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7月4日》:不热爱美国的人滚出美国去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1091292 上传时间:2017-10-1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于7月4日》:不热爱美国的人滚出美国去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生于7月4日》:不热爱美国的人滚出美国去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生于7月4日》:不热爱美国的人滚出美国去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生于7月4日》:不热爱美国的人滚出美国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于7月4日》:不热爱美国的人滚出美国去(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于 7 月 4 日:不热爱美国的人滚出美国去 我是刘支书助理 “不热爱美国的人滚出美国去!”这是电影生于 7 月 4 日中多次重复的一句台词,是一个美国“愤青”的真诚宣言。圣鞠斯特说:在专制的国家,人们没有祖国。换句话说,在专制国家,没有爱国主义的地位,爱国属于自作多情。那么在美国,爱国主义的地位是否至高无上呢?奥立佛斯通导演的生于 7 月 4 日试图回答这个问题。影片分为两个部份,从 1956 年 7 月 4 日朗尼 10 岁生日开始,这一天也正是美国诞生 180 周年的日子。巨大的游行队伍穿过市街,但小男孩的眼中只有摩天轮和他的小女友。长大以后,朗尼(汤姆克鲁斯饰演)毅然投入沙场为国效命

2、,他被派往越战前线,但发掘到的不是理想而是幻灭。整个越战场面在影片只出现有 17 分钟,全片共计 2 小时 24 分。在战争中,朗尼是一个勇敢的军人,在一次行动中他受重伤,脊椎粉碎,下半身瘫痪,从此与轮椅为伴。回到家乡后,他没有得到他想象的英雄待遇,反而受到人们的冷漠、甚至敌视。到处是反战游行的队伍,人们焚烧国旗、焚烧总统画像,这使他所有的爱国主义信念受到粉碎性打击,于是他变得愤世嫉俗、颓废、堕落。当他看到许多战争罪行逐渐披露后,尤其他看到在战争失去生命的战友家庭的痛苦时,他感到必须挺身而出为自己的罪忏悔,他必须揭露真相,并阻止悲剧继续发生。1972 年在迈阿密举行的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上,他不

3、顾一切地冲进去高呼口号,他成为了一个他曾经痛恨过的反战人士,从一个爱国主义者转变为了“美国的叛徒”。什么是爱国主义?建立在本着生命基础上的个体自由伦理和建立在群体道德基础上的爱国主义伦理谁更重要?这部片子对此作了全方位的审视,既有爱国主义者的义正词严,也有反战主义者的人性演说。导演奥立佛斯通并不急于给观众提供解决生存悖论的终极答案,他只是淋漓尽致的展现两个极端,一端是作为爱国主义者的朗尼飞扬的青春和对“荣誉、责任、牺牲”这些美国传统价值的忠诚捍卫,另一端是反战人士对战争荒诞性的揭露和战争对朗尼等人幸福生活的毁灭。奥立佛斯通站在这两极之间,拼命地用手把两极推向完全相反的方向,竭力不让观众的价值观

4、获得统一,不让观众在个体自由伦理和爱国主义伦理中轻易选择,他唯一的使命仿佛就是制造思想混乱。为了达成这种惊心动魄的效果,一方面他选择了具有阳光男孩气质的汤姆克鲁斯扮演朗尼,当海军陆战队到朗尼所在中学做招兵宣传时,朗尼眼里放射出的报效国家的理想主义光芒,令观众怦然心动。那是一个“不要问国家为你做什么,而要问你能为国家做什么”(肯尼迪)的时代,汤姆克鲁斯把一个从小受到“尊敬政府、敬爱国家、信仰宗教”教育的美国主流社会的优秀青年,演绎得行云流水。这样一个健康、纯洁、高尚的爱国者形象,和后面他的长发、胡须、轮椅、酗酒的颓废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给观众造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无比的心理震撼,从而以个体生命

