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达标测试课件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110684958 上传时间:2019-10-31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16.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达标测试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达标测试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达标测试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达标测试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达标测试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达标测试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达标测试课件(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达标测试,七年级下册,目录,contents,一、基础(20分),二、阅读(40分),三、作文(40分),附加题(5分),一、基础(20分),目录,contents,测试卷,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词。(8分) (1) ,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1分) (2)烟笼寒水月笼沙, 。(杜牧泊秦淮)(1分) (3)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 。(李商隐夹生)(2分) (4)赵师秀的约客中写出了江南雨季的特别景致的诗句是: , 。(2分),此夜曲中闻折柳,夜泊秦淮近酒家,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测试卷,(5)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2、, ?(木兰诗)(2分) 2根据拼音写出文段括号内应填入的词语。(2分) (1)那时就极严重地诘问ji wn( ),而且当面叫她阿长。 (2)我们从干校回来,载客三轮都q d( )了。 (3)虽然这些都很wi b z do( ),但他做得很认真。 (4)农村里有这么个风俗,d tng gung zhng( )之下,夫妇俩从不合坐一条板凳。,双兔傍地走 安能辨我是雄雌,诘问,取缔,微不足道,大庭广众,测试卷,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3分) A.李明自从偷了东西之后,终日惶惶不安,为自己的行为而深感愧怍。 B.赛后,他把自己成功的秘诀归咎于家人自始至终的支持。 C.他慢

3、慢摸到坐的那把椅子上往下一坐,少气无力自言自语说:“实在麻烦!” D.经过不断的试验,反复的推敲,关键难题一旦攻克,其他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B,B(归咎:指总结过错原因推脱或寻找代替品。不符句意。),测试卷,4下面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为了防止校园踩踏事故不再发生,我校进行了学生疏散演练。(把“不再”删去) B.期中考试即将来临,我们要及时解决并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把“解决并发现”改为“发现并解决”) C.听到他的声音,让我想起了当年我们一起玩耍、一起学习。(把“让”删去) D.学校开展“书香班级”的阅读活动,各班涌现出了大量的先进事迹。(把“事迹”改为“人物

4、”),C,测试卷,5. 仿写句子。(4分) 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寥廓而深邃;那无穷的真理,让我苦苦地求索、追随。 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_;_,_。,自由而宁静 那博大的胸怀 让我的心灵栖息、依偎,二、阅读(40分),目录,contents,测试卷,(一)卖油翁(8分)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 ,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 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5、”康肃笑而遣之。,测试卷,6解释加点的词语。(2分) (1)陈康肃公善射_ (2)但微颔之_ (3)康肃笑而遣之_ 7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 _,擅长,点头,打发,陈尧咨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测试卷,8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卖油翁对陈尧咨“发矢十中八九”,却只”微颔之”,这里以极其精练的笔墨提出了矛盾,在读者心中产生了悬念,自然地引出了下文。 B.陈尧咨认为卖油翁“轻吾射”,卖油翁以语言“以我酌油知之”解除了康肃公的疑虑。 C.本文着重写的是射箭和酌油都可以由于手熟达到高超的技艺,而不是写陈尧

6、咨的射箭。 D.这篇文章的成功之处在于将熟能生巧这个大道理用一个生动的小故事加以阐释,达到了发人深省、心领神会的目的。,B,B(并非“语言”解除了疑虑。),测试卷,(二)李贺写诗(7分) 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能苦吟疾书,最先为昌黎韩愈所知。所与游者,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为密。每旦日出与诸公游,未尝得题然后为诗,如他人思量牵合以及程限为意。恒从奚奴,骑疲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来始已耳!”上灯与食。长吉从婢取得书研墨叠纸足成之投他囊中。非大醉及吊丧日,率如此。 (选自李商隐李贺小传),测试卷,【注释】长吉:李贺

7、,字长吉,中唐著名诗人。通眉:两眉相连。思量牵合:设法凑合题意。奚奴:奴仆。吊丧日:遭遇不幸或去慰问不幸者的日子。 9.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3分) A.最先为昌黎韩愈所知/知之为知之 B.每旦日出与诸公游/吾日三省吾身 C.程限为意/意将隧入以攻其后 D.即书投囊中/孤常读书,A,A(知道)(B.太阳/每日;C.放在心上/企图;D.写/书籍),测试卷,10.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2分) 长 吉 从 婢 取 得 书 研 墨 叠 纸 足 成 之 投 他 囊 中 11.从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看出李贺怎样的写作态度和写诗特点?(2分) _

