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17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习题:4.明清(附答案)$803609.doc

上传人:ha****o 文档编号:110685574 上传时间:2020-02-2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70.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2017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习题:4.明清(附答案)$803609.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江苏省2017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习题:4.明清(附答案)$803609.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江苏省2017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习题:4.明清(附答案)$803609.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江苏省2017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习题:4.明清(附答案)$803609.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江苏省2017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习题:4.明清(附答案)$803609.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省2017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习题:4.明清(附答案)$803609.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2017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习题:4.明清(附答案)$803609.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二轮复习练习明清1.明太祖废丞相后,曾下令:“内臣(宦官)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但不久后又制定半印勘合制度:六部所行一切都须经过内府勘合,方可施用。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A牵制日益权重的内阁B减轻皇帝的行政负担C协调政府各部门的关系D加强对六部的监察2.据史书记载:明代内阁大学士通过“面对”、“密揭”、“票拟”等形式参与中枢决策,因而阁权在国家权力运作机制中,体现出一定程度的决策权。当这种决策权得到皇权支持和批准后,就可以影响甚至左右政局的发展。这种现象体现了( )A内阁大臣地位很高却无权 B.内阁大学士与皇帝共同决策C阁臣利用专制皇权的效能 D.内阁大臣延续历代宰相职权317世纪晚期

2、的传教士估计,仅上海就有20万织布工人和60万提供纱线的纺织工人。广东等地的丝织、陶瓷业还主动灵活地调整产品结构,开发了专供海外市场的“粤缎”、“粤纱”等。此史料印证了( )A.沿海地区生产专业化的分工 B.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的兴盛C.海外贸易促进国内市场的扩大 D.东南沿海自然经济开始瓦解4明代政治人物王世懋在其著述中描绘了景德镇因烧制瓷器而火光烛天的情形,称之为“四时雷电镇”。这被个别历史学者认为是“工业超时代发展的征象”,实际上他是以此来指责“当地居民穿凿地脉,以致没有人登科中举”。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A政治人物的著述不足以成为史料 B著述不属于实物资料所以可信度低C史料研读须正

3、确理解作者的本意 D历史真相因为年代久远而无法探究5康熙五十六年,清政府下令禁止人民前往南洋贸易。一位学者曾经指出:“沿海居民深知水性,惯熟船务之舵工。水手不能胜任担负重物,以谋得一朝之食。或走险海中,为贼驾船,图目前糊口之计;其游手无赖,更无所事事。”这位学者认为海禁造成( )A国家海防力量有所增强 B科技发展逐渐停滞 C政府无法掌握国际变化 D人民就业机会缩减6据道光苏州府志记载,晚明苏州府“聚居城郭者十之四五,聚居市镇者十之三四,散处乡村者十之一二”。该史料用来研究明清时期的中国社会,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商品经济发展的速度加快 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增多市民阶层已经有相当数量 雇佣劳动的出

4、现具备可能A. B. C. D.7明中叶以后,地方官府所制定的集市日渐次频繁,间隔缩短。江南有许多乡村市集,也都超越了定期市的阶段,如苏州昆山县的半山桥市,“民居辐辏,朝夕为市”。这反映了当时江南( )A商品经济日益繁荣 B. 抑商政策开始松动 C工商市镇日渐兴起 D生活现念发生转变8“到明中后期,随着中国封建制度的弊端日益显露,作为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理学体系已变得不能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社会道德人们对理学产生了深深的信仰危机。为了矫正理学所带来的社会弊端于是明清之际怀疑、揭露、批判封建专制制度的序幕,成为明清之际人文启蒙思潮的一个重要内容。”关于这次思潮的局限性,下列评述不正确的是 ( )A

5、只着眼于对黑暗现实的揭露,没有上升到制度批判的层次B提出的为君之道与治国之道,没有跳出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C未明确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也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D批判了先秦儒学的消极因素,但实质上又维护了儒学的正统地位9黄宗羲在自序中说:“学问之道,以各自用得著者为真,凡倚门傍户、依样葫芦者,非流俗之士,则经生之业者。此编所列,有一偏之见,有相反之论,学者于其不同之处,正宜著眼理会,所谓一本万殊也,以水济水岂是学问?”这反映出黄宗羲( )A批判君主专制,倡导天下之权 B倡导经世至用,反对思想一统C批判八股取士,倡导学以致用 D批判学术僵化,倡导思想自由10先生认为:“与前一阶段市民文艺的

6、现实主义对荣华富贵、功名利禄的渴望钦羡恰好对照,这里充满着的是对这一切来自本阶级的饱经沧桑,洞悉幽隐的强有力的否定和判决。”以下作品符合该观点的是( )A B C D11.明代思想家李贽曾经这样评论李斯关于焚书的上书:“大是英雄之言,然下手太毒矣。当战国横议之后,势必至此。自是儒生千古一劫,埋怨不得李丞相、秦始皇也。”下列对此信息的解读,与李贽本意相符的是( )A统治者实施新政必须要坚决 B政治统一必然要求思想统一C儒家思想并非万世不变之理 D专制集权是历史的必然趋势12.“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就是老百姓”清代宫廷戏宰相刘罗锅曾和它的这首主题歌一样风靡一时。但该剧的片名却犯了历史学上的一个常

