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曲》读后感范文精选

上传人:郭** 文档编号:110560412 上传时间:2019-10-3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4.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神曲》读后感范文精选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神曲》读后感范文精选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神曲》读后感范文精选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神曲》读后感范文精选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神曲》读后感范文精选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神曲》读后感范文精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神曲》读后感范文精选(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神曲读后感范文精选 走过那么多路,看过那么多书,一定有很多感慨和见解。为您提供“神曲读后感范文精选”作为参考,希望这篇读后感能帮助您找到更好的灵感。 神曲,原著:意但丁,插图:法杜雷,编译:黄晓宏。杜雷插图典藏名著,哈尔滨出版社。介绍中说这本书是:史上最伟大的文图绝配,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诗歌巨著,历代画家创作的灵感。但丁的不朽巨著,世界文学史的光辉篇章。 这自然是一部名著,可惜,应该是翻译的问题,读来并不觉得特别好。它本是一部长篇诗歌,翻译过来之后却成了记叙文,一个人讲了一段神话故事而已。不过更值得欣赏的,是书中的众多插图,画得真美!地狱中,除了诗人与他的老师,灵魂们都是赤裸裸的。画家几笔将他们

2、勾画出来,那身体、那表情,都给人一种如临其境的亲切感。天堂之上,到处光彩夺目,每个天使都是美的化身。 既然不能把这本书当诗歌来欣赏,而当成小说实在没有多少情节,因此我只好把它当作哲学来读。特别是地狱篇,总让人想起地藏王菩萨本愿经。同样是讲地狱里的人生活得多么悲惨,不过中西方理解的角度略有不同。 相比较而言,地狱篇、炼狱篇和天堂篇中讲到的人物,我更喜欢地狱篇中的灵魂。因为炼狱中的灵魂所求太明显,而天堂中的灵魂已失去人性,只有困在地狱中的灵魂,与世上的人有更多相似之处。 在天堂篇中,诗人见了每一位天使都要仰视,甚至频频下跪,将人性在神性面前压得非常渺小。说真的,我很不喜欢这种感觉,因为我毕竟还生活

3、在人间。其实地狱中的感受更适合于人类,而作者在地狱中表现出来的优越感也让人看了不舒服。 我理解的天堂和地狱,其实都是人类的内心世界。内心快乐,就是身在天堂,内心痛苦,无异困居地狱。看了这本书,我认为作者也是以这种心态来写的,他所说的天堂与地狱与我理解的相差不远。 首先第一章幽暗森林,第一句作者这样写道:我在人生旅途走过差不多一半时,有一天,无意间步入一座幽暗的森林中,而且迷失了方向。迷惘之中,举步维艰之时,遇到象征淫欲、强权和贪婪的豹、狮、狼。此时来解救他的,是他心目中最崇拜的一位诗人,而这位诗人受他已经失去的恋人所托,前来引导他游历地狱与天堂。 这个象征意义已经很明显了,人生旅途中,即将被欲

4、望吞噬的灵魂,需要爱与诗来救助。这与我现在的心情何其相似?对爱情美好的记忆,对诗歌无尽的追求,是指引作者走上正确人生之路的两盏明灯。我觉得作者并不是在虔诚地信奉上帝,他在书中写自己被上帝选择与感召,只不过是想表现诗人的自负。而未来的方向,想信他不会完全付托给上帝来主宰。 地狱分成九圈,每圈中还分许多环,分别放置不同罪行的灵魂。每种罪行根据程度不同,所受的惩罚也不一样,越往下层惩罚越重。第一圈是无罪的灵魂,他们的错误只在于生在基督出世之前而没能受洗。这看起来很不公平,不过宗教难免有排外心理,虽然后面天堂篇中讲到,圣洁的异教徒也能进入天堂,那大概只是想让大家心理平衡一下而已。 第二圈是色欲圈,一对

5、对陷入情欲中的男女在狂风中无助地翻滚飘荡着,根本没法停下来。他们被狂风卷裹着上下翻飞,忽左忽右,有些灵魂不可避免地撞到山壁上,绝望的惨叫声与凄厉的哭声响彻山谷,让人不忍闻听。作者在这里思索爱的问题,他说:我真不知道爱情到底有什么魔力能使这么多的人甘愿为之下地狱。这个问题,生活在世上的人类不是也经常如此自问吗?相恋的人心中的波澜,与地狱中的狂风一样,让两颗相爱的灵魂在痛苦中煎熬,却无怨无悔。 自杀者在地狱的第七圈第二环,他们的灵魂被囚在树中,碰一下叶子与枝条都会感觉到疼痛。他们当初既然决定丢弃了自己的身体,就永远没有权利再收回来。这种写法,是想劝世人不要轻生,放弃了,再想收回难上加难,不如活着,

