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城市的复兴与第15课中世纪文化-2.ppt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0770682 上传时间:2019-10-31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10.7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3课城市的复兴与第15课中世纪文化-2.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第13课城市的复兴与第15课中世纪文化-2.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第13课城市的复兴与第15课中世纪文化-2.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第13课城市的复兴与第15课中世纪文化-2.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第13课城市的复兴与第15课中世纪文化-2.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3课城市的复兴与第15课中世纪文化-2.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3课城市的复兴与第15课中世纪文化-2.ppt(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单元中世纪西欧(515世纪) 西欧封建制度的特征C,政治: 封建制度的产生 B 等级君主制 B 经济: 中世纪庄园 A 城市的自治 B 文化: 大学的兴起 A,第13课城市的复兴 与 第15课中世纪文化,该地图选自缪尔历史地图集(1911年),思考:古代罗马的城市为什么消失了?,泰晤士世界历史地图集,乔治斯安东尼罗什格罗斯的画作: 匈奴人安提拉洗劫高卢的罗马城市,卡尔巴甫洛维奇布留洛夫画作: 西哥特王阿拉里克攻打罗马城市,随着蛮族的入侵 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西欧罗马时代的城市 大多衰败没落 经济一度十分落后,一、城市的复兴,1.背景: 阅读材料,找出中世纪城市兴起的原因: 公元10 世纪 ,

2、欧洲大陆的政治格局逐渐安定下来。阿拉伯人向欧洲的扩张得到遏制,东西方的势力达到暂时的平衡。不断骚扰欧洲大陆的斯堪的那维亚人退了回去,东斯拉夫人和匈牙利人的入侵也被击退 了。欧洲进入了一个相对和平的时期,经济也随之开始复苏。 黄洋欧洲中世纪城市的兴起与市民社会的形成,一、城市的复兴,1.背景: 阅读材料,找出中世纪城市兴起的原因: 10到11世纪的欧洲,随着铁犁等先进工具的广泛使用,二圃制和三圃制已普遍取代了原始的耕种方式主要农作物的平均产量由8至9世纪的种一收二,上升为种一收五农产品总量显著增加,在满足农村人口需要的同时还出现了剩余。 手工业技术的进步使之演变为许多需要专门技巧的部门,如冶铁、

3、制革和纺织等。由此,一般农民没有能力继续从事手工业生产;手工业者则要求摆脱人身依附关系,突破庄园限制,成为自由的小商品生产者。这就使得手工业和农业的分离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脱离农业的手工业生产已不再是为了满足领主和生产者自身的需要,其目的在于追求交换价值,各类商人遂应运而生,商品交换日趋活跃。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前工业文明与地域性历史 ,一、城市的复兴,1.背景:,汉斯哥伦德的画作,NUERNBERG纽伦堡,Die Burg城堡,12 Ansichten der Burg12张城堡的画片,城市形成的过程(11世纪开始),生产力的发展(农产品剩余,劳动力富足)、西欧政局相对稳定,手工业技术的进

4、步成为专门技巧的部门,自由的小商品生产者出现,商品经济发展,手工业和农业分离成为必然。,追求交换价值,商人应运而生 聚集到港湾、河口、城堡等中心附近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墙的矗立,这些地方逐渐演变为城市,一、城市的复兴,1.背景: 11世纪开始,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再度兴起。,一、城市的复兴,1.背景: 11世纪开始,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再度兴起。,新兴城市主要集中在哪些地区?,比较一下两座 城市的相同之处,1472年的佛罗伦萨城,哈特曼舍德尔的画作1493年的纽伦堡城,(尼德兰)老勃鲁盖尔的画作:尼德兰寓言(局部), 1559年,黑死病 BLACK DEAT

5、H,(尼德兰)老勃鲁盖尔的画作: 死神之凯旋(局部), 1562年,普拉多艺术馆,马德里。,14世纪黑死病在欧洲的蔓延,文献选读,英王亨利二世给予林肯城之特许状(1170年) 任何人在林肯城之居留期已达一年零一日,且已照章纳税,任何具有申请权之人亦未提出要求,而此人能按照本城之与习惯证明此具有申请权之人在此期间确在英格兰国境以内,但并未提出不利于彼之异议,则予将准许彼等与过去法律一样,继续以市民身份居住予之林肯城中。 郭守田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中古部分 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问题:这段材料,反映出中世纪城市的什么特点? 城市市民不乏逃亡农奴,市民必须照章纳税,国王是名义上城市拥有者。,

