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人如何培养健康的心理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10816717 上传时间:2019-10-3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1.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军人如何培养健康的心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军人如何培养健康的心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军人如何培养健康的心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军人如何培养健康的心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军人如何培养健康的心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军人如何培养健康的心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军人如何培养健康的心理(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军人如何培养健康的心理 一、 怎样确定自己的心理是否健康 人们往往认为身体没病就算健康。其实,这种看法是不全面的。过去,人们一提到健康,就以为只有生理方面的健康。实际上,心理方面的健康与生理方面的健康是同等重要的,二者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身心两方面的健康是相辅相成的。 人的心理怎样才算是健康的?以什么作为健康的标志?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因为心理健康和不健康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它不像躯体的生理活动,如体温、脉搏、血压、肝功能等那样明显,通过各种检查,把结果综合一下就可以知道。要检验心理健康与否,却是相当困难的。因为迄今为止,并没有一个公认的、一致的标准。不过,已有许多心理学家从不同的角度

2、对此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提出了各种观点。综合各家所长,我们认为心理健康的特征有以下几个标志: 1、智力正常。智力是人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和实践活动能力的综合。智力正常是一个人生活、学习、工作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因为,只有智力正常,才能对自身与周围环境和现实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困难等正确地加以认识,并能够采取有效的方法加以解决,从而使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工作和生活中充分地体现出来。 2、乐于学习和工作。心理健康的人对学习和工作总是具有强烈的兴趣,并对生活充满信心。他在工作和学习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并取得成就,从中获得最大的满足和喜悦。 3、情绪稳定、乐观、心境良好。情绪

3、是人心理组成的重要内容,对人的身心健康影响甚大。健康的人能经常保持愉快、乐观、自信、满足的心情;热爱生活,积极向上,对未来充满希望;善于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与周围环境保持平衡,该激动则激动,该冷静则冷静,做到表达适度,适可而止。当遇到不幸和痛苦时能自行解脱,很快地恢复平衡,不会长期陷入悲观绝望之中而不能自拔。 4、善与人相处,人际关系和谐。人是社会的一员,也是群体的一员,所以人际关系的适应至关重要。健康的人乐于与人交往,能与多数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有不少知心朋友。在与人相处时,能保持诚实、公正、谦虚、热情,能体验到安全感和别人的友情。 5、具有正常的行为和协调的个性。心理健康的人行为具有自觉性

4、和目的性,意识清醒能调节支配自己的行动,其所思、所言、所做是一致的,并符合社会规范要求。其认识活动、情绪反应、性格特点等心理活动与行为方式统一和谐、相互协调。 6、心理、 行为符合年龄特征。人的心理和行为总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发展变化的,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具有相对应的不同心理及行为。心理健康的人具有与同年龄多数人相符合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如儿童应活泼,成人应稳重。一个人的心理和行为若经常严重偏离自己的年龄特征,如儿童经常像老年人一样独坐一隅,沉默寡言,成人时常像儿童那样喜怒无常,好吵好闹,则是不健康的心理状态。 军人心理健康与一般人的心理健康有联系也有区别。由于军队任务特殊,要求严格,对军人心理健

5、康的要求比传统意义上的标准要高。一般来说,军人心理健康应具备以下条件: 1、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乐于奉献。 2、具有应付各种复杂情境的能力,不畏艰险、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3、能够正确地面对现实,有抵御挫折的能力。 4、积极向上,精力充沛,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5、能够正确评价自己,自信,自尊,自制。 6、乐于交往,善于合作,能够保持和发展融洽互助的战友情谊。 7、情绪稳定、乐观、开朗,对未来充满希望和信心,并不排斥应有享受。 8、善于发挥自己的军事技能,在紧急情况下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尽管我们制定了上述标准,但在对其理解和实际运用中,有以下几点需要说明: 第一、上述标准是军人心理健

