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5 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

上传人:km****68 文档编号:110636342 上传时间:2019-10-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5 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5 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5 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5 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5 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5 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教师活动】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5课,齐读课题。人们常说,自古多情伤离别,在交通极不发达的古代,更是相见时难别亦难,孩子们,让我们带着淡淡的忧伤,再读课题。【学生活动】学生有感情地读课题。【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学习课文前,先初步感知送别的情感。【教师活动】提到送别,总是一个令人伤感的话题。在古代,许多文人墨客在分别之时,往往会情难自已,他们把满腔的离愁,都化作了一首首动人的诗篇。上节课,我们就学习了其中的一首,我们一起来读 出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和我们平时学的诗不一样,因为诗句是包涵在文章中的,这种体裁就叫做文包诗。二、浏览课文,诗文对照

2、【教师活动】这种题材我们以往也学过不少,谁来说一说你以前是怎么学习文包诗的?【学生活动】思考回答:诗句的意思在文中就可以找到;可以通过课文体会到诗人的感情。【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巩固已有知识,明确文包诗的学习方法。 【教师活动】老师也把学习文包诗的方法总结下来,谁来读给大家听。孩子们,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学习文包诗的方法,接下来我们就按照这种方法来学习。我们先来“诗文对照”。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诗句的意思对应的是文中的第几自然段,找到之后大声地读一读。 谁来说一说诗句的意思。【学生活动】浏览课文,学生找到诗句对应的意思大声朗读。三、品文悟情,感受“依依惜别”【教师活动】送别是一艘小小的船,载

3、着无尽的思念。一对风流潇洒的诗人即将分别,他们的心情如何?看看文中哪个词最能表达他们此刻的心情?依依惜别是说他们?(板书:依依惜别)我们一起轻轻地读,读出他们的不舍。朋友分离,心中依依惜别。学习活动:走进文本,品文悟情。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4自然段:划出表现李白和孟浩然依依惜别的动作和语言的词句,并做简单批注,写下感受。 【学生活动】 默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出关键词语和语句,并在旁边简单写下自己读后的感受,完成后小组成员互相交流,相互补充,确定代表发言同学。【设计意图】先进行自主学习,接着在组长的带领下小组合作交流,互相补充,互帮互助,既锻炼了学生在组内的合作交流能力,又让孩子对文本有了更全面的理

4、解。交流汇报:【教师活动】你从哪能感受到李白和孟浩然之间的依依不舍?哪个小组先来汇报。【学生活动】通过动作“仰望”“远眺”“有意不去触动”“藏”体会李白和孟浩然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教师活动】眼前有景无心赏,惜别之情心底藏,李白和孟浩然把不舍之情藏在了心里。指一名学生朗读,读出这种藏在心底的不舍之情。【学生活动】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感受依依惜别之情。【教师活动】播放该生课前录音,让孩子们去评价这名学生两次读得区别,再请这个孩子去说一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教师总结,学生齐读这一自然段。【设计意图】这一教学步骤通过引导学生品味词语,从字里行间体会李白对孟浩然的依依惜别之情,引导学生先读

5、到文字的里面,再读到文字的背后,为后面理解古诗埋下了伏笔。不忍别,终须别。你从他们的对话中感受到了什么?哪个小组来汇报。【学生活动】交流李白的话,体会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与不舍之情。【教师活动】说到敬仰人品,老师布置了预习作业,课上展示学生的视频录像。孩子们,孟浩然的人品如此,怎能不令李白敬仰?其实,李白也是一样的风流潇洒、不羡权贵,这样一位与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马上就要走了,他能舍得吗?指名学生读这一段。孩子们,那你们从孟浩然的话中又感受到了什么?【学生活动】交流孟浩然的话,体会孟浩然对李白的安慰与不舍。【设计意图】人物对话是本文的一个教学重点,李白与孟浩然话中的情和意,都是通过学生抓住“依依惜