5、的被摧残解构了爱国主义。不能不说汤姆克鲁斯出色的演技,帮助斯通达到了进行人生色彩鲜明对比的目的。另一方面,斯通以其自由主义的电影理念,抛弃了对一个善恶分明的世界的渴望。他非常真诚地表现了朗尼爱国情感,但同样真诚地表现了在爱国主义的喧嚣沉寂后,个体生命对完整人生的渴望以及压倒道德激情的人性回归。朗尼对他的朋友说:“假如能保住下体器官,我愿意放弃一切信仰,用所有财富换回我的下体,再做完整的人”。朗尼渴望过正常人的生活,当漂亮的墨西哥妓女用性感的肉体压在他身上,而他自己无能为力时,朗尼无声地哭了,这是对曾经拥有而今已丧失的欲望的追悼,更是对在女人面前永远失去雄性征服能力而产生的耻辱。那是无声的哭泣,

6、因为所有的泪已经汹涌澎湃地倒流进了心里。爱国主义是一种高尚情感,个体生命的需要也是无法回避的选择,朗尼和观众所共同要面临的不是一个绝对真理,而是一堆相对的互相对立的真理。影片的高潮是朗尼酗酒后,在家和他母亲的争吵。当时已是深夜,朗尼回到家里又哭又闹,他母亲出来劝他。这时,他把矛头对准了自己一直热爱的母亲,他魔鬼附身一般地吼道“母亲,从小你就教我要热爱国家,相信上帝,要英勇杀敌。然而,这一切全是谎言,F*UCK you country!没有神,没有国家,只有我的轮椅和这根导尿管。”说着,朗尼当着全家人的面,解开皮带,从内裤里掏出了导尿管。笃信宗教的母亲,不能忍受郎尼对信仰的亵渎,狠狠打了郎尼一耳

7、光。郎尼却更加歇斯底里:“教堂里说,玩弄生殖器是罪过,但愿我有得玩”。母亲气得嚎啕大哭,禁止朗尼在弟弟妹妹面前提“生*殖*器”三个字。母亲哪里痛,郎尼的刀子就捅向哪里,他反复嚎叫着:“生*殖*器,粗大勃起的生*殖*器”。郎尼在自己被战争伤害得体无肤后,又以亵渎家庭传统价值观的方式把他挚爱的母亲伤害得更加体无完肤。对郎尼而言,战争使他付出了肉体和精神的双重代价。母亲因心痛自己儿子残废而受到伤害,又因郎尼攻击性的言论侮辱了她长期坚守的传统价值和信仰而受到伤害,更因感受到了郎尼被战争伤害而自己无能为力,于是再受伤害,朗尼母亲受到了三重伤害。这种叠床架屋式的伤害把战争对个体精神的毁灭性打击还原为了生活

8、中相爱的人之间的互相摧残,这一幕撕开了人与人之间一切温情脉脉的面纱。人像野兽一般呲着锐利的尖牙,在最亲爱的人身上胡乱撕扯血肉,露出了白森森的骨头。这一幕震撼人心,简直叫人喘不过气来,在这样残酷的现实面前,人们忍不住要问:爱国主义真的是至高无上的道德吗?我们从片中看到包括朗尼在内的许多人因爱国主义而受伤,同样我们也能从片中看到人们因爱国主义而保守了荣誉和尊严。斯通对爱国主义的质疑并非一边倒,甚至我们还可以认为爱国主义是他的另一条主线索,这就是片子的诡异之处。从这部电影中看得出来美国的家庭非常重视对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这教育包含了上帝与国家。朗尼父母是典型的美国白人中产阶级,一群孩子(五个),

9、一幢独立住宅,笃信宗教,饭前祈祷,母亲经常对朗尼进行着“正面教育”。当朗尼的战争不被示威者理解时,朗尼说道:“谁在保卫这些示威者的权利,是爱国的子弟。”这可以视为家庭长期价值观熏陶的结果,它间接地传达出了在美国作为一种常识的、民主自由的理念: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发表这些观点的权利。对朗尼而言,爱国是清晰的,爱国不仅是尊重政府,也是对美国生活方式与价值观的捍卫。所以,朗尼三番两次对周围的朋友、亲人说道:不热爱美国的人从美国滚出去。那种单纯的爱国热情,使人们重新回到了一个青春被更大的力量所裹挟,不用谈论爱情、只需社会责任感就可以成为偶像的时代。斯通在描写爱国主义时,态度非常严肃,并没因

