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态学复习 资料

上传人:f****u 文档编号:110775096 上传时间:2019-10-3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生态学复习 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农业生态学复习 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农业生态学复习 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农业生态学复习 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农业生态学复习 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业生态学复习 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生态学复习 资料(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此资料仅供参考,不得依赖!军军与你相知相伴到永远!农学专业农业生态学末考备考复习参考资料各位同学:揣摩考点、识破亮点、巧抓重点、攻克难点,是末考备考复习过程中的四大秘诀,也是我们巩固知识、加深理解、强化记忆的得力技巧。希望广大同学能够勤奋备考,诚信应考,亮出真才实学,考出优异成绩。建议大家在复习的过程中结合课本及课堂笔记,并根据自身实际就本资料中出现的相关失误与漏洞请自行补充完整,由此带来的不便还望你见谅。在此祝大家新年快乐!-军军第一部分:生态农业与持续农业一、生态农业及其产生的原因1、生态农业:运用生态系统中生物共生和物质循环再生原理,采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吸收现代科学成就,合理地组织农、林、

2、牧、渔、加等产业,以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协同发展的农业生产系统。2、产生的原因:现代农业有许多负效应,推动了生态农业的产生,主要表现在能源过度消耗、水资源需求量大,供需矛盾突出、成本增加、污染加剧、人口压力不断增大、其他问题如种植结构的单一化,水土流失等。二、生态农业的基本原理1、整体效应原理;2、生态位原理;3、食物链原理;4、物质循环与再生原理;5、生物的相生相克原理;6、生物与环境的协同进化原理。三、生态农业技术体系内容整合与排版:军军 【 第 9 页 共 9 页】 QQ:944697749(本号欢迎大家附真实姓名验证加入)1、多维集约用地技术(多熟种植、立体种养)。2、物质的多层次利

3、用技术A.动物粪便的多层次利用(作为腐生生物的食物源、肥料化、基质化、能源化);B.秸秆的多层次利用(直接还田为肥、堆肥还田、作为动物的饲料、基质化、能源化);3、物质的良性循环技术(种养结合、立体种植、水土保持技术);4、生物防除病虫草害技术(利用轮作、间混套作技术来控制病虫草害;通过收获和播种时间的调整来减少病虫草害;利用生物天敌来控制病虫草害);5、生物能源及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技术(沼气的开发利用技术、地热能的开发利用技术)。第二部分:农业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一、农业资源分类1、按可更新的能力可以分为可更新的自然资源和不可更新的自然资源。2、按贮藏性可分为可贮藏性资源和流逝性资源。二、

4、农业资源的特点整体性、地域性、变动性、多用性、数量的有限性(数量有限;利用水平有限;资源结构不匹配)和潜力的无限性(技术的潜力是无限的;农业自然资源是可更新和可以循环利用的)。三、农业资源合理投入的理论依据1、报酬递减率:资源转换系统的某一必要资源当其输入量从零开始不断地增加,开始时系统的输出量很快,当输入达到一定水平后,输出量的增速逐渐减慢,停止甚至出现负值。2、投入依据(1)相关指标:A.边际产量(MP):投入一个单位必要资源所引起的产量增加或者降低。B.平均产量(AP):总产量与总投入的比值。C.弹性指数(Ep)=A/B.(2)资源的适宜投入区Ep1大量投入;0Ep1继续投入;Ep0停止

5、投入四、环境污染的分类1、根据污染物的降解性可分为不易降解的和易降解的两类。2、根据污染的对象可分为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生物富集污染四类。五、土壤污染的防止途径1、控制污染源(控制工业三废的排放、合理地利用化学肥料、科学地利用化学药剂)。2、提高土壤的自净能力(提高土壤有机质的含量、优化土壤的物理技术)。3、人工改良(采用化学的改良方法、种植特殊的植物,驱除土壤中的有害物质、控制土壤的氧化还原条件、改变耕作制度、工程改良)。第三部分: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流和价值流一、信息的组成:信源、信道、信宿。二、信息的特性:1、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2、具有实质性和传递性;3、具有扩散性和可扩充性

