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通关 第二篇 高考技能跨越 2.1高考命题研究探源课件

上传人:shaoy****1971 文档编号:110894820 上传时间:2019-11-01 格式:PPT 页数:81 大小:8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通关 第二篇 高考技能跨越 2.1高考命题研究探源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通关 第二篇 高考技能跨越 2.1高考命题研究探源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通关 第二篇 高考技能跨越 2.1高考命题研究探源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通关 第二篇 高考技能跨越 2.1高考命题研究探源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通关 第二篇 高考技能跨越 2.1高考命题研究探源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通关 第二篇 高考技能跨越 2.1高考命题研究探源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二轮专题通关 第二篇 高考技能跨越 2.1高考命题研究探源课件(8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篇 高考技能跨越 第1讲 高考命题研究探源,特点一 熟悉中考熟悉 1年32考 【命题特点】 所谓“熟悉中考熟悉”是指命题人以学生所学教材的熟悉知识为依托,通过教材知识设置学生熟悉的背景或设问,其答案设置也来自所学知识和结论,意在考查学生熟练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判断分析历史现象或结论的能力。这类试题属于高考试卷中较为基础且难度一般的题目,也是学生获取基本得分的关键;从近年课标全国卷和其他各地课标卷命题来看,此种命题风格所占比例有逐渐增大的趋势。,【典例展示】 【典例1】(2015新全国卷高考T26)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动力之一是 ( )

2、A.坊市制度瓦解 B.土地集中加剧 C.农业技术进步 D.海外贸易拓展,【点拨】,【解析】选C。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据所学知识,唐宋时期的耕作技术已有很大进步,如江东地区的曲辕犁、稻麦轮作技术、筒车等,这推动了江南地区的开发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从而实现了经济重心的南移。故C正确。,【典例2】(2015课标全国卷高考T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他在原道中说:“吾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

3、,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 摘编自卞孝萱等韩愈评传,材料二 19世纪末,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二书,认为汉代以来儒者奉为经典的周礼左传等书,是汉代学者为王莽篡汉而伪造的,影响恶劣,导致“中国之民,遂二千年被(遭受)暴主夷狄之酷政”。他主张回归孔子所编定的诗经礼记等原典,理解真正的儒学精神。在他看来,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改革家,春秋便是孔子为“改制”而创作的。他甚至用西学来解释春秋,认为春秋公羊传中的“三世”说为:“始于据乱(世),立君主;中于升

4、平(世),为立宪,君民共主;终至太平(世),为民主。” 摘编自张海鹏等编中国近代史,(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对儒学有所发展。(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愈、康有为关于儒学认识的共通之处。(8分) (3)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孔子与儒学?(7分),【点拨】,【解析】第(1)题,结合孔孟的思想主张和汉代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说明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结合程颐、程颢和朱熹的思想主张,概括宋代理学对儒学的发展。第(2)题,韩愈和康有为都对汉代以来的儒学提出了质疑,都尊崇孔子之道;韩愈复兴儒学针对的是佛教和道

5、教盛行,康有为利用孔子的目的是宣扬维新变法思想,两者借助儒学为现实服务。第(3)题,运用辩证的态度、继承发展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孔子与儒学。,答案:(1)不同之处:孔孟思想核心是仁政、民本、教化,而汉儒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 发展:更加重视论语孟子,重视思辨,强调个人的修养与完善。 (2)回归原典、回归孔孟,否定后人的附会、杜撰之说,主张探寻儒学的精神实质,借助儒学为现实服务。 (3)应理智地看待孔子与儒学,不应盲目地肯定或否定;将真实的孔子与神圣化的孔子区别开来;借鉴其精华,摒弃其糟粕。,【策略指导】 1.前提:熟记教材主干知识,注意掌握重大历史现象的背景、表现、特点及影响

6、,奠定解答问题的基础。 2.关键:紧扣题干熟悉的背景,回忆历史现象的前因后果,逐项分析所列备选项,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3.链接:根据题干熟悉背景,判断出题目所反映的历史现象;考生注意要仔细认真地认识背景、回忆所学知识作出判断等。,【对应训练】 1.(2015淮北一模)有学者认为,从三公九卿制到三省六部制的演 变,是政治文明的一大进步。从制度变革层面看这里的“进步”是 指 ( ) A.中央机构行政效率提高 B.决策程序趋于规范化 C.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 D.分权制衡限制了皇权 【解析】选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省六部制中的中书省和门下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二者都是决策机构,决策程序由一个机

7、构转变为两个机构,体现了决策程序趋于规范化,故选B。,2.(2015邯郸一模)五四前期的新文化运动常常被称作中国的文艺 复兴。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 ( ) A.注重人的个性要求 B.构建了未来社会的政治蓝图 C.主张复兴传统文化 D.面临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解析】选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而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使人们的思想 得到空前的解放,故选A。,【备选习题】 1.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地抨击罗斯福,说他“叛变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其最有力的依据是 ( ) A.颁布紧急银行法 B.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 C.“

8、以工代赈”缓解失业压力 D.实行养老金和失业保险制度,【解析】选B。题干反映的是罗斯福新政中违背了资产阶级的利益,采取了有利于工人阶级的措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规定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允许工人与雇主谈判,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工人阶级的利益,故选B。,2.(2015洛阳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总统民主党人杜鲁门认为,在世界上任何地区发生社会主义革命,“无论是通过直接侵略还是间接侵略,将极权主义政权强加给自由国家人民,都破坏了国际和平的基础,从而也破坏了美国的安全”。美国要担当“世界警察”的责任,“必须援助自由人民以自己的方式来规划自己的命运。