6、康的共性特点。没有全部达到上述标准的人并不就意味着心理不健康,但在某一标准方面极端异常的人,必定是属于心理异常的。 第二、心理健康的标准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它受时代、民族、文化等因素制约,会随着时间、地点、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第三、心理健康有一定的时间概念。异常心理和行为的偶尔出现不能成为心理变态的依据,而异常心理和行为究竟维持多久才能属于变态或病态,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第四、心理不健康不等于有精神疾病。有精神疾病者在某些具体标准上仍可能表现得很正常。 第五、心理健康并不意味着完美无缺,它只是个体在自身和环境许可下的一种最佳功能状态。人们应为实现这样的标准而努力,但又不必因未达到上述标

7、准而沮丧。 第六、尽管有关心理健康的具体标准人们不一定能完全达到,但是,上述的8条原则性的标准是我们军人保持心理健康所必须努力追求和培养的。 心理健康与心理失调是一个复杂动态的过程。在人的一生中,心理健康或心理失调有时是交替出现的。当一个人处于心理失衡时,只要积极地进行心理的自我调整,就可恢复心理健康的状态。即便是出现了心理疾病也不要紧,只要通过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心理疾病也会消失的。 二、 怎样看待影响军人心理健康的因素 制约军人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很多,但最主要的是军事环境的影响。军事环境包含自然环境、生活工作环境、训练环境和作战环境。由于军队的性质和任务的特殊,生活环境、工作秩序、作风纪律、

8、人际关系和工作性质等都有别于一般群体。这些环境特点对培养人的能力、促进健康人格的形成有积极作用,但同时对某些适应不良者又有消极影响。 1、自然环境对军人心理的影响 部队担负着保卫祖国的神圣使命,特别是对于许多驻扎在边疆、高原、海岛、沙漠、草原等艰苦环境下的部队来说,恶劣的条件不但对官兵的生理功能有不利的影响,而且对其心理功能也有影响,甚至会导致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常见的心理障碍主要有: (1)孤独心理 常期驻守在海岛、高原、沙漠和草原等人烟稀少的偏远地区的小分队,他们面对的是一望无际的海洋、层峦叠嶂的群山、荒无人烟的沙漠和野兽出没、毒虫到处爬行的森林。他们时常要与恶劣的环境抗争,进而产生紧张、

9、寂寞、恐惧和孤独的情绪。 (2)焦虑心理 由于驻地远离内地,交通不便、消息闭塞、缺乏必要的信息,导致军人与内地亲人联系沟通困难,难与亲人团聚,难以分担和解决家庭忧愁,进而可出现烦躁不安、担心忧虑等情绪表现。 (3)抑郁心理 在高山缺氧、寒冷或炎热的气候、营养的缺乏、过度的沉寂等因素的影响下,不但可发生一系列生理功能障碍,还会由此使军人对环境的适应失去信心,出现抑郁情绪,并且伴随着相应的行为改变。 2生活工作环境对军人心理的影响 部队生活环境的特点是生活紧张有序、行动步调一致、组织纪律严明、上下级关系密切等。这些特点对正处在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不平衡阶段的青年人来说,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是,有少数个

10、性缺陷的军人也会产生一时性的适应障碍。 (1)饮食习惯适应 部队成员来自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在饮食习惯上有很大的差异,如南方籍战士喜吃米饭,而北方籍战士却吃惯了面食。由于地域气候的差异,蔬菜种类的不同,因此,无论是南方籍战士到北方,还是北方籍战士到南方,都有一个饮食习惯的适应问题。 (2)制度适应 部队生活紧张、整齐划一、组织纪律严明,而且带有一定的强制性。每个军人必须严格遵守部队纪律和各项规章制度。军人只有不断地培养高度的自觉性和较强的自律自制性,才能适应紧张的军事生活。这种要求,对大多数军人来说,通过培养锻炼,都会很快适应。但对少数人,尤其是年龄较小、家庭经济条件优越、自理能力差、个性脆弱