6、别”的中心情感自读自悟得出的。在此同时,还渗透了对话描写的表达方法指导。【教师活动】教师总结:孩子们,通过李白和孟浩然之间的语言,我们渐渐走进了诗人的内心,现在你们就是李白,轻轻地站起来,举起了酒杯,老师就是孟浩然,我们一起“把酒话别”,感受这浓浓的依依惜别。 师生共读。(配乐)面对此情此景,李白写下这两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学生有感情齐读。【设计意图】俗话说:情由境生。一时书声朗朗,音乐如流水般倾泻,学生能更好地体味文字,别情依依,情意浓浓。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这一段中,你从李白的什么动作感受到依依惜别之情?【学生活动】通过李白的动作“伫立”“凝视”体会李白对孟浩然的不

7、舍。【教师活动】我们从动作、景物都可以看出他们的不舍,那这一节中还有哪方面的描写也能让我们感受到他们的不舍?连线徐州的学生进行交流。【设计意图】两地学生进行交流,疑难解惑,不同地域的学生思维进行碰撞,一定可以擦出特别的火花。白帆是景物描写,课文中还有哪些景物与依依惜别有关系?知道为什么写“杨柳”和“沙鸥”吗?微课展示补充资料。这种把情和景融合在一起,景中有情,融情于景的写作方法就叫做情景交融。我们在写作文时,也可以用这种写作方法,乐景抒乐情,哀景抒哀情,更巧妙的表达感情。【设计意图】在学生思考交流后,仍然不能解惑,这时候给学生提供支架,帮助学生理解。微课的形式较新颖,学生更乐于接受吸收。孩子们

8、,我们一起想象着画面来读第四段,把李白的不舍用声音传递出来。【设计意图】在阅读教学中运用形象思维,启发学生想象,必然会在学生的心中产生“内心视像”。它能使课文内容像电影一样,在学生头脑中一一闪过,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引起感情共鸣。因此,在这一环节引导学生想象李白与孟浩然在一起时的情景,学生能深切地感受浓浓的依依惜别的情谊。【教师活动】句子读得好,诗句一定能读出韵味来。谁来试一试最后一句。可是李白多么希望孟浩然的船能走得(生:慢一些),谁再来试一试。【学生活动】有感情地读课文、读诗。【设计意图】阅读是个性化行为,揭示了阅读活动的本质: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创造性活动。阅读不应以教师的讲解分析代替

9、学生的阅读实践。而应该让学生自读自悟,积极主动地思考、寻求问题的答案,通过个性化的阅读积累、个性化的思考、表达,使个性在阅读教学中闪光。【教师活动】老师这里有一个小故事,想不想听。关于黄鹤楼的诗,排名第一的是崔颢的黄鹤楼,这首诗就题写在黄鹤楼的题诗壁上,传说有人请李白再黄鹤楼上作诗,李白看到此诗,大为折服,他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他打算不再黄鹤楼这里作诗,可面对孟浩然的离开,李白早已把之前的话忘了,他实在控制不住自己的心情,写下这首诗。多重的情谊啊!我们再读此诗。李白在黄鹤楼前写下此诗,这首诗成为送别诗中的典范,它见证了一场千古送别,留下了一段千古绝唱,想不想把这首诗在心里。

10、闭上你的眼睛,想象着他们分别时的画面,我们一起来吟诵这首诗。【学生活动】学生齐诵古诗。【设计意图】故事的插入,对诗人创作时的情感进行升华,把学生的情绪调动到最高点,使学生再次走进诗人的内心。四、总结孩子们,这节课孙老师和你们一起走进李白和孟浩然的内心,从他们的动作,从不看对方到一直看,从饱含深情的语言,从情景交融中感受到他们之间的依依惜别,这就是真正的志同道合、重情重义,希望孩子们在以后的成长道路上,也能用真心结交与自己心心相惜的朋友。【设计意图】总结本节课,学生整体感知文本。五、作业 请同学们选择你积累的送别诗中最喜欢的一首,学着课文编一个小故事。我们将举办一个“送别”赛诗会,看谁搜集的古诗多,故事编得精彩! 【设计意图】通过写作方法的渗透让学生活学活用。开展小型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作业质量。六、板书: 25、黄鹤楼送别 动作 仰望 伫立 远眺 凝视依依惜别 语言 把酒话别 景物 情景交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