6、;4、具有共享性;5、具有差异性和转换性;6、具有时效性和增值性;7、具有可压缩性。三、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流和价值流1、农业生态系统信息的功能:A.信息可以使农业生态系统中无序的能量和物质结构有序化;B.增强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2、价值流的作用:A.衡量农业商品的尺度;B.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杠杆;C.农产品流通和支付的重要手段。3、价值流的特点:A.价值流依附于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起作用。B.现代农业生态系统的价值流对信息流的依赖性增强。C.价值流也可以脱离物质流、能量流而独立流动。第四部分: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一、物质循环的相关概念及基本类型1、相关概念:A.生物地化循环-各种化学元素

7、和营养物质在不同层次的生态系统中,沿着特定的途径从环境到生物体、从生物体到环境不断地流动而形成的循环。B.营养物质循环-生物生活必不可少的各种元素和无机化合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运动。C.生物量-在某一特定的观察时刻,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内贮存的有机物质的总量。D.循环物质-某一种物质暂时离开贮存库,但并未离开生态系统,并经过一定的时间后重新返回贮存库的物质。2、类型:地质大循环、生物小循环。二、生态系统中能流与物流的关系1、能流与物流同时存在,相伴而行,不可分割。2、能流是物流的动力,物流是能流的载体。3、能流与物流都遵循守恒原则。4、就生态系统而言,能流主要来自于太阳能,是无限的;而物流是有限的且

8、分布不均匀。5、能流是单向的,而物流是多方向的、反复循环的。6、能流逐渐递减并最终全部离开生态系统,而物流是改变其形态,可在系统中永恒存在。三、温室效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1、可使部分植物的产量提高。2、扩大部分植物的栽培区域。3、可能导致大气环流减弱,从海洋到大陆的水汽量减少,进而使降雨减少,干旱加剧,直接影响农业生产。4、使得极地的冰盖层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陆地面积减少。5、对部分作物的生长造成不利影响,如禾谷类作物的株高降低、不育小穗增加等。6、可能引起农业病害或虫害的加剧。四、农业生态系统中氮循环的来源及调控途径1、氮素来源:生物固氮、化学固氮、电离固氮。2、调控途径:充分发挥生物固氮作

9、用,提高固氮能力;发展工业固氮;动植物残体及排泄物尽量返还农田;要控制土壤中氮的非生产性消耗。五、农业生态系统中水分循环的调控1、保护水源,涵养植被。2、修建水资源调蓄工程。3、要合理地利用地下水。4、开发利用虐质水。5、发展节水农业。六、农业生态系统中养分循环的特征和模式1、农业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养分输入和输出量。2、农业生态系统内部养分的库存量较低,但流量大、运转快。3、农业生态系统的养分保持能力弱,容易造成流逝。4、农业生态系统的养分库包括了植物库、动物库和土壤库。5、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在库与库之间的一般路径是“土壤植物动物土壤”。6、农业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各个库所完

10、成一次循环所需时间不同。7、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养分的供求容易造成不平衡,这种不平衡由生物的生物学特性来决定。七、保持农田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平衡的途径1、设计合理的种植制度(增加归还率较高植物的种植比例;建立合理的轮作制度;选择适宜的种植模式)。2、建立合理的土壤耕作制度。3、建立科学的地力培育和防护制度(施肥上有机无机结合;综合防除病虫草害;建立科学的防护林体系)。4、要实行农、林、牧、渔相结合的农作制度。5、农产品的就地加工,提高物质归还率。第五部分: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能量转化的基本原理1、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可以转化、能量守恒)。植物合成能量=植物固定能量+呼吸能量+其他损失能量。2、