10、为电影是反战主题,而对战争妖魔化,更没有为了服从于自己反战主题的需要而把爱国主义处理为一种不理性的激情,而是实事求是地展现出美国保守的传统价值依然占据社会主流的客观现状,然后在此基础上对美国政府的对外政策进行了抨击。有一个细节体现出了斯通对主流价值观的尊重。朗尼去战友威尔斯家道歉,因为郎尼在战场上误伤威尔斯。这是一件没有任何人追查的偶发事件,军队已经把威尔斯描述成了跟敌人英勇作战而牺牲的英雄。换句话说,壮烈牺牲对死者的家属而言,是一种荣誉的死法,算是不幸中的安慰。但朗尼这个煞风景的人,决定说出真相,即使真相会使自己在别人眼中成为“罪人”,即使真相会使威尔斯家人已经愈合了的伤口重新被撕开,并可能

11、因此而恨他。但朗尼仍然以基督受难的勇气选择了担当,牺牲了风平浪静,而把残疾之躯投入到了精神世界的风暴中。在我们感动于郎尼近乎残酷的诚实时,我们更感动于威尔斯父母的博大和宽容。朗尼说出真相后,空气似乎凝固了,过了一会儿,老威尔斯自豪地说:从我的曾祖父起,美国所有的战争,这个家庭都有人参加,这是我们家庭的传统。威尔斯的母亲则用怜爱的目光看着这个杀死自己儿子的“凶手”,说:朗尼,我们了解这么长时间以来,你心中的痛楚、度过的煎熬。在这里观众不仅聆听了爱国主义的严肃言说,更感受到了超越于爱国主义的人性光辉爱和宽恕。爱国、诚实、责任、宽容这些东西的存在,不因美国社会的日新月异而有所改变,这些价值就像深深埋

12、在河流下面的花岗岩,表面上也许看不见,但它顽强地起着美国社会中流砥柱的作用,潮流不能冲毁它,只能将它冲刷得更加光洁。当朗尼从一个参战者变成一个反战者时,他的台词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过去他慷慨地质问反战的人们:“国家有难时,你们在哪里?”、“不热爱美国的人从美国滚出去”。当他把越战看作是跋涉一万三千里对贫穷农民的征伐时,他呐喊道:“假如有人说,不热爱美国的人从美国滚出去,我要说,我爱美国,爱美国人民。但是提到政府,我的爱叫停我们的轮椅是你们阵亡将士纪念日,为什么用催泪瓦斯驱散我们,怕谎言被揭穿!”此时,朗尼已经把“国家”和“政府”两个概念区分得像麦子和麦壳一样清楚。他的爱国有了明确的指向性和清晰

13、的内涵,他的价值判断随之从爱国就要尊重政府变成爱国就要反对政府,对朗尼而言,变了的是爱国的内涵,不变的是爱国的情怀。在他身上,完美地演绎了道德与理性并存,激情与思想同在。所以,简单地说这是一部以反思越战为前提,从而解构爱国主义的片子是不恰当的。但若说是一部讴歌爱国主义的片子又是不准确的。爱国主义的道德情感与人性需要的冲突,本片并没有提供解决问题的明确答案。一般来说,我们总是习惯于找到明确的、可以解决人生悖论的道德信念,想以种种方式重新整饬生活世界的道德秩序和意义结构。生于 7 月 4 日以叙事性的陪伴和倾听的姿态,对这种习惯提出了严重质疑。也许这部影片最终想要表达的是:人生相对性和道德模糊性的悖论很难分析得清清楚楚,也没有这样做的必要,最终定论是不可能获得的。我想这是许多伟大的作品共同具有的特征,这样的作品还原了生活的复杂性,正如昆德拉所说:“事情比你想的要复杂,这是小说永恒的真理”(昆德拉论小说的艺术),我想,这也是电影永恒的真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