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思路成就与变化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ppt

上传人:笑**** 文档编号:110576226 上传时间:2019-10-30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31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思路成就与变化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思路成就与变化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思路成就与变化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思路成就与变化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思路成就与变化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思路成就与变化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思路成就与变化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ppt(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 思路、成就与变化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叶小兵,一、课标实验稿的思路与特点 二、新课程实验的过程与成就 三、对课标修订的思路与做法,一、课标实验稿的思路与特点 1进一步明确课程的定位 明确中学历史课程是属于基础教育的范畴,突出中学历史教育的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的性质,将历史课程定位在提升学生历史意识、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性的课程。,2全面地阐释课程目标 明确提出历史课程的“三维目标”。 更为明确地提出了能力目标; 首次提出了过程与方法的目标要求; 突破了以往单纯政治教育的层面,注重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培养,把历史教育的社会教育功能与人的发展教育

2、功能结合起来,尤其是注重学生通过历史学习在情感、态度方面的变化,以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目标的表述,是以学生为行为主语,并在行为动词方面提出了三个不同层次的要求。,3强调适合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 在组织课程内容时充分考虑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关注学生的需要,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基点,尽量避免课程的专业化、成人化倾向,使历史课程的内容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现代社会,既体现出课程的时代性,又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 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设计了多样的教学活动。,4建构新的历史教学知识体系 力图将历史课程的教学内容编制成中学历史学习体系,采用了主题式的模式进行编排

3、,突出历史时代主题,每个教学单元都围绕一个主要的时代主题进行知识的建构,以使学生在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的基础上,对各历史时期的重点问题进行认识。同时,精选课程内容,较大幅度地减少了繁杂的知识点,以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降低课程的难度。,5提倡转变学生的历史学习方式 新历史课程在编制时考虑到学生学习方式的 创新,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提倡学生参与 教学、与他人合作、共同探讨、社会实践等 活动,倡导学生自主性学习和探究式的学习 方法。尤其是通过教学活动建议,提出了多 种形式的学生对历史进行探究的活动,设计 了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并鼓励教师为 学生的历史学习营造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 对学生的历史学

4、习进行多样的组织与引导, 使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探索、解决历史问题。,6提出了指导性的评价建议 要求运用多种评价方法对历史教学过程和教学成果进行评价,并强调在历史教学评价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参与评价过程。在评价内容方面,不仅要考查学生历史知识、历史技能的掌握,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变化等方面是否达到要求,还要检测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与方法,避免将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作为唯一的评价内容。,二、新课程实验的过程与成就 1.新历史课程实验的过程 2001年9月开始实验,首先是在全国38个国家级实验区进行;到2002年秋季,扩展到530个省级实验区;2003年时,全国已有1642个县市的3500多万学生

5、在使用新课程的实验 教材;2004年时发展到2576个县区使用新教材,约占全国的90%。至2005年秋季,全国各地区基本上都加入了新课程的试验。,2.新历史课程实验的成就 (1)进一步确立历史课程的地位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对中小学课程进行了整体的规划和编制,确保了历史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应有地位,将其作为一门基础性的课程,规定了课程实施的计划、学时等,使得历史课程的地位与作用得到保证。历史课程已被视为人文教育的核心课程,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得到了认可和重视。,(2)历史教师的教学理念得以更新 在实验过程中,广大历史教师对新课改的理念逐步接受并不断深入理解,将其转化为自己的教学指导思想,主动地更新

6、教学观念,并尝试将其运用到历史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之中,同时主动、积极地开展教学研修,进行校本教研。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各地都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历史教师,他们善于思考,勇于实践,在不断的探索中践行着新课改的理念,推进着历史教学的深入发展。,(3)在实践中探索新的历史教学方式 新课改的实验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加强。在教学方式上,从以往的注重教师传授历史知识转变为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尤其是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注重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变化与提高。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局面,特别是学生参与教学的程度大

7、为提高。,(4)历史课程资源得到充分开发与利用 改变了以往只重视教科书、只教教科书的观念和做法,而是将课程资源和教学材料的视野大为扩展,积极开发校内校外的多种历史课程资源,搜集、整理和运用各种类型的教学材料。其中,乡土历史资源、视频图像资源、网络资源,以及教师资源和学生资源得到了很好的开发,使得各种有教育意义的历史信息资源得到适当的运用,从而使得历史课程资源在种类上、形式上、渠道上多种多样,教学材料丰富多彩。,(5)初步建立起新的历史学习评价体系 各地在新课程的实验过程中,不断探索各种具有灵活性和有效性的评价方法,改变了以往只注重笔纸考试的单一方法。评价的类型也是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如自我评价

8、与他人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等,使评价在促进学生学习、改进教师教学方面的功能得以更好的发挥。,总之,新课改十年来取得了丰硕的成就。实践证明,课改的大方向是正确的,课改的精神已经深入人心。十年来所取得的成就与经验,是课程改革继续深入发展的宝贵财富,为课改进一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三、对课标修订的思路与具体做法,教育部从2007年4月启动了对课标实验稿的修订工作。首先进行了半年多的调研,反映上来的问题主要是: 1.对以“学习主题”编排内容的呈现方式提出意见,认为主题编排使历史的时序性、系统性受到影响,也不符合初中生的认知能力。 2.对课标教学内容的容量和难度