6、“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Stadtluft macht frei,最初,在德国,农奴逃往城市只要住满一年零一天,就获得了人身自由。 “城市的空气在一年又一天后使人自由”,中世纪城市的特点,城市多建于交通便利之地,靠近港湾、河口或交通枢纽 城市内部拥挤不堪,建筑凌乱,公共设施十分落后,卫生条件极差 出现了新兴的“市民阶层” 城市争取自治的斗争连续不断,一、城市的复兴,1.背景: 11世纪开始,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再度兴起。 2.特点:城市规模都相当有限;设施滞后,环境脏乱,容易产生大规模瘟疫蔓延,市民阶层产生。,西欧中世纪城市复兴之初,城市所在地的领主往往在市内享有一系列经济特

7、权,如在一定时期内垄断某些商品的出售权、公共炉灶和磨坊的占有权、免费食宿权,以及要求各类工匠无偿提供劳动服务的权利等等。 后来这些权利大多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各种赋税,有时数额相当大。据统计,莱茵河上的关卡12世纪末为19座,13世纪末增至35座,14世纪末增至50座,15世纪末更是高达60座。由于征税缘故通过该流域的商品成本提高百分之一百。封建过分贪婪,严重影响城市经济活和经济利益。 汤普逊著:中世纪社会经济史:3001300年 (上、下册),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本。,二、城市的自治,1.背景: (1)中世纪城市都建于封建领地之上,城市处于各级封建主的控制之下。 (2)为了营造有利于商品

8、经济发展的环境,城市展开了争取自治的斗争。,中世纪,每个庄园都有自己的法庭、军队和行政管理制度,庄园的领主对庄园内的农民享有司法权、征税权和政治统治权。国王对此也无可奈何。 白乐天、李凤飞: 世界通史, 光明日报出版社。,琅城是法国东北部最富有的城市之一,是毛纺织业中心,其统治者是贪得无厌的主教高德里。12世纪初,琅城市民付出大宗赎金,向主教和国王路易六世(11081137年)买得自治权。但是,不久之后,高德里背弃誓约,又要重新统治该城。1112年,愤怒的市民发动起义,高呼“公社”的口号,杀死了高德里及其帮凶。路易六世及法兰西北部的封建主派遣军队进占琅城,强行取消公社。琅城市民坚持斗争,于11

9、28年再度得到路易六世的特许建立公社。琅城公社在残酷的环境下,存在了200多年。 资料来源:刘明翰:世界史中世纪史, 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根据以上案例,你能归纳当时城市自治权利获取的途径吗?,二、城市的自治,1.背景: (1)中世纪城市都建于封建领地之上,城市处于各级封建主的控制之下。 (2)为了营造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的环境,城市展开了争取自治的斗争。 2.自治斗争目的:争夺城市的司法权和行政权。 3.方式:金钱赎买和武装斗争。 4.结果:完全自治; 部分自治; 仍处于领主控制,三、等级君主制,封建割据制约了商业的发展,领主之间的私战导致了社会的不安定。因此,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消除

10、封建割据,在政治上实现国家的统一,(必须)建立以王权为代表的中央集权的政府。 世界中世纪政治史,三、等级君主制,1.背景: (1)12世纪后,随着城市的复兴和商品经济的活跃,英法等国的王权呈加强之势。 (2)以国王为代表的中央集权势力和新兴的市民阶层在共同利益驱使下,力图携手打破封建割据局面。,国王与参加等级代表会议的哪一等级携手? 目的是什么?,位于最下层的骑士与国王有没有直接的依附关系? 这种制度对西欧产生了什么后果?,三、等级君主制,1.背景: (1)12世纪后,随着城市的复兴和商品经济的活跃,英法等国的王权呈加强之势。 (2)以国王为代表的中央集权势力和新兴的市民阶层在共同利益驱使下,

11、力图携手打破封建割据局面。 2.政权形式: 王权借助等级代表会议实施统治,贵族和市民共同参政,在一定程度上分享权力。,1265年,英国召开第一次议会,法国首次三级会议举行地巴黎圣母院。,腓力四世,法国三级会议(1302),三、等级君主制,1.背景: (1)12世纪后,随着城市的复兴和商品经济的活跃,英法等国的王权呈加强之势。 (2)以国王为代表的中央集权势力和新兴的市民阶层在共同利益驱使下,力图携手打破封建割据局面。 2.政权形式: 王权借助等级代表会议实施统治,贵族和市民共同参政,在一定程度上分享权力。 3.形成标志: 13世纪下半叶起,英、法相继出现新的权力机构等级代表会议,与会者大多为教

