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1课《沁园春&amp#8226;长沙》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上传人:shaoy****1971 文档编号:110683707 上传时间:2019-10-31 格式:PPT 页数:89 大小:2.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第1课《沁园春&amp#8226;长沙》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高中语文 第1课《沁园春&amp#8226;长沙》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高中语文 第1课《沁园春&amp#8226;长沙》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高中语文 第1课《沁园春&amp#8226;长沙》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高中语文 第1课《沁园春&amp#8226;长沙》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第1课《沁园春&amp#8226;长沙》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第1课《沁园春&amp#8226;长沙》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8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成才之路 语文,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人教版 必修1,第一课 沁园春长沙,第一单元,贺新郎别 友 毛泽东 (1923年) 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知误会前番书语。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人有病,天知否? 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凭割断愁丝恨缕。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重比翼,和云翥。,【赏析】 这首词写于1923年1112月间,毛泽东在与杨开慧新婚不久之后,接到中央通知,需由长沙到上海再转广州,准备参加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是在离开长沙时毛泽东写下了这首离别词给杨开慧

2、。 “人有病,天知否?”此“病”似病又非病,病,或指当时的中国有待改造的弊病;非病,或指精神,灵魂之痛,表示离别之痛。与妻子的离别让词人痛,中国的革命事业尚未成功,那些弊病更让词人痛。,整首词描写了词人与妻子的离别之情和革命志士的远大抱负,既有缠绵的儿女情长,更有为革命事业的义无反顾,将青年毛泽东独特而丰富的情感世界描绘得淋漓尽致,整首词感情表达得情真意切,实属佳作。,(1)请对上片前两句中的“湿”“迷”二字分别作简要赏析。(4分) _ (2)“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做简要分析(4分) _ 【解析】 (1)解答本题,可先解释词语“湿”和“迷”的本义,再根据诗句

3、意思解释它们在句中的意思。 (2)解答本题,应在读懂全诗大意的基础上,以题中两句为主,再结合考虑注释中“爱国诗人”一语进行分析。,【答案】 (1)湿,衣服沾湿,迷,迷失了归路。爽风夜露沾湿了衣服,行云书卷,沙溪上漂浮着淡淡的雾气,使小舟迷失了归路,描绘出一副夜间泛舟归来的清幽静逸的画面。(2)心中沉闷极了,只说一醉方休吧,不料醉中也挥舞起宝剑,沙溪的潮水退下去了,深夜的秋江变得更加凄清寒冷。运用了闻鸡起舞的“典故”,既回应了上文思古之心,又抒写了自己壮志难酬的幽怨。,1了解诗歌写作背景,理解本诗主旨。 2品味诗歌优美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掌握对比手法。 3把握这首词的感情脉络,感受诗人毛泽东的博

4、大胸襟和“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抱负。,2解释词语 (1)漫江:满江。 (2)碧透:江水碧绿,清澈见底。 (3)百舸:众多的船。 (4)霜天:深秋季节霜降,故称。 (5)寥廓:指宇宙的广阔。 (6)沉浮:同“升沉”意思相近。这里指盛衰。 (7)峥嵘:原指山势高峻,这里比喻不平凡,不寻常。南朝宋鲍照舞鹤赋:“岁峥嵘而秋暮。”宋代陆游亦有“岁月惊峥嵘”之句。,(8)意气:志气,气概。 (9)挥斥:奔放。 (10)方遒:正强劲有力。 (11)激扬:激浊扬清。 (12)万户侯:汉代统治者设置的最高一级侯爵。万户,指侯爵封地内的户口,他们要向受封者交租税,为受封者服劳役。这里指大军阀、大官僚。,3辨析词义

5、 寥廓辽阔 都是形容词。“寥廓”意思是高远空旷,侧重指立体的范围。如:视野寥廓、寥廓的天空。“辽阔”意思是辽远广阔,宽广空旷,侧重指平面的范围。如:辽阔的土地、辽阔的海洋、幅员辽阔。,4走近作者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毛泽东少年时的书生意气,风华正茂时挥斥方遒的豪情,曾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壮志凌云的少年形象,而他的另一首词沁园春长沙,又让我们看到了作为一代伟人的毛泽东的大气!,毛泽东,字润之,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人,生于1893年12月26日,逝世于1976年9月9日。

6、毛泽东一生致力于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建立新中国,经过近三十年的奋斗,终于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缔造了新中国,于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的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地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从此我们中国昂首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毛泽东的作品有:毛泽东选集等。1957年1月号诗刊刊登了毛泽东同志多篇诗词,1986年9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毛泽东诗词选。,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高度结合,多表现革命生活中的大事,从中折射出的昂扬斗志、意气风发的革命情怀是毛泽东诗词的特点。 ,5.了解背景 这首词写于1925年。当时农民运动蓬勃

7、兴起,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先后建立了20多个农民协会,创建了湖南第一个党支部韶山支部。湖南军阀赵恒惕通缉毛泽东,当年10月,毛泽东从韶山前往广州创办全国农民运动,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绚丽的秋景和大好的革命形势,回忆往昔的战斗岁月,心中思考着国共合作后领导权的斗争问题,不禁心潮起伏,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6开阔视野 (1)关于“过片” 过片是词特有的章法。除小令外,词都是分片的,而多数分为上下两片。它们是表现同一主题的两个层次,其间必定要密切关联,关键就在上下片衔接之处。古人尤其重视下片的开头部分,称之为过片。过去写词、评词的人是很重视过片的,特别强调“过片不可断

