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总复习 18.3中国区域地理课件

上传人:shaoy****1971 文档编号:110583752 上传时间:2019-10-30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3.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总复习 18.3中国区域地理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 18.3中国区域地理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 18.3中国区域地理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 18.3中国区域地理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 18.3中国区域地理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总复习 18.3中国区域地理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总复习 18.3中国区域地理课件(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中国四大地理区域 1四大区域的划分 (1)填图认识四大区域,第3课时 中国区域地理,2北方地区,(1)地形区:A辽河平原,B ,C三江平原,D华北平原,E 。 (2)气候:大部分属于 气候。 从温度带来看,东北三省大部分属于中温带,华北平原及黄土高原属于 。 从干湿地区来看,三江平原和长白山地区属于湿润地区,其余大部分属于 。 (3)河流:F松花江,G汾河,H 。 (4)资源:I ,J辽河油田,K ,L中原油田。 (5)城市: ,太原, ,哈尔滨。,松嫩平原,黄土高原,温带季风,暖温带,半湿润地区,渭河,大庆油田,胜利油田,济南,西安,3南方地区 (1)地形区:A 丘陵、B浙闽丘陵、D南岭

2、、E 高原。 (2)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3)河流:长江、珠江、C澜沧江、M 。 (4)资源:水资源、水能、 资源丰富;常规能源缺乏。 (5)铁路:京广线、I 线、F焦柳线、G 线、H浙赣线等。 (6)工业基地: 、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江南,云贵,亚热带,汉江,有色金属,宝成,京九,沪宁杭,4西北地区 (1)气候:以 气候为主。 (2)地形:a内蒙古高原,b 山脉,c塔里木盆地。 (3)河湖:稀少,多季节性。 (4)资源:煤、 、天然气和稀土等。 (5)城市:d呼和浩特,e 。 (6)交通:第二条亚欧大陆桥。 (7)农牧业:灌溉农业、 农业,内蒙古草原牧场、新疆天山牧场。,温带大陆性,

3、天山,石油,乌鲁木齐,绿洲,5青藏地区,二、不同尺度的区域发展 1省级区域 (1)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位置:位于我国大陆东部海洋,西隔 与福建省相望,东临 ,南隔巴士海峡与菲律宾遥对。 范围:包括台湾岛及图中a 、b 等周围许多岛屿。 气候:南部是 气候,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地形:约有三分之二为山地,主要分布在东部, 为主要山脉;西部为平原,是工业、农业发达,城市和人口集中分布地区。 地质:地处亚欧板块与 板块的交界处,岛上多火山、地震。 河流:河流短急,水能丰富。 是最长河流,日月潭是最大湖泊。,台湾海峡,太平洋,澎湖列岛,钓鱼岛,热带季风,台湾山脉,太平洋,浊水溪,资源:自然环境优越,

4、森林、矿产、海盐、水产等资源丰富,被誉为“祖国东南海上的明珠”“亚洲天然植物园”。 产量居世界首位。 城市:主要城市有:c ,d高雄。 经济:重点发展 工业,形成“进口加工出口”型的经济。 (2)特别行政区香港、澳门,樟脑,台北,出口加工,2.跨省区域长江沿江地带 (1)填出图中的河流与城市 a岷江,b ,c赣江,d攀枝花,e长沙,f 。 (2)沿江地带的辐射带动作用 以长江为轴线的沿江地带与贯穿南北的沿海经济带,以及西部广大地区,构成“ ”形格局。,汉江,南京,H,(3)沿江地带的工业,(4)生态环境问题 上游:植被破坏, 严重。 中下游:洪涝灾害、水污染及大气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严重。,水

5、土流失,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区域特征对比,温馨提示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典例导析 (2014年高考福建文综卷)下图示意我国某省地理环境。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 在21世纪海洋经济、网络经济的背景下,打造具有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对沿海区域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材料二 都市农业位于城市内部和周边地区,是农业、科教、观光相结合,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农业。近年来,该省北部涌现出许多都市农业园区。,(1)说出B港地理位置的主要特点。 (2)简述该省发展海洋经济有利的自然条件。 (3)从社会经济角度,分析该省北部形成都市农业园区的主要原因。,思维流程 从图表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答案

6、 (1)位于30N附近;该省东北部沿海;居该省海洋经济发展核心区,我国沿海南北航线中点附近。 (2)地处我国东部沿海;滨海平原面积较大;气候温暖湿润;海岸线曲折,多港湾;大陆架宽阔,海洋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底矿产资源、海洋旅游资源)丰富。 (3)城市、人口密集,市场需求量大;经济发达,资金、科技力量雄厚;基础设施完善,交通和物流业发达;国家重视,政策大力扶持;地价高,宜发展综合效益高的农业。,1用整体性分析两地区的区域特征 (1)西北地区:干旱是西北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干旱的气候对自然环境及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区域特征,(2)青藏地区 “高”“寒”是青藏地区

7、最突出的自然特征,对其自然景观的形成及人类活动影响较大,如下图所示:,2用差异性分析两地区的内部差异,温馨提示 青藏高寒区发展条件及其评价 (1)有利条件:光照资源丰富,是全国太阳辐射能最多的地区,日照时间长,气温日较差大,植物光合作用强,为农作物高产提供了条件;有大面积的高山草甸草原,是良好的牧场;东部及南部河谷地带热量和水分条件优越,为发展农业多种经营提供了条件。 (2)不利条件:大部分地区热量不足,无霜期极短,只能种植青稞、小麦、豌豆等耐寒作物和牧养牦牛、藏绵羊等高寒牲畜;绝大部分地方干旱,风暴多,土壤质粗层薄。,典例导析 (2014年高考四川文综卷)下图所示区域受西风影响,年降水量多在

