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17—18学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地理试题(答案)$.doc

上传人:ha****o 文档编号:110764390 上传时间:2020-02-2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17—18学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地理试题(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安徽省17—18学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地理试题(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安徽省17—18学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地理试题(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安徽省17—18学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地理试题(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安徽省17—18学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地理试题(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安徽省17—18学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地理试题(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17—18学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地理试题(答案)$.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屯溪一中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地理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第I卷(选择题 共50分)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下图是我国某乡村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上图示乡村的人口增长现状是( )A. 少儿比重大,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B. 环境优美,老年人口迁入多C. 医疗卫生水平高,人口死亡率下降 D. 受经济因素影响,人口迁出率高2该乡村人口现状给当地带来的不利影响是( )土地撂荒 养老服务难以保障 劳动力短缺 就业压力增加 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

2、境恶化A. B. C. D. 3上图示乡村可能位于我国的( )50403020100504030201001020304005001020304050自然增长率()()出 生 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甲乙丙丁A. 浙江沿海地区 B. 河南中部地区 C. 新疆南部地区 D. 上海郊区读人口增长模式示意图,回答:4.如果图中甲、乙、丙、丁表示同一地区不同历史阶段的人口增长过程,按照人口增长的一般规律,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 B.丁-丙-乙-甲C丙-丁-乙-甲 D.乙-丙-甲-丁5.若该图中甲、乙、丙、丁表示不同地区的人口增长模式,则最有可能表示目前我国的是( )A.甲 B.乙 C

3、.丙 D.丁复活节岛是一个孤悬于南太平洋中部的小岛,与最近陆地的直线距离超过1900公里。考古发现,大约在公元600年左右,该岛开始出现人类活动。下图为复活节岛人口总量与环境承载力的关联变化关系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6.据图可知,复活节岛( )A.在纯自然状态下提供的物资可以养活大约6000人B.t2时期,环境承载力的提高主要得益于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C.t3时期,整个岛屿的社会发展最为繁荣安定D.t4时期的生态环境优于t1时期7.复活节岛人口数量与环境承载力的关联变化说明( )A.环境承载力的大小只受自然资源因素的影响B.人口数量的变化不受环境承载力的制约C.人口数量只能低于环境承载力D.环境

4、承载力是维持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底线人口老龄化系数与人口老龄化程度呈正相关。下图为2000年和2010年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空间分布图,表示了我国县域人口老龄化空间分布的总体格局及沿特定方向的变化趋势。读图回答下列各题。8.2000-2010年间,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空间分布的变化特点是( )A. 部分地区下降 B. 全国各地升高C. 南北差异扩大 D. 东西差异缩小9.该时期南部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人口政策的调整,人口出生率增加 B. 医疗事业的发展,人口死亡率下降C. 社会经济的发展,外来的人口增加 D. 产业结构的升级,外来的人口减少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

5、读图回答。10.图7中最有可能是住宅区的是( )A. B. C. D.11.沿甲-乙方向,气温、地租变化趋势曲线最有可能的是( )A B C D 下图左图为某市目前的348路公交车运营线路示意图,右图为该市1995年的348路公交车站牌。读图,回答第下列问题。12. 目前348路公交车沿线( )A站点1附近人口数量昼夜差异大 B站点3附近适合建大型批发市场C站点14附近适合开发高级住宅区 D站点15周边高楼林立,建筑密集13. 与1995年相比,目前348路部分站名的变化 右图直接反映了图示地区( )A交通通达程度的提高 B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C地域分化程度的降低 D土地地租水平的提升城市绿心是

6、指主要承担城市中心生态功能和游憩功能的绿色空间。对于城市组团绿心,需要在保护发展原有绿色空间的基础上适当提倡复合利用空间,发展多种生态复合产业,形成复合型城市绿心。右图示意城市组团绿心网络格局,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4下列产业活动最适合布局在“绿心”区域的是( )A. 文具用品批发 B. 生物制药 C. 农产品加工 D. 服装制造15我国东部沿海城市打造城市绿心将会( )A. 增加城市竞争力 B. 改善城市交通状况C. 增加地下径流量 D. 减缓城市“空心化”现象下图我国某种经济林木主要分布区的气候资料图,读图回答。16该经济林木可能是( )A柑橘 B枇杷 C苹果 D荔枝17.我国西南地区成为该

