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指名道姓教学设计

上传人:km****68 文档编号:110640423 上传时间:2019-10-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指名道姓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指名道姓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指名道姓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指名道姓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指名道姓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指名道姓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指名道姓教学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五上的一节语文综合性实践类的课程,也是本册教材中的最后一个知识点。我们语文教师平时注重阅读语用的练习,往往会忽略这样题材的知识点。本课的知识点主要包括:1、区分单复姓,正确认读一些少见的单姓和复姓。2、简单了解百家姓的相关知识。3、能够运用所学的姓名知识来尝试解决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姓氏方面的问题。这一类知识点的教学,要求我们在课前搜集一些关于姓名的资料,在资料搜集和整合的过程中初步了解姓名,在课堂中进一步感受姓名中的学问。对教材的内容我准备寻找契合的切入点,在所授知识点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和重组,达到本课的教学效果。学情分析:对于姓氏知识,五年级的孩子还大多停留

2、在比较陌生的基础上,极少的同学能说出姓氏和名字的来历。所以课前布置了一些搜集信息的任务,让学生在收集资料中对姓氏和名字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五年级学生开始逐步涉猎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作为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是学生都爱读的书籍。根据课前调查,本班学生中基本全部浏览过这部书,超过一半的学生已经读完该书,学生对于该书的知识内容比较熟悉,因此选取这部书作为研究姓名的切入点。教学策略:根据综合性实践类课程的特点,我借用三国演义重组了教学内容,用三国演义中耳熟能详的人物、故事切入,从姓名出发,认读姓氏的基础上对姓名加深理解,贴合学生的阅读需求,激发学生对于阅读的深厚兴趣,在宽松的环境下实现知识的积累,拓宽

3、语文学习的层面。在技术层面,基于“未来教室”的硬件支持,我准备着重让学生进行分组学习姓名中的学问,以组为单位,进行在starC软件应用下的知识交互,展示双板教学,采用平板与教师端的交互功能进行姓名知识竞答,寓教于乐。教学目标:1、利用双板模式教学,让学生在更直观地认识姓氏,读准姓氏,了解姓氏起源,激发学生对姓氏文化的学习兴趣。2、初步感知名字号,了解名、字、号的由来,感受名字中所包含的长辈的情感。 3、采取starC软件的交互功能,开展知识竞答。基于三国演义的知识氛围开展教学,唤起学生浓厚的读书兴趣。教学重难点:1、利用双板模式教学,让学生在更直观地了解姓氏起源,激发学生对姓氏文化的学习兴趣。

4、2、采用“未来教室”的师生交互、生生互助学习,更全面地了解名、字、号的由来,对三者概念进行简单区分,感受名字中所包含的长辈的情感。课前准备:放映三国演义主题曲视频,勾起学生们对这本书的兴趣。一、 名著导读,激趣导入1、同学们,本学期我们阅读了不少古代文学名著,最近大家都在阅读三国演义这本书。谁来简单介绍一下这本书?2、出示: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魏蜀吴三个集团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本书描绘了许许多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其中有名有姓的就有一千两百多个。3、谁来介绍一个你喜欢的人物?4、出示:主要人物的相关简介诸葛亮,字孔明,事迹:草船借箭、舌战群儒、七擒孟获。关羽

5、,姓关名羽,字云长,他有哪些主要事迹呢? 5、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些人物不但有名有姓,有的还有字和号。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名字,道一道姓氏,走进三国演义,感受姓名里的学问。【设计意图:首先在课前准备中使用“段播放”功能播放了一个附加视频,让学生在视听过程中回忆三国演义这本书。采用双板进行教学,副板出示三国中的人物,主板回顾三国演义的简介,在双板的环境下更有效地引出说名道姓的课题。】二、 走进姓名,追溯姓氏起源 (一) 认识姓氏,体悟姓氏特点1、谈到姓名,同学们都不陌生,我们每个人都自己的姓名,你姓什么呀?你的家人又姓什么?预设:(1)、我姓李,我爸爸,我爷爷都姓李 师:哦,一脉相承

6、(2)、我妈妈姓王,我姓王,我爸爸姓张。 我们的姓总是和上一辈亲人的姓有关系 (3)、我姓谢,我妈妈姓王,爸爸也姓谢。姓就是姓氏,代表家族系统的2、就像三国演义中的孙权,他的哥哥叫孙策,父亲叫孙坚,都姓孙,在这里孙姓就是代表了孙权家族呀。)(二)读准姓氏,区分姓氏类别1、三国演义中还有许多的人物,谁来读读这些人物的姓名?2、同学们,在这些人物的姓氏中,你们有什么发现?哦,是的,姓氏有单姓和复姓之分,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区分一下。(复姓的出示)3、我们对单姓还是很熟悉的,对于这些复姓你还熟悉吗?我们再来读一读。你还知道哪些复姓呢?这些复姓很少见,不容易读正确,我们跟着拼音一起来读一读,认一认。(