7、识性错误。其错误是( ) A“罗锅”一词侮辱了刘墉人格 B片名与剧情不符 C作品中的宰相不止刘墉一人 D“宰相”称谓违背历史史实13.利玛窦在中国札记中说:“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做出最后的决定。所有的文件都必须由大臣审阅呈交皇帝。”利玛窦认为中国明朝时( )A君主制不是中国政府的主要形式 B内阁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C君主与内阁大臣拥有同等决策权 D内阁掌握着明朝的行政大权14.“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是清代一位军机大臣对工作的描述。它说明军机大

8、臣的职能主要是( )A与皇帝“共治国事”B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C筹划军务 D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15.清末御史张瑞荫在其奏折中说:“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谨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材料说明军机处的设置( )A使清朝出现了许多贤能的大臣和宰相 B为清朝制造了许多昏庸无能的大臣C使清朝人人都能奉公守法D使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16.据记载:“时上念机务殷,欲广聪明,措天下于理也,乃开内阁于东门,简诸臣为耳目。”这里的“上”是()A. 明太祖 B. 明成祖 C. 乾隆帝 D. 雍正帝17.明史宰辅年表记载:“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有历升至大学士者。至

9、仁宗而后,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阁权之重偃然汉、唐宰辅。”这段材料表明( )A内阁成为法定的决策机构B明仁宗时期内阁开始出现C内阁地位和权力逐渐提高D大学士完全获得宰相职权18.“军机大臣每日召对,承旨遵办。而满洲大学士、尚书向例俱兼虚衔,并无应办之事,殊属有名无实。”枢垣记略所述现象始于( )A.明太祖时 B. 明成祖时 C.雍正帝时 D. 乾隆帝时19.军机处奉命经办一切重大军政事务,成为国家的政治中枢。军机大臣无专职,亦无定员。军机处不设官署,除了奉命办事之外,自己不能作出任何决定,也无权对外发出任何指示,即“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这说明军机处的主要职

10、能是( )A裁决军国大事 B事实上行使丞相权力C草拟审批政令 D记录和传达皇帝旨意20.某旅行社安排北京故宫的某项旅游景点的解说词是:“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该景点最有可能是( )A秦丞相府 B唐尚书省 C元宣政院 D清军机处21.“洪武皇帝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但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无法承担的,他于是召集一些忠诚的中级官员组成了一个特别的政府部门”材料中“中级官员”的主要职能是( )A备皇帝顾问 B参与决策 C执行政令 D监察百官22.明末冯元飙说:“(阁臣)夫中外之贵,孰大于票拟?有汉唐宰

11、相之名,而更代天言柄用专者莫如今日。”反映出明朝内阁( )A控制了国家决策大权 B上升为法定的行政中枢C权力和地位日益提高 D阁臣专权超过汉唐宰相23.“雍正七年(1729年),青海军事兴,始设军机房,领以亲王、大臣,予银印,印藏内奏事太监处,有事请而用之。”这段材料表明军机处( )因军事需要而设置 降低了行政效率参与国事决策 由皇帝的亲信组成A. B. C. D.24.清朝由军机处直接寄发的有关机密要务的皇帝谕旨称为“廷寄”。右图是我国辽宁地区发现的国内惟一完整廷寄,对此正确的说法是( )A这张廷寄出现于康熙年间B廷寄的内容是由军机处决策的C廷寄的出现是专制皇权加强的表现D为了保密廷寄只能用

12、满文书写25.桓宽在盐铁论中这样描述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后的情况:“今县官作铁器多苦恶,用费不省,卒徒烦而力作不尽。盐铁贾贵,百姓不便,贫民或木耕手耨,土耰啖食。铁官卖器不售,或颇赋与民;卒徒作不中呈,时命助之,发征无限,更徭以均剧,故百姓疾苦之。”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 本质上反映了汉武帝实行重农抑商的后果。B. 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的目的于巩固其统治的经济基础。C. 盐铁官营加重了民众的负担,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D. 盐铁官营给地方官剥削民众的机会。26.清人在论南洋事宜中写道:“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游手无赖亦为欲富所驱,尽入番岛,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材料意在说明(

13、)A“海禁”政策有利于稳定秩序和改善民生 B“海禁”政策会导致民生受困和社会动荡C“海禁”政策推动了民间正当贸易的发展 D“海禁”政策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27.明代蒋以化西台漫记中记载:“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数百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饕餮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材料中反映的经济现象是( )A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丝织业的规模扩大C生产部门分工细致 D机器生产成为新宠28.明成祖永乐二年(1404年)“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一种无法远航的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此规定是为了( )A禁绝商人下海贸易 B规范船只制作标准C减轻百姓造船负担 D限制沿海对外贸易29.“锦上添花”、“丝丝入扣”等成语都是对中国古代纺织工艺的赞誉。下列对古代纺织业的表述正确的是( )A.商周时期丝绸产品远销欧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