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必备复习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第二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课件

上传人:shaoy****1971 文档编号:110729857 上传时间:2019-10-31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9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历史必备复习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第二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中考历史必备复习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第二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中考历史必备复习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第二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中考历史必备复习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第二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中考历史必备复习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第二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历史必备复习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第二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历史必备复习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第二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课件(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1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史实,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2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 3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4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交融的措施。,考点1: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史实, 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1、秦统一条件: 局部统一的实现,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各地区民族之间的联系得到加强。 商鞅改革后,秦国成为最强大的国家。 嬴政雄才大略,善于用人。 长期动乱,人们渴望统一。 长平之战后,东方各国再也无力抵挡秦军的进攻。 2、完成统一: 过程:长平之战打败赵国。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六国,统一全国,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地位:建

2、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考点1: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史实, 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3、巩固统一(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措施) (1)政治上:建立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 在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监察。 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2)经济上: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在全国使用圆形方孔钱。 (3)文化上: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性文字,后来推广隶书。 (4)思想上:实行“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5)军事上:北击匈奴,修筑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开发南疆,开凿灵渠。,考点1:秦兼并

3、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史实, 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4、秦朝统一中国的历史作用意义 结束了长期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和生产的发展,符合当时各族人民的愿望。 对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具有重大的意义。,考点1: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史实, 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考点2: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1、原因: 客观:“文景之治”的经济繁荣。 主观:汉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 2、目的: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考点2: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3、措施: 政治上:颁布“推恩令”,接受主父偃的建议,削弱诸侯国的势力。 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

4、学说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 文化上:推行儒家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主要学习五经。 经济上:将地方的盐铁经营权和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五铢钱。 军事上:对匈奴实行大规模反击。(重用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 民族关系上: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商路,加强了各民族间的联系。(西域:在汉代,人们把今天甘肃阳关和玉门关以西、葱岭以东的广大地区叫西域。),考点2: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4、影响:汉武帝时,实现了大一统,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5、评价汉武帝: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很有作为的封建皇帝和杰出的政治家,他能够顺应历史潮流,变革图新,削弱侯国势力,实现政治上大一统。,考点3:丝绸之路在中外

5、交流中的作用,1、陆上丝绸之路: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西亚欧洲的大秦。(大秦即罗马帝国) 海上丝绸之路:从广东出发,最远到达印度半岛南端和斯里兰卡岛。 带去造纸术、铁器、丝绸、养蚕、铸铁法、井渠法(凿井)。其后佛教也经中亚传到西域,再向东土传播。 从西域引进良马、香料、胡桃(核桃)、苜蓿、石榴、葡萄、胡萝卜等植物和魔术、乐舞、雕塑等。 意义: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有力地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考点3: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考点4: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民族大融合的措施。,1、背景: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北方出现民族大融合趋势。 2、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 (1)原因:

6、平城地理位置偏北,气候干旱,不利于农业发展,不利于对中原地区的统治和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2)影响: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洛阳迅速发展成为一座宏伟壮观的城市。,考点4: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民族大融合的措施。,3、孝文公改革 目的:为了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根本目的),接受汉族先进的汉文化。,考点4: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民族大融合的措施。,(2)措施(内容): 说汉语:朝廷中必须说汉语,禁止使用鲜卑语。(不是所有官员都必须说汉语:30岁以下的官员必须说,30岁以上乡音难改者可以不说) 穿汉服:官员及其家属必须穿汉服。 改汉姓: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姓。(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 与汉姻:鼓励鲜卑族贵族

7、与汉族贵族联姻。 用汉制:采用汉族的官制和律令。 学汉礼:学习汉族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 (3)作用:促进民族大融合,加速北方各族的封建化进程。 (4)评价:北魏孝文帝是我国古代杰出少数民族(鲜卑族)政治改革家。,【例1】(2014广东)自统一后,秦始皇在中央设置的太尉一职,曾“虚设其位”。对秦朝这一现象较为合理的解释是( ) A削弱中央军事力量 B增强地方军事权力 C皇帝亲自控制军权 D丞相、太尉职位合一,【解析】这是简单的识记性的选择题。秦始皇为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但是太尉掌握的职位形同虚设,军事权力集中在

8、皇帝手中。选C。,C,【例2】(2011广东)秦统一后,为了维护皇权,巩固统治,加强对官员的监察管理。其中,中央分管监察百官的是( ) A博士 B丞相 C太尉 D御史大夫,【解析】这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秦始皇为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解题时候抓住关键词“监察”,不难得出正确答案是D。,D,【例4】(2013广东)董仲舒认为,与儒学相异的学术“皆绝其道”,使得文化的大一统于政治的大一统相一致。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实行( ) A焚书坑儒 B八股取士 C设立太学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解析】这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汉

9、武帝大一统在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D,【例4】(2014广东珠海)中国封建社会历时两千多年,以下哪次变革曾颁布法令: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奖励耕战,建立县制,推动了本国封建制度的确立( ) A商鞅变法 B秦始皇改制 C汉武帝罢黜百家 D孝文帝改革,【解析】本题考查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根据题目关键词“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奖励耕战”“建立县制”可知是商鞅变法的内容。,A,【例5】(2014广东珠海)丝绸之路是中外联系的纽带,沟通中西的桥梁,被称为流动的“文化运河”。2014年的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将“抓紧规划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不处于此“经济带”的是( ) A陕西西安 B河西走廊 C新疆地区 D黑龙江省,【解析】这是一道综合性的选择题,考查对丝绸之路的路线的总体认识。丝绸之路没有经过黑龙江。,D,【例6】(2013广东)下列现象出现在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的是( ) 鲜卑贵族改用汉姓 鲜卑族改穿汉族服装 君臣一律用鲜卑语讨论国事 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通婚 A B C D,【解析】本题考查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可以采取排除法,孝文帝汉化政策中规定,君臣朝廷上议政须用汉语,错在“一律”,因而可以排除含有的选项。,A,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