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8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8.18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习题 新人教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0609896 上传时间:2019-10-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8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8.18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习题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8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8.18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习题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8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8.18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习题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8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8.18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习题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8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8.18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习题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8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8.18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习题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8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8.18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习题 新人教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8.18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1874年,法国人米拉在中国引进了日本人力车,车身一律漆成黄色,故又名黄包车。在20世纪20至30年代,它的数量远超过汽车,达到五六万辆之多,在城市中来往穿梭。材料从侧面反映出()A近代中国交通业发展比较缓慢B黄包车促进了中国交通的近代化C近代中国交通呈半殖民地色彩D黄包车较大提升了市民生活水平2 中国社会传统的习俗是女子婚前梳辫,婚后梳髻。清末民初广东顺德、中山、南海等地,盛行女子在未婚的情况下自行易辫为髻以立志独身不嫁的风俗,这些女子称为自梳女。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社

2、会风俗逐渐近代化B程朱理学对女性的束缚削弱C女性经济地位的提高D西方文明和生活方式的传播3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传教士大量进入中国传播洋教,民间随之出现了大量关于洋教和传教士的流言。当时上海等城市所流传关于洋教和传教士的流言远远多于乡村社会,但是乡村社会的教案却远远多于上海等城市。乡村社会教案更加频繁是因为()A乡村社会出现洋教与传教士B当时乡村自治体系根深蒂固C城市的洋教传教士比较集中D城市的信息传播速度非常慢4 民国时期,山东地区部分县志记载:更有中人窭姓,平时醵钱(凑钱、集资)为会,有丧之家轮流分用。白衣素冠,持幡前导,号曰“丧社”。出丧择送钱治具,送丧则白衣素冠。知客邀坐别室,设茶馔,

3、亦有里党、戚族代备。这反映了当时山东()A移风易俗的改革走在时代的前列B民间有互助办丧事的风俗C社会转型的广度与深度不断加强D有“事死如事生”的传统5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居民人均粮食消费量呈持续下降趋势:1982年为144.6公斤,2002年降至78.5公斤,这表明()A自然灾害致粮食产量下降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陷入困境C居民膳食结构日益多样化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6“民国时期,男子服装主要为长袍、马褂、中山装及西装等。就全国范围来说,马褂、长衫,尤其是长衫,仍然是一种最普遍的服装,并与同时流行的学生装、西装等并行不悖。”材料主要反映了()A着西装已成为普遍现象B刻意

4、保存传统文化精华C传统服饰有强大生命力D着装盲目崇尚西洋风尚7 表中史实反映出()技术门类西方发明时间上海出现时间成都出现时间铁路1825年1876年1932年电话1876年1882年1911年电灯1881年1882年1904年A.中国对西方发明接受进程缓慢B相关发明仅在上海成都使用C中国吸收西方发明的重要成果D内地大量采用西方发明成果8 上海洋场竹枝词写道:“往来如织密如麻,满眼汽车与电车。”“欲保安全维秩序,认明红绿两边灯。”材料反映了()A中国交通设施发展迅速B工业革命促进交通发展C交通发展引发观念转变D近代交通的半殖民地色彩9 如图是中国近代某一时期国文教科书的插图,据此判断()A近代

5、科学技术已经在中国使用B采纳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C图中人物是中华民国政府官员D新式通讯工具在中国广泛使用10 从1874年至1877年,申报连续刊载了“杨乃武与小白菜冤案”进展的相关消息,这是中国新闻史上力度最大、时间最长的冤案报道,引起强烈社会反响,促成了该案的平反。这反映了()A大众传媒开始关注民众生活B申报的主要功能是时政评论C大众传媒发挥舆论监督作用D申报促进晚清司法制度改革11 辛亥革命时期,因女子参军参政而出现过女子国民军、女子尚武会、女子参政同盟会、神州女界共和协济社等团体。1912年1月11日的民立报传出了发自女界的另一种声音:“天下兴亡,匹妇有责。”这些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6、()A近代报刊业的发展B西方民主思潮的传播C封建正统思想的动摇D妇女群体关注革命形势12 近代中国某一时期,各种新报刊纷纷应时而出,其中有晨报国民公报新生活觉悟新社会等,形成报刊业繁荣的局面。这一局面的出现反映了()A鸦片战争后士大夫开眼看世界的愿望B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五四时期追求真理和个性解放的潮流D“九一八”事变后救亡运动的空前高涨二、非选择题(共52分)1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凡民间寡妇,三十以前夫亡守志(不改嫁)者,五十以后不改节(节操)者,旌表门闾(表彰其家族),除免本家差役。明会典材料二女子周胜仙与男子范二郎相遇,“四目相视,具各有情”,二人通过巧妙的自我

