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校word版答案全---2020届甘肃省高台县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110826435 上传时间:2019-10-3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50.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校word版答案全---2020届甘肃省高台县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精校word版答案全---2020届甘肃省高台县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精校word版答案全---2020届甘肃省高台县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精校word版答案全---2020届甘肃省高台县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精校word版答案全---2020届甘肃省高台县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校word版答案全---2020届甘肃省高台县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校word版答案全---2020届甘肃省高台县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18-2019学年甘肃省高台县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考试范围:人教必修1第14单元第卷一、选择题:本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周初年多地发生叛乱,周公东征,平定了殷地的“三监之乱”,征服了殷商在东方的势力后,分封齐、鲁、燕、卫等国。这说明西周时期A分封制是当时的一项制度创新B实现了对东方的垂直管理C分封制是巩固统治的重要手段D政治中心开始向东部转移2家(族)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自

2、古以来我国民间十分重视修订家谱,最可能是受到A古代禅让制的影响B古代宗法制的影响C古代分封制的影响D传统美德的影响3汤因比在人类与大地母亲中指出,统一了中国的诸侯国秦国国王嬴政采用了“始皇帝”的称号,这是因为中国历史上从未出现过一个拥有整个中华文明覆盖范围的中央集权型帝国。作者认为嬴政最大的贡献在于A废除分封制B实行郡县制C建立皇帝制度D开创统一格局4读下图,西汉刺史“以六条问事,非条所问,即不省”。这表明西汉刺史A定位准确,行之有效B吏治民情,无所不察C权力大,可先斩后奏D监察郡县官吏和豪强5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写到:政府一切最高命令,皆由中书省发出。待 主管长官侍中及副长官侍郎接获

3、此项诏书后,若反对此项诏书,即将原诏书批注送还,称为“涂归”。材料中“ ”指代的政治机构是A汉代“外朝”B唐代门下省C宋代政事堂D元代的行省6唐代科举考试中实行投卷、荐举制度。所谓“投卷”,就是参加进士科的考生可以将自己的文学创作择优编成长卷,投献给达官显贵或文坛名人以求得他们赏识,以提高自身知名度和及第机会。由此可见,唐代的投卷制度A使士族门第不再有吸引力B使科举制的地位日益稳固C导致攀结权贵的不良风气D客观上推动了文学的繁荣 7据记载,宋初曾派若干转运使赴各地供办军需,事毕即撤。宋太宗时于各路设转运使,除掌握一路或数路财赋外,还兼领考察地方官吏、维持治安等职责。宋真宗时转运使职权扩大并成为

4、一路之最高行政长官。以后又陆续设立提点刑狱司、安抚司等机构分割转运使的权力。转运使制度的演变反映了宋代A中央权力进一步强化B地方割据现象日益严重C中央与地方相互制衡D地方官员权力逐渐扩大8如下表主要反映出A古代中国地方行政诡秘多变和反复无常B古代王朝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C从秦朝到元朝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D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的矛盾与困局9下图是中国某朝代中央政府的组织图,结合所学判断其形成于哪一时期A秦始皇B明成祖C康熙帝D雍正帝10下面是关于古代雅典陶片放逐法的一幅漫画。这反映出A公民在审判时总能团结一致B陶片放逐法体现了分权制衡的理念C公民既是立法者又是审判者D该方式一定意义上维护了雅典民

5、主11古希腊雕塑家所有的雕塑作品都是在公共场所摆放,不用于装饰私人房屋。与雕塑作品一样,古希腊所有的建筑杰作也都是公共性的,希腊人的私人居所却简陋而朴素。这反映了在古代希腊A公民以城邦的公共生活为中心B城邦艺术作品主要服务于贵族C人文主义精神尚处于萌芽时期D民主政治限制了公民个体意识12罗马法规定,人生而平等,法律是人正义和非正义的标准,那些被法律认定为“不名誉”的人的行为,是无效的行为。这表明罗马法A保障了每个公民的权利B确立了法律至上的原则C关注人的道德以及价值D具有协调社会关系功能13“国王不能为非”是近代英国著名的宪法原则之一,即国王永远没有是非错误,国家政策中出现的一切错误都不能归咎

6、于国王,国王永远不对国家的任何政治决策负政治责任。英国这一惯例在近代A制约了英国资产阶级的权力B意在为国王的过失进行开脱C对英格兰政治传统有所捍卫D体现了“国王统而不治”原则14美国宪法制定者认为:联邦权力机构中,“由于司法部门最弱,故最易遭到立法和行政两部门的干预和影响,所以必须加以保障”。下列各项能体现上述原则的是,司法部门A拥有最高司法解释权B任命政府高级官员C审查国家财政预决算D组织法庭弹劾总统15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第九条规定:“参议院得组成最高法院,以审判共和国总统或部长及审理危害国家安全案。”此规定的主要意图是A实现权力的相互制衡B防止总统以权谋私和叛国 C立法机构兼掌司法权D限

7、制总统的政治经济特权16下图为某学生在学习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单元所做的课堂笔记。对其解读正确的是A共和之路举步维艰B议会粉饰君主专制C国家权力间制约与平衡D虚位君主统而不治17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说:“在英国人看来,这场战争是一场报复性的战争,是一个捍卫他们的通商权利、维护其国家荣誉、纠正在华英国官员和臣民所受不公正待遇,以及确保未来开放的必要行动。在中国人看来,这场战争主要是一场对鸦片的清剿。”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肯定英国人发动战争的正义性B中国禁烟运动是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C国家立场影响战争的性质D都抹杀了鸦片战争发生的实质18条约签订后,游历护照开始出现。护照的主要内容:

8、“兹有本国人名请照赴十八省游历,本领事深知系我国良民,为此给照,准其前往。故请烦大清执政大臣及各省文武官员验照放行,丝毫不得留难,并望以宾礼相待,随时照料。”据此可知A这一现象出现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B列强势力已深入到中国内地C中国的司法主权开始遭到破坏D地方官可以裁办寻衅滋事的外国人19有观点称“太平天国运动揭开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假如你认为该观点是正确的,那么最恰当的理由应该是太平天国运动A是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B规模大、时间长、影响深远C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主张D担负了反侵略反封建的任务20中国近代史上,某一个文件具有很强的空想性,为近代思想史提供了一种农民的大同模式;并且由于当

9、时阶级斗争的残酷性,其用心规划的土地制度成为一纸空文。“文件”是指A十二铜表法B天朝田亩制度C资政新篇D辛丑条约21下图漫画龙的挑战,实际上反映了中国近代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A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国民革命D八国联军侵华22晚清大学士徐桐,邸宅本在东交民巷,因恶见洋楼,他出城拜客不走正阳门,每每绕地安门而出。见义和团拳民遍街走时,徐桐喜盈盈道:中国自此强矣。这说明义和团A拥有广泛群众基础B深得清朝上层支持C具有反帝爱国性质D能够掌控京津形势23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传教士、教民与普通民众不断发生冲突而引发的案件迅速增多,但在1901年后数量又迅速递减,直至辛亥革命前后此类案件已渐趋为无。这一变化

10、最能够反映当时A中外民族矛盾日趋走向缓和B国人对西方的认识不断深入C西方各国加强对中国的控制D救亡的路径由自强转向革命24鸦片战争以来,不平等条约多以割地、赔款、开埠通商为基本内容,而辛丑条约却不再有割地、开埠等,虽有赔款,也并非列强的主要目的所在。这一变化A反映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B说明帝国主义侵华策略的转变C说明中国已被列强瓜分完毕D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25近代著名实业家张謇说“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变革而已。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这里的“迥然不同”主要是指辛亥革命A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结束君主专制并建立共和国C推动了民族资本

11、主义的发展D影响了社会风俗习惯的变化26“这一颗暴力的火星点燃了全国人民愤怒的火焰:商店关门罢工,工会罢工,学生运动较前更有组织,积极主动,声势浩大,北京的军阀关押了1 150 名学生在公众的普遍抗议下他们最终被释放。民族主义获得胜利,中国历史翻开新的一页。”中国历史翻开的“新的一页”是指A民族主义获得胜利B被捕学生予以释放C工人阶级领导革命D学生运动积极主动271927年3月,毛泽东说:“从前乡里人怕城里人,现在城里人怕乡里人。尤其是县政府豢养的警察、警备队、差役这班恶狗,他们怕下乡,下乡也不敢再敲诈。”这说明毛泽东认为A分清敌友是首要问题B必须发动农民参与革命 C革命就是打倒资本家D革命目

12、标是反对国民党28 “一切都变了,这是分水岭毛泽东牢牢地掌握了领导权,而且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宣布独立于莫斯科的指挥棒。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二十几个人在这里开会,是为了正式确定长征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从更深远的意义上说,则是中国共产主义革命运动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材料中的“分水岭”A表明中共具有较好的独立决断力B彻底清算了党内“左”倾教条主义C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D使中国革命道路出现了重大转折29毛泽东说:“我刘邓、陈粟、陈谢三路野战大军纵横驰骋于江淮河汉之间,歼灭大量敌人,蒋军处于被动地位起了决定性的战略作用。”上述军事行动A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B标志着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

13、攻C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D标志着国民政府在大陆统治覆灭30七七事变后,日军想在华北范围内,以强大的军事打击,速战速决,迫使中国屈服。因此,淞沪战役打响后,日方最初仅想以第3、第11师团组成“上海派遣军”应对,但随着对中国军队决心在上海“大打”意图的逐渐明了,而向上海增派兵力。这一材料A说明了中国政府对抗日有充足的准备B证明了日军扩大侵华战争是迫于无奈C反映了淞沪会战打乱了日军作战计划D体现了日本在侵华战略上比较被动第卷二、非选择题:本卷共2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31(2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明初,朱元璋借胡惟庸案废除了中书省,以防止大权旁落,还以“皇明祖训”的形式,

14、规定后代子孙一概不许设立丞相,如有提议设丞相的就以奸臣论处。然而,皇帝日理万机,终须有人辅佐,于是,明成祖时正式创立了内阁制度。所谓内阁,就是以一些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参与政务,协助皇帝。内阁的主要职责是为皇帝充当顾问。后来逐渐具有票拟、草拟诏书、平章政务、论思和备顾问的职能。到嘉靖、万历时,内阁地位越来越高,成为不是宰相的宰相,嘉靖帝自己也说,内阁首辅,“虽无相名,实有相权”。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十五讲材料二 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之后,过去一直由上议院主导议会权力的格局转变为下议院开始主导议会权力的格局。1707年,当时的英国理论上还是应由国王主持内阁,挑选阁员。但因当时的国王乔治一世不会说英语,使得内阁中一名大臣能够负责主持内阁会议,逐渐就发展出首相一职。1721年,下院多数党辉格党领袖、内阁首席大臣兼财政大臣沃波尔取代国王成为首届内阁首脑,国王的行政权力被剥夺,成为“统而不冶”的“虚君”。摘编自英国议会制政体理论与制度模式的相关分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内阁设置的原因及其主要特点。(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光荣革命后英国内阁的变化。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明代内阁与英国内阁不同职能特点的原因。(1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