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位经济理论 探析

上传人:f****u 文档编号:110789243 上传时间:2019-10-31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61.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位经济理论 探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区位经济理论 探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区位经济理论 探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区位经济理论 探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区位经济理论 探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区位经济理论 探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位经济理论 探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扬州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2期 区 位 经 济 理 论 探 析 陆 满 平 概 要 区位经济理论是关于人类经贸活动地域空间组合优化的理论。它的基本宗旨 是寻求人类经贸活动的空间法则。区位经济理论是区域经济学最根本的理论基础,区域经济 学就是从古典区位论中演化出来的一门新学科。在市场经济新形势下,本着解放思想,破除 姓“资”姓“社”的障碍,对区位经济理论进行全方位的重新探索、分析与评价;重新认识 区位经济理论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诸多直、间接指导价值和启示作用,“古为今用,洋为 中用”,更好地奠定我国区域经济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 区位经济理论 区域经济学 空间布局 一、区位经济理论

2、的形成与发展 区位经济理论亦称空间经济论,简称区位理 论(Location Theory) ,是关于人类活动特别是 经济活动地域空间组合优化的理论。它含有微观 和宏观两方面的内容。微观区位理论是指关于具 体生产部门或经济设施分布地点的优化选择;宏 观区位理论则是关于一国总体生产布局或一地区 综合布局的优化方案。区位经济理论源于古典经 济学,也是现代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11 古典区位论阶段 古典区位论从单一的企业或中心出发,研究 成本和运费的最低化。早在18世纪,欧洲古典 经济学家如法国的康提隆、亚当 斯密、德国的 毕什等探讨并论述过运费、距离、运输等对工业 分布的影响。但作为一种学说,区位

3、论则产生于 19世纪20 - 30年代,其标志是1826年德国农 业经济学家屠能 (J HVon Th nen) 的著作 孤立国的出版。19世纪初,德国的农业面临 由庄园式向自由式转变,提出了耕作业和畜牧业 的土地利用以及同市场的关系问题。屠能从区位 地租出发,得出了农产品种类围绕市场呈环带状 分布的理论化模式,从而为以后区位论中两个重 要规律,即距离衰减法则和空间相互作用原理的 出现作了准备。为此,后来的区位理论界,一致 将屠能尊为区位理论的鼻祖。 19世纪中叶以后,西欧的机器大生产空前 发展,基础性工业,特别是钢铁工业的区位问题 提到日程上来。在西欧钢铁工业兴盛的背景下, 出现了对区位因子

4、和最小运费点的讨论。最早是 19世纪80年代德国经济学者龙哈德 ( W Launhaldt)讨论的由原料产地、燃料产地和销 售市场构成的“区位三角形”,提出了第一个产 业区位优化的定量模式。20世纪初,区位论又 一位大师韦伯 (A Weber)出版了两本关于工业 区位论的著作,即工业区位论 区位的纯理 论和工业区位论 区位的一般理论及资本 主义理论 。韦伯认为,决定工厂最佳位置的因 子,除运输成本外,还有劳力成本和集聚,这就 是他的最小费用点的三个指向。他根据19世纪 60年代后德国和西欧的工业发展资料,建立了 推理和应用的区位论体系。 21 近代区位论阶段 近代区位论从一个地区和城市出发,研

5、究市 76 工作单位:扬州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邮政编码:225001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场配置的最优化。把区位论由古典学派转换为近 代学派的大师,首推德国学者克里斯塔勒 (W Christaller)。他认为在区位经济理论研究上, 既 要运用经济学原理,又要通过地理调查树立样 板。带着这种观点,他于30年代初写了德国 南部的中心地 。他从研究地图上的聚落分布开 始,通过调查研究,确立了中心地方论的一系列 原理:三角形聚落分布、六边形市场区的框架; 等