7、介绍,订下终身。明后期小说醒世恒言材料三梁启超曰:居今日之中国,而与人言妇学,闻者必曰:天下之事,其更急于是者,不知凡几?百举未兴,而汲汲论此,非知本之言也。然吾推极天下积弱之本,则必自妇人不学始,请备陈其义以告天下女学最盛者,其国最强,不战而屈人之兵,美是也;女学次盛者,其国次强,英法德日本是也;女学衰,母教失,无业众,智民少,国之所存者幸矣,印度波斯土耳其是也吾推及天下积弱之本,则必自妇人不学始。梁启超变法通议论女学材料四以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也因此成为近代妇女解放的代言人。但历史地看,梁启超的“贤妻良母”也难脱传统女子价值观的束缚,也有把女子的价值划在“相夫教子”的狭小圈子之嫌。王美蓉中国

8、近现代不同类型的女子教育目的之比较(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怎样的婚恋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所反映婚恋观的成因。(8分)(2)依据材料三概括梁启超妇女教育观的特点。结合材料和所学,分析该教育观的影响。(10分)(3)材料四用什么方法评价梁启超妇女观的?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妇女观的变化与社会发展的关系。(8分)1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铁路和轮船运输因极大的载运量而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1830年到1870年,英国实业家修筑了两万公里铁路,连接了工业中心、铁矿、港口为了便于交通和货运,美国政府开凿运河,私人投资者建立起轮船航线和铁路网络。到1860年,东北部的工业区、南部农业区以及中

9、西部城市之间已有铁路相连。发明创造开启了工业化进程,也造就了铁路和轮船;而后者因为提供了快速廉价的交通方式又反过来促进了工业化进程。英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材料二下表反映了19世纪末汉口至上海航线的各轮船公司概况。开办年国别公司船只吨位1875中国招商局4艘5 860吨1887英国太古、怡和7艘13 922吨1898日本大阪4艘6 581吨1899德国瑞记、美最时5艘5 743吨材料三轮船使商业贸易流通渠道发生了实质性变化,1881年进出汉口装运茶叶的远洋轮船有30艘,吨位达48 670吨;汉口至宜昌轮运航线的出现,使货物运转日期缩短了一个月但是轮船不可能迅速而彻底地将传统木船挤出近代商品流通渠道

10、,以1881年为例,汉口进出船只中,木船为250艘,吨位达41 887吨;外国租赁木船为127艘,吨位达11 289吨。武汉地区以土货进出口为主轴的市场,基本上依傍木船运输。任放近代两湖地区的交通格局(1)依据材料一概括英美近代运输格局出现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经济影响。(8分)(2)依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长江航运业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8分)(3)依据材料三指出19世纪末湖北航运业的格局变化。这说明了什么?(10分)答案1A 2C 3B 4B 5C 6C 7C 8C 9A 10C 11B 12C 13(1)婚恋观:材料一遵守礼制(三从四德),坚守妇道;材料二追求个性、婚恋

11、自由。成因:明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使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了变化;明中后期出现了反礼教的思想,鼓舞了明朝妇女追求婚姻自主。(2)特点:把妇女受教育与救亡图存相结合(或妇女教育关系到国家的强弱)。影响:解放人们的思想;有利于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推动女子教育的发展;提高了妇女救亡图存的使命感。(3)方法:历史的评价(放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辩证的评价。关系:妇女价值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妇女观念的解放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两者相互影响。14(1)原因:工业革命的促进;政府倡导;实业家的推动。影响:促进了工业化进程;密切了世界各地联系,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2)特点:列强在中国轮船航运业占据优势,英国居于首位;中国近代航运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成因: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打开中国大门;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控制中国沿海沿江交通;洋务运动的推动。(3)变化:远洋航运有所发展;轮船与木船既竞争又互补。说明:新式交通工具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工业化是历史的重要趋势;社会转型艰难。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