7、经济林木的适宜产区的影响因素及与北方相比其优势分别是( )A纬度较低 品质优 B土壤肥沃 品质优 C光照充足 鲜果上市时间早 D海拔高 鲜果上市时间早下面四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是世界上著名的农业生产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8关于甲、乙、丙、丁四地的农业区位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草类茂盛,光热不足 B.乙地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C.丙地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 D.丁地地势平坦,水网稠密19关于甲、乙、丙、丁四地农业生产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粮食商品率高B.乙地机械化水平低C.丙地水利工程量大D.丁地市场适应性强下图表示三种农业部门单位面积纯收入的空间变化,读图

8、回答1-3题。纯收入距市场远近XYZmnopq20代表农业部门分界线的字母是( )A. oq B. pqC. mp D.np21XYZ依次代表的农业部门可能为( )A. 花卉蔬菜、大牧场放牧、乳畜业 B. 小麦种植、大牧场放牧、乳畜业C. 花卉蔬菜、乳畜、大牧场放牧 D. 花卉蔬菜、小麦种植、大牧场放牧下图中甲、乙、丙三地属于不同的农业地域类型。读图回答22. 与甲地相比,丙地A劳动力充足,生产规模大 B市场广阔,农产品商品率高 C工业发达,机械化水平高 D精耕细作,单位面积产量高23.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春旱严重,影响冬小麦返青B乙地交通的改善,削弱了产品对本地市场的依赖C丙地光照充足

9、,农作物一年三熟D三地自然条件的差异,决定其农业地域类型不同天麻是我国千年传统的药膳滋补品。主要分布在我国云、贵、川等地。人工种植宜选山区的缓坡地,土质以排水良好的砂壤土为好。由于气候不宜,北方地区一直没有大面积种植。2011年在北京昌平区,通过控制温室大棚的温度和湿度,实现越冬种植,“南麻北移”成功。2012年产量达30万斤,新鲜天麻开始供应首都市民餐桌。阅读资料回答。24云、贵、川等地种植天麻的有利自然条件有A.平原广布 B. 土壤粘性大 C.水热条件适宜 D.水源不足25北京昌平引种天麻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A.地形和水源 B.交通和劳动力 C.气候和土壤 D.市场和技术第II卷(综合题 共

10、50分)26(1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改革开放后,由于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北京、上海、广州3个城市的人口规模持续快速增大。下图是2010年3个城市外来人口分省统计情况。25.5%安徽(1)归纳北京、上海、广州3个城市外来人口来源的共性特点。(6分)(2)分析河南、四川、湖北3省在北京、上海、广州外来人口中均占较大比例的原因。(4分)(3)诸如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超大城市是否应限制外来人口?请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6分)27.城市化过程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对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 读某城市19492015年发展统计图。2015200219

11、9919961993199019851975196219492015200219991996199319901985197519621949材料二 该城市中心与郊区平原的数据比较表。 注明: 径流总量= 地表径流+地下径流 降水量 径流总量 地表径流 地下径流 (1)据材料一描述该市城市化水平提高的表现。(4分)(2)结合材料一中的右图,说明该城市发展对郊区农业的影响。(4分)(3)据材料二,运用水循环的知识分析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8分)28、图是“我国部分农产品优势产区布局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8分)(1)东北地区和长江流域都是我国重要粮食产区,比较两地农业生产的差异。(8分)东北地区长江流域主要粮食作物农业地域类型优势社会经济条件(2)从自然条件分析:西北地区棉花种植的优势条件是 限制性条件是 。 (4分)(3)东北和京津沪都是我国牛奶优势产区,东北牛奶产区主导区位条件是 ,京津沪牛奶产区主导区位条件是。(4分)(4)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主要目的是(双选)(2分)A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B加快城镇化的进程C因地制宜发挥地区优势D为城市提供丰富的原料高一地理DABAD BDACA CABBC CDCDC CDBCD26(1)(地理位置)临近省份;人口大省(河南、四川、湖北等);中东部省份比例高。(6分)(2)3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