7、出示一屏复姓)4、三国演义中还有一些姓氏比较罕见,你能来叫叫这些人物的姓名吗?出示:卞喜 傅婴 荀彧妫览 华佗 沮授蒯良 廖化 糜竺5、这些姓是不是在生活中很少见呀?是的,而且就算我们平时熟悉的字,(华放大)作为姓氏,他的读音也是不一样的(出示华拼音)。一起再来喊喊这位名医。6、像这样的姓,老师这里也有一些,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记一记吧。(出示单姓)这些字在作姓氏的时候,是不是读音很特别呀?要牢记哦(三) 调查姓氏,追溯姓氏起源1、正确读准姓氏是对他人的尊重。那你们知道这些姓氏是怎么来的吗?请小组互助学习2、谁来交流交流“司马”“陶”“吴”等姓名中的姓氏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材料的姓氏。姓氏来源归类(

8、课件)(1)以氏为姓。(2)以国名为姓氏。(3)以官职名称为姓氏。(4)以居住地为姓氏。(5)以技艺为姓氏。3、通过小组互助学习,我们知道一些姓氏的来源,其实还有更有趣的来源(出示省略号),等着我们课后去探索。4、出示百家姓:从古到今,涌现出了大量的姓氏,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把很多的姓氏编辑在书本中,这本书的名称是读,老师这里有一段资料,大家一起来听一听。【设计意图:主板进行教学,展示课堂教学过程,副板相机出示板书,配合主板即时回馈给学生。在教学中层层深入,让学生根据副板书进行归纳理解。运用插播音频,让学生进行多种媒体的互动。】三、认识名字号,初步感知意义1、师:我们的姓是这么有意义,那么我们的名

9、呢?2、师引三国演义中刘备为儿子起名的故事。谁来和我们分享一下你名字背后的故事。 引出名字的由来小结:我们的名字也很有意义。3、名字名字,有名也有字,我们现在都用名,而古代人,不仅有名,还有字。刚才我们已经介绍到了,出示:4古人很讲究礼仪,一般不直呼人姓名,而称他的字。所以你们在读三国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出示材料:所以这里的翼德指的是张飞的字。5、所以古人在男子二十岁、女子十五岁成年后取字。所以字是长辈起的,那么号呢?谁来说?学生说是的,号有时候是自己取的,有的时候是别人给取的。你知道谁的号?这是大家给他取的庞统号三国演义里面还有一位司马徽,他的号是水镜先生。【设计意图:运用语言文字材料,主板

10、进行教学,副版充当板书和主板的注解,让学生在两块板的教学中停留汲取更多有用的信息,转化为知识。初步感知名、字、号的区别,让学生体会姓名中的学问。】师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走进三国演义,说明道姓,了解到我们的姓名蕴藏着知识,饱含着期望,延续着家族的情感,也是一种文化。四、姓氏擂台赛 那下面我们就来开展一个擂台战,看你姓名知多少。第一轮:必答题,共10个。(相关知识点做好PPT)判断题1. 张飞、张翼德不是同一个人( )2、东郭先生、南郭先生中的“东郭”“南郭”都是复姓。( )3.百家姓把“赵”放在第一位,是表示对宋朝皇帝的尊重。( )4.诸葛卧龙和诸葛孔明不是同一个人。( )5.汉朝皇帝姓刘,秦

11、始皇姓秦。 ( )【设计意图:使用双板系统中的课堂小练功能,配合主板上的题目,让学生一边看主板一边进行答题,效率很高。学生上发的答案能够及时汇总整理,一目了然。缩短了原本进行交互所用的时间,在学生在先进的教学技术中更快速有效地了解姓名的知识。】连线题:将下列人名与字号连起来刘备 孟德曹操 翼德孙权 玄德张飞 仲达司马懿 仲谋【设计意图:采用发送截图的功能,让学生进行连线操作,学生脱离用笔进行连线,过程新奇而又便捷,用手直接连线的操作,方便小组进行讨论和修改,师生交互也提高了效率,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第二轮:抢答题,共5个。1.三国演义中,刘玄德、张翼德、曹孟德是兄弟。 ( )2.三国演义中诸葛

12、亮和卧龙、庞统和凤雏不是同一个人。( )3.曹子桓就是魏武帝。( )4.三国演义中夏侯渊姓夏,诸葛瞻姓诸。( )5.汉昭烈帝和汉献帝都姓刘。( )【设计意图:使用交互管理中的抢答功能,学生在抢答中大大激发了兴趣,对于知识点的巩固和掌握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前提,学生在抢答环节中也体现了小组互助学习的氛围和意识,活跃了课堂气氛。】第三轮:轮答题如果班上出现了重名,想什么办法去区别?以后帮别人取名字的时候,怎样避免重名现象?五、作业布置:1、班级姓氏小调查:老师课前布置你们调查班级同学们的姓氏,谁把你的调查成果跟大家分享分享。班级姓氏一共有多少种?姓最多的是哪个姓氏?有没有难读的姓氏?2、了解百家姓课后自己查一查百家姓的资料,了解其他姓氏的起源。3、取名馆小明的妈妈即将为他添一个弟弟或妹妹,他想为这个孩子起个名字,并说说名字的含义。(男女生姓名不限)板书姓名说名道姓 文化传承字 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