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10大文学家之二陶渊明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10845742 上传时间:2019-10-31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4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10大文学家之二陶渊明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中国古代10大文学家之二陶渊明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中国古代10大文学家之二陶渊明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中国古代10大文学家之二陶渊明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中国古代10大文学家之二陶渊明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10大文学家之二陶渊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10大文学家之二陶渊明(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中国古代十大文学家 系 列 介 绍 ( 依 据 有 关 资 料 制 作 ) 宁德职业技术学院 D W J,2,第 二 讲 汉魏六朝最为杰出的诗人 陶 渊 明,3,一 生平简介 二 作品与作品的思想内容 三 作品的艺术特色 四 诗人及其作品的地位与影响,4,一 生平 简介 1 概述 陶渊明( 365年427年 ),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 ,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 。 2 家

2、庭与时代背景 陶渊明曾祖陶侃 。外祖父孟嘉,晋代名士,娶陶侃第十女。祖父 ( 名字有二说,或名岱或名茂 ),父亲是个“寄迹风云,寘兹愠喜”的人,具体事迹已不可考。祖父、父亲均做过太守一类的官职。其父尚有一妾,生一庶妹,小陶渊明三岁,后嫁给程姓人家 。,5,八岁时陶渊明父去世,家境逐渐没落。十二岁庶母辞世,陶渊明后来作文章回忆这段往事时写道:“慈妣早世,时尚孺婴。我年二六,尔才九龄”(祭程氏妹文)。二十岁时家境尤其贫困,有诗可证:“弱年逢家乏”(有会而作)。 陶渊明生于东晋末年,社会政治腐败,各类社会矛盾突出,统治者内部争斗,农民起义的爆发,与北方少数民族冲突尖锐,社会动荡,民生凋敝。 这样的家

3、世与社会背景直接影响着陶渊明的成长、生活以及后来的文学创作。,6,3 三段不同的人生历程 陶渊明的一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 从少年到29岁 居家读书,从小受儒家思想影响,胸怀“大济苍生”之志,想为 国家做一番事业,但从小又受佛、老思想的影响,对园林恬静的生活颇感 兴趣,不喜欢复杂的政治生活。二十岁时,陶渊明开始了他的游宦生涯, 以谋生路。这时期培育生成了他伟大的人格与文学创作的深厚底蕴。 * 从29岁到41岁 屡进屡出 二十九岁时,他出任江州祭酒(此官职具体负责事务尚待考), 不久不便不堪吏职,辞官归家。,7,隆安二年(公元398年),陶渊明加入荆州刺史桓玄幕。不久, 再辞。 之后,母丧在

4、家居丧。三年丁忧期满,陶渊明想着“四十无闻, 斯不足畏”,再度先后出任镇军将军刘裕参军、江州刺史、建威将军 刘敬宣参军 。 义熙元年(公元405年)三月,陶渊明为建威将军刘敬宣参军, 经钱溪使都,有乙巳岁三月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诗云:“晨夕 看山川,事事悉如昔”,“眷彼品物存,义风都未隔”,“园田日梦想, 安得久离析”。其时,他动荡于仕与耕之间已有十余年,他已厌倦了 也看透了官宦生活。,8,义熙元年(公元405年)八月,陶渊明最后一次出仕,为彭泽令。 为官八十余日,因不愿束带迎接郡督邮,挂印辞归。 十三年间屡进屡出,他认识了政治与官场的黑暗,下定决心归隐 柴桑。 * 从41岁到63岁 ,23年

5、归隐生活。 归隐之初,生活还好。“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他舒适 惬意田园生活的写照。 义熙四年(公元408年)六月中,家中发生火灾,宅院尽毁,被迫迁 居。 义熙十一年(公元415年),朝廷诏征他为著作佐郎,他称病没有应征。,9,义熙十四年(公元418年),王弘 为江州刺史,约于此年或稍后一二年结交陶渊明, 二人交往甚好。有轶事量革履、白衣送酒。 元嘉元年(公元424年),颜延之为始安 太守,与陶渊明结交甚好,有轶事颜公付酒钱。 元嘉四年(公元427年),檀道济听闻陶 渊明之名,去看望他,赠以粱肉,并劝他出仕, 陶渊明却拒绝了他,所赠粱肉也没有收下。 同年,陶陶渊明卒于浔阳。他去世以后, 友

