把它们改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对于资本主义私有制,要通过“剥夺剥夺者”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但是,这种剥夺应根据资本的大小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并根据大、中、小资本家对待无产阶级革命所持的态度,采取不同的剥夺办法:无偿没收大资本,和平赎买中、小资本。 无产阶级首先利用自己政权的力量,没收大资本。对大

15、资本的没收,是由这种资本的经济地位以及大资产阶级对待无产阶级革命的态度决定的。在旧中国,大资本主要是指官僚垄断资本,它依附于帝国主义并与之相勾结,垄断了旧中国的经济命脉,严重阻碍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它是反动统治的经济基础。所以,当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后,立即在全国范围内没收官僚资本,把它变成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国有经济,这就使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掌握了国民经济命脉,从而为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基础。在我国,没收官僚垄断资本具有双重革命性质:一方面,消灭它的买办性和封建性,这是属于民主革命的性质;另一方面,消灭垄断资本,则属于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我国的中小资本是指民族资本。与官僚资本

16、不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民主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都具有两重作用,既有着积极作用的一面,又有着消极作用的一面。与此相联系,民族资产阶级在对待无产阶级阶级革命的态度上也具有两面性,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它既有着发展资本主义愿望的一面,又有着拥护共同纲领、接受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领导的一面。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两重作用和民族资产阶级政治态度的两面性,使得无产阶级有可能通过“和平赎买”的方式改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以便减少或避免在突然的变革中可能造成的破坏和损失。再加上我国无产阶级手中有强大的国家机器,在没收官僚资本基础上建立起强大的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农业合作化的开展,工农联盟在合作化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巩固,使民族资产阶级进一步孤立。这些有利的政治经济条件,迫使民族资产阶级接受了无产阶级的赎买政策,从而在我国实现了对民族资本的“和平赎买” 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