9、全世界自由的人民指望着我们支持他们维护他们的自由。如果我们领导不力,我们就可能危及世界和平”。“杜鲁门主义”是美苏之间“冷战”正式开始的重要标志。为贯彻杜鲁门主义的原则,美国在经济方面推行了援助西欧的马歇尔计划,在军事方面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50年发动朝鲜战争,威胁中国,导致中美关系紧张。,材料二 1969年共和党人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时,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度介入战事的恶果在国内日益突显,再加上美苏争霸的态势以及世界局势的变化,迫使60年代末的美国对外战略已到了非调整不可的地步。1969年7月25日,尼克松在出访途中提出美国在亚洲的新政策,其要点是越战结束后,美国仍将发挥重要作用,并

10、恪守业已承担的条约义务。但除非受到核大国的威胁,美将鼓励其亚洲盟友自己承担国内安全和军事防务的责任。1970年2月8日,尼克松在向国会提交的第一篇国情咨文中,把只是针对亚洲的新政策正式发展为美国新的全球战略即“尼克松主义”,宣布要以“伙伴关系”“实力”“谈判”三原则作为尼克松主义的“三个支柱”。其内容是美国从实力地位出发,通过对话和谈判稳住苏联;承认西欧、日本同美国的“伙伴关系”,来获得盟国的支持,牵制苏联,达到战略收缩的目的;同时利用中苏矛盾,制约苏联,使美国在外交上有更大的主动权。并指出,其中心点是,美国将不再承担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赵平安、张仲明等主编 第二次世

11、界大战后世界经济政治和国际关系,(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杜鲁门主义”和“尼克松主义”的异同。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尼克松主义”出台的历史背景,并简析其影响。,【解析】第(1)题相同点,依据材料一、二中的关键信息从维护美国霸主地位、贯彻冷战政策角度回答;不同点,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从苏联、盟国以及中国的角度进行分析比较。第(2)题第一问背景,从美国的实力削弱、苏联力量上升、西欧、日本崛起,美国霸主地位动摇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与发展、中苏关系恶化等角度组织答案;第二问影响,依据所学知识从缓和了美苏关系、推动了中美关系的正常化、调整了美国与西欧、日本的关系以及维护了

12、美国自身的战略利益的角度说明。,答案:(1)相同:都维护美国霸主地位,以苏联为主要对手,贯彻冷战政策。 不同:对苏联:前者,以强硬为主,以进攻为主要策略;后者,以较软弱为主,以和谈为主要策略。对盟国:前者,加紧控制西欧等盟国;后者,放松对西欧等盟国的控制。对中国:前者,遏制、威胁中国;后者,致力缓和紧张的中美关系,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2)背景: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削弱了美国的实力,引起国内不满;该时期苏联力量上升,在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西欧、日本崛起,美国霸主地位动摇;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与发展,要求摆脱超级大国的控制;中苏关系恶化。 影响: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苏关系,有利于世界和平;推动了中

13、美关系的正常化;调整了美国与西欧、日本的关系,有利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有效地维护了美国自身的战略利益。,特点二 陌生中考熟悉 1年27考 【命题特点】 (1)所谓“陌生中考熟悉”是指命题人运用新的材料或全新情境为题干,其知识背景是陌生的或者说是全新的材料和情境,但设问导向是熟悉的或不一定陌生的,解题途径熟悉或不一定陌生,答案选项也一定是来自所学知识或者结论的题目;意在考查学生解读或判断题干背景材料,迁移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判断全新背景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或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 (2)这类试题属于高考试卷中新颖且难度中等以上的题目,且个别题目有时还比较难,也是学生能否得较高分数的关键,课标全

14、国卷在命题时主要以此种命题风格出现,且占的比例较大。,【典例展示】 【典例3】(2015全国卷T30)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它反映了国民政府 ( ) A.力图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 B.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 C.全力“围剿”红军的企图 D.试图削弱各地军阀的实力,【点拨】,【解析】选B。随着日本不断侵华,民族矛盾上升,国民政府在19331937年,在战略要地和重要城市以及交通线布置防御工事,这反映出国民政府对日持久作战的战略意图。

15、,【典例4】(2015全国卷T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0-2008年我国部分节假日一览表,上表能够反映我国节假日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点拨】,【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从给定的材料中提取信息,找到历史问题,然后对此进行说明和论证。通过比较表格中的信息,1995年以后我国的节假日天数明显增多,而且传统节日也逐步成为法定假日,这就是很明显的变化。然后,结合现代中国的史实,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分析其变化的原因,要求史学运用准确,做到史论结合。,答案:示例: 趋势:改革开放后法定假日总天数从少到多。

16、原因:实行改革开放,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休闲娱乐需求增加;增加假日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政府更加注重民生。(“示例”只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策略指导】 1.关键:读懂题干陌生背景所隐含的历史知识或学科能力,挖掘材料隐含的历史现象和本质。 2.关联:将陌生题干背景所隐含的历史现象和本质与所学知识进行合理地关联,迁移所学知识与能力素养。 3.筛选:将题干背景反映的历史现象,融入所学知识或筛选所给熟悉的选项,逐一鉴别,选出适合陌生题干背景的合理答案。,【对应训练】 1.(2015昆明一模)隋唐时期每个行业的行会都有共同的行规。行会的首要任务是协调与其他行业尤其是与官府之间的关系,如交纳税收、组织应役等,行会不限制行内成员的经营方式。材料说明行会的主要作用是 ( ) A.限制了行业内部存在的不良竞争 B.推动了政府抑制工商业政策的实施 C.确保本行业在手工业中的领先地位 D.发挥了政府管理私营手工业的职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