6、级序列和门槛人口的内涵;根据市场、交通和 行政原则得出的网点类型。德国的另一个经济学 者廖什 (A Losch)在7年之后,写了区位经 济学一书,用同克里斯塔勒相似的模式解释加 工工业区位,从而形成了工业区位研究的市场学 派。廖什的中心地研究是自下而上的,这与克里 斯塔勒的中心地研究相反。 31 现代区位论阶段 现代区位论是从整个国民经济出发,研究宏 观经济地区布局的最佳化。20世纪30年代初, 瑞典著名经济学者俄林 (B Ohlin)写了区际 贸易与国际贸易一书,认为屠能和韦伯的古典 区位论是孤立的微观理论,而把区位研究同地域 分工和区际国际贸易结合,这就把贸易理论看成 区位论的一部分,从而

7、成为一般的宏观理论。后 来,经济学者把前一种微观理论称之为特殊区位 论,后一种宏观理论称之为一般区位论。第二次 世界大战之后,空间价格平衡理论和投入产出模 型大兴于世,俄林的一般区位论逐渐成为区域研 究的基础。40年代,美国学者乌尔曼 ( E Ullman)将克里斯塔勒的理论介绍到美国 ,引起 美国和其他英语国家的重视。50年代,戛里逊 (W Garrison)在西雅图华盛顿大学讲学便是从 推广和应用中心地方论开始的。克里斯塔勒的理 论被成功地用来解释城镇聚落的分布、城市零售 商业的区位等问题。60年代,区位论侧重研究 人类经济空间组织内在机理,普及了用蒙特卡罗 法建立的随机扩散模式和时空地理

8、方法,开始了 区域预测的新纪元。从70年代起,区位论开始 向动态化迈进。80年代以来,英国的威尔逊 (A Wilson)和比利时的爱伦 (P Allen)结合耗散 结构和突变理论,分别就空间相互作用模式和中 地论结构进行动态模拟,取得了很大的理论突 破。 1 近几年来,区位论的研究一直建立在时间 动态分析和中长期预报的目标体系上,其理论得 到了不断的深入和发展,系统论、信息论和运筹 学方法,使区位经济理论和应用大大向纵深发 展,主要表现在: (1)从单个经济单位的区位决 策发展到地区总体经济结构及其模型的研究; (2)从抽象的纯理论模型推导,变为力求接近实 际的区域分析及建立在实践中可应用的区

9、域模 型,以提供实际的具体决策标准; (3)区位决策 的客体除工业、农业、市场以外又扩展到范围广 泛的第三产业设施; (4)区位经济理论的研究形 成了两个既相互联系又有区别的方向,即区域科 学方向和人文地理学区域分析方向; (5)采用了 数理统计、投入产出法、电子计算机等新方法和 新工具,加强了区位经济理论的生命力和解决实 际问题的功能; (6)突出了诸如集聚因子与集聚 过程、市场地域结构与空间集聚的关系、区域经 济结构合理化、城镇和区域性基础设施的合理发 展与空间结构、人文现象的区域模型及地域关系 等区位经济理论重大课题的研究。 2 二、对主要区位经济理论的评析 11 屠能的区位理论 在屠能

10、著名的“孤立国”模式的理论假定条 件下,他认为,在什么地方种植何种作物最为有 利完全取决于利润。而利润P则是由农业生产 成本E、农产品的市场价格V与把农产品运到 市场上的运费T等三个因素决定的。用公式表 示就是: P = V -(E + T)。 屠能的区位理论的中心思想是要阐明:农业 土地利用类型和农业土地经营集约化程度,不仅 取决于土地的天然特性,而且更重要的是依赖于 其经济状况,其中特别取决于它到农产品消费地 (市场)的距离。这样屠能就从农业土地利用角 度阐述了农业生产的区位选择问题。 屠能在论证中广泛地运用了当时已经流行的 英国古典经济学中的价值法则、地租等方面的理 论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

11、。他所使用的方法则是当 时在理论研究中普遍采用的抽象法,或称“孤立 化”方法。后来的区位论,特别是空间相互作用 和城市地域结构理论,无不以屠能的学说为出发 点。 屠能对区位经济理论的主要贡献是: (1)屠 能采用的“孤立化”研究方法,为以后区位论学 者所广泛沿用; (2)屠能从级差地租出发,建立 86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了合理的农业集约化经营模型,这不仅被广泛地 应用于农业,而且也被广泛应用到工业和地区布 局的研究中; (3)屠能以从生产地到消费地

