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17—18学年下学期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二专题四练习题(无答案)$868889.doc

上传人:ha****o 文档编号:110696031 上传时间:2020-02-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17—18学年下学期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二专题四练习题(无答案)$868889.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河北省17—18学年下学期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二专题四练习题(无答案)$868889.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河北省17—18学年下学期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二专题四练习题(无答案)$868889.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河北省17—18学年下学期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二专题四练习题(无答案)$868889.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河北省17—18学年下学期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二专题四练习题(无答案)$868889.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北省17—18学年下学期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二专题四练习题(无答案)$868889.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17—18学年下学期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二专题四练习题(无答案)$868889.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历史专题四练习题(人民版,必修二) (测试范围:人民版必修二专题四;试卷满分:100分 ) 第卷 选择题(满分50分,每题2分)1王慎之在清代海外竹枝词写道“堪笑今人爱出洋,出洋最易变心肠。未知防海筹边策,且效高冠短褐装。”导致词中“爱出洋”、“短褐装”等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媚外心理的使然 B工业文明的影响C攀比世风的结果 D交通运输的发展2在“欧风美雨”的影响下,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社会生活也异彩纷呈。下列服饰既体现了中西合璧又融合了满汉风格的是 3男人拖着大辫子,穿着宽大的褂袍,女人裹着小脚,这是清代中国人的基本装束。然而这一陋习在晚清开始有了变化,变化的原因有新式教育的出现 西方

2、列强扩张的结果政治运动的推动 政府及有识之士的推动A B C D4近代中国衣食住行受西方影响发生了深刻变化,出现了“西风东渐”的趋势。下图中不能体现这一趋势的是 5下列图片反映了清末民初社会生活的变化,其中具有反清革命色彩的是620世纪70年代,中国人的打扮从整体样式、色彩来看都较单调,其主要原因有当时商品供应匮乏,穿衣还主要停留在遮身御寒上 受当时政治环境的影响人们不喜欢穿着打扮 受民国时期服饰的影响A B C D7建筑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从图一到图二建筑发生了变化,最主要的原因是 A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B清政府的政策C中国人自己的主动改造 D科技的发展81918年,一名外国商人在

3、中国做生意,他往来于中国各地,可以乘坐的交通工具包括轮船 火车 飞机 有轨电车A B C D9促使中国由传统的交通运输到近代运输方式转变的决定性因素是 近代化轮船、火车的引进 汽车、电车的引进北方马车的淘汰 南方传统舟船的消失A B C D10近代著名诗人黄遵宪在今别离一诗中写道:“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眼见双轮驰,益增心中忧。车舟载离别,行止犹自由。今日舟与车,并力生离愁;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诗中反映的近代社会景象是A社会剧变导致人口的大量迁徙 B近代交通工具改变人们的生活C追求自由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D近代以来出国留学热潮的兴起11歌词:“我赚钱啦赚钱啦,我都不知道怎么去花,我左手

4、买个诺基亚,右手买个摩托罗拉,我移动联通小灵通,一天换一个电话号码。”与此现象关联密切的技术进步是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 B通讯技术的发展进步C卫星广播电视的推广 D国家“菜篮子工程”推广来12“饮早茶、叹(粤语,意为享受)报纸”仍为当今广州的一大民俗。1833年,广州创办了中国境内的第一份中文报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报刊对近代中国所起的影响包括密切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使广大民众更热心地关注国事、天下事 大大降低了中国文盲的人数 进步的报刊发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启蒙作用A B C D131896年8月14日,申报刊登了一则广告:“徐园又一村并演西洋影戏。”这一材料最大的价值是可以用于论证A

5、电影艺术开始诞生 B中国首次放映电影C国产电影快速发展 D我国有声电影诞生142011年3月10日12时58分,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发生里氏5.8级地震。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及时报道了这则信息。这体现出电视作为大众传媒的功能是A远程教育 B大众娱乐 C传播资讯 D政论宣传15用QQ聊天、用Email发邮件、用Blog(博客)写日记,已成为很多中国人的生活习惯。这表明A邮电通信事业获得了新发展 B广播影视成为民众文化生活的主体C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与交往方式 D新技术、新观念深入人心16雅典奥运会上,刘翔勇夺110米栏冠军,实现了历史的突破,让全国人民都感到激动和骄傲。小明不仅观看了

6、电视现场直播,第二天又上网浏览了相关报道,在学校听了广播的奥运报道,还在当地的日报上看到大篇幅的专题报道。请指出在小明接触到的上述大众传媒中,历史最悠久的是A电视 B报纸 C广播 D网络17电视被公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如今电视机已成为百姓家的寻常物,并且我国计划:2008年开展全面电视数字化,2015年停播所有的模拟广播电视节目。可以表明电视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 我国电视事业的发展正蒸蒸日上电视已经普及,看电视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2010年我们可以用数字电视观看广州亚运会A. B. C. D. 181908年4月3日申报这样报道:“沪宁铁路告竣举行开车典礼式,中西官绅