9、提出意见,认为内容较多,难度较大,未能根本解决“难、繁、偏、旧”问题。 3.对课标中的“前言”和“课程目标”提出意见,如:课程性质不明确、目标不具体、文字表达不清楚等。,课标修订组对调研意见的分析,历史学科的基本特征是时序性和线索性,对于初学历史的初中学生,应该让他们了解历史学科的基本特征。因此,课程标准的制定,要坚持时序性,要突出历史发展的主线。 初中学生是13至15岁的青少年,对他们的要求应以感知为主,应根据历史发展的时序,在了解历史上重要的人和事的基础上,适当增加理性要求。,一定要在解决“难、繁、偏、旧”的问题上继续下功夫,减轻学生不必要的学习负担。这就要突出义务教育历史课程的基础性、通

10、识性和发展性,精选教学内容。 课程改革要与时俱进,历史课程标准的修订要根据国家发展的需要,根据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的精神,特别是根据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参考各省市的意见,进行必要的修改。,六大学习板块的设计合理,但每一个板块下采用“学习主题”的设计,存在诸多问题: (1)限制了史事的选择,容易疏漏重大的历史事件。例如,中国近代史中的学习主题“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在鸦片战争后接着就是“知道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事迹”。但在全部中国近代史板块中,却不讲太平天国金田起义和定都南京等最基本的史实。缺失太平天国运动,只讲其抗击洋枪队

11、,难以反映重大史事。,(2)主旨过大,有时出现生硬捏合现象,难以建立基于时序与地域之上的历史因果关系。 例如,在世界古代史部分,有一个学习主题是“中古亚欧文明”,其中第一目是“了解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讲述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但这二者之间其实毫无关系。,(3)容易割裂历史,使学生难以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例如,中国古代史部分的第三个学习主题是“统一国家的建立”,其中讲到“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第四个学习主题是“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其中讲到“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中间只字未提东汉,这样容易给学生造成西汉之后便是三国鼎立的错觉。 (4)主题式编排的理性偏强,初中学生在接受和理解上有一定

12、困难。学生在初中阶段若不能掌握最基本的史实,则根据课标撰写的教材中的那些抽象概念很快便会忘掉,到高中阶段继续学习历史便会发生很大的困难。实际情况的反映也证实了这一点。,对课标修订的具体做法 1.对前言部分的修改 (1)课程性质:做了较大修改,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具有思想性、基础性、人文性和综合性四大特性。 (2)课程基本理念:更突出了通过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达到“育人为本”、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的教育理念;强调以普及历史常识为基础,注重将正确的价值判断融入对历史的叙述中;倡导教学方式的创新。,(3)课程设计思路:进行了较大调整。在保持六大板块的基础上,对每一个板块中的学习主题做了弱化,

13、而是依照历史发展的时序,在每一个板块的内容设计上,采用“点线”结合的呈现方式。“点”是具体的历史事实,“线”是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以“线”穿“点”,以“点”连“线”,使学习内容依据历史的发展线索循序渐进地展开。在内容的编制上,精选最基本的史事,展现历史发展的基本进程。 同时,注意与高中历史学习的衔接,为学生在高中的历史学习打好基础。,2.对课程目标的修改 保留课标实验稿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划分,但对这三方面所要达到的目标,进行了新的表述,使之更为清晰、明确、完整。,如:实验稿中的“知识与能力”目标 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

14、象,以及重要的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概念,掌握正确计算历史年代、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等基本技能,初步具备阅读、理解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形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以及图表等形式陈述历史问题的表达能力。 形成丰富的历史想像力和知识迁移能力,逐步了解一定的归纳。分析和判断的逻辑方法,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初步了解人类社会是从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等科学的历史观,学习客观地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新修订课标中的“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历史现象,知

15、道人类文明的主要成果,初步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2了解历史的时序,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对历史事物进行考察,从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认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地位和作用。 3了解多种历史呈现方式,包括文献材料、图片、图表、实物、遗址、遗迹、影像、口述以及历史文学作品等,提高历史的阅读能力和观察能力,形成符合当时历史条件的一定的历史情景想象。 4初步学会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了解以历史材料为依据来解释历史的重要性;初步形成重证据的历史意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逐步提高对历史的理解能力,初步学会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 5学会用口头、书面等方式陈述历史,提高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如:实验稿中的“过程与

16、方法”目标 历史学习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从积累历史知识到理解历史的过程。通过课堂学习和课后活动,逐步感知人类在文明演进中的艰辛历程和巨大成就,逐步积累客观、真实的历史知识;通过收集资料、构建论据和独立思考,能够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的归纳。比较和概括,产生对人类历史的认同感,加深对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理解,并做出自己的解释。 注重探究式学习,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学习解决历史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学习运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培养对历史的理解力。,新修订课标中的“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多种途径感知历史,学会从当时的历史条件理解历史上的人和事,并经过分析、综合、概括、比较等思维过程,形成历史概念,进而认识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 2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逐步学会运用时序与地域、原因与结果、动机与后果、延续与变迁、联系与综合等概念,对历史事实进行理解和判断。 3在了解历史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初步理解历史问题的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