12、会贵族、世俗贵族和城市市民,等级君主制随之登上历史舞台。 1265年召开的英国议会和1302年举行的法国三级会议标志着英、法两国等级君主制的初步形成。,4.影响: (权力集中)在等级君主制时期,司法和军事等权力渐渐集中到中央,等级代表会议则主要掌控国家赋税的批准权和分摊权,市民阶层的利益和要求受到重视。 (推动政治经济发展)等级君主制相对于早期政治混乱和割据状态具有历史进步意义,推动了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形成于西欧封建制度形成的过程中。,形成于西欧封建制度确立以后。,8世纪上半期的采邑改革,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发展,各级封建主通过层层分封土地,逐渐形成了封建等级制度。,12世纪以后,随着城市

13、的复兴和商品经济的活跃,英、法等国的王权呈逐渐加强之势,以国王为代表的中央集权势力和新兴市民阶层在共同利益的驱使下,力图携手打破封建割据局面。,是国王与各级封建主组成的统治秩序和政权形式。国王居于最上层,其下依次是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骑士处于最下层。各级封建主只服从于自己的上级封建主,与其他封建主没有依附关系。国王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但是实际权力有限。,是王权借助由教会贵族、世俗贵族和城市市民组成的等级代表大会实施统治的一种政权形式。,各级封建贵族,贵族和市民阶层共同参政,在一定程度上分享权力。,封建领主势力坐大,王国陷于分裂割据状态。,使王权得到加强,市民阶层的利益和要求开始受到

14、重视,推动了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大学的兴起,博洛尼亚大学,在中世纪,“大学”一词的含义十分模糊。一小群人以任何目的聚在一起就可以叫大学,是个行会或者是学术团体,没有复杂的建筑群,但享有特权,人员包括教师、学生,学生来自遥远的四面八方,学习三学语法、修辞学、逻辑学,四艺天文、几何、数学、音乐,学成后可以申请教学资格证,也可以继续学习医学、哲学、法律。学校可以是讲师团管理,也可以使学生组织管理。,巴黎大学,当时西欧各国政府对大学的态度,经主教们、修道院长、公爵们、法官们和其他显贵们议定,朕特宣布:一切学者,尤其是讲授神圣法律的学者,为进行教育而旅行,各地不得有任何留难,并应确保他们的安全。 各

15、种教师献身知识,以知识启迪民众,引领民众顺服上帝及其仆人即朕,理当受到保护、支持。 1158年11月,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发布命令,教学内容: 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 法科课程分民法与教会法两类。 医学课程讲授希腊的希波克拉底和阿拉伯医学家的著作。 神学课程讲授圣经及经院哲学家的神学著作。 从教学内容中我们可以看出中世纪大学有哪些特点? 中世纪大学比较重视神学教育;同时教授古典哲学和罗马法。,大学通过向学生收取学费来维持学校的日常运作,校长和教师统一由行会和市政当局共同聘任。 中世纪大学享有种种特权,如许多大学有权设立特别法庭,享有内部自治的权利;大学教授拥有裁判权,凡外人与大学生发生诉讼

16、时,均由大学审理;大学师生免除赋税及兵役;大学还有颁发任教特许证和授予学位的权利等。 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中世纪大学有哪些特点? 中世纪大学为自治团体,不隶属于教会,又不受制于地方,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可以较为自由地研究学术。,教学和作业,听讲,作业,四、大学的兴起: 1.概念:大学即学生和教师组成的联合团体 2.原因:城市复兴和商品经济的活跃,新兴的市民阶层出于经济活动的需要,强烈要求开展世俗教育,大学由此而兴起; 教会为了在更大范围内研究和传播神学也支持大学的创办。(最早的大学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 3.影响:大学的世俗教育性质为日后的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准备了条件。,总结归纳 西欧封建制度特征: 经济:西欧封建制度产生于6世纪下半叶,11世纪基本确立。 形成:罗马帝国时期的封建因素和日耳曼人是氏族制因素共同催生出西欧的封建制度。 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