6、等待死亡自己来临。 最后一圈中,有的灵魂肉体还活着,因为犯了重罪,他的肉体被魔鬼控制,灵魂却早已来到地狱中受罪。正像世间那些做过坏事的人,内心受到痛苦的折磨,早在死去之前就饱受了地狱之苦。 炼狱中的灵魂与地狱中不同,他们所犯的是可以原谅的罪过。为了能上天堂,他们心甘情愿地接受惩罚,承受重负,经历饥饿,沐浴烈火。然后喝下忘川之水,忘记所有罪恶的记忆,飞升天堂。正象世人为修炼而自愿受戒,过一种苦行僧的生活,目的只是为了升入理想的境界。 天堂也分为九层,依次为:月球天、水星天、金星天、太阳天、火星天、木星天、土星天、恒星天、水晶天。每一层的灵魂也有所不同,相同的是,他们都很快乐。不同的,是一层比一层

7、更虔诚,更愿意侍奉上帝。作者最终见到了上帝,可是上帝究竟长得什么样,他却无法说得清楚,只感受到一种博大精深的爱。因为上帝无处不在,不应该有一个具体的形象,而他又是照着自己的形象造了人,说明上帝应该跟人长得一样。可是如果出现一位与人一模一样的上帝,那可就显得太不神秘了。 地狱、炼狱与天堂,都是人生,而地狱更接近人类的现实生活。被欲望纠缠里着的人类,内心时常生活在地狱中。地狱里的灵魂敢爱敢恨,比起炼狱中的苦行生活,并不见得更苦。唯一的区别是,地狱里缺少希望,而炼狱中的人随时可以升入天堂。这样一来,反倒显得地狱中的灵魂没有那么多功利心,更加可爱了。天堂上的灵魂已经不是人,他们是天使,只是美好的象征而

8、已。人世中不一定没有这种心态,但无欲无求,或盲目追求,没有任何个人欲望的人生还有什么意义?所以,我宁愿选择生活在地狱中,把天堂当成梦想,把炼狱留给将来。 合上书,看到封底印着艺术体知己二字,下面有一句话:一派书香做知己.人类能在书中学到的东西太多了!人与人之间也有知己,但时常难以把握。而书籍永远忠诚地为我们奉献着一切,它们才是我们一生中最可靠的知己。 神曲是但丁写于1307年至1321年,这部作品通过作者与地狱、炼狱及天堂中各种著名人物的对话,反映出中古文化领域的成就和一些重大的问题,带有百科全书性质,从中也可隐约窥见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曙光。在这部长达一万四千余行的史诗中,但丁坚决反对

9、中世纪的蒙昧主义,表达了执着地追求真理的思想,对欧洲后世的诗歌创作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神曲的意大利文原意是神圣的喜剧。但丁原来只给自己的作品取名为喜剧,后人为了表示对它的崇敬而加上神圣一词。起名喜剧是因为作品从悲衰的地狱开始,到光明的天堂结束,由于当时的人们习惯把叙事诗称为喜剧和悲剧,而这个故事有一个比较完满的结局,所以称为喜剧,翻译到中国的时候被译为:神曲.它是欧洲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全诗为三部分:地狱(Inferno,Hell)、炼狱(Purgatorial,Purgatory)和天堂(Paradise,Paradise),谴责教会的统治,但仍然未摆脱基督教神学的观点。全诗共分三部,每部33

10、篇,最前面增加一篇序诗,一共100篇。诗句是三行一段,连锁押韵,各篇长短大致相等,每部也基本相等。(地狱4720行;炼狱4755行;天堂4758行),每部都以群星一词结束。 神曲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但丁阿利基埃里以第一人称记述自己35岁时(人生的中途)误入一座黑暗的森林(象征罪恶),在一座小山脚下,有三只猛兽拦住去路,一只母狼(象征贪欲),一只狮子(象征野心),一只豹(象征逸乐),又一种说法是说它们分别象征教皇、国王和人。他在呼救时出现了诗人维吉尔的灵魂,对他说:你不能战胜这三只野兽,我指示你另一条路径.带领他穿过地狱、炼狱,然后把他交给当年但丁阿利基埃里单相思暗恋的情人贝阿特丽切的灵魂,带他

