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微生态学-梅汝鸿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10877098 上传时间:2019-10-31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4.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物微生态学-梅汝鸿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植物微生态学-梅汝鸿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植物微生态学-梅汝鸿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植物微生态学-梅汝鸿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植物微生态学-梅汝鸿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植物微生态学-梅汝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微生态学-梅汝鸿(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植物微生态学,梅汝鸿 徐维敏 著,第一章 绪 论,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体与其周围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德国海克尔(Erst Haeckel)于1866年提出以来经历126个春秋已发展成一个庞大的学群,拥有100多个分科。,1、生态学(ecology),早期生态学,基本上都属于宏观生态学范畴。然而客观事物是由不同层次组成的,作为反映客观事物的科学也应该有不同层次。微生态学就是人们从宏观生态学向微观层次进行研究而发展起来的。因此微生态学是生态学的微观层次。而且宏观生态学规律必须通过微观生态规律对生物(人、动物与植物)产生影响。故忽视哪个层次都是不行的。,1977年原联邦德国

2、鲁西(Verbor Rusch)博士首先提出微生态(microecology),并在德国黑博恩(Herborn)建立起第一个微生态学研究所,主要研究应用活菌制剂治疗疾病(生理性细菌疾病),如选用大肠杆菌、双歧杆菌、乳酸菌等,也就是研究生态疗法和生态调控。1985年提出了一个新的定义“微生态学是细胞水平或分子水平的生态学”。 我国微生态学家康白教授提出了微生态学定义应为:“研究正常微生物与其宿主相互关系的生命科学分支”。也可认为是“研究正常微生物结构和功能,以及与其宿主相互关系的学科”。,2、微生态学(microecology),微生态学的定义应为:生物个体是由细胞组织和其体内微生物组成的复合体

3、,研究生物体内微生物组成、功能、演替;微生物与微生物关系;微生物与个体微环境关系的生命学科分支称之为微生态学。,(研究领域、应用目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微生态学的发展,微生态学和其它学科一样逐渐形成许多分支。,医学微生态学、 植物微生态学、 动物微生态学、 兽医微生态学、 工业微生态学等。,1.与(宏观)生态学,生态学从宏观来看是研究生物圈与地球本身的相互关系的生物科学。具体说是研究生物与环境(有生命和无生命的)的相互关系的学科。,2.与微生物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是生态学按生物类型分出的生态学分文,如植物、动物、昆虫等生态学分支一样。微生物生态学的理论、方法和科学资料是微生态学的重要信息

4、来源,但与微生态学并不同。,1)微生物生态学是按生物类型分出的生态学分支,属各论性质,而微生态学与(宏观)生态学是不同层次的等位分工,是属于总论性质的。,2)微生物生态学的对象是微生物与外环境(生命的和非生命的)的关系,而特别着重于与非生命环境如大气、水和土壤等的关系。而微生态学着重于微生物与寄主的相互关系,重点在寄主方面。,3)对微生物与环境的侧重点不同。微生物生态学侧重于微生物,而微生态学侧重于生物环境宏生物(植物、动物及人类宿主)。一个是微生物的微生态学,另一个是宿主的微生态学,两者侧重点不同。,3、微生态学与近缘学科的关系,微生物学是生物学,微生态学是生态学。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的分离

5、、培养、鉴定和致病作用等侧重研究微生物的致病作用。微生态学则是侧重于生态学,研究内生共生微生物与宿主的生态平衡、生态失调和微生态调控。 微生物学与微生态学两者不能互相取代,也不能互相吞并。,3.与微生物学,4、植物微生态学(plant microecology),任何植物个体都是其组织细胞与其体内微生物组成的复合体。植物微生物学即是研究这些微生物的组成、功能、演替,他们相互之间关系及其与寄主间相互关系的生命科学分支。,植物根际促生细菌(plant growth 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 是指自由生活在土壤或附生于植物根系的一类可促进植物生长及其对矿质营养的吸收

6、和利用,并能抑制有害生物的有益菌类。,植物微生态工程,将植物个体看做一个生态系,人为地对生态系进行干预,或将生态系当做工程来处理。 研究植物体内、体表微生物的组成和演替。不同种或品种植物体、体表微生物的组成和演替类同,研究各种微生物与植物的相互关系,微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不同组合的微生物与植物的相互关系。研究筛选体内、体表有益微生物,必要时按生产要求及人们的愿望改变其遗传性。将有益微生物扩大繁殖,再用到植物体上,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植物代谢程序,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以提高植物的产量,改善产品的质量,诱导寄主产生对有害生物的抗性,提高植株的抗逆性。,第二章 植物微生态学,1.植物病害保护发展史 植物

7、病害防治经历了“已病治病”到“未病防病”的发展时期。当今微生态防治标志植物病害防治进入“无病保健”的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第一节 植物病害保护发展史,1987年,综合防治:从农业生态的整体出发,根据有害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因地制宜协调应用必要的措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允许危害水平以下,以获得最佳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微生态调控:控制、调节微环境、寄主、正常微生物种群三者与病原物的微生物环境,使其有利于寄主而不利于病原物,或在影响寄主与病原物的相互关系中有利于寄主而不利于病原物,从而达到防治病害的目的。,20世纪初,以单一有害生物为对象进行防治,以消灭有

8、害生物个体为目标,成为化学防治几乎代替一切的“农药黄金时代”。造成抗药性产生,天敌被杀伤,一些有害生物再度猖獗。,1.50年代“柑桔黄龙病”的论战,第二节 植物微生态学的发展,柑桔树内是否带有病毒,各个柑桔产区的柑桔均带有病毒,为柑桔衰退病毒。用波尔多液有良好防治效果。,第二节 植物微生态学的发展,2.60年代“甘薯黑斑病”,甘薯整个生长周期的各个环节都带有病菌。 收获时机械损伤,病原菌趁机大量侵入,至甘薯发病。,收获甘薯,漂白粉消毒处理,清水处理,28,10天,28,10天,未发病,完全腐烂,甘薯一生不仅带有黑斑病菌,还带有能发生干腐病的镰刀菌。正常状态下,不发病。当外界条件有利病菌繁殖生长

9、,黑斑病菌与镰刀菌可以发生复合侵染。,第二节 植物微生态学的发展,3.70年代“板栗干腐病”,板栗干腐病系由许多真菌、类病原菌复合侵染所致,一类是寄生性高的病原菌:茎点菌、大茎点菌、拟茎点菌等;一类是寄生性弱、腐生性强的致病菌:丝核菌、镰刀菌、青霉菌。寄生性强的菌首先发难至种仁致病,寄生性弱的菌大肆扩展,造成整个种仁霉烂。,板栗干腐病菌在果园内到处存在,由花期侵染板栗,侵入后,以潜伏状态长期存在种仁内,在生长期栗棚、栗仁很少发病。,在采摘过程中失水及交售贮运中加水引起小病斑产生至腐烂。,“植物体自然生态系”确实存在,通过调节、控制植物体内微生态环境,可达到控制有害微生物危害的目的。,第二节 植物微生态学的发展,4.80年代陈延熙教授提出“植物体自然生态系”,植物体内、体表都存在着大量微生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它们之间形成了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1990年梅汝鸿教授提出了“植物微生态学”。,根部定殖(rhizosphere colonization):在有土著微生物存在的情况下,接种至种子和植物无性繁殖体表面部位的微生物在根部繁殖并持续其种群的能力。,示踪抗药双标记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