8、,勤奋、刻苦,甚至呕心沥血的写作态度;重在内心感受,不受题目、体裁、韵律等形式的束缚的写诗风格。,【参考译文】金华的戴元礼,是明朝初年的名医。他曾被召到南京。在南京,一次他看到一起交游的人,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算最亲密的。他,测试卷,每次白天与这些人外出游赏,从来没有依照别人出的题目写诗,也从没有像别人那样设法凑合题意以及把体裁、韵律等限制放在心上。他常常带着小书童外出,骑着驴子,背着一个古老而破旧的丝织袋子,遇到自己有心得时,便写下来放进袋子里。到晚上回家时,他母亲就叫婢女接过袋子,取出诗稿,看到李贺写得多时,总是说:“这孩子定要耗尽心血才罢休啊!”说罢,点上灯,让他吃晚饭,饭后,李贺

9、从婢女那里拿来所写的草稿,磨好墨,叠好稿纸,把尚未完篇的诗稿增补修改好,放进别的袋子里。不是喝醉了酒以及遭遇不幸或去慰问不幸者的日子,他一概这样做。,测试卷,(三)阿长与山海经节选(10分)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 我给你买来了!”,测试卷,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

10、,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纸张很黄;图象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的。 但那是我,测试卷,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 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此后我就更其搜集绘图的书,于是有了石印的尔雅音图和毛诗品物图考,又有了点石斋丛画和诗画舫。山

11、海经也另买了一部石印的,每卷都有图赞,绿色的画,字是红的,比那木刻的精致得多了。这一部直到前年还在,是缩印的郝懿行疏。木刻的却已经记不清是什么时候失掉了。,测试卷,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12.选文展示了“我”对长妈妈什么样的情感变化过程?(3分) ( )震惊( )( ),轻视,发生新的敬意(敬佩、感激),怀念,测试卷,13.分析选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

12、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_ _ _ _ _,“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运用比喻,写出了长妈妈出乎意料给“我”买来山海经之后“我”内心的震惊。“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则是对“我”的动作描写,表现了“我”的惊喜与感激。,测试卷,14.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我”对山海经的念念不忘,表现出“我”少时好奇心极强,对知识充满渴望。 B.选文中“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表现了“我”对长妈妈的否定与讽刺。 C.“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表现了“我”对这本书的印象深刻。 D.文中还

13、交代了后来收集的其它几部书,与长妈妈送我的山海经对比,表明这本书是“最为心爱的宝书”。,B,测试卷,(四)那些雪,那些暖(15分) 南方的朋友,给我讲了一个故事。雪在南方成灾的时候,她所在的城,也被大雪所困,全城停电停水,一到夜晚,整个城,黑得让人恐慌。 那晚,朋友下班回家,曾经灯光活泼的窗口,变得黑沉沉一片。一个城,寂静如荒岛。朋友家在五楼,黑暗中,楼梯充满恐怖地对着她。她迈着沉重的步子上楼,想着那长长的楼梯,她该如何一步一步走到头,心里顿时凄凉暗生,一漫一大片。 这时,朋友突然听到身后的门,“吱呀”一声开了,一束手电筒的光照过来,暗黑的楼梯上,。,测试卷,霎时跳跃着温暖的光芒。朋友回过头去,灯光处,隐约看见一个大人和一个孩子的身影。孩子举着手电筒,温暖的光芒,一直把她送至五楼。朋友说,这辈子,她都不会忘记那束灯光,于漆黑寒冷中,把她无助的心,焐得温热潮湿。 我的另一个朋友,也给我讲了一个有关雪有关温暖的故事。那是春节返家的途中,她所乘的中巴车,被大雪困在一座桥上。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一车的人,又冷又饥。大家焦虑不已,一边抱怨着,一边诅咒着外面的雪。突然,雪地里,一个农民远远地来了。肩上担着副担子,担子两头,挑着两只铅桶。扁担头上,挂着一些白瓷缸,,测试卷,随着他的走动,白瓷缸叮当作响。车上有人苦笑说,这个农民真聪明,知道趁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