11、游历天堂,一直到见到上帝。在他描述的世界,地狱是一个大漏斗,中心在耶路撒冷,从上到下逐渐缩小,越向下所控制的灵魂罪恶越深重,直到地心,是魔王卢齐菲罗掌握漏斗顶端,他们从魔王的尾巴爬过地心,另一面是炼狱。炼狱如同一座高山,在耶路撒冷相对的地球另一面海中,灵魂在这里忏悔涤罪,山分七层象征着七大罪,每上升一层就会消除一种罪过,直到山顶就可以升入天堂。天堂分为九层,越往上的灵魂越高尚,直到越过九重天,才是真正的天堂,圣母和所有得救的灵魂所在,经圣母允许,就能一窥三位一体的上帝。在经过地狱、炼狱、天堂的一路上,但丁阿利基埃里和所遇到的有名的灵魂交谈,包括历史上好的坏的许多著名人物,他将自己钦佩和厌恶的人

12、物分别纳入各个部位,将教皇甚至他痛恨的一些佛罗伦萨人全打入地狱。有些详细情况圣经中并没有记载,是他自己发明的,但也符合逻辑。其中也包括许多他对神学问题的见解,系统地阐述了基督教对世界的看法。 神曲是一部充满隐喻性、象征性,同时又洋溢着鲜明的现实性、倾向性的作品。但丁借贝阿特丽切对他的谈话表示,他写作神曲的主旨,是为了对万恶的社会有所裨,也就是说,神曲虽然采用了中世纪特有的幻游文学的形式,其寓意和象征在解释上常常引发颇多争议,但它的思想内涵则是异常明确的,即映照现实,启迪人心,让世人经历考验,摆脱迷误,臻于善和真,使意大利走出苦难,拨乱反正,寻得政治上、道德上复兴的道路。但丁生活在社会变革的历史

13、时期,作为一位有强烈倾向的诗人,他一心想革新政治,实现他的理想与抱负。但他痛苦地看到,他的故乡佛罗伦萨成了分裂与内讧的受害者,祸起萧墙,戈操同室,城市陷于党派的仇恨,虚弱无能,日益堕落:在你所记忆的年月里,你改变了多少次法律、钱币、官吏、风俗,更换过多少次市政府的委员! 暑假一个狂风骤雨、雷电交加的下午,我终于小心翼翼得买回一本巨著。神曲,一个比那天地混沌的下午天空中的霹雳还要如雷贯耳的名字;神曲,一个使古今中外多少诗人、文学家和评论家都为之惊叹的名字,此刻,赫然镌刻在我的眼帘上。 其实早就听闻这个大名了。据说,一个人如果能啃下神曲,这个人的文学水平就得到了一次飞跃。我也曾有幸一窥它的凤毛麟角

14、,只不过到了这个暑假,才真正有机会坐下来,细细地去品尝。 拿破仑说过,统治世界的是想象力。 那么,神曲首先是一部极具想象力的著作。它讲述了作者但丁年轻时的恋人贝娜特丽齐托伟大的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带领但丁游览地狱与炼狱,最后恋人出现,带着但丁升入天堂、谒见上帝的故事。试想,有谁拥有这样的胆魄、气度和笔力,来毫不费力地描写从地狱到天堂的场景,把那一个个有名有姓的历史人物鲜活地安到自己的故事中? 神曲,让我想到了离骚。同样是被迫去国怀乡、忧国忧民的作者,同样是变幻莫测、天马行空的故事,同样是宇宙玄黄、神话历史的背景这其中有太多的相似与巧合。也许这不是巧合,因为那种超凡脱俗的想象力,那种能像五指山般压住

15、你的心灵并使其震撼的想象力,注定只属于但丁和屈原、李白和苏轼,还有以毕加索和达利为代表的超现实主义 但是在但丁的文中,有一点,必定使他远远超越其他的迁客骚人。 那就是博爱。这也就是这本书为何能成为以人文主义为引导的文艺复兴开始的标志。但丁将他毕生的心血倾注于对已故恋人那种十年生死两茫茫的博爱中,倾注于对惨遭蹂躏的故乡的博爱中,倾注于对历经苦难的世间人寰的博爱中,更倾注于对信仰和全人类的博爱中倾注于博爱,那被后世如卢梭和孙中山等巨人所广为传唱的博爱。 博爱,摈弃了所谓的阶级斗争,对与人斗,其乐无穷的荒谬不屑一顾。它,融化了民族与民族间的坚冰,将思想的光芒播洒到这个充满战争、火焰和鲜血等诸多苦难的世界和心灵的每一个角落 神曲的最后一句正是:是爱也,动太阳而移群星。 终于有幸拜读这部大书,我的灵魂也随着但丁的足迹一步一步地升华。我知道,我并不能咀嚼并读透它,而且永远不能,哪怕是里面的一句话。我只能囫囵吞枣。但即使如此,我也已从中汲取了能量。 为但丁用他故乡意大利的咏叹调谱写的这部震撼人心的千古绝唱而高歌,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