8、50300 mm。读图,回答(1)(2)题。,(1)图中地,年降水量最多的是( ) A地 B地 C地 D地 (2)据自然环境条件推断,图示地区下列土地利用类型的比例( ) A草地荒地林地 B耕地林地荒地 C荒地草地耕地 D林地耕地草地 思维流程 1从文字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 从题干中可知,该区域受西风影响,年降水量多在50300 mm。由此可知,该地降水的水汽是西风输送来的,并且气候干旱,降水较少。,2从图表中获取和解读信息 答案 (1)C (2)C,中国区域图是高考命题中图表资料的主体,在判读时首先是准确定位,然后分析区域地理特征和可持续发展方向。,中国区域图的判读空间定位,1中国主要区域定

9、位方法 (1)用经纬网判读 仔细研究中国区域地图,不难发现每隔5个经纬度记忆中国区域地理事物非常有效: 北纬45线:准噶尔盆地(蒙古)东北平原。 北纬40线:塔里木盆地河西走廊黄土高原北京。 北纬35线: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秦岭淮河。 北纬30线:雅鲁藏布江谷地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北纬25线:云贵高原南岭山地台湾岛。 我国南方省区较多,可用每隔5经线来记忆:,(2)用省区形状判读 各省区的形状,我们根据能表达区位特征的事物来判读,例如: 黑龙江省像天鹅,三江平原的湿地是我国天鹅的主要栖息地;吉林省像毡靴,东北天寒地冻,冬季人们出行常穿毡靴御寒;辽宁省像缝纫机,辽宁省是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

10、地。 (3)用相对位置判读 首先,还是用经纬度位置来判定,比如记住西安市的大概位置是(35N,110E)和北京市的位置是(40N,116E)。如题中提到某地(40N,100E),可根据在西安的西北方向判断在甘肃省的河西走廊;某地(30N,103E),可根据在西安的西南方向判断在四川盆地;某地在(45N,125E),可根据在北京的东北方向判断在东北平原等。 其次,根据著名的地理事物来判断,如鄱阳湖边的旅游胜地是庐山,附近有京九铁路通过等。,2确定区域位置,突出区域地理特征 (1)确定地理位置,可利用经纬网定位法、轮廓特征定位法、特殊地理事物定位法进行准确定位。 (2)突出区域地理特征 了解一个地

11、区的特征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何地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等。 何物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 何因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何时什么季节等。 何问题当地存在何种资源问题、环境问题、人口问题等。 前景根据当地优势,避开劣势,实现可持续发展。,3要准确描述区域特征 区域地理特征的分析需要从自然和人文地理两大方面进行,自然地理方面应思考地形、气候、植被、土壤、水文和资源等的分布特征,人文地理方面则要关注人口、农业、工业、城市、重要交通线等的分布特征。在综合分析区域特征时,不能将区域自然和人文要素进行简单的罗列,而要运用地理的基本原理来重新梳理知识,解释各种地理现象的成因,要坚持以区域为背

12、景,以区域的具体事例为案例,自然和人文地理并重,将知识进行加工、整理、重组和联系。要研究自然要素之间、人文要素之间、自然和人文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不仅要掌握区域特征,而且要通过对区域特征的比较了解区域差异,了解、认识并综合分析区域特征,分析比较区域异同,以人地协调观反思人类活动,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2013年高考福建文综卷)下列是某中学为“重走古丝绸之路”夏令营活动所搜集的材料。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下图示意考察区域的地理环境。,材料二 M、N城均为历史文化名城。资治通鉴称M城及其附近在唐代“闾阎相望,桑麻翳野”。2010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N城设立经济特区(范围包括

13、N城及其西部口岸)。 (1)描述M城气候特征。 (2)分析N城设立经济特区有利的社会经济原因。,思维流程 1从文字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 M、N均为历史文化名城,N市设立经济特区。 2从图表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答案 (1)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年降水量少,气候干旱;大陆性强。 (2)毗邻中亚、南亚、西亚地区的地理位置,具有边境口岸的优势,有利于区域经济合作与交流;有特色畜牧业和特色林果业,丰富的能源资源,有利于产业发展;国家给予政策、资金等支持;文化古迹众多,是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读图,甲、乙为我国两个盆地。据此回答(1)(3)题。,(1)甲、乙两盆地中的河流( ) A河水源主要来自冰雪融水 B河是我国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C河初春有凌汛现象出现 D河的汛期短于河的汛期 (2)甲、乙两盆地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都是( ) A水运便利 B劳动力充足 C油气资源丰富 D气候适宜 (3)甲盆地的小麦品质好于乙盆地,主要是甲盆地( ) A地形平坦 B温差大,光照足 C土壤肥沃 D水源充足,解析:第(1)题,甲、乙两盆地分别为塔里木盆地和四川盆地。两盆地中的河流分别为塔里木河和长江,结合两河流水文特征即可得出答案。第(2)题,两盆地都是我国油气资源丰富地区,为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第(3)题,塔里木盆地深居内陆,气候干燥,温差大,光照足,作物品质优良。 答案:(1)A (2)C (3)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