12、之间 的运输费用差异,建立了农业生产的空间差异模 型。这一主导因素分析法成为区位研究的基本立 足点。 3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技术的发展,屠能的 理论模型与现实存在的农业区位之间出现了差 异。例如现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使生产地与消 费地之间的经济距离和时间距离较之它们的地理 距离大为缩短;通过经济政策,制定特殊运价 率,使得远离消费地的地点也可能生产单位重量 价值较低的产品。因此,到了运输业高度发达、 运费在农产品市场价格中所占比重愈来愈小的今 天,过分突出运输费用显然是无法与现实模型相 一致的。新的农业布局区位论认为,任何农业模 式都是多个因子综合作用的产物,在不同的历史 条件下,不同的因子

13、所起的作用也会随之发生变 化。 21 韦伯的区位理论 为了分析工业区位的形成以及建立其理论体 系,韦伯首先引用了“区位因子”(Standortfakor) 这个前人未曾用过的概念。韦伯的区位因子,包 括从自然到社会的各类工业区位形成的条件,但 主要是经济因子。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就是研究 各种区位因子对工业布局的吸引作用,所以,围 绕区位因子,韦伯提出了一系列概念,从而构成 了其区位理论的指标。韦伯把影响工业区位的因 子分为3类:一般区位因子与特殊区位因子;地 方区位因子与聚集、分散因子;自然技术因子与 社会文化因子。韦伯认为,上述各种区位因子 中,只有少数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可以作为 “纯”理论

14、研究的出发点,而其他多数只对某些 工业部门的布局有影响,可以放到各个具体工业 部门的布局,即“经验”论中去研究。韦伯在他 的“纯”理论研究中选用了3个区位因子加以分 析:运费、劳动费、聚集效益。据此,他又把为 工业寻求最优区位的工作分成3个阶段来进行: 第一阶段,暂定劳动费与聚集效益因子都不起作 用,孤立地研究在只有运费因子单独起作用的情 况下,工业最合理的布局模式;第二阶段,研究 在加进了劳动费因子的作用时,上述工业布局模 式将发生何种变形;第三阶段,研究当加进聚集 效益因子的作用时,这一工业布局模式又会相应 地发生何种变形。 韦伯是工业区位论的奠基人、古典区位论的 系统阐发者,是第一个集前

15、人研究之大成,并把 工业布局理论系统化的人。他的理论曾为西方经 济学界所接受,并被用来广泛指导工业布局实 践,从而奠定了韦伯在区域经济学中的地位。 随着工业布局实践渐趋复杂,韦伯的工业区 位论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1)韦伯过分强调运 费、劳动费等因子的作用,而忽视了许多重要的 社会、经济、自然、国防、技术等因子对工业区 位的影响; (2)在区位因子的处理上,没有考虑 的是“纯技术性”的因子,实际上,运价率、国 家区域政策、利息、新技术的应用以及地租等因 子,都会使韦伯所阐述的因子关系大大复杂化; (3)韦伯过分突出了部门布局的研究,而忽视了 地区布局的研究; (4)韦伯的区位理论是一种局 部

16、均衡理论,主要是从个别工厂的角度出发,考 察一个生产单位,从运费工资方面确定区位点, 而对整个区位问题,即一般均衡理论涉及很少。 同时,他的理论基本上是一种静态的纯区位研 究,这种研究假设其他许多条件不变,但现实中 一切因子均在不断变化,所以在实践中,必须代 之以动态的对策讨论,即多因子的动态区位研 究。这方面,当前流行的地区投入产出模型、区 位动态规划和过程分析方法,均是较好的手段。 31 克里斯塔勒的区位理论 克里斯塔勒的区位理论是从城市或中心居民 点的供应、行政、管理、交通等主要职能角度, 论述城镇居民点和地域体系的,后人称之为“中 心地理论” 。该理论深刻揭示了城市、中心居民 点发展的区域基础及等级 规模的空间关系, 有时亦称城市区位理论。 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的概念建立分3个步 骤:一是根据已有的区位理论,确定个别经贸活 动的市场半径;二是引进空间上组合一起的概 念,形成一个多中心商业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