11、的战士来说,适应起来就比较困难。他们往往表现出紧张畏缩、过度自我束缚等心理状态,甚至产生食欲不 振、睡眠困难等症状。上述情况一般多见于新兵和刚入校不久的军校学员。 (3)工作分工和岗位变换适应 军人在职业选择上,有时会遇到违心屈就的情况。例如,在具体工作安排、任务分配、转换环境、职务变动以及复员转业等问题上,可能发生希求乐从与被迫屈就的矛盾,造成心理困扰。 3、训练环境对军人心理健康的影响 军事训练是部队的中心工作和主要任务,它具有针对性强、训练强度大、训练环境复杂、目标要求严格等特点。如果不能适应这种训练环境,就可能发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严重者甚至可产生心理障碍。通常有以下几项心理障碍:

12、 (1) 认知功能障碍 在高海拔、寒冷、炎热、噪声、振动、加速度作用等环境条件下进行训练,心身负荷大、易于疲劳,会出现一系列认知功能下降的症状表现。例如,在高海拔地区训练,由于脑组织缺氧,可引起视觉反应延长,暗适应能力下降,记忆、理解、计算、判断能力降低等智力障碍;还会出现运动迟缓、反应迟钝、姿态改变、手指颤抖等心理运动能力障碍,并难以完成熟练的精细动作;在噪声和振动条件下,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活动的紊乱,出现疲劳、头痛、睡眠障碍、注意力分散、动作不协调、言语表达迟钝等症状。 ()情绪表现障碍 训练强度过大、时间过长、科目太难、目标太高以及训练伤病的发生,不但造成生理上的过度疲劳,还会伴随着情绪

13、的改变。情绪的改变主要表现是消极、被动、紧张、焦虑或抑郁。在海拔以上训练,由于缺氧对脑功能的影响,有些人可出现喜悦、话多等兴奋症状;有的人则产生嗜睡、头晕、精神不振、表情淡漠等症状;还有的人出现“欣快症” 、战时和执行急难险重任务环境对军人心理的影响 在战时和执行急难险重任务时,由于部队进入战备状况,作息时间不规范,参战人员经常面对应激情境。疲劳、饥饿、恶劣气候和复杂的地理条件、睡眠剥夺、连续作战等是导致战时应激障碍的重要环境因素。由于缺乏战斗经验和投入战斗的思想准备,第一次看到伤亡的悲壮场面,以及从前存在的神经症及性格障碍等,这些都可成为导致战时应激障碍的个性因素。虽然战士战时应激是战场上和

14、执行急难险重任务时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但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应激的过度状态,则可出现一系列生理和心理功能的改变,减弱或丧失战斗能力。 战时应激障碍的主要表现类型有急性战斗反应,慢性战斗反应和精神创伤后应激性障碍。 () 急性战斗反应 急性战斗反应是参战和执行急难险重任务后数小时内发生的失能性心理反应。在生理上有中枢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改变。在心理上有认知功能、情绪状态和行为能力的改变。 知功能改变的表现有:言语障碍,感觉异常,注意力涣散,记忆障碍,思维障碍,想法怪诞等 情绪改变的主要症状是:焦虑、恐惧、抑郁、精神错乱,过度烦躁,对事物漠不关心等。 行为改变常出现以下一些行为异常:强烈战栗和攻击性行为,不知掩蔽和自我保护,不知照顾同伴,过多的无目的的动作,哭泣,优柔寡断,孤独,固执等。 ()慢性战斗反应 慢性战斗反应,又称为战斗疲劳或战斗衰竭,是长时间处于战斗应激状态下的结果。慢性战斗反应的特点是具有低活度生理状态,并有保全和退缩的征象和症状。 慢性战斗反应的表现有:以前掌握的技巧丧失,挫折耐力降低,固执己见,偏执狂,脱离群众,过度饮酒,抑郁、失眠,体重减轻,便秘,思维和动作变慢,双目呆滞,工作能力降低丧失。 (3)精神创伤后应激性障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