7、到者甚多,颇极一时之感。”史料说明了A.民国政府建立后,南京和上海的重要性日益凸显B.中国交通工具近代化的开始C.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交通运输走向近代化D.民国时期铁路建设有了较大进展19假如你要准备写一篇关于“新中国铁路事业”的小论文,有下列写作提纲,其中正确的是A.新中国成立之初,大力发展沿海铁路B.八五、九五期间,国家相应减少了铁路资金投入C.20世纪末,中国铁路营运总里程居世界第一位D.机车、铁路技术改造成为铁路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20截至2010年5月我国网民人口总数达到了4.04亿,居于世界首位。同时还显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网络占82.9、电视占64.5、报纸占57.9、杂志占

8、18.8、书籍占18.7、广播占14.4。这些数据可以说明在各种传媒中,互联网发展速度最快新兴的网络媒介并没有削弱传统媒介的地位,并有同时向上发展的趋势面对网络媒介的来势汹汹,传统媒介已经退出历史舞台 人们可以根据需要和条件通过各种传媒获取信息A. B. C. D. 2119世纪30年代有人说:“内地富有者,有了钱,未必就有汽车来坐,未必就有各种新奇的游艺如伟大的影片梅兰芳京戏等等来给你看,未必就有各种中西菜来给你轮流大嚼必须要踏到上海这般的豪华社会”。根据材料分析有误的是A.社会生活的西风东渐存在地区差异 B.上海是东西文化交汇的中心城市之一C.中国东西区域经济差距在不断扩大 D.传统文化吸

9、收外来因素,重新焕发生机22申报记载20世纪初中国文明婚礼的新现象:梳一东洋头,披件西洋衣,穿双西式履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 近代西方思想的传播近代文化教育的发展 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A B C D23 1880年4月25日的上海申报发表了以下竹枝词:“无数关山一线通,人工巧制夺天工。”“两地情怀一线通,有声无影妙邮筒。”“火树千株照水明,终宵如在月中行。” “洋楼更比蜃楼好,谁读坡仙海市诗”。这反映了A西方物质文明深深融入中国社会 B民主革命思想起到开启民智作用C中西文明在抵触矛盾中相互渗透 D西方近代科技文化被国人逐步接受24辛亥革命后,河北无极

10、(无极,地名)有歌谣唱道:“大脚好,大脚乐,去操作,多快活,又不裹来又不缠,又不疼痛又省钱。”这些歌谣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无极的封建势力较弱 B.妇女地位提高 C.农业人口增加 D.道路交通改善25中共中央颁布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中强调:“加强反腐倡廉网络宣传教育,开设反腐倡廉网页、专栏,正确引导网上舆论”。这一指示和下面的图片不能表明互联网的迅速发展()A使信息知识更为迅速更为便利地传递和共享B网络正逐步改变着传统的生活方式C网络是一柄“双刃剑”,消极作用也非常明显D在廉洁工作的推广上有其独特的优势第卷 非选择题(共2大题,满分50分) 26(26分)阅

11、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一些闭塞的地区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中国的现代化的进程。周积明最初的纪元(1)材料一的两组图片反映了社会生活变迁的哪两个方面?(4分)(2)小雯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采用了什么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你对此还有什么好的建议?(6分)(3)观察材料二,与传统交通工具相比,近代新式交通工具有什么进步之处?(8分)(4)据材料三,归纳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

12、(8分)27(24分)法国学者布罗代尔提出:“社会各阶层的衣、食、住方式绝不是无关紧要的整理、重视这些场景是饶有兴味的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光绪年间(18751908年)的黄浦江畔,房屋多为西式,轩敞华丽,有高至六七层者,钟楼矗立,烟囱如林,入夜则灯火辉煌,明如白昼大厦商铺、中西邮局、洋行、海关、银行、电报局、丝厂、船坞、轮船公司皆在焉。李维清编上海乡土志材料二在上海还陆续创建了一些轻工业企业,如面粉厂、纱厂、罐头食品厂等。还有一些以营利为目的的“蕃菜馆”“面包房”“咖啡店”出现,许多身着西装的中国人在此出入。近现代中国社会材料三1908年和1914年有轨电车和无轨电车相继传入上海,一些市民怕触电身亡,多不敢乘坐电车。为了吸引乘客,电车公司在车身外用斗大的汉字书写“大众可乘,稳而且快”。还向尝试乘车的市民赠送牙膏和香皂等日用品。仲富兰图说中国百年社会生活变迁(1)依据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概括指出上海社会生活近代化的主要表现。(10分)(2)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上海社会生活较早走向近代化的原因。(8分)(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简要分析,社会生活近代化的主要影响有哪些。(6分)答题纸班级 姓名 1-5 6-10 11-15 16-20 21-25 26、(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