6、人私谥为“靖节”,后世称“靖节”。,10,4 相关故事 * 白衣送酒 王弘做江州刺史的时候,重阳节这天,陶渊明没有酒喝,就在东篱采了一把菊花,又坐在东篱旁边。过了一会,陶渊明望见一个穿白衣的人过来了,原来是刺史王弘给他送酒来了。陶渊明当即小酌一番,大醉而归。,11,* 颜公付酒钱 颜延之在当刘柳后军功曹这个官职时,曾经在寻阳和 陶渊明交情很好。后来颜延之在始安郡这个地方当官,在经过陶渊明住的地方时,便天天去陶渊明家。要走的时候,颜延之留下二万钱给陶渊明, 陶渊明全部把钱送到酒家,以便以后去拿酒方便些。无论贵贱人等,去造访 陶渊明,他有酒的时候便设酒宴一起饮酒,如果陶渊明先喝醉,他就跟客人说:“

7、我喝醉了,想去睡觉啦,你可以回去了。” 相关轶事还有许多。,12,二 作品 与思想内容 1 作品 陶渊明传世作品共有诗125首, 文12篇,被后人编为陶渊明集 卷之一 诗四言: 停云(并序)时运(并序) 荣木(并序)赠长沙公(并序) 酬丁柴桑答庞参军(并序)劝 农命子归鸟,桃花源记,13,卷之二 诗五言: 形影神(并序)九日闲居(并序)归园田居五首 游斜川示周续之祖企谢景夷三郎乞食诸人共游周家 墓柏下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答庞参军(并序)五 月旦作和戴主簿连雨独饮移居二首和刘柴桑、酬 刘柴桑和郭主簿二首于王抚军座送客与殷晋安别(并 序)赠羊长史(并序)岁暮和张常侍和胡西曹示顾贼 曹悲从弟仲德,

8、14,卷之三 诗五: 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二首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乙巳岁三月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还旧居戊申岁六月中遇火己酉岁九月九日庚戌岁九月中西田获早稻丙辰岁八月中于下潠田舍获饮酒二十首(并序)止酒述酒责子有会而作腊日,15,卷之四 诗五言: 拟古九首杂诗十二首咏贫士七首 咏二疏咏三良咏荆轲读山海经十三首 拟挽歌辞三首 卷之五 赋辞: 感士不遇赋(并序)闲情赋归去来兮辞,16,卷之六 记传赞述: 桃花源记(并诗)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 五柳先生传扇上画赞读史述九章(并序) 卷之七 疏祭文: 与子俨等疏祭程

9、氏妹文祭从弟敬远文 自祭文,17,2 作品类型 * 饮酒诗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诗人。他的以“醉人”的语态或指责是非颠倒、毁誉雷同的上流社会;或反映仕途的险恶;或表现诗人退出官场后怡然陶醉的心情;或表现诗人在困顿中的牢骚不平。,18,* 咏怀诗 陶渊明的咏怀诗以杂诗十二首,读山海经十三首为代表。杂诗十二首多表现了自己归隐后有志难骋的政治苦闷,抒写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可见诗人内心无限深广的忧愤情绪。读山海经十三首借吟咏山海经中的奇异事物表达了同样的内容,如第十首借歌颂精卫、刑天的“猛志固常在”来抒发和表明自己济世志向。,19,* 田园诗 陶渊明的田园诗数量最多,

10、成就最高。这类诗充分表现了诗人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认识和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和向往。 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创者。他的田园诗以纯朴自然的语言、高远拔俗的意境,为中国诗坛开辟了新天地,极大地影响到唐代田园诗派。如归园田居第三首就是有力的证明,这也正是他的田园诗意境的拔俗新颖之处。,20,* 散文辞赋 陶渊明的散文和辞赋也助力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或说实不亚于他的诗歌。特别是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和归去来兮辞,这三篇最突出表现其性情和思想,也最著名。,21,3 作品的思想内容 陶渊明是中古时代的大思想家。他的文学思想