11、热力学第二定律(能量衰变定律)。二、食物链的概念及类别1、概念:源于绿色植物的“食物能”通过一系列吃与被吃的关系而连接起来的序列。2、类型:捕食食物链、腐生食物链、寄生食物链、混合食物链。三、食物链的特点1、在同一食物链上,常包含有食性和生活习性不相同的多种生物。2、在同一生态系统中可能有多条食物链,它们的长短不一,营养级数目不同。3、不同的生态系统中所包含的各种类型的食物链比重不同。4、在任何生态系统中,各类食物链总是协同起作用。四、食物链加环1、概念:指在原有的食物链中,引入新的生物环节或去除某一生物环节以增加系统的生物转化利用途径和提高经济效应的食物链调节措施。2、加环途径:在生态系统中

12、引入捕食性的动物;控制原有食物链的某些有害食物链;引进生产环。3、加环类型:生产环、增益环、减耗环、复合环(稻田养鱼)、加工环(技术植入的过程)。五、食物网1、概念:在生态系统中,由于一种消费者同时取食多种食物,而同一种食物有可能被多种消费者所取食而形成的食物链之间的网状结构。2、食物网的功能:食物网使得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直接或间接地联系在一起;由多物种多食性的生物所组成的食物网增加了系统的稳定性;食物网提高了系统的补偿功能;食物网是维持生态系统相对平衡并推动生物进化和自然界发展演变的主要动力。六、农业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特点1、农业生态系统的食物链的构成是按照人类的生产目的安排的,具有高效性

13、。2、农业生态系统各营养级的生物种群都是在人类的干预下执行各种功能,具有不完全性。3、农业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具有较强的可调控性和可开发性。4、农业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包括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是无机物质有机化和有机物质无机化过程的统一。5、无机物质的有机化发生在生态系统内,但有机物质的无机化可能发生于系统外。七、生态系统中能流的主要途径1、太阳能以化学潜能的方式贮存于生产者体内。2、化学潜能沿食物链逐级传递。3、人工投入的辅助能促进了化学潜能的转化。4、能量以农产品的形式输出生态系统。5、能量以呼吸消耗、维持能以及未利用的方式输出生态系统。6、有机残体贮存的化学潜能经分解者分解后无效损耗。八、林德曼效

14、率:下一级营养级固定的能量与上一级营养级固定能量之比。生态效率:各种能流参数中任何一个参数在营养级之间或者在营养级内部的比例关系。生态效率计算时常用的指标有呼吸、同化、吸收、固定等。九:结合笔记掌握一下初级生产与次级生产的相关概念、作用及提高途径等知识点。1、初级生产:也称为第一性生产、自养型的生产,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绿色植物和光合菌能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把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生产。2、初级生产力: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生产者所积累的能量或物质的数量。3、次级生产:指初级生产的部分产品经过异样生物的采食和同化,合成肉、奶、蛋、皮毛等动物性产品的生产过程。4、次级生产力:指在单位时间内各种异样生

15、物直接或间接消费绿色植物制造或形成的动物性产品的数量。十、次级生产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1、转化农副产品,提高利用价值。2、生产动物性的食品,改善人类的膳食结构。3、促进物质循环,提高生态系统的机能。4、提高农副产品的经济价值,增加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5、提供动力。十一、影响次级生产能量转化的因素以及提高次级生产力的途径1、影响因素:动物的品种、饲养的方式、饲料的质量、喂养的技术。2、提高途径:改善次级生产者的构成,使初级产品得到多次的转化;充分发展水生养殖;充分利用腐食性食物链进行生产。第六部分:农业生态系统一、生态系统的概念及基本特征1、概念: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物组分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具有一定结构、执行一定功能的有机整体。2、基本特征:A.生态系统是生态学中的一个结构和功能单元,属于生态学研究的最高层次。B.生态系统内部具有自我调节的功能。C.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三大基本功能。D.生态系统中营养级的数目受限于初级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多少,一般来讲,自然生态系统营养级的数目不会超过5-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