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6. 黄山奇松

上传人:km****68 文档编号:110634407 上传时间:2019-10-3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6. 黄山奇松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6. 黄山奇松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6. 黄山奇松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6. 黄山奇松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6. 黄山奇松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6. 黄山奇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6. 黄山奇松(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语文 五年级上册16 黄山奇松 -教学设计 陡沟中心小学 周川兵 二一四年十一月黄山奇松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2、通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学生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教学难点: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的。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引入情境。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黄山被人们誉为“天下第一奇山”,它以“四绝”闻名于世,知道是哪“四绝”吗?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课件出示“黄山四绝”)。我们还知道,在这

2、“四绝”中,人们最喜爱的是黄山奇松,正如课文中说的一样,更是“情有独钟”。因为,只要你来到黄山上,你就会看到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潇洒、挺秀的奇松。(课件出示黄山奇松图片)二、激情导读,感受奇松。1、今天这一节课呢,咱们就一起去观赏观赏黄山的奇松。(板书:16.黄山奇松)同学们,要想观赏黄山奇松,最好的地方你们知道在哪里吗?(生:玉屏楼)对,要想看松,最好的去处就是曾被著名旅行家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呢?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待会儿告诉大家?(学生自由读)2、同学们,在玉屏楼前,你看到了哪些奇松?生回答,教师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三、

3、精读第二自然段 过渡:黄山是“无石不松,无松不奇”的,“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奇在哪里呢?自己再读一读第二自然段,体会体会(课件出示要求) (课件出示“迎客松”的图片和文字)这是什么松?(迎客松)你从什么地方体会到迎客松的“奇”?生交流。 1、迎客松 (学生说出书中哪幅是迎客松)瞧!这就是黄山第一大名松迎客松。请同学们结合图片,从课文中找出描写迎客松的句子。细细地品读,并体会一下迎客松奇在哪儿? 句一:“姿态优美”感受到了迎客松的美。 “枝干遒劲” 借助形象理解“遒劲”,体会迎客松的雄健有力, “饱经风霜”体会它的古老顽强的生命力。迎客松已经在高高的悬崖上生长了八百年,它会经历什么样的磨难呢

4、?(小组讨论)是啊,岁月的流逝,自然环境的变化会给这棵八百岁的老树留下什么呢?你能想象出迎客松的枝干会是什么样的呢?(树皮变得开裂,斑驳)而它的叶是怎样的呢?(仍是那么郁郁苍苍,充满生机),体会其生命力的顽强。我们平时会用这个词来形容什么呢?(指名说:建筑、人物)能将它用在“人”上造个句子吗?是啊!老爷爷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从他的皱纹里我们可以体会到他是饱经风霜的。那你们能用“饱经风霜”这个词造句吗?(指导学生造句)迎客松的生命力是多么的顽强啊,你能通过朗读把你的体会读出来吗,(练读第一句)指名读、齐读。 句二:迎客松的奇还表现在哪儿呢?(“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

5、热情的欢迎宾客的到来”)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比喻)(师:把什么比作什么?) 从“热情的欢迎”体会迎客松非常热情”。同学们,请伸出手臂,再看看这幅图,这从斜伸出去的枝干像不像主人的手臂啊?(像)正是因为太像了,所以它才叫作迎客松,作者的想象力真是太丰富了,但我相信我们班同学的想象力更丰富,谁能试着想象一下,迎客松斜伸着手臂,会说些什么欢迎词来欢迎宾客的到来呢?(学生热情的说欢迎词,并做动作)。现在,喜欢迎客松的同学请站起来(停顿),一起伸出手臂,大声地说:“黄山欢迎您!”“各位宾客,欢迎你们!” 句三:迎客松不愧为一大奇松,它姿态雄伟生命力顽强,你知道人们是怎么评价它的吗?(指名说)

6、 “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人们对它的评价怎么样?(很高)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代表”“象征”体会人们对它的评价很高。人们只要一提到黄山奇松就会想起迎客松,迎客松代表着黄山奇松,实际上它不光代表着黄山奇松,还代表着整个黄山。(课件出示:人们提到黄山就会想到_,看到迎客松就会想起_。) 同学们,学到这,你愿意把迎客松的样子留在脑海里吗?(愿意),那我们应该怎么做(指名回答,背下来),那我给大家一点时间,看看谁背得又快又好。 过渡:听你们背诵真是一种享受,我觉得我们就好像已经到达了玉屏楼下,欣赏着迎客松的风姿,那么在迎客松的旁边还有那些松呢?(生答:陪客松、

7、送客松) 2、陪客松 (课件出示陪客松图片),瞧!这什么松?请同学们仔细看看图,再读读描写它的句子,说说你觉得陪客松奇在哪儿? “绿色的巨人”体会它的高大挺拔,苍翠茂盛。 (看近景)陪客松高大挺拔,真像一个正陪同游人观赏黄山风光绿色的巨人。它的神奇之处就在这里,你能把它读好吗?(指名读) 3、送客松 最后我们去看看送客松(课件出示送客松图片)看了送客松,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觉得它的神奇之处在哪呢? 姿态独特,枝干蟠曲,就像“天然盆景”。(课件出示图片比较盆景),但盆景是经过园艺工人修剪出来的,而送客松却是(跟说“天然形成的”)从这儿我们感受到了它的神奇。 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跟

8、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从“依依不舍”体会它的热情。板书:依依不舍 送客松好像在说什么?指名说 多么好客的送客松呀!你能把它的热情读出来吗?练读送客松的句子。(指名读)4、有没有谁已经把黄山奇松的美景都记住了呢?我要请他来说一说。(结合图片,指名背诵第二自然。)同学们。黄山的奇松多美啊,它们无愧于这个“奇”字。5、练说:认识了这三大名松,同学们想亲自去黄山看一看吗?这不,机会来了:学生准备一分钟,可只介绍一棵松,导语也可自己设计。(课件播放三大名松短片)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同学们,玉屏楼前的三大奇松是最有代表性的,其实黄山上还有许许多多的松树,真是数不胜数,咱们再去看看其他的奇松好吗?请同

9、学们自读第三自然段,说说你有什么体会? 1、 “黄山的松千姿百态”。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呢?出示:(或或或;或或或有的有的有的)(指导用“屹立”造句。) 2、黄山奇松只有这些吗?你是从哪里知道的?(省略号)3、你们想不想去看一看呢?(课件出示一组图片8张)你觉得黄山松还像什么呢?(指名说)? . 4、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谁能用“有的像有的如同有的仿佛有的状如它们”把刚才同学们说的连成一句完整的话呢? 5、黄山的松千姿百态,是它们装点着黄山,使得黄山(学生跟说:更加神奇,更加秀美)。 6、谁来能把黄山奇松的千姿百态美美的读出来呢?(指名读)7、我觉得,我们在读的时候应放慢速度,这样才能把黄山奇松的千姿百态,它的神奇秀美给读出来。(齐读) 五、总结全文黄山的松是神奇的,是黄山上不可缺少的一道亮丽风景。黄山集中了我国许多名山的特点,如泰山的雄伟,华山的险峻,峨眉山的秀丽,这些,黄山全有。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两次游览黄山后,发出这样的感叹,他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可见黄山的风景确实令人着迷(课件出示黄山风景图及徐霞客名言)。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最后,作业。(课件出示作业)下课。板书设计: 16、黄 山 奇 松 迎 客 松 热情欢迎 陪 客 松 陪同欣赏 送 客 松 依依不舍 . . . . . . 千姿百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