11、是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 为了酣畅淋离地表现人生, 提倡艺术真实, 推崇文学的自然。 这是陶渊明文学思想的灵魂。 首先,他 既注重历史与生活的真实,更注重思想情感和襟怀抱负的真实,这就构建 体现完美的艺术真实。 其次,他不言教化、不事雕凿,注重情感的自由抒发,注重诗文的自然天成,这是 他对自然的理解, 表现其文学思想的独特性 。,22,* 陶渊明的人生和他的作品 具有深刻地批判社会现实的积极意义。 陶渊明对社会人事的虚伪黑暗有极清醒的认识,他的隐逸不是消极的逃避现实 ,因而具有深刻地批判社会现实的积极意义。 尽管他在漫长的隐居生活 、陷入饥寒交迫的困境时, 亦曾彷徨与动摇过,但

12、最终还是没有向现实屈服,宁固穷终生也坚守 做一个清白高尚的人,不做卑下陋俗的的官。 拒见郡 派督邮 ,挂印辞官 。 因而“不为五斗米折腰”传为千古佳话。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诗人。“形醉心 醒”,“寄酒为迹”抒发自己不 与 腐朽的统治集团同流合污的 品性,表现出诗人恬淡旷远的襟怀、孤傲高洁的品格。 因 此它的作品 虽平淡质朴却反映理想社会的追求与民心的向往,深得人民的喜欢。,23,三 作品的艺术特色 1 语言平淡,但情感深厚、内容丰富 陶渊明作品的语言平淡,但 却能把深厚的感情和丰富的思想 表达出来, 且富有情致和趣味。梁实秋曰:“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但是那平不是平庸的平,那

13、淡不是淡而无味的淡,那平淡乃是不露斧凿之痕的一种艺术韵味。” 运用农家口语, 却塑造出生动鲜明的艺术形象。苏轼云:“渊明诗初视若散缓,熟读有奇趣。如嗳嗳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又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大率才高意远,则所寓得奇妙,遂能如此,如大匠运斤,无斧凿痕,不知者则疲精力,至死不悟。”体现了一种“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王安石语)的巧妙构思。,24,2 善于应用白描与写意手法 他善于以白描与写意手法勾勒景物、点染环境,意境浑融高远又富含理趣。 语言精工本色,朴素真率,笔调疏淡,风韵深厚。但陶诗并非只有飘逸悠然、自然冲淡一种风格,也有金刚怒目的慷慨豪放。如咏

14、荆轲读山海经的“精卫衔微木”等。陶诗还善于将寄兴和自然美融为一体。他笔下的景物既是有象征意义的意中之景,又是生活中的实有之景。如拟古其七“日暮天无云”中所写“云间月”、“叶中华”,便既是月夜春景,又是比喻 人生最美好酣畅的短暂时光的。陶渊明笔下的景物往往被人格化,如青松、芳菊、归鸟、孤云,虽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景物, 却是诗人高洁性格的象征。,25,3 凸显 田园诗人的风格 陶渊明长于诗文辞赋,诗大多描绘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田园生活 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之一,其中的优秀作品寄寓着对官场与世俗社会的厌倦,表露 诗人洁身自好,不愿屈身逢迎的志趣, 当然有些也流露“人生无常”,“乐安天命”

15、等消极思想。 其艺术特色,兼有平淡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极为精炼,具有独特风格。 陶渊明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诗文重在抒情和言志。抒情、写景、议论紧密结合,情景交融, 反映了作者清高自赏和不与世俗同习的典型 品性。,26,四 诗人及其作品的地位与影响 南朝四代,士族掌权,整个社会上层追求声色犬马,社会极为腐败。诗人的人格、思想、生活方式 乃至作品与当时社会格格不入,但随着历史的发展,特别是唐代以后,诗人及其作品的地位与影响 ,日渐增大,以至今日。 主要表现在思想人品 与文学创作两个方面。 1 伟大人格与思想的影响 * 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的高洁人格对后世的影响可谓巨大 如, 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高适不愿“拜迎官长”与“ 鞭挞黎庶”而辞封丘尉; 南宋辛弃疾的“须信此爷翁末死古今长在。”(水龙吟); 近代龚自珍“陶潜诗喜咏荆轲江河侠骨恐不多”(舟中读陶诗三首)。,27,* 桃花源里的理想生活更为后人所向往 北宋王安石对“虽有父子而无君臣”的社会大加赞; 唐末的无能子、南宋邓牧的伯牙琴、康与之的昨梦录都曾描述过类似桃花园的理想世界; 白居易之晚年、苏东坡谪居海南的生活都从陶渊明的处世态度中寻求精神上的安慰。,28,2 作品艺术的影响广泛深远 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