8、了曲意,须要承上接下”。“承上接下”是个总的要求,要接得紧密、自然,又以能出新意为上。,过片的具体写法千模万式,并无成规可循。沁园春长沙采用了上片尾下片头一问一答的方式,即上片尾以问句作结,而下片虽未直接回答,但内容实际上是就问题而发,呼应上文的。这种写法其间没有起过渡作用的句子,格式本身就决定了上下片既是整体又有区别的关系。,(2)关于“领字” 所谓“领字”,是指有统领作用的字,它是词的句法特点之一。这种字的用法,从内容上看,它不仅管着本句,有时还管着下面若干句;从结构上看,和后面的句子之间有明显的停顿,叫做“一字逗”。“领字”可以是动词,也可以是虚词。是动词的,后面经常连带着一串词或词组,

9、且常形成对仗。如沁园春长沙上片“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中“看”是领字,领起后面的几句,后面的几句是对仗工整的。领字若是虚词,常兼有动词的作用。,如沁园春长沙的上片“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中的“恰”是副词,含有“正当是”或“正当处在”的意思。“领字”统领到哪里,要根据文义而定。就沁园春长沙而言,上片统领七句,上片统领七句。,本课设计两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词的上片) (一 )整体把握 上片可分三层: 第一层(开头三句) 写深秋时节,作者独自站在橘子洲头,望着湘江水向北奔流不息。这三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独立”一词用特写镜头凸现出抒情主人公卓然而立的形象与中流砥柱

10、的气概。,第二层(中间七句) 一个“看”字,总领七句,描绘了词人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词人从山上、江中、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景物进行描写,既有远景,又有近景;既有静景,又有动景。对照鲜明,生机蓬勃。这里写景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万”字写出了山之多,“遍”字写出了红之广,“漫”字写出了江水溢满之状,“透”写出了江水清澈见底之状,“争”字活现出千帆竞发的热闹场面,“击”字准确地形容出鹰飞得矫健有力,“翔”字精当地描绘出游鱼在水中轻快自如,像鸟一样盘旋的神态。“万类霜天竞自由”,则从眼前的山、树、水、船、鹰、鱼,一下子扩展到了世间万物,并对在寒秋严霜下的万物蓬勃活跃、奋

11、发自强的情状,做了富于哲理的概括。这七句,为下面的抒情烘托了气氛,准备了背景。,第三层(最后三句) 通过询问大自然的盛衰荣枯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表现出词人的博大胸怀和革命的凌云壮志。 总结:上片写景,描绘了美丽壮观的湘江深秋景色,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二)自主思悟 1“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起句交代了什么内容? _ _ 答:起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一个“独”字,让我们似乎看到了特立独行的词人在深秋的季节里,独自一人站在橘子洲头,望着向北奔流不息的江水而思绪万千。,2将“独立”提前,有什么作用? _ _ 答:增强了表现力,凸现了毛泽东卓然而立的

12、伟岸形象。,3上片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_ _ 答:上片写了这些景物: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群山上重重叠叠的树林点染如画。 漫江碧透满江的秋水碧绿清澈。 百舸争流无数船只争相行驶。 鹰击长空雄鹰在天空中展翅高飞。 鱼翔浅底鱼儿在江水中轻快地畅游。 特点:山树茂色红,水碧绿清澈 船争先恐后 鹰展翅高飞 万类霜天竞自由宇宙中的万物都在秋天里生气勃勃地自由舒展,蓬勃生长。 词人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景物进行描写,从江边遥望群山,重重叠叠的树林都染上红色远景;近看满江的秋水碧绿清澈,千帆竞发近景。同时远山、江面是静景,雄鹰、鱼儿、百舸是动景,这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

13、,所以让我们读来觉得特色鲜明,又安排有序。,4如何理解“万类霜天竞自由”? _ _ 答:鉴赏诗歌要做到知人论世,联系当时的革命斗争形势,词人把“镜头”自然拓展到世间万物。细想之下此句颇不合自然之理。因为倘是“霜天”,依“秋收冬藏”之序,万木萧条,生灵潜迹,当是时,它们本不会有“竞自由”之心,然而词句助人豪兴之力,却又是不容抹杀的。,此句由眼前景物一下扩展到世间万物,并做了哲理性升华。既然世间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的生活,在斗争中获得生存自由,那么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特别是被压迫被剥削的人民,不是更应该竞争自由吗?这实际上是对被压迫人民的一种号召和呼唤。,(三)深入探究 1“看”字统领下面哪些

14、句子?这些句子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看”字领起后文七句,描绘了作者独立橘子洲头所看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这幅图画的主色调是红色。红色热烈奔放,象征着革命形势的如火如荼,同时也表现出秋天强劲的生命力。体现出诗人必定成功的乐观信念和美好愿望。,2有人认为搏击长空的雄鹰是作者的写照,有道理吗? 有。都充满着斗争、进取、拼搏精神。 3“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胸怀祖国,忧国忧民, 以天下为己任。,4毛泽东笔下的秋景是什么样的景象?请用一个词语概括。为什么他与古人悲秋的风格不同呢? 生机勃勃 以天下为己任,要主宰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这个问题不是一般人能提出来的,没有雄心壮志的人是不会这么说的,比如我们学过历史,陈胜说过“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他最终发动了农民大起义。再看本词的作者,面对生机勃勃的秋景,心中油然而生豪情,由此提出谁主宰国家命运的问题,这是了不起的。,5体会“立”“看”“问”的精妙之处。 立:交代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引出下文。“独立寒秋”,引领“湘江秋景图”。 看:总领七句。描绘独立橘子洲头所见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诗人选取了几种典型景物进行生动的描绘,动静结合、远近互衬,由分而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